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黄昏时带路的列纳佩人停了下来,在路边的树干上仔细的寻找着标记,不久他指了一个方向就带着猎人们钻进了树林。
火怪看见弗里兹一脸的疑问靠过来解释道:“还有一个猎人现在还一直远远的跟着鹿群,我们现在去找他汇合。”
翻过一座山顺着记号列纳佩猎人找到了同伴,他可饿坏了,抓起肉干和玉米饼就是一顿大嚼,吃罢用阿尔冈昆语说了一气,猎人们互相交谈了一阵交换了意见,互相点点头。
“他说他根据痕迹和跟踪的情况发现这群鹿会每天去一处有盐碱土的地方进食,那儿地形特殊只有两头可走,我们去那里设下埋伏就能把鹿都捉住。”火怪翻译道,弗里兹听罢也不由点点头,这个计划听起来成功的可能就很大。
那个叫“白鸟”的猎人善于跟踪寻路,带着众人不停的在山上像是饶圈子,不久就来到他说的埋伏地点,果然是一道一线天似的地形。
白鸟连说带比划让众人知道了他的安排,天亮后等到鹿群进入峡谷,三个人从下风方向进入峡谷,把鹿群从另一头赶出来,埋伏的猎手们乘机把鹿一网打尽。
这一夜弗里兹没有睡好,他从肖尼男人们对狩猎的狂热中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各种念头在脑海中来回翻滚,直到快天亮时才睡着。
火怪轻轻推醒弗里兹,原来已经晨曦初露了,猎人们正在忙着进食,埋伏过程中要避免发出响声,白尾鹿是一种很警觉的动物,一有异动就会飞一样的跳走。
通道两头各埋伏下一个猎手,他们的作用是等鹿群进入峡谷后尽快堵住出口,避免大队人马行动的噪音把鹿从另一个方向惊跑。
就这样默默的等待,树林里沉寂了的虫鸣鸟叫渐渐又响起来,忽然火怪轻轻的抓住弗里兹的手,做了个手势,鹿来了不要动。
弗里兹被猎人们的兴奋感染,也有几分跃跃欲试,那个叫“踢倒树”的列纳佩猎人用舌头舔了下手背判断下风向,带着大队人马就直奔上风向出口而去,另一边的猎人则背着石矛端着燧发枪进入了通道。
站在出口一侧,猎人们最后检查了一次引火药和火石,扳开机头做好了射击准备。峡谷中响起了枪声,随后是猎人的吆喝声,几个黄褐色的影子像风一样钻出了出口,嘭~嘭~持续不断的射击声和巨大的烟雾把鹿们惊的晕头转向,竟然还有掉头跑回去的,突然一个影子矫健的跳出了烟雾,猎人们的枪都发射过了来不及装填,弗里兹心里一紧端起燧发枪对准影子就扣动扳机,嗤啦~嘭,又是这样尴尬的感觉,弗里兹再也不想用这枪了。
硝烟散去,地上只有几滴鹿血,弗里兹觉得更尴尬了。
踢倒树跑了过来,看了下血滴,哇啦说了几句,火怪翻译道:“他说这只鹿被打中要害,流出的血告诉他,鹿跑不远了,快追上去。”
弗里兹也走上前去一看就明白了,原来这鹿流出的血是鲜亮的红色,它动脉已经破了,难怪猎人这么有把握鹿跑不远。
和火怪一起寻找着断断续续的血迹,果然没走几百米就在草丛中发现了躺倒的白尾鹿,这只雄鹿有着美丽的皮毛和优美雄壮的鹿角,换个时间一定会被人把整个头挂在屋里作为狩猎纪念物。
火怪走上前去喃喃的念了几句肖尼话,把猎刀刺进鹿的心脏结束了它的痛苦,然后娴熟的把鹿吊起扒皮剔肉。
猎手们愉快的点起火堆炙烤起鹿肉,这样丰盛的收获已经有几个月没有过了,有人带了酒囊传递着一人一口分享这令人激动的猎获。
“各位都是伟大的猎手,一定捕捉过比这还要巨大的野兽,”弗里兹适时的挑起话头。
两族的猎人七嘴八舌的讲开了自己的历史战绩,但是他们捕捉过最大的动物也就是驼鹿和北美野牛。
“真遗憾,你们没有机会去海外的荒野上捕捉巨象,或者是狩猎比白人大船还要大的海兽。”
一听完翻译猎人们炸了,什么是巨象,什么又是比船还大的海兽,弗里兹心中暗笑,鱼儿上钩了。
第三十二章 巨兽的传说(修)
弗里兹瞄了一圈凑过来的人头,最近自己要求肖尼人学英语,应该多少有点效果能听懂自己在说什么,于是一边在地上画图、打手势一边讲了起来:
“在遥远的大海那边的草原上,有一种巨兽足足有两个男人那么高,长着两只弯弯的獠牙,因为它长的太高了啃不到地上的草,所以它会用自己的长鼻子像手一样卷起草和树上的果实送到嘴里。这种巨象的长牙在白人中比河狸的毛皮更珍贵,但是这巨兽脾气极为暴躁,一发起怒来一脚就能把人踩扁!很多猎人都因此送了命。”
弗里兹故意停下来,让他们开始议论。
印第安人对大象这种未知的动物好奇心非常强,美国小说家库柏的作品《猎鹿人》中对此有描写,特别是对那个灵活的鼻子感到不可思议,但似乎没有人想到要去试一试捕猎它们。
“那么比白人的大船还要大的海兽是什么呢?”终于一个肖尼人问到这个问题。
“白人把这种海兽叫做鲸,样子长的像一条大鱼,个子有大有小,大的比那天那条白人的大船还要大,小的也足有几个人那么长。”弗里兹张开双臂,把猎人们的视线引向那想像中的巨兽。
“大鲸的巨口一张开来一口就能吞下一条划艇,它的巨尾一拍足以掀翻一条白人的大船,可是它的一身都是宝贝!”
