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帝成长计划-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在走出县衙,迎接刘弘地御辇时,柴武的面色明显比先前轻松了许多。
  “大将军臣武,恭迎陛下圣驾!
  随着柴武铿锵有力的唱喏声响起,刘弘也从御辇上走下,淡笑着扶起柴武。
  “今岁冬训有变,辛劳大将军了。”
  亲切的勉励着,刘弘便拉过柴武的手,一同进入县衙之中。
  随着蓝田县重新变成军事重镇,县衙内的陈设,也已被军用堪舆、甲胄兵刃所代替。
  走进正堂,刘弘自然地坐上上首,与柴武寒暄两句,就道明了今日的来意。
  “关中男冬训之事已有半旬,依上将军之间,可有天赋异禀之人涌现?”
  闻言,柴武稍一沉吟,便回道:“如今冬训始不过十数日,且今岁之青勇,多为初训···”
  “臣以为,关中今岁与冬训之男丁,恐尚不足为卒。”
  作为沁盈宽敞数十年的老臣,柴武自然听出了刘弘地话外之音。
  却见刘弘丝毫不以为意,将自己的打算和盘道出。
  “朕意,以曲周侯俪寄为将,于蓝田新设一都尉。”
  “其部卒,具有关中男充之,以备胡。”
  淡然的说出自己的打算,刘弘便适时的止住话头,让柴武消化一下这一串讯息。
  随着北军被改名为虎贲军,又与改名为羽林军的原强弩都尉部各种混编,使得如今的北军,已经不再是‘关中子弟兵’的代言人。
  而对于汉室而言,一支如往日的北军那般,战员全由关中子弟组成的部队,有很大的存在必要。
  而北军出于种种原因,而被刘弘排除出了将来的计划之外,新立一个类似北军的‘关中军’,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毕竟如今的北军,已经被划入了‘政治不可靠’的范畴,再怎么打乱重组,刘弘都无法在安心信任。
  最好的选择,就是从无到有,以全新的战员、军官、将领,组建一支全由关中子弟组成的‘新北军’。
  而关中子弟,但凡是已经具备战斗力的,大部分都已经在原北军,如今的虎贲军编制当中,至不济,也曾在北军服役。
  这样一来,刘弘地视野,自然就集中在了关中这批年龄十四岁以上,有一定军事素养,政治成分又全为空白的预备役之上。
  按照刘弘地预想,新立的蓝田都尉,可以在三到五年内不具备任何战斗力。
  等到三五年后,具备足够战斗力的蓝田都尉,就可以外出见见血,立下一些威名,而后,刘弘就可以以‘轮换’的名义,把虎贲军送出去打仗,转而把蓝田都尉部召入长安,取代虎贲军的位置。
  待时日久一些,刘弘甚至可以将蓝田都尉改名为北军,恢复长安往日‘北军掌城防卫戍’的情况。
  在刘弘的备忘录中,蓝田都尉的事,重要性仅仅排在冬小麦的推广、新五铢钱的发行,以及盐铁官营之后!
  盖因为原北军的存在,将整个关中与刘汉政权牢牢绑定在了一起——皇城由关中子弟兵组成的北军守护,这让关中百姓对刘氏的向心力时刻保持在水准线之上!
  刘弘以蓝田都尉,取代原北军地位的宏图能否成行,便直接影响到汉室在关中的统治地位,以及关中百姓心中的威信!
  至于柴武所言,刘弘也能大致明白:今年参加冬训的,大都是刚十四五岁,第一次参加冬训的青少年。
  而刘弘在知晓此事之后,依旧将蓝田都尉的打算道出,其意图也很明显了:无论如何,蓝田都尉都要在冬训结束后拉起框架!
  从柴武略有些严肃的神色之中,也能看出:刘弘这个指令,多少有些让人为难。
  “若臣所料无差,陛下拟立之新军,当以关中今岁所训之卒为卒?”
  得到刘弘点头默认之后,柴武便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臣以为,陛下欲立此新军,则徒耗钱粮数载,而新军无有大用。”
  “而今关中粮草尚缺,陛下此举,恐将加朝堂之重者甚呐···”
  言罢,柴武便稍一拜:“臣斗胆,请陛下三思。”
  对于北军的状况,柴武可谓心知肚明。
  ——当初陈平、周勃将刘弘软禁在宫中,致使刘弘不惜发出衣带血诏,唤飞狐军入京勤王的时候,柴武可是亲自到的长安!
