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的故事-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庄子的那个认真劲,卫鞅笑得更厉害了。笑够了之后,反问道:“你觉得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

    “社会已经进步到大一统的时代了,不再是你们的始祖老子所幻想地那样,小国寡民。你们道家能够在社会这个大机构中独善其身你能做到吗”

    “怎么不可能呢”庄子反问道。

    “天下是大周的天下,在这以前,大周有周制、周礼,大周的律法,大周的子民遵循大周的律法,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现在天下乱了被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大诸侯国瓜分了,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律法,你说你能独善其身吗你能无法无天吗”

    “还不是还不是”庄子得意道:“你说你制定出来的律法有什么用比如说大周的周制、周礼等周朝的一切律法规定,又有什么用呢要是有用,大周朝还会衰落到这个地步大周朝已经名存实亡了已经没有大周朝了是不是原因出在哪里呢”

    “原因出在哪里”

    “原因出在没有人遵守没有人遵守了,要律法有什么用你的律法规定再完善、完美,没有人遵守都是空谈摆设没用所以说强迫别人接受的律法,都不是完美地律法只有大家自觉遵守的律法,约定俗成的律法,才是大家需要的律法”

    “那么怎样地律法才是大家需要地律法”卫鞅的声音低沉了许多,不再争辩了。

    “生为大多数人生存着想的律法,才是最好地律法比如说你对秦国的改革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设县郡,就是最好地律法是为大多数人着想的律法。还有统一度量等等的变革,也是深入人心,方便了人民大众”

    卫鞅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道:“你还没有全盘否定我啊可是我的变革,已经得罪了世袭贵族,我唉”

    见卫鞅叹息,庄子劝道:“我这次见到你我高兴你知道是为什么”

    “为什么”

    “我就是为你的生命安全着急”

    “你为我的生命安全着急你还高兴啊”卫鞅一脸不解。

    “我这不是我想帮你啊我教你救命的法子啊你的胆子真不小你怎么动公子虔和公孙贾动了刑呢你你唉你怎么割了人家的鼻子呢你让人家以后怎么见人呢你你这不是在给自己找死是不是你说你啊”

    “我这不是在执法,依法办事他们作为太子的先生,他们是怎么教导太子的”

    “你看你你又得罪太子了你敢割太子的先生的鼻子你你不想混了是不是”

161章 秦孝公听道 一

    庄子认为,在刑法方面最好不要伤害别人,不要造成别人伤残、难堪什么地。

    比如说割鼻子啊剁手剁脚啊什么地,也不能在别人的脸上烙上记号。

    你把别人弄成伤残了别人以后怎么生活,也不利于你的国家人口体质啊你的国家里面伤残人员多了你还要养活他们,是不是

    庄子的建议是,要么罚他的财物,要么杀掉对待敌人,杀对待自己人犯了错,罚他的财物。但是要给他人保留活下去的口粮。生存是第一位,你不让别人活了别人一定会拼死反抗。对于连财物都没有的人,罚他做苦力。

    对于烙刑,可以对奴隶、俘虏使用。给他们加上烙印,防止他们逃跑。

    对于以前的奴隶,只要不是因犯罪而变成的奴隶,世代都是奴隶的人,要进行辨别,给他们合法身份让他们从事各个事业。对于那些脑袋有问题老是与人民大众过不去的人、犯罪分子之类的,一律让他们变身为奴隶。不服、反抗者一律杀

    “你的意思是排除异己”卫鞅问道。

    庄子摇摇头,说道:“也是也不是什么叫排除异己呢这叫排除人民公敌凡是影响别人生存的人,影响大多数人生存的人,只顾自己生存、享乐而不顾别人的人,都该死

    醉心章a节小說就在嘿烟格

    所以这不是排除异己,而是排除公敌排除异己应该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而排除公敌是站在大家的角度上,两者的结果是不一样地”

    “要是依你的做法去做,那么诸侯君王和世袭贵族他们,都是人民的公敌了”

