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驾崩于九月,到十月中旬,诛吕之事便已经尘埃落定。
不过在齐王刘襄自荥阳出发,赶往长安争夺皇位的时候,代王刘恒早已出现在长安城中了。
这么说来,刘恒大概在十月末便已抵达长安,刘襄则晚一些,大约于十一月初抵达长安。
汉制:诸侯王三年一朝长安,除此之外,无诏不得擅离封地,违者以谋逆论处。
通常情况下,汉室的诸侯王除非与皇帝十分亲密,每隔一年半载就收到传召,否则,就只有诸如太后寿辰、太后驾崩、皇帝寿辰、皇帝驾崩,以及每三年一次的例行朝长安,才能从封国来一趟长安。
并且,诸侯王在长安停留的时间,也有着明确的期限:一个月。
通常情况下,在诸侯王来到长安第二十五天左右,朝臣们就会隐晦的提醒皇帝:应该命令该诸侯王回国了。
如果满一个月之后,那个诸侯王依旧没有识相的自请回国,那百官就会十分严肃的弹劾其‘眷恋不去’‘似有不轨’!
历史上,景帝登基之后,太后窦漪房便经常以思念幼子为由,令景帝召梁王刘武朝长安,一留就是小半年。
是时,对窥伺大位的胞弟刘武,景帝便时常派晁错出头,弹劾其‘眷恋不去’‘有违祖制’,然后自己再跳出来唱红脸:太后思之心切,慰留梁王。
而刘恒、刘襄这次滞留长安,则算是少有的特殊情况了——二人此次‘朝’长安,原本是来做皇帝的···
最终皇帝没做成,正主刘弘还全须全尾回到未央宫,二人的处境顿时就尴尬无比了。
刘襄还好一些,起码是竞争失败者;作为曾经的‘成功者’,在百官眼里,刘恒的处境无疑十分尴尬。
而对于刘恒此次入长安的性质,虽然刘弘私自定义为‘朝供’,但拿不准刘弘态度百官,自然是不敢主动提及诸侯王就国之事,以免被刘恒牵连。
不过在今天,刘弘毫无疑虑的提出燕、赵之地需要新的诸侯王镇压,并且要向宗室长辈请教具体人选之后,百官也明白了刘弘地态度。
——高皇帝刘邦诸子,如今尚存于世的,仅代王、淮南王而已!
刘弘口中的‘宗室长者’,无疑就是还活着的高帝诸子中,年纪最大的代王刘恒。
想了想,刘弘还是决定慰留刘恒一段时间——这次事件,将来必定会载入史册;而刘恒的历史地位,将取决于刘弘的举措。
对于刘襄将来可能会被太史公写成‘窥伺大宝’的齐哀王,刘弘表示爱咋咋地;但刘恒,刘弘却不能放任其背负‘窥伺大宝’的罪名。
如果朝臣刚一提出:该让代王、齐王就国,刘弘后脚就答应,那与齐王刘襄同一时间离开长安的刘恒,将不可避免的被朝臣视作‘齐王一流’。
而刘弘的目的,则是要让刘恒这次朝长安,变成‘刘弘传召’的性质。
所以,无论是出于‘传召’的角度慰留一番,还是为了让刘恒和刘襄错开回国的时间,刘弘都要让刘恒比刘襄晚一些离开长安。
“诸卿所言有理。”
言罢,刘弘便稍正面色,将目光撒向周勃身后:“宗正卿。”
片刻之前还以奉常的身份出班,接下刘弘交代的草拟诏书任务的奉常刘不疑应声出班:“臣在。”
见刘不疑面色如常的出班应诺,再看看朝臣满是别扭的脸色,刘弘心中顿时涌上后世的一句流行语: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轻咳两声,将刘不疑同时担任两个九卿的事暗自记下,刘弘郑重交代道:“拟诏:齐王奉朕诏谕,领兵助太尉平吕氏逆贼之乱,今事毕,其令就国。”
“至于代王···”
说着,刘弘装出一副略有些羞愧的面色,淡笑着对殿内忠臣道:“代王,乃朕久不相见,思念宗伯,于冬十一月诏朝长安。”
“代王滞留长安虽已逾月,然朕仍不舍代王甚矣。”
言罢,刘弘整了整面色,拱手对殿内微微一拜:“朕年幼,欲多留代王数日,以述叔侄之谊;稍逾祖宗制度,望诸公莫怪···”
看着刘弘果真如寻常少年般,一副侄子思念叔伯,为了留刘恒多待些时日,不惜和蔼的向百官告罪的模样,百官们无不觉得如沐春风,阴郁多日的情绪也豁然开朗!