  对于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之事,以及前段时间,周勃率军强攻未央宫一事,柴武也有着一定的了解。
  在柴武看来,北军的问题,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规则,而不自知!
  按照制度,军队调动,必须要虎符加诏书双层验证,才能调用!
  就连柴武当初率飞狐军勤王,严格意义上,也是能算着‘谋逆’的!
  结果北军可倒好:先是在诸吕之乱中被周勃裹挟一次,而后被眼前这位小祖宗裹挟一次。
  到柴武率军入关勤王,又被周勃连哄带骗的把天子软禁于未央宫;前段时间,居然还无可救药的攻打了未央宫!
  说实在的:北军到现在还没被撤裁,也就是因为北军士卒‘俱乃关中良家子’,而让眼前这位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没有尽数遣散而已。
  即便没有撤裁,在经过这一长串‘政治错误’之后,北军实际上,已经是一副花架子了——哪怕真有仗打,眼前这位恐怕也片刻不敢让北军,脱离自己的控制。
  从这个角度而言,重新建立一个以关中子弟为班底的新军,倒也是个好办法——关中人的心安抚住了,北军这个烫手山芋也扔了,两全其美。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现在建立一支新部队,实在不是时候···
  哪怕刘弘没明说,柴武也能大致推算到:既然新立的蓝田都尉,是为了取代北军而设立,那编制,自然是要参考北军的框架。
  ——北军在最巅峰时,可是有七部校尉,战员共计一万四千余众!
  如果真要建立一支战员上万的新军,那光是军费,每年就是数以万万钱!
  按一万四千人算,一年吃掉三十五万石粮米轻轻松松,这就是将近三千万钱。
  ——这还只是吃,还没算那些真正的大头!
  既然是长安卫戍部队,士卒总得甲胄齐备,弓剑齐整吧?
  一个士卒所需要配备的全套武器军械,哪怕是按少府的成本价来算,那也是数千钱;一万四千人,这就已经是近一万万钱了!
  武器军械发了,总不可能不损坏,维修养护、替换补充,又是多少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开销黑洞:军饷。
  光是按照寻常士卒每月百二十钱的最低标准起算,一万四千多人,一年就又是将近两千万钱。
  除了基本的军饷,还有大量的中高层军官,需要高额的俸禄供养。
  七部校尉,光是食禄千石的就是十四人;每部校尉又各四队司马,就又是二十八个食禄六百石的位置。
  虽然越往下,军官的俸禄就越底,但在俸禄降低的同时,需要发放俸禄的军官,却也随着等级的下降,而呈指数式陡增!
  再加上平日操演时,所需要消耗的肉类,这样一支部队的维护,每年不花去三万万钱,根本就玩不转。
  三万万钱···
  ——前年一整年,国库自天下农税所得的全部收入,也才十八万万钱而已!
  今年农税又被减半,国库的收入,将很可能不足十万万钱!
  拿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出来,建立一个短时间内根本没用的军队?
  在柴武看来,这根本就是刘弘‘何不食肉糜’,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要知道作为大将军,柴武是天然具有‘向朝堂伸手要军费’的义务的!
  真要让刘弘建起这么一个军队,将来国库却拿不出足够的军费,那柴武在汉室军界,可就要威严尽丧了···
  如是想着,柴武便沉吟片刻,方试探着开口道:“莫不如,待虎贲军撤裁,亦或国库充盈之时,陛下再拟此新军之事?”
  如今的虎贲军虽只有四部校尉,但每年的
  再加上平日操演时,所需要消耗的肉类,这样一支部队的维护,每年不花去三万万钱,根本就玩不转。
  三万万钱···
  ——前年一整年,国库自天下农税所得的全部收入,也才十八万万钱而已!
  今年农税又被减半,国库的收入,将很可能不足十万万钱!
  拿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出来,建立一个短时间内根本没用的军队?
  在柴武看来,这根本就是刘弘‘何不食肉糜’,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要知道作为大将军,柴武是天然具有‘向朝堂伸手要军费’的义务的!
