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名与器不可假人!
汉室难道缺赵佗送来的那几根象牙,亦或是几十斤黄金、玉石?
还是觉得赵佗的儿子们都实在太有趣,才非要留一个在长安?
汉室要的是态度!
要一个外藩、属国,对宗主国的顺从态度!
对于外藩、属国,宗主国本来就没有对内藩、诸侯那般强大的影响力;唯一能得到的,也就是一个恭敬顺从的态度,和理论上的‘无条件支持’。
要是连这点态度都没了,那汉室这个‘宗主国’地位,还能留下什么?
尤其南越这么一个涉嫌前朝残余势力的政权,在失去这点象征意义的恭敬态度之后,对汉室还能有什么向心力?
别说是为了政治需求,光是出于宗主国的尊严,刘弘就不可能允许任何一个外藩,能从自己这里得到‘不朝’‘不贡’‘不质子’的特权。
更不用说赵佗在那封‘国书’中,玩的那些幼稚的文字游戏了。
尤其是赵佗学着冒顿,写下的那句‘五岭以北,皇帝治之;以南,王治之’,更是让刘弘气不打一处来。
这是刘弘求着赵佗别称帝,还是赵佗恩赐刘弘呢?
——要知道陆贾出使南越的背景,是在淮南王刘长差点率军打进南越腹地的情况下,南越乞和!
说白了就是赵佗扛不住揍,决定‘投降输一半’!
好家伙,刘长都快兵指番禺城,才换来赵佗‘低头认错’‘祈求饶恕’的态度,结果可倒好,陆贾在南越待了半年,就变成‘刘弘求赵佗别再称帝’了!
看看陆贾带回来的那份外交协议当中的条款,有没有一点‘为了不让赵佗再称帝,汉室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一位?
这,就是刘弘不惜雷霆大怒,丝毫不给陆贾那么一个花甲老人留体面,甚至召集学术界‘杀人诛心’的原因。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君王的威仪、政权的尊严,高于一切!
或许在此时的人看来,陆贾出于‘养寇自重’的心里,在出使南越途中收受金银财物,只能说是‘略失小节’。
但在刘弘看来,陆贾此番作为,几乎不亚于背叛国家,背叛民族!
陆贾同赵佗达成的外交协议,属于绝对意义上的‘牺牲国家利益,以换取个人利益’!
有了这样的认知,那刘弘后续对陆贾的处置,也就是题中应有之理了。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只有让陆贾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令人无法接受,也无法想象的巨大代价,才能使得汉室将来的外交官们,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牢记国家对自己的期盼。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刘弘对陆贾‘杀人诛心’,甚至不惜祸及整个鲁儒一脉,让一整个学派身陷‘大义有缺’的舆论漩涡,并非是出于愤怒,而是有更多‘杀鸡儆猴’的意味。
既然此次汉…越外交的主要负责人陆贾,都因为此次外交而被‘杀鸡儆猴’了,那相应的外交成果,自然也要全面推翻了。
——在去年淮南国vs南越的小规模战争当中,汉室可是胜者!
作为胜利者,刘弘凭什么要答应作为战败方的赵佗,提出如此挑战底线的要求?
要知道即便是在赵佗称帝之前,南越都从未拥有过‘不朝贡’‘不质子’的特权。
合着被汉室胖揍一顿,啥权利都不被削夺不说,还能多出这两项不切实际的特权?
真要这样,那后世的呆宋,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了。
打了败仗就能有特权?
——打败仗这事儿,我懂啊!
所以此次陆贾出使,在刘弘这里是‘权当没发生过’的性质。
刘弘甚至很有可能交代下一个前往南越的使者,在展开谈判之前,先就赵佗‘蛊惑陆贾’一事,进行问责。
战败国就得有战败国的态度!
矮要承认,挨打站稳!
仗打输了,那就得该割地割地,该赔款赔款,总要付出些什么东西,才能求得自己想要的和平。
嗯,求和这事儿,汉室也很懂。
刘弘正思虑间,张苍那语带深意的声调,就从一旁传入刘弘耳中。
“依陛下之见,此间之事,该当作何处置?”
