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白人被印第安人收留,成为了白印第安人,比如有一个名叫乔治。阿什的白人孩子被肖尼人养大,成为了白皮肤的肖尼人,他作为肖尼战士参加了1791年的瓦巴什之战。
9、毛皮贸易
北美河狸是北美洲特有的动物,最大能够长到120多磅重,它的毛非常细密又不怕水,在皮匠手里能够拉伸到很大,每到深秋河狸就会开始换上冬季的厚毛,这时的河狸皮是质量最上等的。
北美印第安人很早就开始捕捉河狸,他们猎捕河狸的目的主要是用于食用,据说河狸肉味道肥嫩,可烤可炖,许多深入美洲大陆的探险者和传教士都品尝过印第安人招待他们的河狸尾巴汤。印第安人也会把河狸皮用做冬季的褥子或者是盖在长屋外面抵挡冬季的寒风,直到白人商人发现河狸皮的价值。
气候炎热一点的地方没有河狸分布,不过仍然有值得交易的毛皮,那就是鹿皮,北美白尾鹿庞大的种群数量使鹿皮贸易出货量非常巨大持续了一百多年。野牛皮在此时的白人商人眼里价值不大,他们认为公野牛皮价值不大,只收购母牛和牛犊的皮,而且一头野牛身上只有三分之一的皮可以使用,直到鞣制技术进步之后才发生改变,这时候东北部的工厂大量需要野牛皮制作的皮带来进行传动,对野牛的滥杀滥捕就此不可控制。
毛皮贸易也改变了北美印第安社会,使他们从过去朴素原始的公有社会生活向私有社会转变,他们部落贵族的棚屋和帐篷中开始堆满从商人那里交换来的白人商品。
为了获得最多的毛皮用于交易,印第安民族之间因为争夺过去共享的猎场爆发战争,印第安猎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即将咽气的猎物祈祷对自然保持敬畏(电影猎鹿人和阿凡达中都有这样的场景),他们逐渐变成了贪婪残暴的人,一个边疆人这样描述他看到的苏族人:他们喝多了威士忌之后骑上马出去屠杀了1500头野牛,仅仅是为了取乐,没有扒下一块皮割下一个牛舌,就这样把庞大的野牛丢在野外腐烂。
10、美国政府内部的南北对峙
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商业各自代表势力在美国政府中的对峙从建国就开始了,但政治人物很难进行简单的归类。
比如说汉密尔顿,他既有在制宪会议上提出君主制或者终身制总统制度,企图给华盛顿打造一顶王冠的劣迹,又有提出《制造业报告》成为之后美国制造业之父的光环,但没有多少人细究他的联邦党理论是否在模仿英国进行中央集权,关税壁垒制度实际上是为了寻求和英国的经济缓和以进为退,连新英格兰的代表都并未给他的《制造业报告》投通过票。
他解决国债危机的法案是否让大投机者大发横财,对印第安人强硬的态度是否实际上符合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试行的第一种消费税就引发了威士忌暴动这样的国内危机,他在亚当斯当政期间的亲英政策后来更引发了美法之间不宣而战的冲突。
而汉密尔顿的政敌杰斐逊却是个废奴主义者在任内通过了禁止从外国输入奴隶的法案,认为应该用温和的方式解决印第安人问题,认为应该优先发展农业大量生产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幸福的物质,这样人口就会大大增加。(就我的观点,杰斐逊更务实,13州殖民地并不具备英国那样发展血汗工厂的条件,增加人口才是征服北美最可怕的武器。)因此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杰斐逊是种植园主的代言人。
2019/7/14
第4章。小说背景资料(三)
11、与捕鲸相关的一些事
1)、抹香鲸的龙延香在鲸肚子里被发现的几率极低,低于百分之一,而在当时的加勒比群岛海滩上经常能捡到漂上岸的龙延香,故很少有人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坚持去搜寻抹香鲸肠子中的龙延香。
2)、捕鲸是北美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印第安民族不约而同的传统,他们用独木舟和石头矛尖的鱼叉捕鲸有上千年历史。
