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如此作为,刚烈的汉官必然会高挂官印,愤然离去;若更严重,甚至可能出现‘某官员觉得深受耻辱,遂悬梁自尽’的惨剧。
这从此时,堪舆前面色颇有些不快的大臣的面色上,就可看出端倪。
——即便是在明知陈平周勃把持朝野,刘弘无奈为之的前提下,几位深讳养气功夫的重臣,面上都出现控制不出的不愉之色!
为了不让朝中大臣误以为,自己想做秦始皇那样的‘独夫’,刘弘只能是将此间之事坦然道出,然后诚恳道歉。
事实证明,刘弘地选择很明智。
见刘弘郑重其事的躬身拜喏,郦寄、张苍、田叔等大臣面上不愉歉然消逝,旋即被一抹赞赏所取代。
“陛下坦直,且为时情所逼,臣等不敢受陛下之谢···”
在刘弘口中吐出‘密诏’二字时,众人却是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屈辱感袭来;就连年过七十,历经秦汉五位君王的张苍,都有那么一刹那没撑住面色。
但转念一想,刘弘所言确实是实情:当时陈平周勃在长安蠢蠢欲动,齐王大军近逼函谷,对于陈周二人而言绝对是利好。
那种情况下,对于齐王大军的战略安排,确实不太方便透露到朝堂之上。
且刘弘不惜撇下皇帝的脸皮,低头向众人告罪,隐隐有道歉和‘下不为例’的意思?
皇帝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对于臣子而言,已经足够了。
心结在还未形成之时就消散,众人的注意力,逐渐从刘弘‘密诏’的不当行为,转移到了具体的战略安排之上。
如刘弘所言,现在的睢阳,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东、南两个方向被堵死,北面更有车骑大军枕戈以待,即便齐军突破灌婴驻守的睢阳防线,也还有睢阳的申屠嘉大军,以及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等候在齐军西进的路上。
简而言之:无论睢阳战役结果如何,长安都不至于大乱阵脚。
得知这个巨大的包围圈已然形成之后,灌婴恐怕也不敢再首鼠两端。
但军国之事,就怕万一——万一灌婴被逼急,一咬牙一跺脚,和叛军合为一处,转头来西取荥阳,乃至于叩关函谷,都会使关中产生巨大的动荡!
“陛下虽得兵阵之形,却尚未讳军国之要啊···”
暗自盘算着,众人纷纷将目光撒向堪舆之上,暗地里组织起语言。
——陛下年少,不讳战事,指点一番也是好的嘛···
带着这样的打算,郦寄瞅准机会抢先出身,拱手一拜:“陛下之策以就近取兵,攻守皆可决,尽得兵法之要。”
按惯例,郦寄毫无吝啬的指着堪舆夸赞了一番——陛下嘛,这个年纪有如此心智已经很不错了,该鼓励还是要鼓励的。
但别说其余众人了,就连刘弘,都已在郦寄吐出第一个字的时候,等候那个必将到来的‘但是’了。
“然···”
如刘弘所预料的那般话头一转,郦寄再恭敬一拜:“然大略虽善,其细微之处,尚有不完足处,臣斗胆,以述愚见。”
得到刘弘点头默认后,郦寄直起身,面向众臣。
“陛下以四面之围堵困齐贼,虽面面俱到,然患亦于此。”
“倘使齐贼知其已陷四面之围,自当军心大乱;然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贼知其陷重围,恐未必坐以待毙。”
“夕鲁王破釜沉舟,大破秦章邯、王离大军;淮阴侯背水一战,亦曾以弱胜强。”
“故垓下之战,淮阴侯以十面埋伏击鲁王,行围三缺一之阵,乃与鲁军一线生机。”
言罢,郦寄来到堪舆前,双手环抱于腹前:“今齐贼大军虽号称二十万,然可战之卒不过五万;睢阳却有大将军十数万之兵相阻。”
“若贼知四面之围,则当如鼎众之鼠,穷寻解困之法。”
说着,郦寄转过身,在睢阳以西、以东各点了一下。
“荥阳得淮阳守驻之,然兵不过万五;丰沛之地虽狭,然隆虑侯将兵者恐亦不过数万。”
“倘贼为围困所迫,勿取睢阳,取道下邑,击荥阳而取敖仓,则天下大乱!”
