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么回事,庄子讲道不讲道都是无所谓,搞一下形势还是需要的。
庄子就是这么荣幸,被宋剔成请来讲道了。
其实他只是一个陪衬,一个拉来搞形势给白圭看的道具。让白圭觉得他宋剔成人可以,让白圭觉得宋国还有他的牵挂还有一个女婿在这边。让白圭觉得他宋剔成对他女婿很关心、照顾、重视
所以庄子就是这么荣幸,被宋剔成请来讲道了。
向白圭表达了一番后,宋剔成这才转向庄子,向庄子请教了几个浅显的问题。关于目前宋国的问题、目前宋国的形式、宋国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庄子没有谦虚,实话实说,根据情况具体分析了一遍。最后具体怎么做,作出决策,那是宋剔成自己的事了。
在席间,庄子没有称宋剔成为“君舅”,而是称“主上”。
对于这一点,宋剔成很满意。
现在的宋剔成,就怕戴六儿叫他“君兄”,庄子叫他“君舅”。他不想认这门亲,不想认这个“六妹”和“外甥”。
虽然曾经的屈姨娘对他和他娘很好。可他觉得那毕竟是过去四十多年的事了,那时候的屈姨娘年轻义气,还没有自己的儿女。要是她有了自己的儿子,还不一样争宠还不一样为自己的儿子去争继承世袭爵位或者是君王的位子
那个时候的君父,还只是一个官爵,距离后来的“戴氏取宋”还早着。
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宋剔成本能地龌龊起来。如果戴六儿不出现,屈姨娘在他的心里,形象是美好地,还感恩戴德。可自从戴六儿出现后,还一定要认他这个“君兄”,他就一下子变得龌龊起来了。
屈姨娘对他的好,对他娘的好,变成了“义气”,变成了“傻比行为”,变成了让他鄙视和嘲笑的行为了。
听了庄子的讲解,宋剔成不以为然,觉得庄子的才能也不过如此。
在这之前,他已经同白圭、宋荣子等人商量过了。听了白圭、宋荣子以及满朝文武的商议后,他的心里已经有数了。所以对庄子的讲解,他不以为然。
第二天白圭离开皇宫,离开都城去办事了,宋剔成与庄子等人秘密送行到都城城门口。为了白圭的安全,白圭的一切行踪都是秘密进行中。出了都城,白圭就犹如小鸟飞出了金丝笼,谁也不会知道他的行踪了。
从城门口回来,宋剔成去了一趟朝堂,安排了一下事宜就回来了,回来时还带回来了宋荣子。
宋荣子,也就是宋国目前最大地官,权力最大地一个官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为了证明庄子给他讲过道,或者是他听过庄子给他讲过道,他特意邀请来了宋荣子,与他一起听道。
为了表示自己是诚意听道的,一心向道。宋剔成还把自己的儿子等人也喊来了,乱七八糟地人加在一起也有几十个,气势还可以。
庄子看出来了,自己被宋剔成耍了。不过对于讲道,他还是认真的。
讲道开始,他先讲了一下什么是道。然后粗略地讲解了一下道家学说理论。之后讲人
人是重点
道是在任何一场讲道中都必须讲的,不讲清楚什么是道,后面的理论别人就听不进去。
讲完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后,庄子开始讲“家”。讲完家,又开始讲“家族”,讲人与家的关系、人与家族的关系。再由此及彼,讲到社会、国家。
社会、国家是由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由个体的男女组合而形成家,家有儿女后代再繁衍下去就形成家族。
社会、国家就是由无数家族组合而成,人与人之间并非没有联系的。其实我们都是家族成员。我们怎么对待自己的家人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家人、别人。
而大多数人只看到自己的父母长辈、儿女后代是自己的亲人,而没有想到别人可能与我们有着血缘的关系,八百年前的老祖宗,他们也许是兄弟姐妹、表兄表妹什么地关系呢
所以我们对待别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亲人一样,不要以为别人与我们不亲,没有关系。
讲完人与家庭、家族、社会、国家的关系后,庄子才开始讲漆园模式,讲宋国目前亟需要宣扬的是什么