3)、杰斐逊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解决了美法之间关于鲸油关税的问题。
4)、按照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科普读物里的说法,捕鲸船水手会用步枪向虎鲸射击,因为虎鲸也会来撕咬被捕鲸船捉到的鲸,西方捕鲸船还会捕捉海豚,海豚的油可以用于手表机械润滑。
12、贵格(教友会)不能多说,只说一说赫尔曼。哈斯贝德(Herman Husband)这个人
赫尔曼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来自英格兰的白人契约奴,所以登记了这么无厘头的一个姓。
他后来娶了一个德国移民的女儿,他们在马里兰州生下孩子取名的时候就用了孩子舅舅的名字,这就是他名字一半德意志一半无厘头的来历。
小时候的赫尔曼曾经和外祖父赫尔曼。坎基住在一起(又一个赫尔曼),这个外祖父出生于汉堡,以前是个啤酒馆老板,所以书中设定为赫尔曼更喜欢饮啤酒。
赫尔曼成年后通过投机活动获得大笔财产,买了一个种植园,成为两个铜矿的股东还有加勒比航运(走私)公司的股份。
后来他在北卡罗来纳州通过土地投机获得超过一万英亩土地,还当上了州议员。
但赫尔曼这个人是和平主义者、废奴主义者、宣传家,把他的出身和他的思想倾向放在一起确实是一堆很矛盾的东西。
印花税法案之后他同情农民,抵制殖民地政府的腐/败,其实就是殖民地包税人那一套惹出来的,很多殖民地官员并不上任而是待在英国,把事务在殖民地雇人去做,这些人十分贪婪往往会虚涨税款再和法官勾结进行判决让农民失去土地,赫尔曼对这种掠夺行为大加抨击,在社会上成为抵制税收的监管者运动首领人物形象。
1768年赫尔曼成为监管者运动的发言人、谈判代表、煽动者,并在这一年被捕,不久被释放继续充当农民的发言人,他还出版了许多小册子,其中一本写道:服从公正的法律,与服从奴隶制度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让所有人了解他们的特权,以及保持他们的热情。“
1771年初他再次被捕,但很快又被释放。
所谓监管者就是他们自称要监管政府的行为,强迫殖民地政府按照他们的理解来遵守法律,这在哪个国家都属于过线了,所以被称为“监管者叛乱”,很快就演变成为真正的武装叛乱。
1771年5月16日,两千多名自称监管者的叛乱份子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阿拉曼斯与北卡州总督特赖恩率领的一千多名士兵遭遇,遭到军队打击后监管者直接溃散,战斗中有二十人被打死一百多人受伤(十多人后来伤重不治),两百多人被俘。
监管者运动的主张实在过于制杖异想天开,十分政治不正确,在大多数史书中都是简笔带过。然而这次武装叛乱仍然和反对印花税法案一样是殖民地人对英国政府的不满,属于独立运动的序曲。
但赫尔曼从不承认自己是监管者,在战斗开始之前他就离开了。他一直反对暴力的行动,可暴力总是离他不远,威士忌暴动中赫尔曼又因为煽动民意抵制交税被捕,并以煽动叛乱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当然后来再次被赦免。
当他逃离阿拉曼斯的战场后曾以”托斯卡纳的死者“为名藏身在马里兰,后来又自称”老贵格“,后一个自称后来几乎代替了他的名字。
他的政治主张拿出来还是很好看的,主张向富人征所得税而不止是向贫者征税,废除奴隶制,和印第安人和平相处,反对裙带关系和腐/败,主张工场主向工人分润更多利润(美国工人工资当时已经世界最高),你们自身就是自由人的口号等等都非常符合今天白左的胃口,以至于被白左和汉密尔顿祭在一起,明明老贵格是因为反对汉密尔顿才被判的死刑,是欺负他发怒起来不会动手给汉密尔顿一枪吗。
更新于2019/8/04
注解一下文中一些打嘴仗但是会误导读者的东西
1)、汉密尔顿不向朗姆酒征税是因为进口自英国殖民地的糖蜜已经被他加征了惩罚性的关税,当然新英格兰人也不会老老实实的进口糖蜜,他们从法属西印度群岛殖民地走私糖蜜一直非常厉害,总之打嘴仗不需要理由。
2)美国船员的薪水从1792年到1807年间经历了一次暴涨,低级船员的月薪从六美元暴涨至三十美元,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当时美国商船坐享战争中立国的航运红利究竟高到什么程度,相应的船员所面对的人身风险也高到了什么程度,必须要把薪水加到这么高才能留住人。
