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7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1977-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港佬,一个鬼子,如果在筹码相同的情况下,怎么看都是他更有优势。
  单凭这一点,钱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他作为本市的第一批个体户,做买卖到现在,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资源,即是钱。
  特别是这种人无我有的资源。
  “波哥,去哪儿?”
  小辉见他从靠背椅上站起,还整理起衣服,不由问道。
  “信用社。”
  郑继波随即拿起报纸,这玩意就是最好的贷款证明。
  俩人刚离开办公室,廊道尽头的楼梯口处,便传来一阵嘈杂声。
  等人头出现后,郑继波定眼一瞧,不禁笑了。
  看吧,资源在手,天下我有。本想去信用社找钱,没想到钱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哎呀郑老弟,恭喜恭喜啊!”
  对方一行三人,都是市内响当当的人物,如果说郑继波还是个做买卖的新手的话,那么这三位,就是祖宗了。
  政策尚未放开时,三人就已经是万元户。后面政府鼓励发展君子兰经济,他们三个荷包鼓鼓的家伙,自然吃到了第一口红利。
  如今早已富得不能动了。
  “哪里哪里,您三位怎么有空过来?”郑继波赶紧迎上去,明知故问道。
  “郑老弟,我看你手上都拿着报纸,咱们也就别绕圈子了。聊聊?”为首一人说。
  “行,到我办公室吧,这边请。”
  一行四人在办公室的木沙发上落座,小辉适时送上茶水,本有意听听,不过被郑继波瞥了一眼,也只好悻悻地退了出去,并带上房门。
  “郑老弟,咱们就有话直说了。这次帝王兰那边既然搞出这么大动静,还登了报纸,那基本上就说明决定出手了。三个候选人,你是唯一的自己人,所以我们猜测你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这还用你说?郑继波瞟了一眼对方,不过嘴上仍然谦虚道:“这个现在还不太好说,帝王兰的持有者既然选了两个外国人,可能并不在意这方面。”
  “话也不能这样讲。他选两个老外,我们分析,主要还是因为对方有经济实力,那如果你的经济实力完全不比他们差呢?我实在想不出对方还有什么理由将这样的宝贝,卖给外国人。”
  郑继波笑了笑,没说话。因为他知道这三人比他急,现在主动权在他这里。
  果然,另一人接话道:“我们也算对你知根知底,郑老弟,几十万你肯定不好拿出来吧?”
  “这倒是。”郑继波点头,“不过现在问题也不困难,老实说,我刚才正准备去信用社,相信他们应该愿意贷给我。”
  “就、别去了吧。”余下一人赶紧应声,“我们三个合计好了,帮你。”
  “哦?”郑继波佯装吃惊的表情,问,“该、不会有什么条件吧?”
  “也不能算条件,反正你就算把帝王兰搞过来,肯定也是要卖的对吧,那不如卖给我们。我们三个已经商议过,打算共同成立一家公司,就利用帝王兰来冠名,一举击败凤冠公司!”
  野心倒是不小,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眼下君子兰在春城比现金还俏皮,做这门买卖的人基本都赚了,但若说其中赚得最多的,还要数凤冠花卉发展公司,他们靠着那盆镇馆的凤冠起家,不知吸引了多少外地或境外客商,生意越做越大,一枝独秀,让许多业内人士都眼红不止。
  而现在众所周知,帝王兰稳压凤冠,连凤冠公司的人自己都承认了。
  所以有心人如果能把帝王兰搞到手,以此成立一家公司,效仿凤冠公司的发展模式,不飞黄腾达似乎都不可能。
  “卖给你们倒没事。”郑继波踌躇着说,“可这个价格,只怕不太好算吧?”
  说真话,这三个人即便送钱过来,他也不一定要。
  他向信用社贷一笔,然后自己将帝王兰拿去卖,价高者得,难道不香?
  “郑老弟,你看这样行吗,不管你多少钱收来帝王兰,我们直接在这个基础上加十万!”
  想得美!
  见郑继波根本无动于衷,另俩人帮腔道:“郑老弟,这个条件应该很好了呀,你这,又不需要费什么功夫,就是出个面而已,直接十万到手。哪里去找这种好事?”