——天见可怜!
自太祖高皇帝开国以来,哪位有这么和蔼可亲,对朝中百官如此客气过?
太祖刘邦自不用说,其尚在时,就连留侯张良,都要为了避免刘邦怀疑其‘胸怀壮志’,而时常装出一副腿脚不便的模样。
开国第一侯萧何,更是不惜自污名声,才得以保全自身。
其后的孝惠皇帝,虽然被朝臣私底下称为‘仁弱’之君,但孝惠的仁弱,也仅限于其对丞相曹参一人而已。
如果真让惠帝撑到曹参死的那一天,那指不定朝中百官,会被‘仁弱’的刘盈压迫成什么样!
再往后···
能说出‘吾未壮,壮即有变’的前少帝刘恭,能是个温顺和善的主?
人家十岁不到,就敢指着吕后的鼻子,威胁‘长大就弄死你’了!
至于过去八年,‘代为掌权’的吕后,亦或是吕氏外戚子侄,那也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吕氏心腹审食其,甚至陈平、周勃等人,在诛吕之事之前,都只是吕氏的哈巴狗而已。
就更别提在那种状况下,连充当背景板,都有些分量不足的朝臣百官了。
如今,刘弘却亲切的为慰留代王的事,请求百官理解?
这绝对是有汉以来,头一个从尊严层面,尊重朝臣百官的重大事件!
一时间,百官纷纷老怀大慰的低下头颅,向御阶上的刘弘深深一拜:“陛下言重···”
看着这一切,陈平本就不甚愉悦的面色更黑了些。
——自此,朝中百官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丞相陈平,已是无力掌控朝局了···
第0120章 慰留代王
从宣室殿回到温室殿,刘弘刚坐下没多久,就有侍郎来报:代王携童子二人入宫觐见。
刘弘无奈的摇头一笑:“宣。”
片刻后,刘恒带着此时尚不足十岁的小刘启,以及历史上的梁孝王,此时不过五岁的刘武,出现在了刘弘面前。
“代王臣恒,觐见陛下。”
在刘恒一板一眼躬身拜礼之后,刘恒右侧的小刘启也是似模似样的躬身拜道:“代王太子臣启,觐见陛下,吾皇万寿无疆。”
看着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景帝,牵着粉雕玉琢的梁孝王的手,乖乖向自己纳拜,刘弘心底那丝少女心再度不可压抑的爆棚。
勉强保持住仪态,笑着摸摸了小刘启的脑袋,刘弘自然地将刘武自腋下抱起:“嘿哟!阿武可是又重了些!”
满脸柔情的逗弄一番可爱的小刘武,刘弘便目光柔和的望向刘恒:“王叔来的正好,朕还有事,须得请教王叔。”
见刘弘满带着喜悦,刘恒到嘴边的话顿时一噎,只能再一拱手:“陛下但言无妨。”
刘弘却是满带着喜悦,抱着刘武向御塌走去,坐上御塌,示意刘恒坐过来:“王叔不必讲究这等虚礼,今日,不论君臣,只述叔侄之谊。”
闻言,刘恒木然点了点头,却依旧没敢坐在刘弘身边,而是拉着刘启的手,在御塌一侧稍稍躬身站立。
无奈的摇摇头,刘弘正欲再劝,就听刘恒开口道:“陛下,臣此番觐见,乃欲请辞。”
说着,刘恒就缓缓跪了下来:“承蒙陛下圣眷,慰留臣于长安至今;然今已至春正月,臣实不敢视祖制礼法于无物。”
“于情于理,臣俱不当再留于长安,还请陛下允臣就国···”
说着,刘恒便毫不犹疑的拉过长子刘启的手,将刘启拽到了刘弘面前:“陛下圣眷,以亲教臣犬子,臣唯顿首,以谢天恩浩荡···”
看着刘恒目光中隐隐带着的不安,刘弘长叹一口气,上前将刘恒从地上拉起。
刘恒此番入宫的目的,就算刘恒不开口,刘弘也能猜到个大概。
——左右不过是听说了早朝之上,刘弘命令齐王刘襄就国,却以‘思念代王’为由,将刘恒慰留于长安;刘恒顿时战战兢兢,担心刘襄不高兴也好,害怕关东诸侯嫉恨也罢,便赶紧入宫,向刘弘请辞。
对此,刘弘其实是乐见其成的。
——对于历史上的文帝,刘弘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但刘弘也不必因为刘恒在历史上成为汉文帝,就将其视为洪荒猛兽,对其严防死守。
尤其是此时,刘弘手上臣子也不够用,心腹也不够使,就连靠谱的亲戚,都找不到两个的现在,刘恒的利用价值还是很高的。
当然,既然决定要利用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那刘弘也要保证刘恒在这个时间线上,只能成为一个忠于自己的刘氏诸侯王;刘恒被诸侯王群体孤立,反而可以让刘弘更加放心。
再看看被刘恒毫无不舍推上前的刘启,刘弘更是暗自孤疑起来:或许,历史上记载的那件事,是真的也说不定···
摇了摇头,将思绪拉回,刘弘思考着该怎么开口,才能让刘恒明白自己的苦心。
将刘恒多留于长安几日,自然不是刘弘所说的‘思念代王’‘想多留代王几天,以述叔侄情谊’那么可笑的理由。
——刘弘只是想让刘恒和刘襄离开长安的时间错开,将刘恒从‘窥伺大宝’的嫌疑中抽出身来而已。
当然,向刘恒请教一下宗室状况,也是刘弘的考虑因素之一。
但刘弘绝对不可能跟直接刘恒说:朕不能让王叔跟齐王一起离开!
