《逆流197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1977-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晚饭后,郭永坤来到哥哥房间,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只黑布袋子,扔在床上。
  “什么?”郭永年问。
  “你被骗的钱。”
  郭永年惊讶,他都没想过这些钱还能要回来,显得有些狐疑地望向弟弟。
  “别这副表情啊,真是你的钱,我不是去了北方嘛,找到那小子啦,没理由有仇不报吧?”
  郭永年欲言又止。
  “哥,啥都别说了,现在也不差钱,赶紧将玉霞姐娶进门吧。”
  郭永年将钱袋子拎过来,查看了一下,终究点了点头,“好。”


第212章 叶轻蝉的帮手
  金秋十月。
  在郭永坤的干预之下,郭永年和蔡玉霞终于修成正果,走进婚姻的殿堂。
  鉴于夫妻二人的意愿,婚礼并没有大肆张扬,只邀请了比较亲近的人。
  不过这天,老郭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客人。
  一袭黑色风衣造型的叶轻蝉太显眼了,想不被人注意都难。
  李秀梅手里拿着一只红包,杵在大门一侧,将大儿子和儿媳拉过来,指着院子里独自赏花的那抹倩影,询问道:“这姑娘是你们谁的朋友?”
  郭永年和蔡玉霞瞪着眼睛仔细打量,半晌后相视一望。
  “不认识啊。”
  “怎么会?”李秀梅扬了扬手中的红包,里面塞了整整一千块钱。
  “会不会是小坤的朋友?”郭永年下意识说。
  “不能吧。”李秀梅疑惑。
  小儿子玩得好的朋友就那么几个,她自认都见过,全是大老爷们儿,从未听闻有这么个漂亮姑娘。
  “妈,总不可能走错门了吧,我猜肯定是小坤的朋友,他待会儿回来问问就知道了。”
  郭永坤一大早就出了门,哥哥大婚,有的是事情要他忙活,一个多小时后,才开着小奥拓回到家里。
  叶轻蝉自然第一时间注意到,心头一喜,迎了上去。
  而此番情景,刚好被李秀梅看在眼里。
  “小坤。”郭永坤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跨进门槛的时候,她适时上前拉住小儿子。
  “怎么了,妈?”
  “外面那姑娘是谁啊,刚跟你说话的那个?”李秀梅问。
  “我朋友。”
  还真是。但女人的直觉告诉李秀梅,那姑娘可远不止朋友那么简单。小儿子的朋友多了去,可今天来的那些,每一个她都认识,除了这个姑娘。
  “什么朋友?”
  “就、对象的关系。”郭永坤早已做好准备,自从叶轻蝉说今天要过来的时候,他就知道家人肯定会问起。
  李秀梅惊讶,“你啥时候处的对象?”
  “有一阵了。”郭永坤嘿嘿一笑。
  李秀梅原本该高兴的才对,大儿子今天大婚,小儿子也有了对象,好像任务一下都完成了。可又实在笑不出来。
  她观察那个姑娘好久了,甚至亲自倒了杯茶。对方虽然接了过去,却没喝,而且完全没有进屋的意思,一个人在院子里瞎晃悠,也不与其他人交谈,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有些毛病。
  “妈,她有洁癖,你别管她了,让她一个人待着就好。”
  “洁癖?什么意思?”
  “就是见不得脏东西。”郭永坤指了指屋里的地面道。
  结婚嘛,大家都喜欢闹腾,满屋子都是瓜皮壳和糖纸屑,叶轻蝉能忍受这种环境才怪。
  “还有这毛病?”李秀梅惊讶。
  郭永坤点点头,“不过除了爱干净外,其他方面她都挺好的。”
  李秀梅“哦”了一声,心想我给她倒了杯茶,她也没喝啊,莫非嫌我也脏不成?
  ……
  自从蔡玉霞过门之后,老郭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秀梅彻底清闲下来,大儿媳妇凡事都抢着干,根本轮不到她插手。
  从洗衣做饭,到打扫家里的卫生,再到生活方面的各种照料,蔡玉霞样样精通。
  李秀梅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逢人照面都要夸奖一番。
  这就是她一直心心念念的好儿媳,不用多漂亮,能勤俭持家、会过日子,足以。
  现在让她比较头疼的是小儿子的对象,前前后后也算来过家里几次,她大致试探了一下,就不说那个毛病了,什么都不会干,连摘个菜都不会。你说这以后怎么过日子?