闻言,刘弘稍敛回心神,意味深长的看向张苍,旋即淡然一笑。
“北平侯所问者,可是朕欲再启战事,以伐南越?”
见张苍略有些担忧的点了点头,刘弘摇头一笑,便再度淡笑着望向张苍。
“依北平侯之见,南越王佗于前岁称帝,其底气何在?”
“若朕此番高高举起,轻轻放过,赵佗可有再行称帝之嫌?”
只丢下这两句,刘弘便摇头叹息着起身,负手来到了张苍身边。
“朕以为,南越王佗之不轨之心,乃自秦皇嬴政驾崩之日,便早已有之!”
“若非如此,赵佗何以身负秦南海都尉之职,反不奉秦廷捐税之令,而行毁涧绝道之事?”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君王的威仪、政权的尊严,高于一切!
或许在此时的人看来,陆贾出于‘养寇自重’的心里,在出使南越途中收受金银财物,只能说是‘略失小节’。
但在刘弘看来,陆贾此番作为,几乎不亚于背叛国家,背叛民族!
陆贾同赵佗达成的外交协议,属于绝对意义上的‘牺牲国家利益,以换取个人利益’!
有了这样的认知,那刘弘后续对陆贾的处置,也就是题中应有之理了。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只有让陆贾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令人无法接受,也无法想象的巨大代价,才能使得汉室将来的外交官们,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牢记国家对自己的期盼。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刘弘对陆贾‘杀人诛心’,甚至不惜祸及整个鲁儒一脉,让一整个学派身陷‘大义有缺’的舆论漩涡,并非是出于愤怒,而是有更多‘杀鸡儆猴’的意味。
既然此次汉…越外交的主要负责人陆贾,都因为此次外交而被‘杀鸡儆猴’了,那相应的外交成果,自然也要全面推翻了。
——在去年淮南国vs南越的小规模战争当中,汉室可是胜者!
作为胜利者,刘弘凭什么要答应作为战败方的赵佗,提出如此挑战底线的要求?
要知道即便是在赵佗称帝之前,南越都从未拥有过‘不朝贡’‘不质子’的特权。
合着被汉室胖揍一顿,啥权利都不被削夺不说,还能多出这两项不切实际的特权?
真要这样,那后世的呆宋,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了。
打了败仗就能有特权?
——打败仗这事儿,我懂啊!
所以此次陆贾出使,在刘弘这里是‘权当没发生过’的性质。
刘弘甚至很有可能交代下一个前往南越的使者,在展开谈判之前,先就赵佗‘蛊惑陆贾’一事,进行问责。
战败国就得有战败国的态度!
矮要承认,挨打站稳!
仗打输了,那就得该割地割地,该赔款赔款,总要付出些什么东西,才能求得自己想要的和平。
嗯,求和这事儿,汉室也很懂。
刘弘正思虑间,张苍那语带深意的声调,就从一旁传入刘弘耳中。
“依陛下之见,此间之事,该当作何处置?”
闻言,刘弘稍敛回心神,意味深长的看向张苍,旋即淡然一笑。
“北平侯所问者,可是朕欲再启战事,以伐南越?”
见张苍略有些担忧的点了点头,刘弘摇头一笑,便再度淡笑着望向张苍。
“依北平侯之见,南越王佗于前岁称帝,其底气何在?”
“若朕此番高高举起,轻轻放过,赵佗可有再行称帝之嫌?”
只丢下这两句,刘弘便摇头叹息着起身,负手来到了张苍身边。
“朕以为,南越王佗之不轨之心,乃自秦皇嬴政驾崩之日,便早已有之!”
“若非如此,赵佗何以身负秦南海都尉之职,反不奉秦廷捐税之令,而行毁涧绝道之事?”