  “对呀,而且我们借你的钱完全无息,到时直接抵扣就行,最快一天的功夫你就能赚十万块,这是什么概念?”
  差点就被你们说心动了。三个老狐狸。郑继波心想。
  “三位大哥,既然你们把话说到这份上,我也就不藏着掖着,有什么就直说了。”
  “对对对,就应该这样。”
  郑继波点点头,环视三人道:“我毕竟在这个行业也混了一两年,眼下市场越来越好,可谓一发不可收拾,这盆帝王兰遇到好主顾的话,大几十万的价格是妥妥的。那假如我四十万拿下,你们只给我五十万,我岂不是很亏?”
  三人相视一望,用眼神交流着。
  这个姓郑的还真不好糊弄。
  看来只能进行B计划了。
  “郑老弟,那你看这样行不行,钱我们借给你,一样的免息,但你花到手后,找买家肯定需要时间,到时先借给我们用,然后假如你真找到买家了,他出什么价格,如果我们也愿意出的话,你得先优先卖给我们。怎么样?”
  这还像句人话。别把其他人当成傻子忽悠行不行?
  郑继波仔细在脑子里品了品,似乎没什么毛病,还能省一笔银行贷款利息。
  “这可以。”
  三人相视一望,脸上皆有笑意。
  还是太年轻啊。
  买家,岂是你说找就能找到的?
  就算找到,也得看对方敢不敢买。这可是他们的发迹地!
  聪明于郑继波,一样钻进了三只狐狸的圈套。
  然而三只狐狸现在注定想不到的是,这本不是他们该掺和的浑水,但既然进来了,某人也不会客气。
  一个更大的圈套正在等着他们。
  这就是商场,你永远想不到谁正在算计你。
  ……
  四月十五。
  郭永坤思来想去,还是将会面地点定在了凤冠花卉公司。
  因为他需要一些见证者,而具有官方背景和知名度的人,自然最好。
  凤冠花卉公司的其他人先不提,郭经理绝对是不二的人选。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春城的君子兰产业,就是他带动起来的。
  那是1982年,由他牵头和市里的花农们,举办了一场名为“抢救国宝大熊猫君子兰义展”,如此才给当时在春城不温不火的君子兰,带来了转机。
  那场义展一共接纳观众约有两万人,原定门票为0。5元一张,但后来前来赏花的观众队伍排起了长龙,门票也随之涨到一元。
  这使得政府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于君子兰的喜爱和热情。
  义展门票一共收入一万七千多元,郭经理等人全部上交了国家,受到高层的表扬。
  这之后,市里才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家家户户种植君子兰。
  所以郭经理此人,在春城君子兰的圈子里,绝对是教父一流的人物。
  有他在场,事倍功半。
  然而,上午郭永坤来到这里时,却发现郭经理的脸色不太好。


第197章 成功入套
  “郭老弟,为什么就不能把帝王兰卖给我们?”
  对此,郭经理百思不得其解。
  这件事情他提过不止一次,然而全被对方委婉拒绝。
  他的钱难道就不是钱?
  再说,论种植君子兰的技术,全市可几没个人比得上他。
  “老哥。”郭永坤目视着对方,态度诚恳地说,“我有自己的苦衷,等过段时间你就明白了,事情跟你想的截然不同。”
  郭经理挠挠脑门,愈发迷糊。
  怎么就跟他想的截然不同?这花一转手,可就成别人的了,要是个正经人还好,倘若别有用心的家伙,对他们公司的发展将极为不利。
  而郭永坤言尽如此,再没有往下说的意思。若非见郭经理人还不错,另外借用了他的场地。他连这句话都不会说。
  上午九点。
  郭永坤与郭经理坐在展销厅二楼的办公室里,三拨人马如约而至。
  除信田浩二带了名女翻译外,其他跟班全留在了门外。
  “坐吧。”
  三人态度殷勤,连连道谢,在郭永坤二人对面的木艺沙发上落座。
  朱彼得和信田浩二倒没什么,唯有郑继波一直好奇地打量着郭永坤,总感觉此人有些眼熟,但又完全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我这人不喜欢废话,所以就长话短说。关于帝王兰的转让问题,我有两点要求,你们谁让我更满意,我就转让给谁。”
  “那是那是。”朱彼得赶紧接话,笑着示意,“您请讲。”
  其他俩人同样点头。
  “第一,我想问问你们,这盆花假如到了你们手中,接下来要怎么处理?”