“便使荥阳得守,敖仓得固,贼亦或东至丰沛猛攻之,国朝则颜面尽丧;陛下亦或蒙羞于高庙···”
躬身一拜,郦寄便直起身,对刘弘面色郑重道:“臣意:加兵于荥阳,以助淮阳守固守敖仓不失;再以车骑将军援丰沛,以保高皇帝龙兴之所之宁!”
“及至齐贼,则当驱至赵地,再缓图蚕食为上。”
听闻郦寄的提议,众人都陷入短暂的权衡之中。
最终,御史大夫张苍最先开口:“臣以为,中尉所言甚的兵法之要;或可采之。”
不过片刻,其余众人也都纷纷出列:“臣等皆以为,中尉所言,实老臣谋国之言。”
看着众人齐声附和,再回味一番郦寄的提议,刘弘不由点了点头,对郦寄的专业能力表示认可。
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围住叛军,确实如郦寄所言,可能会导致叛军慌乱之余,衍生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斗意志。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狗急跳墙。
而荥阳身负敖仓之重,只有申屠嘉麾下的一万五千名淮阳郡兵,以及从长安赶去的彻侯勋贵,及家兵驻防。
丰沛关乎汉室法统,驻守的周灶大军,兵力同样不足三万。
反观叛军,虽然可战之卒不过五万人,但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那十数万随军民夫、青壮,也同样能挥着戈矛剑刀,乃至于棍棒,杀向荥阳或丰沛。
至于郦寄‘放开一道口子,将叛军赶到赵地围剿’的提议,也确实属于相对好的办法——赵地多山川丘陵,地形对于围剿颇为有利。
但那样一来,赵地只怕要被穷途末路的叛军祸害的不成样子了···
“中尉所言,甚善。”
“然于荥阳,朕亦有所铺排···”
淡笑着向郦寄表达认可过后,刘弘便似笑非笑的望向一旁,已有些呆愣的田叔。
“八月朔望朝,朕与朝公共议,拟以今岁之新粮,替敖仓之陈米。”
“还请少府,将替粮之事告与诸公知。”
言罢,刘弘洒然一拂袖,回到了不远处的御榻之上。
殿内众臣也不由将疑惑的目光,撒向一旁呆若木鸡的田叔。
只见田叔复又呆愣片刻,旋即一激灵,略有些狼狈的擦了擦额角冷汗,调整一番面色过后,对着众人一拜。
“八月,朝堂拟替敖仓之陈米;及至月中,少府便以主爵都尉为首,强弩都尉兵士为卒,往敖仓取粮。”
“时至今日,敖仓粟米六百余万石、其余各粮近百万石,皆已运至少府;待主爵都尉于关中各处分设售粮铺,便可售与民食用之。”
言罢,田叔颇有些惊恐的撇了御榻之上,正淡笑而坐的刘弘。
“及至关中今岁所产之新粮,虽秋收已毕,然税赋尚须时日方可厘清,运抵长安;主爵都尉所购之粮,亦尚未运至长安。”
“新粮送低敖仓,尚需时日;此刻敖仓,只怕是粒米未剩···”
待田叔语带恐惧的将敖仓的状况摆在众人面前,刘弘爽朗一笑,温颜望向郦寄:“如此,贼攻荥阳,便当勿有所得;”
“中尉以为然否?”
第0245章 主少国疑
走在殿外的广场上,几位重臣不由回味起方才发生的一切。
“少府、少府慢行。”
缓步移向宫门处的人群中,张苍稍加快些脚步,追上了仍有些恍惚的少府田叔。
“敢问少府:敖仓之米粮,如今确已在长安否?”
听闻张苍的询问声,其余众臣亦不由自主的靠了过来,竖起耳朵,等候田叔的回答。
缓过神来,田叔对张苍稍一拜:“敖仓之粮,自八月上旬已开始起运,强弩都尉除尚未班师之萧关材官校尉部,其余众者,皆随之。”
“及至睢阳大军之运粮民夫,亦在此列。”
“如今已抵长安之粮,便有四百万石之巨;睢阳、荥阳大军,以敖仓之存粮,得军粮五十万石。”
说着,田叔又打了个寒战:“其余二百五十万石,亦于运途;敖仓之粮,当大抵已入函谷···”
闻言,张苍终是长出一口气,语气也轻松起来。
“如此,荥阳…敖仓一线,确如陛下所言,当无忧矣!”
“哼!无忧?”
张苍话音刚落,一旁的审食其便轻声一斥,满面怒容:“大战在即,诸侯不稳,陛下竟不与吾等老臣商议,便开敖仓之粮!”
