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从秦国走的时候,秦孝公和卫鞅两人都送了金银布帛给他。在魏国,魏国君王也送了百金给他。就连庞涓,都送了礼物给他。这下好了到了我们齐国,我们齐国却是一样都没有赠送这这这这”
见齐君在感叹,朝堂之上有不少人见了,心里很是不服。可这些人都是混到齐国高层的大官,自然是不会站出来说庄子的坏话,不敢招惹大王不高兴。
与齐君相反,在不少人的心里,都是觉得很庆幸,觉得庄子离开齐国是件好事。
有庄子在,他们都不敢畅所欲言。
淳于髡就是个例子。
尼玛地上次大家正在商量出兵宋国的事,正在商量自愿军的事。结果庄子出现了。结果淳于髡吓得病倒了,到今天还没有爬起来。
“大王”
大将军田忌站了出来,朝着齐君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庄子才走三天,我们还是可以派人送礼过去的。”
“哦”齐君抬眼看着田忌。
“大王大王可以下诏,使用八百里加急,让边关的官吏准备一些银两什么地,转交给庄子。”
“嗯”齐君哼道:“这也是个好办法。三天时间,庄子是从都城走不出齐国的。我们让信使赶到边关,完全是有可能的好寡人这就书信一封散朝”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监走近齐君,低声禀报道:“大王田公子田矩求见。”
“田田公子”齐君楞了一下,说道:“不见让他静养”
“是”
齐君又赶紧招呼大将军田忌道:“田爱卿你留下”
齐君一边准备写书信,一边朝着走过来的田忌看着。
见其他大臣都散了,赶紧招呼田忌上前。低声问道:“让你准备的事,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大王我正准备向大王禀报此事”田忌也低声答道。
齐君脸色一变,问道:“怎么样”
“此女尚未婚配而且跟容儿姑娘长得一模一样”
“好”齐君大喜。
第634章 宋国正面临着危险
第三卷:浪迹天涯
第634章宋国正面临着危险
大周天子赶走韩国使臣,训斥了一顿各国派去的使臣,然后就没有了然后。宋国漆园人剥了韩国三万死去的士兵的衣服,并埋进自家菜园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各国使臣灰溜溜地回到本国,禀报君王。各国君王大骂大周天子,收了贡品不为他们办实事。真的这次亏大了。
要知道十几车的贡品啊
要是把这些贡品用于军备,都可以打一次大胜仗了。
既然大周天子不下诏书灭宋国,大家就没有理由去灭宋国。可是哪个君王能咽下这口气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想出了人民自愿军的招数,给君王出主意,让各国君王暗中串连一下,允许人民自发地去讨伐宋国。
既然天子昏庸,不同意讨伐宋国,不相信事实,那也拿天子没有办法,可无法阻挡人民的力量。天下人都认为漆园人剥了死者的衣服,并把死者埋进自家菜园,准备来年在埋葬死者的上面种上瓜果,人民自愿去讨伐宋国,我们也没有办法。
各个诸侯国之间,通过使臣的飞鸽传书,把这一消息互通了。大家都一致认为,宋国不灭,迟早是要出大事的。如果宋国采取漆园模式,宋国迟早是要强大起来的。要想灭宋国,只有趁早。
也就几天时间,各国君王都组织了一支特别地队伍,装扮成自愿讨伐宋国的民众,在各国边境集结,等待进入宋国。
其实在这支自愿大军中,只有少数人是自愿去的人民群众。而大多数人,都是各国从军队中抽调出来的有战斗经验的、有领导能力的精干军人。
随着讨伐宋国的呼声越大,自愿讨伐宋国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些自愿讨伐的人,用现代语言来讲,都是无知的愤青。他们并不知道漆园那边的具体情况,只是道听途说,说漆园如何如何对待死者,才加入讨伐的队伍的。