“道家不只是要把社会化整为零,而是要组合将社会化整为零是让人要学会自立、自强。明白人生的意义,活着的意义。之后就是组合
我们宋国已经做的很好了。也组合了,把大家组合在一个个村落里,大家团结一致。但是这还不够
我们必须向我们的子民宣扬国家思想宣扬宋国思想我们是宋国人,所有宋国人是一家人。而不能只站在我们这一个群体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而没有国家的概念”
道家将社会化整为零是成功的,可化整为零不是道家的目的,组合才是最终地目的。
aa2705221
第718章 关于长生不老的问题
宋剔成听着听着,就有一种想打瞌睡的感觉。可出于搞形势,做样子,他强忍着瞌睡,一脸微笑地听着、随便看着,还不时地发出“嘿嘿”地笑声,自得其乐。
庄子今天讲的,他早已听宋荣子给他讲过了。对于道家学说理论,他不是文盲。所以当听到庄子老生常谈,净说些他听过的东西,就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趣。
宋剔成请来儿子以及其他人,对于庄子的讲道也很不以为然。可出于面子问题,一个个都忍耐着,希望庄子早点结束讲道,放他们一条生路。
甚至有位公子还在心里骂庄子:尼玛地废话怎么那么多劳资还要回去逗小丫头泡妞玩呢那两个刚刚长出来的玩意,嘿嘿捏起来真舒服嘿嘿嘿
在现场中,只有两个人听得很认真。一个就是宋荣子,另外一个就是将来的太子。
宋剔成这年还没有立太子,太子人选还没有决定好。他的宝贝儿子们性格都像他,不善言辞,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可是没有一个有他这么有才。
他们那不叫“大智若愚”,而是愚蠢
用现代语言来讲,都是一群窝囊废。
当讲到如何组合社会、组合宋国的时候,宋剔成才坐正了身子,收敛起脸上的笑容,认真地听了起来。
宋荣子听出来了,庄子并没有细讲道学,而是用最短地时间,大概地讲解了一下道家学说以及道家学说在宋国的应用。虽然是大概,可你要是用心听了,你就能从中悟出治国方针。
庄子讲解的顺序是:先讲道,再讲人,再讲家庭、家族、团体族群、社会、国家。然后讲宋国面临的情况。再然后讲道家学说在宋国现阶段的运用。
宋国现在面临的就是如何让那些组合在一起的村庄再组合起来,形成国家、形成宋国。把子民们组合成一个个漆园还不够,还要组合成宋国。
再延伸一下还要把天下诸侯国都变成宋国一样地国家,再把跟宋国一样地国家组合起来形成天下一体
“你们道家学说理论,我大略地研究了一下也就那么回事各说各有理罢了,跟儒家与墨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一套一套地理论,具体到治国方面,屁用都不管”
突然那个可能是将来的宋国太子、将来的宋国君王,向庄子发难,问了起来。
这是一个四肢发达的公子,从他的形体上就可以看出来,他头脑简单、武断就不用说了,可能还有一定地力气。要是练摔跤、柔道、相扑什么地,一定能拿冠军。
“我想问庄子先生道家讲的长生不老是什么意思人真的能修炼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吗”
“能”庄子答道。
“能”
“能”
“能”
“”
庄子一语惊人,在座的所有人都大惊
包括宋荣子在内,一样大惊。
宋荣子以前听杨朱讲道时,就有一个脑袋不好使的弟子问过杨朱这个问题。但杨朱给予了明确地答复,说不能。
杨朱说:人都是要死的,人活一世,草木一春。人与大地上的万物一样,都只是一个生命的过程。
怎么会呢人能不死那还真的有神仙了
庄子你这是在忽悠人吧
“那还谈什么治国呢要国有吊用啊还不如直接修炼成长生不老之身,那有多好啊”
这位宋国未来的太子、未来的君王说着还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朝着庄子行了一个大礼,大声嚷嚷道:“那你就给我们讲讲长生不老之方吧是修炼还是吃什么秘药”
出息
庄子在心里骂了一句。
尼玛地司城子罕用一生的心血夺来的宋国江山,看来到你的手上就要断送了。
唉儿孙自有儿孙福啊莫为愿望白了头真是
