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的故事-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家顺其自然,但不是等死。在面对可以预见的危险时,还是知道躲避的。要是理解为顺其自然到:有危险来了都不知道躲避,等着顺其自然。那就不是道家了,那是傻家、傻子。

    那是猪脑子道家,那是某些人对道家的故意曲解。

    见张山也很累,庄子临走的时候也就没有打扰他。再则他对张山一直就有一种排斥心理,就是觉得张山不顺眼,不想理他。在理智上面,他并没有那个意思,想对张山好点。可是

    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天性吧无法改变的天性。也许这就是本性吧一个人天生的自然本性。

    其实用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原因也很简单。

    张山第一次与庄子接触,就给庄子留下了不好地印象。张山的成见,让庄子很是头痛。

    那次不是庄子要去齐国找容儿,张山挽留,要他去漆园当镇吏,庄子不愿意去,执意要走,张山跪在原地不起。

    后来庄子为了验证一下张山是不是真的跪地,又跑了回来。结果看见张山真的跪在那里,动都没有动一下,下雨了都没有躲,都跪瘫了。

    他并没有被张山的执着而感动,相反觉得张山愚蠢觉得张山是在陷害他。他当时要是真的没有回来的话,张山跪死了,那么世人将如果评说这件事

    庄子认为:张山的这种做法是在陷害他,是在逼迫他。

    人性是自由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地,你为何为了自己的目的而逼迫别人如何做呢你为何为了自己的目的而陷害别人呢

    你个害人精,你还挂上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名声

    如果张山为求庄子去漆园当镇吏而跪死了,那么张山就名留青史了。而他庄子,就将背负骂名

    尼玛地你张山够毒啊

    因此庄子虽然答应跟随张山去漆园当镇吏,可他也对张山有了不好地印象。

    后来偷看卖儿落水、换衣的事,张山受另外一个镇吏唆使、逼迫而隐瞒了这件事。再后来另外那个镇吏又把这件事给捅出来了,庄子再次对张山有了不好地印象。

    正是因为张山给了庄子两次不好地印象,所以庄子从内心里就对张山不满。不管张山后来表现如何地好、忠诚,庄子对他都有成见。

    张山将瓦罐端到内间,放到嫂夫人的床下,把先前的那个瓦罐火盆端出来,准备再去装一盆炭火。

    “咳咳师父正在这边闭关,新年前就可以出关。”嫂夫人靠在床头上,看着张山,有气无力地说道。

    “师师父师父在闭关嫂夫人你你没事吧”看见嫂夫人脸色难看,张山放下瓦罐,伸手过来摸嫂夫人的额头。

    嫂夫人没有反抗,反而显得很感动。

    “好烫”张山大叫道。

    “没事我是累的我浑身无力我”

    “你别动躺着”张山说着,端着瓦罐出去,又掏了一盆炭火进来放在床下,然后又去烧水。烧好开水后,端来一碗放在嫂夫人的床头,再拿来烙饼。

    “嫂夫人你先吃点垫垫我懂我去抓几只野鸡回来炖汤给你补补”说着张山转身就走。

    “这大雪天地,你到哪里去抓野鸡”

    “雪地里,有灌木丛的地方,伸手一爬就能抓出来。野鸡、兔子等什么地,都躲在里面。”

    “你就不怕里面有狼”

    “不怕我是打狼的”

    看着张山那一脸认真地样子,嫂夫人笑了。她知道张山跟她一样,都没有吃过什么苦。只是她们都为了信念而放弃了曾经地美好生活。

    如果张山不放弃做镇吏的机会,他完全可以过上比贫民优越地生活。可是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不想自己这样苟且偷生。看着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苦难中,他无法安心地过那种一个人、一家人的幸福。

    嫂夫人她也一样为了传道,为了漆园人民,她放弃了镇长夫人的优越生活,而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传道、修道之路。

    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人,一般生存能力都比较弱,他们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会照顾,哪里懂得什么野外生存

