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帝成长计划-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刘弘提出的方式,也确实能让审食其勉强接受。
  ——相较于直接低头向刘弘讨要少府的钱,无疑是现在这样的‘交易’更让心心安一些。
  丞相府根据法度,从百姓手中收缴冬小麦作为农税,再将冬小麦卖给少府,公平交易,就谈不上谁欠谁人情,或是谁拿人手短了。
  有了少府张开倾盆大口,喊出一句‘无限量收购宿麦’,审食其也不用再去头疼于,如何劝说百姓补种冬小麦了。
  且先不提冬小麦口感怎么样,光是种出来能卖钱,而且还能卖出粟米的价,就足以预料的今年冬天,关中所会出现的场景了。
  ——只怕是家家户户齐上阵,疯狂在田埂耕作,以求明年收获之后,能发一笔横财!
  要知道今年,关中百姓的收成,只是正常时节的三分之二。
  若是再种出几百石冬小麦,转手一卖,就无异于今年收获了两次!
  虽然税也交了两次,但收入,却是实打实的翻了个番。
  可越想,审食其就越觉得哪里不对。
  ——这冬小麦,好是好,就是不好吃啊···
  陛下在少府囤那么多冬小麦作甚?
  总不能是少府钱多的没处花,非要屯一大批冬小麦吧?
  出于本能的责任担当,审食其终究是提醒了一句:“若如此,国库之困当解;然关中之粮缺···”
  “臣恐宿麦,尚不足解今岁之粮缺啊?”
  闻言,刘弘却满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此时,丞相就莫多操心了,只有少府卿头疼。”
  “丞相当虑者,当为今冬,关中之民补种宿麦之事。”
  说到这里,刘弘稍一犹豫,终是放弃了下达指标的意图,转而风轻云淡道:“丞相当知,关中之民补种宿麦者逾众,则国库所得之农税愈多,自少府兑得之前,亦多也。”
  闻言,审食其自然地点了点头,终是没有再问。
  ——反正这位爷不担心,那就这么办呗?
  至于少府从哪找来那么多钱,以及如何从这些冬小麦中获利,就全然不在审食其的考虑之中了。
  ——少府,也就名义上是九卿,丞相府又指挥不动!
  有那么一瞬间,审食其甚至极其希望:少府从冬小麦收购之事上亏得血本无归!
  少府没钱了,陛下自然要仰仗国库,也就自然要依仗外朝臣子了···
  在审食其美滋滋的幻想将来,自己位极人臣的高光时刻时,刘弘也同样满带着恶意,打量着审食其那张古井无波的脸庞。
  “朕的审丞相诶~”
  “等来年,尝到面条的滋味儿,可别怪朕坑挖的太深呐~”
  “嘿嘿嘿嘿嘿···”


第0278章 咋还不死
  “诏命:往者阴阳不调,风雨不时,更有悼惠贼子作乱,是以数被菑(zi)1害,百姓不安。”
  “惟皇帝明王,靡不躬天之历数,饮顺营养,镇压叛逆;敬授民时,以丰年成。”
  东市外,衙役将抄录下的诏命再抄写在露布之上,将开篇核心部分宣读完毕,便自退去。
  待衙役没了影,东市外路过的百姓不由都围在了露布前,眼睛瞪得铜铃般,直盯着露布上的文字。
  过了许久,终是人群后侧传来一声尴尬的轻咳。
  “诸君,可是诏命晦涩难懂?”
  众人闻声而回过头,看清是一位年轻学子,方憨笑着让开一条通道。
  “嗨,俺们倒是想看,就是不识字儿啊···”
  一阵善意的哄笑声中,年轻人总算是来到了露布前,毫不怯场的一拜。
  “若诸君不弃,莫如小子为诸君宣此诏书,如何?”
  正愁看不懂诏命的众人见此,自然是从善如流,连连称好。
  就见年轻人微笑着回过身,神情中,自然地带上了一抹肃然。
  “其一:岁初年首,朕得以加冠亲政,今改元元年——以今岁壬戌为正武元年;行大赦,凡所犯之罪不至死、至死可以金赎者,皆释之。”
  “其二:天下岁不丰登,朕恐民不得饱腹,久思先王之遗贤,唯略去税赋,以轻黎庶也——今岁农税,行三十税一之制,赋人四十钱。”
  青年念到第一条的时候,围观众人还没什么反应,顶多就是:哦,陛下成年了,亲政了,改元了···
  众人的心态,都像是后世看新闻的老百姓,还比较淡然。
  但当第二条诏命被青年大声喊出,人群顿时陷入了幸福之中。
  ——农税减半!