思虑片刻,刘弘只好稍叹一口气,道:“王叔当已闻,朕欲封内史、谒者仆射为侯?”
见刘恒点点头,刘弘便做出一副苦涩的表情:“先皇父早逝,朕以未壮之年临天下;太后亦已归天,国无长者,朕心甚忧。”
“若王叔近日就国,朕恐祭祖告庙之日,无宗室长者督镇···”
彻候,作为汉爵仅次于‘诸侯王’的第二级爵位,其社会地位、政治地位,都远高于后世的侯爵。
尤其是在此时,非刘姓已无成为诸侯王可能的情况下,彻候,就是任何一个非刘姓臣子最高的追求!
作为汉室臣子实际上能获得的最高爵位,彻候阶级对政权而言,同样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西汉的彻候阶级,可不是后世当酒囊饭袋养的功勋贵族!
每一个成年彻候,理论上都具备担任汉室丞相的资格!
即便是其他功不成、名不就,与皇帝不甚亲密的酱油彻候,也不是整天混吃等死,就可以享受封国供养的米虫。
当有战争爆发时,无论是内部叛乱还是外族入侵,彻候阶级,都是要自掏腰包,带着家兵家臣,义务性质的上战场杀敌的!
别说不上战场了,就是上了战场,取得的战功却没达到标准,那也是要被治罪的——轻则罚金,重则削夺食邑,甚至夺爵!
并且,西汉彻候阶级虽称作侯,但其封邑,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封土——虽然不至于像诸侯王那么私有,但在封地上,彻候的影响力绝对不仅限于每户每年百二十钱的租税!
与后世荣誉性质的名誉侯爵不同,西汉的彻候阶级,更像是这个名为‘大汉帝国’的公司旗下的股东。
对于公司事务,每一个股东都有干涉的权力;同样的,公司出问题了,每个股东也都要出力,来保证公司顺利度过危机,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西汉勋贵阶级,虽然依旧没能避免腐化,但其腐化速度远低于后世;在到第二代乃至于第三代的时候,依旧能出现周亚夫这样的旷世名将。
而如此崇高的彻候爵位,自然不是皇帝一道诏书就可以封的。
按照正常流程,首先要由皇帝定下受封食邑,然后由奉常挑选人口合适的县——就如同这次,刘弘给刘揭封了一千户食邑,奉常衙门最近几天的工作,就是在整个大汉版图找户口一千左右的县、乡。
确定封地之后,封彻侯还有最后一道程序,受封人的爵位才具备法律效益——祭祖告庙!
向先祖奉上三牲血食,顺便告诉刘邦:俺们老刘家,又多了一个臣子。
通俗点说,就是大汉帝国现任董事长刘弘,向公司创立者刘邦汇报:公司多了一个新股东,董事会多了一个新成员。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在这个世代,祭祀先祖,是比战争还重要的!
所以,刘弘以此为由留下刘恒,也勉强算是合理——朕年纪小,祭祀先祖事关重大,还请王叔帮朕压压场子。
果不其然,刘恒闻言,只思虑片刻,便再一拱手:“既如此,臣尊陛下圣谕。”
第0121章 羹颉侯信
将刘恒的情绪安抚好,刘弘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直入正题——刘氏宗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