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帝成长计划-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一月的小祭相同,蹛林大会作为匈奴单于庭与各部贵族共聚的盛会,亦躲不过政治化的流程——在蹛林大会中,各部族会通过包括但不限于骑射、摔跤等‘友好交流’,向领边部族展示肌肉。
  而这种运动会性质的活动,最终则会间接决定两个乡邻部族今年的草场划分。
  如甲部族的勇士骑射赢了乙部族,摔跤也同样不输,那原本属于乙部族的草场,则必然会被甲部族夺去!
  对此,乙部族也同样不会有丝毫不满,只会强加锻炼,争取能在明年的蹛林大会之中取得胜利,将失去的草场重新夺回来。
  替部族赢得更多草场的部族勇士,轻则可以在回到部族之后得到女性的青睐,头人的看重,从此升任射雕者,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若强悍到被左贤王这样的大人物看重,更是有可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单于庭本部勇士,自此不再需要为生存、畜牧发愁,只需要专心作战,奋勇杀敌,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除此之外,单于也同样会在蹛林大会,向与会部族头人交代既定战略,并接受各部族的供奉——凡臣服于匈奴的每一个部族,都无一例外的要将部族畜牧产出相当大的一部分,贡献给单于庭;区别只在于多少而已。
  也就是说,在这种看上去充满娱乐性的比拼当中,各部族‘友好’的瓜分草场资源,青壮靠着武力迎娶更多尊重和地位,而单于庭,则将其中的佼佼者吸收入王庭部队之中;并通过比拼结果,制定下一年度的‘供奉’。
  ——在匈奴,只有强大者才可以得到尊重!
  强悍的部族,自然可以被许可更低的供奉,而羸弱者,则必然躲不过被单于庭惩罚性质的制定超高供奉比例。
  这,才是让龙城一带的部族感到不满的——单于庭提前将近一个月赶赴龙城,那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无数带着本部兵马,以及供奉牛羊的各部族头人,从四面八方赶赴龙城。
  蹛林大会,却并不会因此而提前!
  只要一想起往年蹛林大会,将龙城周边塞得满满当当的牛羊马群,以及最终留在慕北,如小山高的人畜粪便,附近的部族便纷纷觉得胸口猛然一揪···
  而匈奴之所以被后世研究者看做是的政权,其最大的佐证,就是每一个匈奴人都会在清晨祭日,夜幕时拜月——从最底层的奴隶,到最高的单于本尊,都无一例外。
  日月二神在匈奴宗教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地位最高的撑犁天,并列排在第二——或者严谨的说,在匈奴教义之中,日月,便是天神的两只眼睛。
  天神睁开右眼,向大地撒下温暖的阳光,照亮牧民的道路,使牧草得以生长;天神睁开左眼,被笼罩于黑暗下的草原,依旧有月光为牧民照亮前方。
  所以在匈奴人的信仰之中,月亏乃至于‘无月’、月食,都属于严重的不祥之兆!
  ——月亮不再为虔诚的信徒照亮道路,肯定是天神被惹怒,欲要降罪于信徒!
  因此,匈奴人在外出作战时,严格按照‘月圆而鸣镝进军,月亏而悄然撤退’的规律,来避免天神降怒。
  从月圆到月亏过去的时间,又恰好是半个月左右,与匈奴人所携带的口粮可用时间基本相符;所以撤军之后,发现‘果然没有东西吃了’的匈奴人,便会五体投地的跪倒在地上,为天神善意的提醒奉上自己所有的虔诚。
  此时,便是每日清晨的‘祭日’时分。
  每一个匈奴部族的成员都哈着热气,裹紧皮袄从帐内走出,在头人的带领下,向逐渐出现在天际的太阳奉上自己的虔诚,祈求太阳可以永久普照在草原之上,为信徒带来温暖、光明。
  相较于这些小则五六人,大则数百人的小部族,或者说不足以被称之为部族,只能称之为家庭的祭祀场面,龙城内无疑更为壮观。