  ——口赋减三分之二!
  这样的减税力度,几乎从未在关中出现过!
  即便是北方上、代地区,因地势影响而申请减免税赋时,最高得减免力度也不过粮税减半。
  至于降口赋,更是自汉立以来从未发生过。
  ——农税减就减了,撑死就是官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口赋可是直接送入少府,供养天子的!
  天底下谁都能缺衣少穿,唯独未央宫里的天子,是绝对不能短了用度的。
  所以情况很明显了:如果只是减税,那或许是朝堂的决定;但减赋,就必然是天子的决定了。
  ——除了天子本人,天下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人,敢以任何理由,向专门供养禁中的口赋下手!
  换而言之:当今天子,为了让老百姓今年能轻松一些,不惜将自己的用度削去了三分之二。
  “圣天子啊···”
  “不愧为太祖高皇帝之后嗣!”
  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中,青年的嗓音再度响起。
  “其三:今岁关中虽不缺粮,然亦捉襟见肘;朕以少府行粮价平准事,民粮不足食者,皆可往少府购之,石九十钱。”
  听到这一条,众人的反应又稍微淡定了些。
  倒不是说,没人把粮食保护价政策当回事儿,而是此事,在长安推行已经有大半年了。
  ——主爵都尉唯一一处售粮铺,就开设在百步外的东市之内!
  从少府买粮食用,早就成为了长安百姓的习惯。
  所以在围观众人看来,这条诏命,应该意味着粮食保护价政策,要推行整个关中,甚至整个天下了。
  紧随其后的一条,则令众人稍稍陷入沉思之中。
  “其四:今岁谷虽足用,然余者寡;朕见兵法言:未算胜,先算败——今天下余粮寡甚,故以此诏劝民:自日起,少府光收宿麦,石七十五钱!”
  待等青年喊出这则条例,众人不约而同的陷入沉默。
  宿麦?
  少府收宿麦做什么?
  而且还是以每石七十五钱的高价?
  ——少府收粟米,也就七十五钱一石!
  “这···”
  没能绕过弯的众人,不由齐齐将目光撒向那青年,渴望青年的嘴中,能道出他们想要得到的解释。
  就见青年大方一笑,再一拱手:“诸君,此陛下之仁政也!”
  “诸君当皆知,宿麦者,冬耕之物也;其产虽丰,赖地力者寡,然难以下咽···”
  “今陛下以少府行平准事,诸位家中若得宿麦,尽可售于少府!”
  言罢,青年略带些妒忌的语气,扫向众人。
  “若小子未至长安,恐不知关中,粮价已平矣。”
  “待来日,此等善政惠及吾家,便当劝家中长仲,冬耕宿麦以得利也!”
  青年浅尝遏止的解读,还是让众人琢磨好一会儿,才明白这道诏命的意思。
  ——和粟米一样,少府无限量收购宿麦,一石七十五钱!
  对于百姓而言,这就是最重要的讯息了。
  至于少府拿冬小麦做什么,老百姓也就怀着八卦之心,好奇一下罢了。
  露布前的众人正低头思考,盘算着家中田亩能种多少宿麦之时,却也有几人,因青年话语中‘得利’一词而面露不满。
  “后生非关中人氏?”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青年最终吐出‘得利’二字时,靠前几人对青年的好印象顿时一扫而空!
  那青年闻言,却像是丝毫没有察觉到眼前之人的试探般,大大咧咧道:“唯,小子乡南阳(郡)堵阳(县)。”
  “此入长安,乃奉家中老大人之命,赀官为郎···”
  说着,青年躬身一拜。
  待等直起身,青年却发现:围在露布前,方才还笑颜相应的众人,此时已是面带怒色!
  没等青年想明白前因后果,先前那人便讥笑一声,满是鄙夷道:“俺还以为,今儿个是碰见才子了呢。”
  “谁成想,竟是腌臜贱户之后!”