  “那还用说!”又是朱彼得,瞪眼道:“当然是当祖宗供起来,这样的稀世奇珍,必须妥善照料,让它越长越好。”
  “信田先生说,他本是爱花之人,如果您愿意将帝王兰转让给他,他必定亲力亲为,精心呵护,同时借助自己的所有资源,不定期召开花展,使更多人能目睹它的风采,体验君子兰的魅力。”
  “我不会把它当成一件商品。”郑继波表情十分真挚,伸手比划道:“我更愿意效仿凤冠公司的发展模式,将它作为镇馆之宝,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为发展我国的君子兰产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真是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听。郭永坤窃笑。
  不过无所谓啦,所谓的要求只是烟雾弹而已。
  旁边的郭经理却蹙了蹙眉,深深看了郑继波一眼。
  “不错,你们的话我都记下,我会仔细斟酌。”
  郭永坤笑着点头,“至于第二点要求,自然是价格。你们三方是我从数百位意向者中筛选出来的,条件都很不错,但经济利益我总归也要考虑,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出价十块,有人只出一块,相差太多,我的考虑方向肯定也会有所倾斜。”
  他说完,目光看似不经意地落在郑继波身上。
  而对方则不忧反喜。
  在郑继波看来,这完全就是一个暗示。暗示对方从其他方面讲,肯定更偏向于他,但唯一比较担心他的资金实力。
  也是人之常情,以国内目前的经济状况,正常情况下肯定无法跟老外拼财力。
  “您请放心。”郑继波示意——他到现在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甚至是姓氏,因为根本没介绍,不过也无所谓,“我知道旁边两位的资金实力很强,但我来之前也有所准备,肯定不会出现您说的十块和一块那么大的差距。”
  “那就好。”郭永坤爽朗一笑。
  这表情可不是装的,他是真的高兴。就怕郑继波这厮钱还没筹到位,过来打秋风的。
  而朱彼得和信田浩二,此刻神情明显有些凝重。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劣势在那里。
  “这样吧,我希望今天是一场心平气和的会面,为了避免恶意竞争伤了和气,接下来我会和你们逐一商谈,你们各自考虑好自己的报价,完了我会综合考虑作出选择。”郭永坤突然说。
  而这手牌,在场众人就完全看不懂了。
  卖东西的谁不希望买主争相竞价,如此才能将利益最大化,拍卖经济就由此而来。他倒好,非要一个个的谈,还怕伤了和气。
  怪不得外传此人性情古怪。
  朱彼得和信田浩二相视一望,此举对他们来说,自然不算有利。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钱,本想在这方面一举压倒姓郑的小子,可现在根本无法得知对方的价码。
  包括郭经理都托腮沉思,露出费解的表情。
  唯有郑继波欣喜不已。
  郭永坤率先约谈的是朱彼得,这老小子口才了得,特别能说,打听到郭永坤是河东人后,还硬攀出了一点关系。
  他祖籍是厦城,三表姑家的二女儿的老公,就是河东人,退伍转业后才安家在那边。
  他给出的报价是四十六万六千六百,还说了些“六六大顺”之类的恭贺话。
  第二个是信田浩二,这家伙显然知道自己在攀交情方面完全处于劣势,所以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家庭背景,诸如“父亲从小就教育他以诚信和友善立本”之类的话,想以真诚打动人心。
  你还别说,郭永坤多少有些感触。
  但凡智者,总会以理性的视角看待世界。不得不承认的是,日苯的某些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譬如他们的匠人文化。
  郭永坤去过日苯,还不止几次,在日苯的很多地方、哪怕是并不繁华的小镇上,总能看到一些传统百年的老字号,它并不见得很大,有些店铺规模只有几叠,自然也谈不上多赚钱,然而它们就这样父子相传,一代接一代,年复一年日一复一日地干着同一件事,一直沿袭着。
  信田浩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