  数千身披各式动物皮毛所制的厚衣,身材粗矮健壮,头发编成细辫的匈奴勇士,将额头紧紧的贴在冰冷的泥土之上,匍匐在地。
  一位发须夹白,面容萎靡,脊背都有些发弯的老者,由一位中年人小心扶着,在这数千匈奴勇士的环绕跪拜下,主持进行着这场每日例行,却少有如此庞大规模的‘辰祭’。
  按道理来讲,匈奴人对如此年迈的人,根本不会如此推崇——匈奴之俗,所有食物都优先供给具有战斗力的成年男子,而后是年幼的男童,再后是成年女人,女童···
  而老人,尤其是像此时站在人群中心的这位老人般,年迈到近乎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无论男女,都属于匈奴人随时可以放弃的对象。
  由于草原恶劣的生存环境,匮乏的资源,以及极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匈奴人的寿命普遍不超过三十年。
  倒也不是因为匈奴人一到三十,就会恶疾缠身英年早逝,而是在绝大多数匈奴部族之中,对部族没有贡献的人,都会被放弃。
  三十岁,恰好就是此时的匈奴人身体机能开始急剧下滑,并身患各种疾病的时间点。
  本就物资匮乏,需要常年追逐水草牧养牲畜,乃至于要靠着拼了命掠夺汉室边境,才能勉强保证生存的匈奴部族,自然不会拿出多余的物资,去供养一个失去劳动能力,对部族不再有贡献,甚至随时可能暴毙引发瘟疫的‘老人’。
  所以匈奴人‘三十多年’的平均寿命,其实是源于匈奴人只要超过三十岁,就大概率会被部族驱逐到草原之上,自生自灭。
  在猛兽丛生,残酷无比的草原,一个形单影只,年老体弱的老人,几乎没有可能活到第二天黎明。
  这也是匈奴人更习惯群居,自发的汇集组建更大的部族,以求生存的原因——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在西元前残酷的大草原抢得一片生存空间。
  但辰祭中的数千壮年勇士眼中,却丝毫看不出多那位老者的不敬;待等辰祭结束之后,无数人对那老者,以及老者腰间系着的牛角,投去狂热的崇拜!
  就连老者身边,那明显身高权重的中年贵族,亦是由衷的投去毫无保留的崇敬之情。
  在天地万物无一例外的狂热目光注视下,老者却是眉角微不可闻的一皱,将手下意识的上抬一下,旋即面色如常的回到富丽堂皇的庭帐之内。
  帐外的匈奴青壮们却是久久不愿意离去,发现老者没有如往常般勉励勇士之后,呆愣片刻,草原湛蓝的天空之上,便响起震天呼呵。
  “撑犁孤涂!撑犁孤涂!撑犁孤涂!”
  光看众人脸上如出一辙的狂热,就足以让后世的流量小生们自惭形秽。
  盖因为那老者之名,属于草原上无人敢言及的传奇。
  ——挛鞮冒顿!
  ※※※※※※※※※※
  扶着肿痛的腹部,在身边中年人的扶持下勉强坐会狼皮榻,冒顿长处一口气,顺势躺靠下来。
  看着冒顿气喘吁吁,眉头时而紧皱的模样,中年人面上逐渐涌现出一丝担忧。
  “撑犁孤涂···“
  “没事!“
  冒顿原本萎靡飘忽的目光之中,猛然迸发出一股精光,随即悄然消逝。
  但到底有没有事,冒顿心里很清楚:他,已经被草原的诅咒纠缠住了!
  从去年年末开始,冒顿就饱受这个诅咒的折磨!
  如今,诅咒的效用愈发强大了···
  ——七天!
  作为每一个匈奴人心目中的在世神,冒顿却已经有足足七天,没有“排泄“了。
  常年以牛羊肉为主食的恶果,冒顿终究还是没有躲过。
  用后世的话来说,冒顿的身体除了因长期食用肉食,微量元素严重匮乏之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便秘。
  不严谨的说,游牧民族死于便秘的人数,几乎不少于战死人数!
  这也是游牧民族最常见的致死病症,也是游牧民族对中原的茶叶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通便。
  在中原只做清热降火之用的茶,对匈奴人而言确实可以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可冒顿这几个月,几乎已经以茶汤为主食了!