1794年的时候美国航运业的黄金时代即将开始,但水手还没有得到红利,
因此书中弗里兹给捕鲸船水手的薪水是根据捕鲸历史资料调整过,本身捕鲸分账具有不确定性,取的中位数值,没有办法与当时数据比较,因为每次出航的收入都不同,由于收获的不稳定市场价格的波动而一直在变化,比普通商船要高,高级船员的就更高,设定是船长九十、大副六十、二副五十、三副四十。
3)、卡里埃在南特沉船处死俘虏的旺代叛军是在10月份,小说中进行了提前,因为嫌之前用枪决速度太慢,才换成那个法子。
4)、私掠船的生活和海盗有很大不同,分配战利品时船主要拿大头,剩下的看船长自己拿主意,而根据《海盗法典》海盗们分配战利品要公平的多。
2019/8/11
西北战争为美国留下了几个有纪念意义的城市,一个是韦恩堡,直到现在它还叫这个名字,因为地理优势还是个印第安纳州比较大的城市,一个是文中讲过的托莱多,在印第安联盟的所在地韦恩还建起了一个堡垒叫抵抗堡。
战后损失最大的怀恩多特人最先退出联盟,那些土地在加拿大境内的大湖区民族随后也离开了。
倒树之战后英国人对栖身在天鹅溪的印第安难民还是进行了救济,一份9月15日的登记显示,有1126名列纳佩人、639名肖尼人、355名渥太华人、170名孟塞人(列纳佩人的一个分支,曾经居住在纽约州)和南蒂柯克人(曾经居住在切萨皮克湾畔的一个民族)、83名明戈人、83名迈阿密人、70名易洛魁人和30名切罗基人在那里领取口粮。
倒树之战并不意味着肖尼等民族抵抗的结束,在1795年和谈之前,他们仍然坚持着袭击美军落单的人员。
安东尼。韦恩1795年暴死在家中,委实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
想到什么写什么
1。在1947年之前美国都叫战争部,直到杜鲁门把它的名字改成国防部。
2。18、19世纪西方工厂里边同工不同酬现象非常普遍,女工、童工拿着最少的钱干着男人同样的活,发展到后来工场主情愿只雇佣孩子而让他们的父母失业,所以瓦伦堡补偿了遇难女工的钱甚至还不如一个黑人的身价。而且很多工场主实行的是日薪制,他们并不在意稳定长期的雇佣关系。
3。哈里斯的原型是第9任总统,这位在西北战争不久后就拐跑了另一位大人物的女儿一起私奔到他的驻地,19世纪的美国政治还是精英阶层的游戏。
4。杰伊条约内容并不止百度百科上那些,重要的有
一、美国给予英国商品“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 Status),但英国不给美国商品同样的待遇。这就是为后世所熟知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具体操作中是把所有从英国进口商品的关税降到只有5%。
二、条约没有承认美国在欧洲战争中的中立,也就是说向法国运输粮食和商品在英国眼里都是非法走私。
三、条约也保护了西部印第安人“自由出入”美国领土的权利,
四、美国政府承诺偿还战前美国民间拖欠英国商人和银行、又无法通过正常法律渠道收回的债务。
整个条约对美国工业发展是及其不利的,但对南方粮食、棉花种植园则是非常利好。
对航运业也是重大利好,因为从此他们可以大大方方去和英属西印度群岛进行贸易。
第一章 新世界
好痛!浑身骨头就像断掉一样痛,耳朵里一片奇怪的嗡嗡声,鼻中塞满了呛人的硝烟味儿,全身软绵绵的连睁眼都无比困难,梁平脑子迷迷糊糊地像深夜从沉睡中醒来,四周一片黑暗,好不容易聚拢浑身力气才挪动了一下身体。
“这个人还没死,他刚动了一下!”远处有人喊道,接着几只手在梁平身上拍打起来,重新昏迷前梁平突然意识到哪里不对,那个声音说的是英语!
梁平头脑里一下子多了无数信息把大脑冲击的如同当机的电脑似的变得缓慢起来,渐渐的脑袋里纷乱的线条一根根清晰起来,另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在脑海中飞快的闪过,这些记忆属于18世纪末的一个十五岁美国少年,记忆的最末端是一片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