  叶轻蝉显然也有所体会,她在市区买了套房子,郭永坤隔三差五会去住一宿。从未提出搬去老郭家,还有意无意向郭永坤表示过,如果将来结婚,希望有自己的小家庭。
  此事让郭永坤头疼不已。
  显而易见,他早前担心的问题很好应验,母亲与叶轻蝉根本处不来,真要住在一个屋檐下,天知道要闹出多少矛盾。
  而他又实在无法做出“有了媳妇儿忘了娘”的事情。
  距离德一村不远的康平大道,正辉电器驻河东分公司就坐落于此。起先是市商业局旗下的一个小型服装卖场,两层红砖楼,但生意惨淡。如今被郭永坤走门路租下,经过几个月的装潢改建,已经可以投入使用。
  一楼延续以前的布局,还是一个卖场,二楼做了全面改造,形成一个办公区域。
  叶轻蝉的办公室非常奢华,比郭永坤在厂里的办公室高出几个档次不止,不光墙上贴满墙纸,地上也铺了地毯,可谓一尘不染。
  房间里开了空调,非常温暖,叶轻蝉着一身灰色女式西装坐在紫檀办公桌后,颇有些女总裁的架势。
  “现在招人应该不好招吧?”
  “有什么不好招的。”郭永坤摇头,虽说临近年底吧,但这年头哪怕放开了个体经济,就业缺口依然很大,像正辉集团这种外资主导的企业,只要给得起工资,大把人愿意进。
  至少比他招人简单得多。
  但他现在考虑的并非这个问题。
  普通员工好招,可有能力的那种,就相当难寻。
  而叶轻蝉身边必须有一两个能力爆棚的人辅佐,否则不是郭永坤看不起她,真的难以成事。
  她终究太白了,大学毕业才一年,毫无社会经验不说,自小又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娇生惯养,根本没有做企业的能力和决心。
  郭永坤也不可能一直在她旁边,他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忙。
  所以,替叶轻蝉物色一个好的帮手,就是他目前必须完成的事。
  谁让是自己的女朋友呢,对吧?
  “那我明天就上报纸打广告?”叶轻蝉显得有些小兴奋,虽说能力和经验有限吧,但她也有自己的小目标,想做出一番成绩给父亲瞧瞧。
  郭永坤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你之前说正辉集团的主要商品是什么?”
  对于正辉集团,他其实算不上了解,毕竟是一家刚刚进驻大陆的外资企业,且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就知道是生产家用电器的。
  “空调。”
  郭永坤“哦”了一声,如果说做空调生意的话,他瞬间想起一个人——阿珠。
  此人也算我国商业史上留下浓厚笔墨的人物,像郭永坤这种做企业的人,自然了解过。
  1985年,阿珠同志尚未加入格力,正在金陵一家化工研究所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并且丈夫刚刚病故,自己拉扯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十分吃力。
  如果能将她搞过来,辅佐叶轻蝉的话,那么,郭永坤感觉任何事情都不再是问题了。
  这是一个比豺狼更凶悍的女人。
  “我得给你找个帮手。”郭永坤说。
  “哦?谁呀,很厉害?”叶轻蝉问。
  “必须的。到时销售这一块的业务,还需要她来扛大旗,你不要亏待她就行了。”
  叶轻蝉撇撇嘴道:“郭老板,放心好了,我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要真是有本事的人,我能开出的薪资福利绝对比你高。”
  这一点郭永坤大致同意,因为他们是外资主导的合资公司,自主权限很大,不像自己这边,想开个高薪还得做假账。
  “那就好。等着吧,开年之后我想办法将人弄过来。”
  1986年悄然而至,这一年对于从商的人而言,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我国第一家国营企业宣告破产——沈洋防爆器械厂。
  这一年,我国首家证券交易部成立。设在申海静安。
  当时的轰动不难想象,排队的特别多,从静安寺开始排,一直到京城西路,好几百米长。发售的只有两种股票,一种是“小飞乐”,一种是“延中实业”。每人只能买两张,一张是五十元,纸质的。
  这些重大事件郭永坤强迫着自己回忆起来,因为对于他十分重要。第一家的国企的破产,宣告着铁饭碗的结束,这对于他接下来的人才招聘,大有裨益。