  真要让刘弘建起这么一个军队,将来国库却拿不出足够的军费,那柴武在汉室军界,可就要威严尽丧了···


第0300章 新式军粮
  看着眼前这块手掌大,约一寸厚的圆形麦饼,柴武顿时流露出了饶有兴致的神态。
  虽然现在的汉室,还很少有这种谷物碾磨成粉,而后和面制作的食物制作方法,但这种饼状吃食,对柴武而言却并不陌生。
  如今汉室军队的军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发放粟米,各地驻军收到粟米只后,再分发给士卒煮食。
  而汉室的军粮发放分为三层标准:边墙戍卒月米二石;各地驻军,如飞狐军、长安两军等常备野战部队,月米一石八斗;地方郡县戍卒月一石五斗。
  或许会有些奇怪:粟米二石,折合后世可就是六十二千克,按每月三十天、一日两餐算,一顿饭吃一千克粟米?
  实际上,这其中还有一个被忽略的点。
  其一:发放到士卒手中的粟米,是尚为脱壳的粮粒。
  去壳舂挑过后,二石粟米,也就能得到一石八斗左右的口粮。
  其二,便是军队,是汉室唯一一个奉行‘一日三餐’的地方——只要部队还处于训练状态,那士卒就是一日三餐。
  至于战时,那更是要不时发放肉食,来保证士卒保持充沛的体力。
  训练、作战带来的巨大消耗,再加上去壳过后的‘缩水’,使得汉室军卒的军粮获取量,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保证士卒吃饱肚子。
  ——平均每月四十八千克粟米,每日1。6千克;分到一日三餐,每餐也就是五百克。
  在后世,别说军人了,随便一个处在生长期的青少年,一餐的饭量都不止这点。
  而‘月米二石’,还只是边墙戍卒的军粮发放标准,野战军和地方郡国部队的标准,分别为‘月一石八斗’和‘一石五斗’。
  正因为此,历史上才会有晁错上《输粟捐爵疏》,以解决士卒行军不得饱腹、中央有心改变却无能为力的局面。
  而柴武眼前的圆形麦饼,则与如今汉室常用的干粮十分相似。
  ——每个月二石的口粮,还都是一起发放,如果遇到大范围机动,士卒自然不可能背着几十千克的口粮行军。
  所以在战时,少府便会将作战部队的部分口粮,替换成干粮。
  这种干粮以粟米制成,基本流程为:蒸软粟米——揉成饼状——暴晒——蒸煮——暴晒——蒸煮。
  经过反复数次的蒸煮、暴晒,得出的粟米干粮就能褪去大部分水份,从而成为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又能轻易满足士卒需求的‘类压缩饼干’式的军用干粮。
  在行军途中,士卒若是饿了,就能从本就不大的粟米饼上掰下一小块,然后扔进开水里泡软,合水吞食。
  ——这还算好的状况!
  要知道在行军途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不方便起火烧水的!
  这种时候,士卒就只能把粟米饼当成压缩饼干硬啃,顶多就是拿凉水送服了事。
  作为汉室最精锐的一支野战军主将,柴武和粟米干粮,自是‘老相识’了——战时,汉室部队上至主帅、下至民夫,所食用的口粮规格都是一致的!
  一想起啃食粟米饼时,喉咙那钻心的刺痛,柴武望向眼前麦饼的神色,便隐隐有些不安起来。
  “陛下···”
  迟疑的望向刘弘,柴武的脸上分明写着‘委屈’二字。
  ——臣做错了什么?
  居然让陛下不惜以粟米饼来惩罚我?
  对于柴武心中的腹诽,刘弘自是不甚了了;但随着麦香飘起,刘弘已是忍不住先动手,从眼前的盘中拿起一块。
  就见刘弘在柴武惊骇的目光注视下,不甚文雅的张嘴一咬!
  “嗯?”
  “怎无声响?”
  发现预料中,那啃食粟米饼所应该发出的刺耳咀嚼声没有响起,柴武颇有些惊诧的抬起头,就见刘弘面色淡然的咀嚼起那块麦饼。
  “这···”
  待等刘弘咬下第二口,柴武已经将注意力,从刘弘那张略显陶醉的面庞,移到了眼前的麦饼之上。
  “嗯,确有些许不同。”
  与柴武印象中,那宛如一枚金饼的粟米饼所不同,眼前的‘麦饼’,并没有粟米特有的金黄,而是规律的呈一丝焦黄。
  而且麦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