    在野外生存方面,还是墨家弟子与道家弟子强悍一些,特别是墨家弟子,野外生存能力最强。只要人还活着,就能捕获到吃食。

    看着张山出去了,嫂夫人摇了一下头。她知道以张山的野外生存能力,不被狼吃了,就是空手而归。但是她无法阻止。

    张山是个执着的人,认定的事一定会坚持去做。

    她也是一个执着的人,也一样认定的事一定会坚持去做。既然已经放弃了富裕生活,就必须学会独立生活、野外生存,不依赖他人。

    嫂夫人又坐正了身子,盘腿调息修炼起来。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修炼,她的修炼速度相当地快,早已突破内视水平,进入更高地境界了。

    aa2705221

第758章 寻找家的地方

    天下这么大,何处是我家

    宋国可能是呆不下去了,就算能呆下去,也不能传道。不能传道,让他呆在宋国他也呆不住。他的人生使命就是传道,将道学传播天下。

    回到藏经洞,庄子认真地思考了起来,自己将何去何从

    去齐国去稷下学宫

    他摇了摇头,觉得那里已经不是他去的地方了。

    齐国君王对他很好,可他感觉那是表面上的。不说齐国君王了,就说齐国有个淳于髡,他在齐国就呆不下去。何况在齐国,还有一个叫田矩的田公子。

    有田矩田公子和淳于髡两人就够了,这两人,都是齐君的近臣、宠臣。何况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猎豹队的余党,猎豹队队员的后人。

    除了齐国,他还有哪里可以去呢

    魏国

    那更是不可能

    魏国有一个庞涓就够了,有庞涓在,魏国无才子。凡是权力和能力超过庞涓的人,庞涓就会跟疯狗一样乱咬你。

    再则魏国的君王是什么德性,庄子是知道的。那是一个自大、自以为是,也确实有才的君王。

    还有自己是白圭的女婿,已经在很大地范围内传播开了,魏国君王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得知他是白老的女婿,魏国君王就不会放过他,就会跟戴大官人一样,一定会挟持他、逼迫他与白圭联系。

    魏国君王抓捕白圭多少年,就愁找不到机会。他去魏国,那还不是自投罗网

    除了魏国,他还能去哪里

    自从有了白圭的女婿这个身份,他就天下之大,无他立身之地了。

    还有以他和杨青儿的身份,走到天下,都会遭遇寻仇联盟的追杀。

    可以说离开宋国后,他将无立身之地

    除了齐国和魏国外,庄子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只是想去那里已经很难了,可能走不到那里就被人杀了。

    那个地方就是秦国

    秦国不与宋国接壤,中间隔着魏国、韩国。要想去秦国,你必须从魏国或者是韩国路过。

    魏国的情况已经说了,是不能路过的。而韩国因为漆园的事,韩国人把仇恨都记在了他庄周的身上,更是不能去韩国。

    不走魏国或者韩国的话,那你就必须绕道,不是从北方的赵国绕道就得从南方的楚国绕道过去。可赵国与楚国这两个诸侯国,庄子没有熟人。没有熟人的话,你连过境的“签证”都拿不到。

    你只能偷渡而偷渡对于一个人来讲,还可以。对于一家人来讲,根本不可能。

    不管怎么说,现在唯一可以去的地方,那就是秦国。实在不行,就到古寨那里去隐居。

    想起古寨,庄子还是决定再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古寨的人都搬走了吗我这个寨神我的那些儿女呢

    去一趟古寨,对于庄子来说,也就一念之间的事。

    当然是通过内视世界去的,而不是在现实世界里去的。

    古寨依然存在,只是没有一个人,就连鸟兽都没有,好像被瘟役扫荡了一样。古寨内,没有任何打斗的痕迹,也没有死人的尸体。各家各户中,家具等大型工具什么的都还在,只是没有衣物等什么地。

    也就是说,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实在是搬不走的,只得留了下来。

    “不会是秦孝公知道这里后,把这些人赶出了古寨,迁徙到外面的世界去居住了”