第0355章 幕北剧变
汉正武元年夏六月末,匈奴幕北草原,龙城。
在经历长达半个多月的‘蹛林大会’祸害之后,龙城及周边部族,终于是在一个月前,表面上‘万分不舍’,实则欢呼雀跃的送走了单于大帐。
在匈奴,每年五月的蹛林大会,都是草原大多数人的狂欢。
在这样的一场‘匈奴内部资源重新分配会议’当中,许多不满于草场分配,以及因草场过于贫瘠、狭小,而无法供养整个部族的部落,都能痛苦角力、骑射等方面的比试,得到更宽广、更肥沃的草场。
当然,得到归得到,若想把草场守住,还得看这个部落有没有足够的武力,让周边口水横流的‘兄弟部落’,在看到自己强壮的肌肉之后,打消‘杀人越货’的打算。
草场、水源等生存资源的再分配,显然是部落头人,起码也是部落贵族需要关心的事。
对于普通的牧民而言,这场每年一度的大型活动,也同样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是改变部族的命运,而是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各项比拼中获得好成绩的勇士,自然能在匈奴的丛林法则下,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社会地位。
除了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务实的草原牧民所看重的现实利益,也是非常可观。
如果成绩勉强合格,完成了部落头人先前下达的任务,那这位年轻、强装,却又近乎一无所有的勇士,就将大概率得到自己所能想象到的一切。
包括女人的青睐、部落贵族的信重,乃至于头人所恩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牛、羊、马等牧畜。
原因很简单:在匈奴,唯一获取他人尊重的方式,就是证明自己的强大!
此处的强大,几乎是单纯纯粹的指武力强大。
而草原上的女人,也同样只信奉一个生存法则:追随强者!
只有证明自己足够强大的男子,才能带着自己的女人、孩子、牧畜,乃至于部族,在残酷的草原上生存下去。
对于部族头人而言,也只有勇敢者、强大者,才能在自己的率领下捍卫部族,击退入侵者,并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奖励。
所以在每一年的蹛林大会之后,草原上都会出现这样一副景象:在武力比拼中获得好成绩的勇士,但凡是回到原部族的,都会有两种情况。
要么,是接受头人的恩赐,成为一位光荣的部族勇士,得到头人赏赐的牧畜、草场、奴隶,从此不再需要为生存发愁,也不需要再放牧,只需要每天和部落的其他勇士外出打猎,以磨练自己的战斗素质,并随时准备战斗即刻。
再要么,就是拒绝‘屈居人下’,登高一呼,获得一小批拥护自己的牧民家庭,退出部族,成立属于自己的小部族。
对于这种‘自立为王’的部族,原部族往往也不会有太大敌意,而是以类似‘同根同源’‘都是血脉兄弟’的逻辑,和这个新兴部落达成联盟,承诺‘双方互为犄角’,在必要时成为对方的武力支援。
至于草场,就需要这个新生部落自己去打拼了。
但想想都知道:作为草原最重要的生存物资,草场和牧畜,是连那些人口数万、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强大部族,都要凭借武力才能守护的东西。
一个看似勇敢的头人,带着几十上百个‘勇士’,就像从别的部落抢到草场,显然很不现实。
就算抢到了,这样一片‘防备力量几近于无’的草场,也会立即成为各部族争相讨伐的对象。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蹛林大会‘小有成就’的勇士,并不会选择风险巨大的‘自立山头’,而是会成为部族的战士。
当拥有了部族分配的牧畜,以及崇高的勇士地位之后,女人什么的,也自然而然就会找上门来。
至于那些在蹛林大会表现出彩,在某一项比拼中才华横溢,亦或是同时在几项比拼都有不俗表现的‘高级人才’,则打都会被单于庭吸收,成为光荣的单于庭本部勇士!
这样的幸运儿,会被单于亲自赐予奴隶、牧畜、女人,甚至有小概率会获得某一位挛鞮氏贵女的青睐,却不会获得草场。
——成为单于庭本部勇士的人,将和单于庭一起,从春到东在草原南北巡游!
单于庭大帐立到哪里,本部的牧畜就吃到哪里!
笼统的来讲,匈奴冒顿、老上统治时期的蹛林大会,在某种程度上,和华夏文明后世的科举制度,具有相当一部分相似性。
只是相较于考验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的考举,匈奴的蹛林大会,更像是‘武举’。
对于蹛林大会所选拔出的人才,匈奴的分配也颇具考据特色:成绩一般的在地方(部族)做官,最好的那一批在朝廷(单于庭)做事。
相应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财富,也都与后世中原考举制度后的状况高度相似。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