  而股票的合法流通,无疑彰显著资本的崛起,或是说计划经济根本是行不通的。对于郭永坤而言,股票、以及股权结构的普及化,将是他未来彻底执掌健力宝的一个有效途径。
  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因此不断回忆着年份内所发生的大事件,记录在随身的电话薄上,这将派上大用场。
  而且1986年,对于健力宝来说,同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年份。
  这一年有亚运会,地点是在韩国,我国运动健儿将夺得金牌榜第一的佳绩,此等荣耀,自然无法少了健力宝。
  所以接下来的一年,郭永坤会很忙。
  春节期间,老郭家也算其乐融融,虽然郭永慧远在美国,不过添了一个蔡玉霞……以及,她肚子里的宝宝。
  没错,蔡玉霞怀孕了。这可差点没高兴死李秀梅,自从得知这一消息后,家务活再也不让她干了。
  她当前只有一个任务:替老郭家生个大胖小子。当然,女孩也行。李秀梅对此还算开明。
  叶轻蝉回了羊城,郭永坤陪着家人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十五过后,便提起行礼,踏上了开往金陵的火车。


第213章 阿珠同志
  郭永坤这次是独行侠,一个人都没带,因为他这辈子从未来过金陵,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认识这里的一个女人。
  找到阿珠同志并不难,化工研究所这种特殊单位,全市仅有一家,甚至都无需找,逢人一打听心里也就有了数。
  难就难在,怎样让阿珠跟他走。
  总不能直接找上对方,说我这边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你跟我走吧。那样对方九成九会当他是骗子,还会产生许多不合逻辑的疑团,以阿珠同志的聪明头脑,难保会察觉些什么。
  那可就得不偿失。
  所以哪怕已经找准此行的目的地,郭永坤依然没有贸然上门,而是在距离研究所最近的一家宾馆,住了下来。
  他需要顺其自然地与阿珠接触。并且合乎情理地向对方发出工作邀请。
  做不到这两点,不会轻举妄动。
  ……
  “倒,倒,倒……”
  化工研究所的前院里,五辆解放车陆续驶入,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停靠,周围汇集了不少人,大家表情各异,唯独没有高兴的情绪。
  “五车洗发精和肥皂,听说下午还有五车,这要用到猴年马月?”
  “是啊,估计等过期了都用不完。”
  “我说各位,还是往好的方面想吧,都是平时家里必须要用的东西,不一样要花钱?”
  “也是,奖金都快半年没发了,能发点东西总归也是好事。”
  “所里也有所里的难处,不是没催过,可二厂那边效益越来越差,根本拿不出钱,只能拿东西抵债了。”
  职工们议论纷纷。一众领导踱步在解放车旁边,皆是苦笑不止。
  有人打趣道:“这下好了,家里以后再也不用买清洁用品。”
  “不能想办法卖掉吗?”
  “卖?卖给谁?谁去卖?你啊?”
  提建议的人顿时一脸尬笑。
  从第二日化用品厂的业绩来看就知道,他们生产的东西老百姓越来越嫌弃。人家有专业的营销团队都卖不动,何况己方这些门外汉?
  “这可是整整十万块的肥皂和洗发精呀,不是一星半点,从何卖起?”为首始终没说话的那位,终于开了口,长叹口气。
  他就是研究所的所长,庞跃强。
  “你们要真有这方面的渠道,可以去沟通下,哪个单位如果能吃下这批货,我也不要十万了——虽说十万还是成本价。八,不,七万就行。给七万现金,这些东西全部拉走。”
  几名手下你看我,我看你,都没说话。一来可能并无渠道,二来即便有渠道,也缺乏信心。
  二日化的东西他们不是没用过,的确比不上一日化和三日化,更别提外面打进来的其他品牌,譬如“申海牌硫磺皂”什么的,有人为了抢一块都能打架,真心好用。
  庞跃强摇摇头,知道这是一种奢望,将视线投到最后面的一个女人身上,道:“小珠啊,你负责安排一下,给大家都发点,拿回去总能省一笔开销。”
  “好的,所长。”
  隔日,庞跃强正在办公室里工作,秘书小王过来敲门。
  “所长,有个叫郭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