“长生不老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活着。”庄子拱手还了一个礼,笑道。
“你那不是废话不活着还什么长生不老呢”
现场其他人一听,也都笑了起来。
庄子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朝着“大表哥”笑着点了一下头,说道:“只有我们活着,我们才有机会去修炼。”
听庄子这么一解释,大表哥这才点了一下头,坐了下去,觉得是那么回事,愿意洗耳恭听。
“所以道家讲如何生活,如何在各种环境下生活、生存下去。只有我们活着,我们才有机会去修炼长生不老之法,是不是”
“嗯”
“道家的长生不老之法,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先修炼生如何生存。道家面对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天下所有人、天下苍生。
生在世袭贵族家里的公子、公主们,自然是不愁生存问题。其实也不然只有我们世袭了祖辈们的爵位,我们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有保障的生活。是不是
并不是所有生在世袭贵族中的子女后代,都能有这个权利和保障的。当我们没有承袭到爵位,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就会慢慢地沦落为普通人,是不是
比如说我我的祖上也是皇族后代,可我的祖上不知哪一代开始,就没有承袭继承爵位了,结果就沦落到我这个样子了,是不是
所以说我们要学会生存
只有我们有生存能力,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能生存下去,我们才有机会修炼长生不老之术,是不是”
“啪”
突然宋剔成将面前案几上的书简抓起来,砸到了庄子面前。
守在大厅外面的护卫听到异样地响声,一个个手持兵器冲了进来。
“庄子你在胡说什么寡人是让你来讲道的你怎么说起这些来了你这不是在挑拨寡人的家庭关系吗你这是让寡人的儿女相互争斗、猜忌吗
君王与世袭家族,从来都是由长子和有能力的人来继承的。对于没有继承爵位的后代,也都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你你走吧寡人不杀你
滚”
“啪”
宋剔成又抓起一卷书简,朝着面前的地面上砸了下去。然后站起身来,朝着大厅一侧的偏门走去。
几个护卫见状,赶紧过来,对庄子作出了一个“请”滚的手势。
aa2705221
第719章 容儿早产
庄子并没有讲错,事实上就是那么回事,不是所有世袭贵族的后代都能过上幸福地生活。
不是只有继承了爵位的人,他们和他们后代中一部分人能过上幸福生活。
其他人,与继承爵位平等身份的人,也能过幸福的生活。但他们的后代,就一代不如一代了。最后必然会沦落为平民百姓,过普通人一样地生活。
有钱人的家庭生活也一样他们的后代并不是所有后代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在有钱人时代,他们的父母长辈和子女能过上幸福生活。等到后代们坐吃山空的时候,谁分到财产、好处多些谁和他的后代们就多苟延残喘些时日。
而那些没有继承到多少财产的人,他们又要重复昨天的故事,跟没钱人一样去生活,去挣钱,去从头开始
还有如果有钱人不是通过正当渠道富裕起来的,他们的长辈、亲戚、后代,有可能都过不上好日子,反而还受到连累。而过好日子的,只有这个人本人。也许他的物质上很富有,精神上很空虚,他的真实生活根本没有世人想象中的那种幸福生活。
再仔细地想想:如果有钱人的努力、父辈们的努力、君王们的努力,能能换来万代子孙的幸福,那么到了我们这一代,也不会如此不堪
所以说富不过三代追逐多余的财富留给子孙只会让子孙失去社会竞争的能力、生存的能力。只会给予他人生存压力,挤压他人的生存空间。
安逸的生活让我们看不到社会的真实一面,人性的真实一面。
“你你还没有讲”
未来的太子、未来的宋国君王本想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