“敖仓者,太祖高皇帝早有定论:乃负吾汉家江山社稷之重!”
“陛下开敖仓也便罢了,诸位皆朝中重臣,非但未于廷议时出言相阻,竟还于此大言不惭‘关东无忧’?”
言罢,审食其拂袖一斥:“依老夫之间,何止无忧,只怕关中及至江山社稷,危矣!!!”
见审食其突入起来的暴怒,众人稍一滞,便见郦寄稍出身。
“左相。”
一声招呼之后,郦寄似是并未发觉审食其面上惊诧般,又对周围众人拱手一拜。
“一岁以降,陛下于妄臣之争,朝堂皆知矣。”
“便是陛下未经廷议,便密令楚王、车骑将军调军,亦为时局所致;陛下亦已谢吾等。”
说着,郦寄回身,向审食其一拜,温声道:“左相国之柱石,当知晓个中厉害,不必因此太过挂怀。”
见审食其愤然侧过身,田叔也稍站出身来:“丞相,敖仓之粮,确陈藏已久;若不替之,数百万石粮米徒损于仓,吾等亦担待不起啊···”
“且夫敖仓之粮入关,可使齐贼无从祸乱天下;知敖仓已无米粮,贼当勿举兵攻荥阳,此于江山社稷,当有大利。”
“及至丰沛,贼之所图者,不过划江而治于关东,疑惑行以叛逆夺大位矣;齐王刘氏宗亲,唯免天下骂名,亦或勿敢惊扰高皇帝龙兴之所。”
言罢,田叔也同样一拜:“陛下所谋虽略有瑕,然须知陛下今年不过十五,于军阵之事能有如此知解,已然不易。”
“还望丞相以江山社稷计,暂息雷霆怒火,助鄙人行主爵都尉之策于关中,以报效太祖高皇帝之恩德啊?”
听着田叔一句句劝说之语出口,审食其的面色愈发扭曲,终是一拂袖,在众人面前露出一个傲娇的侧脸。
“陛下未冠而临朝亲政,有如此乱命而卿公不足,此大谬矣!”
言罢,审食其便气冲冲转过身,向着东宫门的方向而去。
“吾汉家以孝治天下,廷议过后,当至长乐以问太后安;老夫不敢乱国策,此便去也。”
审食其远去的背影,随着一句阴阳怪气的‘忠告’,逐渐消失在了众人眼中。
不过片刻,人群中又走出一道人影,略带些歉意的一拱手,便快步追随审食其而去。
“太···”
‘仆’字还未出口,田叔便发觉手臂上,传来一道不小的力道。
侧目望去,就见张苍紧攥着自己的手臂,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
一旁,刘不疑颇有些忧虑的来到郦寄身旁:“辟阳侯迁丞相一事已有定论,中尉何以再呼‘左相’之称,徒生事端?”
却见郦寄郑重的摇了摇头,将目光撒向了张苍身上。
“北平侯以为,辟阳侯所羞恼者,真乃吾‘左相’之称邪?”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驻足远眺,望向陈濞、审食其所去方向的张苍。
只见张苍无奈的长叹一口气,对众人拱手一拜:“今日陛下召见吾等,乃议睢阳战事,本非廷议。”
“然左相以孝之名,欲往长乐朝太后;老夫之见,吾等亦当至长乐为好。”
言罢,张苍缓缓直起身,语调中带上了些许忧虑。
“若不然,只怕是落人口实,以劾吾等枉顾孝道,坐实吾等‘不谏天子’之名···”
张苍话一出口,再结合离去的陈濞和审食其,以及这段时间的留言,众人纷纷明白过来。
——审食其在意的,根本不是刘弘调敖仓之粮,也并非是此事没经自己之手!
审食其这突如其来的怒意,只怕是来源于宫中传出的那则讯息···
“唉···”
“区区内史之位,竟使堂堂相宰大动肝火,不惜以天子年幼之名,欲谗言以误太后···”
“也不知吾汉家朝堂之争,何时能尽啊···”
暗自悲叹着,张苍正要带领众人前往东宫门,就见一侍郎快步前来,对众人拱手一拜。
“陛下口谕:御史大夫、少府二公暂留,于清凉殿后殿陛见。”
※※※※※※※※※※※※※※※※※※※※
坐在后殿外的一座凉亭内,刘弘将手中绢书放回矮几之上,手指规律的叩击着案几,似是在思虑什么。
不片刻,张苍和田叔的身影,便出现在了凉亭之外。
“陛下。”
见二人前来,刘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