  但光从冒顿发白的嘴唇,在寒冷的清晨也布满冷汗的额头,以及肋骨之间明显凸出的胃部,就不难看出:茶叶,已经救不了冒顿的生命了。
  这一点,无论是冒顿自己,还是身边的亲子,如今作为单于大位第一继承人的左贤王,心里都十分清楚。
  这也是冒顿在北抵龙城之前,就将爱子征召到身边的原因——万一有个什么意外,冒顿可以第一时间将各部头人,以及本部贵族召集在单于庭,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
  ·
  ·
  ·
  ps:关于匈奴史上具有重大政治意义龙城所在,历史研究者众说纷纭,但最大的可能性,我有幸在读者赞助的匈奴通史上找到端倪。
  ——匈奴龙城所在地不统一得主要原因,应该是因为最原本的龙城被霍去病所破,而后匈奴四分五裂时,很可能每一部分都各自建了一座所谓龙城。
  而从考古角度出发,并从史册中匈奴龙城大致所在地和方向推断,最受广泛认同的龙城所在地,应该是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以西450公里处出土的“故匈奴龙城遗迹“。
  文中关于匈奴宗教信仰,政治秩序,习俗等资料,考自《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匈奴通史》等书籍文献。


第0177章 单于将亡
  “月氏(rùzhī)人那边,如今是何境况?”
  费力的灌下一碗滚烫的茶汤,冒顿感觉胃部的疼痛稍缓,旋即长出一口气,对身边的中年人询问道。
  在几十年前,匈奴还只不过是草原上的一个小部族,就像如今的白羊、楼烦等部族一样,只有十几万人,几万战兵,以及一块相当贫瘠的牧场。
  彼时,中原大地七国分据,而草原上的两个霸主,则是东胡和月氏。
  在那个时候,匈奴别说是参与到争霸当中了,就连东胡、月氏两部的欺压,都没有丝毫反抗的胆气。
  待等后来,中原被秦所统一,那面令游牧民族胆寒的黑龙旗,便出现在了慕南草原之上。
  作为草原老大的东胡部,在黑龙旗面前却根本不敢吹响进攻的号角,就连撤退,都是慌乱间顾不上部众牧畜。
  那段时间,便是匈奴最黑暗的时光——失去慕南的东胡部对草原各部族的压榨愈发严重,而东胡和月氏人的争霸,也让匈奴等一干小部族被殃及池鱼,只能在两大巨人之间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当时的匈奴单于,或者说匈奴王,便是冒顿的亲生父亲:挛鞮头曼。
  在头曼统治时期,匈奴部族的生活可谓水深火热;部族每年的产出几乎都被距离更近的东胡夺去(贡献),就连身为头曼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冒顿,彼时也被送去东胡部,以为质子。
  匈奴部真正的崛起,还是在秦王朝崩塌之后。
  让草原部族不敢弯弓相向,只望风而逃的那支中原部队,在某一天突然火急火燎的撤回了中原;而原本用于防备草原部族的关隘、堡垒乃至于武器军械、粮食辎重等,却都原封不动的留在了原地。
  靠着那一批精密的弩机,以及锋利的青铜刀剑,匈奴部族在那个草原上还普遍以骨器甚至是石器的年代,瞬间成为了所向披靡的强悍部族。
  其中武力最高,最勇敢,也最有胆识的匈奴勇士,正是在东胡部强忍屈辱数十年,才侥幸回到部族的头曼长子:冒顿。
  在冒顿的带领下,匈奴部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统一了慕南?草原逐渐呈现出中原几百年后那般‘三国鼎立’的局势。
  而人丁稀少?只能凭借大幕,即蒙古大沙漠天险?才能勉强保卫自己的匈奴部?就像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属于最弱小的那一方。
  在匈奴部逐渐强盛,单于却依旧忍受东胡部压迫?不敢拔刀讨伐的情况下,冒顿做出了那个让匈奴人为之欢呼雀跃的决定:鸣镝?弑父!
  或许按中原的价值观来看?冒顿此举可谓大逆无道;但在只看重生存,只尊重勇敢者的草原,弑父一事,却让冒顿彻底成为了匈奴人心中的英雄!
  而后?便是冒顿与东胡部虚与委蛇?逐渐扩张势力,并最终讨伐东胡,取得最终胜利而告终。
  如今的草原,却也还没有彻底统一——此时的匈奴,就像三国后期的曹魏?占据河西走廊的月氏,则成为了蜀汉灭亡之后?只能在江东苟延残喘的东吴。
  而在冒顿心中,月氏人的威胁甚至大于长城内的汉人!
  没有马匹骑乘?不懂畜牧,只以种田为生的汉人?即便可以对匈奴形成威胁?也不过是单纯的战略威胁而已;而同为草原部族的月氏?却是可能对匈奴统治地位直接形成威胁!
  没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草原,消灭月氏的壮举,让冒顿心中深感遗憾。
  不过冒顿在防备之余,也非常庆幸——庆幸自己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