    “不光是他们,诸侯君王下面的那些官员。他们是君王权力和世袭贵族的维护者,他们借助君王赋予他们的权力,凌驾于人民之上,也是人民的公敌。”

    “你的理论怎么让人感觉又是在宣扬个人主义”

    卫鞅脸色变了,觉得庄子在间接地说他,他也是君王手下的官员啊他是秦国的大良造,是秦国秦孝公手下的官员。

    “一个国家不能统一管理,那不就等着完蛋了,这不是不说诸侯之间的征战了,要是北方的胡人骑兵来了,我们的大周天下不就完蛋了”

    “错”

    庄子打断道:“这是观念改变的问题转变过来了,一切正常。国家还是需要的,官员也是需要的,世袭贵族也还存在,只是观念变了一下谁先给奴隶一条活路,释放他们的自由和创造力。谁能给大多数人一条活路,释放他们的自由和创造力,谁的诸侯王国就会强大。

    当然这是要侵犯世袭贵族和诸侯君王家族的一些利益,让那些不劳而获者感到害怕。他们将失去以前的优越了,他们要去劳动了。不劳动不得食,他们先祖为他们争取来的富贵荣华就这么断送了他们不服

    可是如果都这样想的话,只要有朝一日得到了富贵荣华,就能子孙万代享受的话我也去那样如果我们都那样想的话,社会就会永远地乱。谁不想让子孙万代都富贵荣华是不是

    其实只是观念的改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尊重诸侯君王和世袭贵族的毕竟他们的先祖有功于这个国家,没有这些人的奉献拼搏就没有如今的国家可是那毕竟是先祖的奉献和荣耀,不是他们这些后代永远的福泽源泉人们尊重的是你的先祖,而不是他们的后世。后世要想永享福泽,也必须做出贡献

    是不是

    只要观念改变了,诸侯君王的家族成员一样得到世人的尊敬。而没有功绩于世人,一味地享受先祖的福泽,就让人不齿了

    我说的官员,而是那些一味地维护君王权力和世袭贵族利益的官员而不是你卫鞅这样为人民着想的官员,你不要误会”

    卫鞅重重地吁了一口气,才没有再计较下去

    他觉得庄子说得对,可真正能理解的人又有几人呢在朝为官的人,又有多少人在为人民大众着想,谁不是先为自己着想,而后才逢迎诸侯君王和上级官员,以便获得更多地好处

    生逢乱世,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考虑,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亲戚、家族考虑,能有多少人是站在人民大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来为人处事

    不过当道家来宣扬、解读人性的本质的时候,这些人都站出来了,站在管理社会、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上来指手画脚了。

    因为当道家把人性的本质说清楚了,把社会的本质说清楚了,这些人就失去混饭吃的地方了。他们失去了工作就会失去了优越感,他们感到害怕了所以当道家站出来讲道的时候,这些人是本能地反对、反抗。

    也正是这个原因,后世总结出来一句什么:人生得意的时候学习儒家思想,认为儒家思想是人间正途。人生失意的时候学习道家思想,认为道家思想,才是说到点子上了,是真正地人生哲学。

    不过后世大多数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是“避世”,而不是积极应世。

    庄子与卫鞅两人终于谈到一块去了,不觉间,已经过了上朝的时辰。

    说实在地话,开始的时候,卫鞅对庄子还真的有些小看了。不过也是庄子给他的第一印象也确实有些二了。当庄子分析社会形势,讲解道家学说的时候,开始的时候卫鞅一样不敢苟同,可当庄子讲到“改变观念”的时候,他才开始信服了。

    一个侍从见大良造一直跟庄子谈,从昨天晚上谈到现在,都忘了上朝了。他也就没有惊动大良造,去了朝堂那边,站在大殿外面,等候秦孝公问话什么地。

    对于大良造这类的官员,是可以不去上朝的。也无需去请假什么地,手下会有专门的侍从,在两者之间传递大概的情况。当诸侯君王需要问事的时候,就有人上前通报,说谁谁谁没有来,他的侍从在殿外等候。