  言罢,那人便狠狠一拂袖,愤然离去。
  其余众人也在短暂的犹豫后,面色复杂的各自散去,独留青年面色僵硬的呆愣在原地。
  过了许久,青年才从方才的恶意中缓过神来,无奈一笑,从露布之前走开,回到了家仆身边。
  “驾车,往郎中令属。”
  坐在车厢之内,青年心中满是苦涩。
  “习书经典十数载,吾竟不知关中之民,鄙夷商贾至如此之况···”
  “也不知吾张季此来长安,对错几何···”
  ※※※※※※※※※※※※※※※※※※※※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在青年苦恼于自己‘商贾子弟’的身份,满怀着忐忑,将捐官做骑郎所需的百万钱送入郎中令属衙时,刘弘正在未央宫内,与老伙计秦牧相谈。
  ——离开长安将近半年之后,秦牧终于在正武元年十月末,回到了久违的长安。
  而秦牧回来之后,所要操心的第一件事,便是老泰山虫达的丧葬之事。
  早在年初,决定将秦牧提上卫尉丞的位置,准备让秦牧接替虫达掌管宫禁时,秦牧和虫达长女的婚事,就已经被提上了章程。
  ——秦牧本身就是虫达的授业门徒,一身本领尽乃虫达所授;而虫达又久愁于子孙不屑,招秦牧为婿,只怕也是早有‘预谋’。
  深知儿子有多不成器的虫达,需要秦牧这样欠自己人情,又前途光明的新鲜血液,为自己的家族充当保护伞。
  而秦牧得虫达倾囊相授,感恩之余,亦会担心自己骤居高位,终归根基不稳。
  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在年中,秦牧完成‘假装送衣带诏’的任务后回京,之后不久,便是秦牧大婚。
  如今,秦牧已然是曲成侯一门的长婿,虽然没有义务看顾虫达一家,但有秦牧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在,曲成侯一族的麻烦必然会少很多。
  现在,秦牧再次回到长安,刘弘即将要做的,就是按照早先的安排,把秦牧顺理成章的扶上卫尉的位置。
  这件事的难度,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撇开年龄这个硬伤不说,政治资历、身份背景等劣势,也都是摆在秦牧成为九卿面前的阻碍。
  而针对秦牧的这几项劣势,刘弘也已有了初步的想法。
  “一别数旬,不曾想再见之日,曲成侯竟一命呜呼,魂归阴冥···”
  暗自感叹一声,刘弘便开始跟秦牧拉起家常。
  主要的话题,还是秦牧此次出京的意外收获:韩王部返汉一事。
  关于韩王举部回归汉室的相关细节,刘弘早先已经与张苍等重臣商讨,并将最终结果发往了代北。
  知晓汉室的条件后,历史上的弓高侯韩颓当,便向彼时尚处于代北的秦牧请辞,言称‘回去跟韩王商量商量再说’。
  对于韩颓当所言,秦牧无疑是信以为真——到现在,这傻小子都以为:韩颓当之所以那么久没有回信,是因为凛冬将至,草原的道路必然不同。
  但刘弘却清晰地明白:汉室给出的条件,只怕是没能让韩王满意。
  作为穿越者,刘弘实在太清楚韩颓当,在韩王部是什么地位了。
  ——撇开韩颓当和如今的韩王韩昭是亲兄弟不说,光从历史上,韩王部举族回归汉室后,韩颓当扬名天下,韩昭之子韩婴却淡出历史,就足以看出个中厉害。
  哪怕韩颓当还没有在韩王部‘说一不二’的话语权,作为韩昭的胞弟,又受命前来接触汉室,韩颓当必然是得到了韩昭的‘外交授权’的。
  如果汉室给出的条件,足以让韩王部勉强接受,那韩颓当绝对有权力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回,还是不回。
  至于韩颓当为何要似是而非的留下一句‘回去商量一下’,倒也不是在婉拒。
  “只怕韩王,是还没在草原吃够苦头吧···”
  刘弘一声轻斥,君臣二人对视片刻,不由同时轻笑起来。
  很明显:韩颓当认为,相较于回到汉室,接受那些‘苛刻’的条件,还不如暂时留在草原上。
  至于为什么要把话说的模棱两可,无疑是为了留条后路,免得将来再想回来,又找不到门路。
  至此,韩王部回归汉室一事,就被刘弘暂时抛在了脑后。
  ——刘弘很清楚,韩王部必然会回归汉室,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至于什么时候回来,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