特别是那些小的诸侯国,比楚国、魏国、赵国等大诸侯国都积极,他们集结的自愿军人数也不少。
秦国由于距离宋国较远,又不是邻国,所以没有参与这次行动。再说秦国的秦孝公与卫鞅两人,与庄子都有交情,也不可能让民众参与这件事的。
齐国方面,由于受到庄子的干扰,让淳于髡的联盟计划落空,秦国官方自然是没有参与。
燕国地处北方,国力有限,也没有参与这次联盟。
也就是说,除了齐国外,宋国周边的大小诸侯国,都参与了这次的讨伐行动联盟。
表面上是人民自愿讨伐,其实际上,是一次有组织地讨伐行动。
自从漆园事件后,宋国的政坛上发生了不小地变动。
在道家大隐隐于朝的隐者等人手段下,首先把朝堂之中的儒家人物压了下去。斩杀了第一个跳出来说道家、说漆园坏话的人之后,又先后斩杀了其他几个跳出来闹事的官员。
经过几天的政坛波动,宋国的政坛基本上稳固了下来,道家势力占据了上风。
宋国君王宋剔成并非传说中的那么昏庸,他还是有一定地判断能力和治国能力的。他完全听取了道家隐者的意见,让宋国效仿漆园模式。
至于漆园人是如何处理韩国三万死者尸体的事,都是其次了。在大隐的提示下,表面上开放漆园,全国人都可以去漆园学习漆园经验。暗中却安排人手,防止奸细盗尸、验尸。
另外宋剔成君也听取了弟弟宋偃建议,屯兵边境,鼓励生育,快速增加人口,等一系列政策。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卖儿才从墨家分坛搬迁到集市上去居住的。宋国散居在各地的人,都全部被赶到一个地方,进行集中居住,以便效仿漆园模式。其中的一部分强壮人口,都被逼迁徙到了边境。
也就短短地一个月时间,宋国发生了彻底地改变。
虽然怨下面的官员太粗暴,可国家的整体形势是好的。
宋国上面的政策是,按照百分之十左右的比例,抽调强壮人口,不分男女,迁徙到边境去。为了不影响原来的生活,是从每个家庭、家族中抽调。比例也是灵活的,百分之十左右。
可到了下面,就成了百分之十的硬指标。
本来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庭中抽调,不影响原来家庭的生活。可现在成为强制性抽调,有了人口数量上的硬性指标,就造成了不少家庭无法生活下去的情况。
还有人口集中居住,迁徙到肥沃土地上居住,也不是强制性的,也是在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基本上。可政策到了下面,就成为强制性了。这样就造成了不少散居在各地的家庭,无法生活下去的情况。
由于下面官员瞒报事实,所以上层并不知道下面的实际情况。
下面的官员虽然没有如实落实国家政策,但是办事的效率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战国时期,信息传达相当落后,能够在一个月之内把政策传达下去,并落实、实施。可见宋国官员的办事能力还是超强地。
总之宋国整体形势还是朝着健康方面发展的。
宋国都城。
宋国君王的朝堂之上,道家大隐与其他为民办实事的官员,正在商议,政策传达下去了,要赶紧派特使下去,指导下面的工作,纠正下面官员的错误。
宋剔成君很满意,朝着下面的大臣们点着头。
“好好这些你们派人下去吧派可靠的人,信得过的人,要如实向我们汇报,我们上面要听到地声音嗯好好”
“报”
也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的传递官慌张地跑了进来。
“何事慌张”宋剔成君脸色一变,问道。
“报从韩国方面得到情报,韩国方面正有一万人的自愿讨伐队伍,在韩国边境集结,欲图进入我国边境”
“报”
又一个传递官慌张地跑了进来,禀报道:“报从魏国方面得到情报,魏国方面正有五千人的自愿讨伐队伍,在魏国边境集结,欲图进入我国边境”
“报”
又一个传递官慌张地跑了进来,禀报道:“报从赵国方面得到情报,赵国方面正有一万人的自愿讨伐队伍,在魏国边境集结,欲图进入我国边境”