    果然秦孝公上朝后问完其他事情,就开始问大良造怎么没有来上朝的事。大监上前传话,说大良造的侍从就在殿外候着。

    “宣他进来”

    大良造身边的那个侍从快步进入,跪在殿下。

    “大良造又在忙什么”秦孝公问。

    “回禀主上大良造他正见一个故人,叫庄周他是道家杨朱的传承人。大良造与他从昨晚开始谈,一直到现在还在谈”

    秦孝公惊问道:“什么庄周道家杨朱高人的传承人”

    问清事由后,随即又问大臣们还有什么事,没事退朝。

    听说是杨朱的传承弟子,秦孝公退朝就赶了过来。

    “嘘”

    秦孝公没有让人进去通报,悄悄地赶了过来。此时庄子正在滔滔不绝,大谈如何治世。秦孝公命人搬来凳子,就坐在门外,侧着耳朵听着。

    “嗯嗯嗯”

    听到精彩处,秦孝公不住地点头,在心里哼着。

第162章 秦孝公听道 二

    “我肚子饿了我要吃饭”突然庄子跟个小孩子似的,朝着卫鞅笑道。

    卫鞅见庄子这人有意思,一点也不做作,有什么说什么,还装出一副小孩子的样子,主动要吃饭。这种人在周礼还有一定作用的战国时期,是很少见的。

    在战国时期,官场上、市面上很是流行礼仪之类的表面文章。跟现代人一样,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那只是做做样子。在文明礼貌的背后,心里不知是怎么想的,也许还在骂人。就跟酒店门口的迎宾一样,表面上客客气气地,下次见面都不知道你是谁。

    卫鞅笑了,被庄子的率真逗笑了,急忙吩咐人去准备饭食。也别说,他的肚子也饿了。不知不觉间,已经快到中午了。

    秦孝公就坐在门口,他也示意下人去准备,他的肚子也饿了。

    庄子趁着这个机会去了内间一侧的卫生间,屙了一泡尿。爽了之后又坐回到位置上,开始水说

    “刚才说到哪里了”庄子摸了摸脸,都不知道自己刚才的话题了。

    “刚才说到如何管理社会,接下来应该说我们秦国如何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如何一统天下”卫鞅提示道。

    “你你你”庄子惊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说这个呢一统天下好像扯远了吧好像有违我们道家的思想了吧”潶し言し格醉心章节已上传

    卫鞅又笑了笑,说道:“我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地道家弟子了我是正统道家,不是道家的分支我知道道家避世只是暂时地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

    但是对于那些愿意追求自己自性的人他们是愿意这样去做的人嘛活着是目的、是任务道赋予了我们一次做人的机会,我愿意为了我心中的理想,去从事我想做的事。我不想活到终老了,我愿意为了理想而献身

    所以我要一统天下,我要让天下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就这么回事我是正统道家为了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我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就跟护法士一样,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就跟杨朱前辈那样,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道”

    “然也正解”

    庄子听了,兴奋地击掌起来

    正统道家是讲人要珍惜生命,要活到终老人“生而为人”真的不容易。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可是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纯粹地为了活着。

    单纯地理解为活着而活着,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就真的没有意思了。

    人生活着不仅仅是从婴儿到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婚嫁、生育、赡养父母长辈、抚养子女后代,人生还有另外一个内容,那就是追求自性和快乐。

    自性,就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从中得满足感。

    简单地快乐也是人生的一种,那是谁都可以得到的。从异性那里得到,通过自己的行为也可以得到。而还有一种简单地快乐,那就是追求、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你喜欢音乐你可以去追求,你喜欢吃你可以去追求口福,你喜欢什么你可以去追求。但是前提必须是你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你也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而被别人利用了。

    道家的护法士为了道学的传播,而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杨朱为了宣扬道学,而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生。人家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他们。

    他们是道家,他们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因为他们发现只有把道学传播开来了,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