    庄子很是怀疑有这种可能。

    人口对于发展中的秦国来讲,非常重要。古寨有那么多人口,要是迁徙到外面来集中居住,一年可以多征收不少赋税,还可以多出不少兵役。

    “也许古寨的人不愿意迁徙出来,又往深山中搬迁了呢”

    想到这里,庄子决定去周围看看,寻找一下。

    可是现在的庄子,在修为上面还没有完全突破,在内视世界里,对于陌生的环境,他的搜索速度是相当地慢的,也就跟真实的人寻找一样。所以寻找了半天,也没有走出多远。

    内视中的世界一样也是以意识而存在的,你没有去过的地方你不熟习那里的环境,你一样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知道。你只有去过那里你才可以自由去穿越那里。

    因为你去过那里了你的大脑记忆里有印象了,有意识了,你才能自由穿越。因为内视世界同样是以意识而存在的。

    一无所获的庄子,只得又回到藏经洞中。叹息了一声之后,退出修炼状态。先去解决出口问题,然后洗漱,再开始进食。

    一切结束他并没有出关,而是重新进入修炼状态。进入内视世界后,直接去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下午的秦孝公和卫鞅两人,相对来讲要闲一些。上午一般要处理朝政,比较忙碌。所以庄子决定来看看这两位老朋友,看看秦国的情况,打探一下:秦国是不是自己安家的地方

    下午的咸阳城,非常地热闹,比齐国的都城还要热闹。

    咸阳城没有齐国都临淄城大,所以显得热闹、拥挤。还有秦国的都城咸阳的街上,可以看见身着异族服装的胡人。有了这些异族,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齐国都城临淄分内城与内城,城墙外的外城比内城还要大,包围了整个内城,所以显得大。

    秦国在卫鞅的法治下,大街上的人有贼心却很少有人有贼胆,内心压抑,行动上也显得很拘束。

    危险不是来自于周围人的侵犯,而是来自于律法的威严。

    秦国虽然是一个法治下的国家,可在秦国你不犯法都有可能摊上官司,随时都有天降大祸的可能。

    因为某种权力掌控者为了制造祸端,阻止卫鞅继续变法,故意制造事端,让卫鞅背黑锅。然后想将卫鞅怎样,再将卫鞅赶走。

    这样地事,自从卫鞅变法以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庄子下山第一来到咸阳的时候,就吃了这样地亏,被人抓进了大牢。后来还是卫鞅出面,才把他保了出来。不然他才出道,就成了卫鞅与政敌的牺牲品,成为历史的牺牲品了。

    卫鞅后来解释说:那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事,人类走向文明的道路上,会有无数人成为无辜地牺牲品。

    庄子笑问:那个牺牲品为什么是我

    aa2705221

第759章 卫鞅整个人变了

    卫鞅解释是正确地,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中,是文明踩踏着野蛮的尸体过来的,是用无数追求梦想的人尸体铺垫过来的。

    这其中也包括着多少无辜人的生命。这些无辜的人,被人利用了,用他们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目的。

    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庄子说:那个牺牲品为什么是我

    作为道家,道家重生,珍惜生命,不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什么,更不愿意自己就那样地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可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中,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势单力薄了。一个不注意,我们就被人利用了。

    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被动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我们被卷入进去了,被人当枪使了。而间接被动利用,是我们被人利用了我主观上还不知道。

    在秦国,世人往往被人间接地利用了,自己却还不知道。

    看着大街上的人规规矩矩地,庄子突然地觉得秦国人是那么地可悲。人性的自由一点也发挥不出来,活得畏畏缩缩地。

    在法律治国下,秦国人变得教条了,没有人情味了,一切都讲法。有时为了某件事双方争执起来,最后双方都跟律师一样,搬出一条一条律法出来,搬到最后,亲爹都不认了,只认理。

    这就是卫鞅治理下的秦国。

    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后,庄子这才进入皇宫,寻找卫鞅去了。

    他先去了卫鞅的府宅,结果没有找到卫鞅。后又去了秦孝公的寝宫,一样没有找到秦孝公与卫鞅。这两人,是秦国的最高权力者,也是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