第635章 宋康王蠢蠢欲动
接连几天,都是从边境、邻国传来关于自愿军的消息。最后得到确认,韩国这次有一万多人的自愿队伍,人数最多。魏国其次,有五千左右自愿讨伐的队伍。赵国等其他小诸侯国,也都有几千人不同。
还有宋国境内,已经多出了不少没有通过边关登记的外来身份不明人员。可以看出,这些人也是前来讨伐的。
这下宋国的君王宋剔成君又着急了起来。
这些讨伐的队伍虽然不是国家正规军,可这些人要是来宋国闹事,也是一件很麻烦地事。再说人数不少啊整个加起来,至少有两万多人。而且这些人散布在宋国周边,怎么防范
还有谁知道这些人从哪里、时候进入宋国宋国的边境这么长,哪里有那么多士兵来把守
要是这两万自愿军都涌向都城了,都城就危险了。
大隐朝着宋君点点头,笑道:“他们没有兵器,来了有什么用是不是大王”
“这”宋剔成君抬起头,朝着大隐看着,觉得大隐说的有道理。
“有兵器的来了,我们把他们当成敌人,杀”
“杀”
“没有带兵器的人来了,我们把他们带到漆园去,让他们眼见为实。”
“这这这这行吗”宋剔成君不敢相信地问道。
“行”
“那那那”宋剔成君又问道:“我们哪里来的那么多兵力”
大隐微微一笑,说道:“正好借这个机会,效仿漆园模式,向人民宣扬保家卫国思想,让人民自发地组织联防队,加强巡逻,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抓捕。”
“这”
“我们的军队,全面进入战备状态,防止其他诸侯趁机入侵。而我们的人民,全民动员、全民皆兵,行动起来。区区两万,到了我们宋国,还不够塞牙缝是不是大王
三万韩国大军进入漆园那么一个小地方,都全军覆没。何况只有两万自愿军,他们从四周分散而来,又没有武器,有什么可怕地”
在大隐的劝慰下,宋剔成总算放心了下来。想想也确实是那么回事,三万韩国大军进入漆园那么小的地方,都全军覆没了。何况这两万没有战斗力的自愿军呢
“那”宋剔成又问道:“我们都城,是否要加强防卫”
大隐拱手道:“大王放心我们早已经安排了,加强都城防卫,加强皇宫防卫。”
“好”宋剔成放心地点点头。
朝堂之上,现在除了大隐一班人马把持朝政外,就剩下君王的皇亲国戚。其他各个派别,都保存实力,不发表意见。再则大隐等人的安排,也很合理。
宋剔成正要散朝,见堂弟有话要说,就朝着他看过去,等待他发表意见。
现在他对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堂弟,很满意。
自从没有了戴大官人后,他就特别信任这个堂弟。虽然这个堂弟年龄不大,可他的办事能力不比自己的那些儿子差。而自己的那些儿女,除了吃喝玩乐外,就剩下依赖了。
“兄君”
宋偃走出队列,站到君王的案前下方,行礼后说道:“要不要从都城外面调遣一支队伍过来臣弟觉得单纯地加强防卫是不够的
兄君臣弟觉得这次不同于正规战争,这次是人民自发、自愿前来我们宋国讨说法的。他们没有组织,没有领导。他们中大多数人,应该都是义士之类的人吧
所以臣弟觉得这些人一旦目的没有达到,就可能会进行暗杀活动。所以臣弟觉得应该调遣一支队伍回到都城,协助都城护卫,确保皇宫和兄君的安全。”
“这个”宋剔成思想了片刻,随即表态道:“准了”
“大王”大隐急忙上前,想阻止大王作出决定。可是已经晚了急忙改口说道:“这样更好”
“嗯”宋剔成满意地点点头。
他根本不知道,他的臣弟想借这次机会,篡夺他的皇位。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宋偃手下的人,立马上前“附议”。
宋偃得到兄君的允许,心里偷乐着,散了朝后,立马就去安排,从都城外围抽调一支早已准备好的队伍过来,以协助都城护卫为名,暂时潜伏下来。
回到府弟,宋偃有些迫不及待地去了地下密室,向戴大官人汇报。
“兄长这个主意如何”
“嗯”戴大官人满意地点点头。“有长进有长进好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