“北方的新英格兰海边有许多白人坐船出海捕猎它们,捕捉到一条大鲸可以收获几百桶灯油,相当于上百头野牛的肉,鲸骨还可以出售给商人做女士的衣物。”(鲸须也被早期的捕鲸人叫做鲸骨,鲸须具有类似玳瑁一样的热塑性,在塑料普及之前是很重要的轻工业原料,除了做裙撑也可以做雨伞等生活用品。)
印第安人们比刚才对大象的兴趣更大一些了,新英格兰这地方比遥远的大海那边听起来要近的多,来到肖尼人地盘上做生意的商人有许多就是从新英格兰来的。
捕捉到一头就能得到上百头野牛那么多的肉更让部分人垂涎欲滴,这么大的一座肉山,够让部落所有人都放开肚皮好好吃个饱。
在原始的民族中,猎物的分配也有着严格的规矩,猎到猎物的人得到最多最好的部分,妇女老弱只能分到些差肉和杂碎,即使是肖尼人这种原始公有主义比较强的民族也是如此,出力的猎人和武士、部落贵族多少还是有点特殊待遇的。
打猎也是一件非常看脸的事情,很可能一段时间内你总是和猎物失之交臂,仅仅靠打猎的运气很难保证部落的人不被饿死,所以肖尼猎人也不得不拿起农具才能一年到头始终有东西填肚皮。
而一座肉山一样的猎物就意味着不但人人都有好肉吃,整年的时间里部落都有充足的食物,还让猎手们有了几个猎人就能养活整个部落的荣耀感,自然让猎手们心向神往。
北美印第安人的玉米农业无论易洛魁还是肖尼,种庄稼的主力都是部落里的女人,男人们看不起种玉米也得靠玉米才能吃上饭,再不情不愿还是要去帮忙,这让男性猎人的地位十分尴尬,易洛魁男性猎人比肖尼人还不如,他们甚至是母系社会。
发现猎人们很有些意动,弗里兹也不藏着掖着了:“顺着营地门口的萨斯奎纳河坐船向下走,到了切萨皮克湾渔场就能看到许多鲸鱼,等到春天来了我会和上次那条白人的大船一起去那边,你们中真想去捕猎鲸鱼的可以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就看有几个人的决心比较强大了。
弗里兹还真没有乱讲,虽然北方的新英格兰是美国捕鲸的主力,但特拉华州的路易斯港也是以捕鲸闻名的地方,切萨皮克湾渔场虽然没有让特拉华渔业发达起来,却也带来了洄游的过路鲸鱼。
至于弗里兹的兴趣为何一下子从工业跳跃到了捕鲸上当然是因为钱闹的,这几天酿啤酒的试验让弗里兹认清了一个事实,啤酒这东西比威士忌酿起来要麻烦!
不但需要制作大量的酒桶占去许多成本,而且相同价值的酒运输的货运量也比威士忌大许多,在哈里斯堡这个山窝窝里酿啤酒再往外运自己的那点赚头都贴补给马车夫和船主了。
因此很遗憾,哈里斯堡的居民们,大规模的啤酒生产弗里兹肯定是要转到费城或者是威明顿去了,如果能在巴尔的摩附近找到机会那自然也可以考虑。
然而啤酒的进账速度终归还是太慢了点,毕竟是小打小闹,并且市场竞争也会比较激烈,不利于弗里兹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本积累。
所以当弗里兹把注意力投向北方的新英格兰之后发现了捕鲸这个利润可观的行当。
都是一起从英国独立出来为什么新英格兰能最早进行工业化,除了拥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口之外,一百多年来新英格兰地区的捕鲸业积累了可观的资本能为工业化进行投资也是原因之一。
捕鲸积攒的财力不但支撑了新英格兰的工业发展,后来连宾州的石油开采,大型全国零售企业的建立背后都有捕鲸者财富的影子。
在21世纪捕鲸被渲染成了一种破坏环境、道德低下者的行为,然而翻开IWC(国际捕鲸协会)的记录本,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捕鲸问题上都有那么几笔账不得不提。
比如,五国中过去唯一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某国从五十年代开始捕鲸之后年捕获量就快速上升,因为没有捕鲸加工船捕获量一直在一百头左右徘徊,但在进入七十年代承诺停止捕鲸前年捕获量却飞涨到605头,最后一年的猎捕量是498头,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某国捕鲸是有物质需要的,二战后化学家发现鲸油经过硫化之后能制成一种高级润滑油,可供航空太空领域中耐高温和极寒条件下精密的机械装置使用,其中抹香鲸的鲸脑油制成的润滑油最佳。
某国专属经济区内缺少抹香鲸,历年捕猎的大头是小鳁鲸和布氏鲸,几十年下来也积攒出了3269头的捕捞量。
真正不道德的捕鲸者是某英和某美,一个曾经在本土海岸上就能看到洄游鲸鱼路过,硬生生将其杀的精光,建立新大陆殖民地后又把北美洲海岸附近就能看到的鲸鱼捕了个精光,工业革命之后去南极南乔治亚岛建立捕鲸基地把南极海域的多种大型鲸鱼捕到濒临灭绝。
另一个参与了灭绝北极露脊鲸的竞赛,然后把全世界大洋中曾经有一百多万头的抹香鲸杀的下降了29%,因为抹香鲸的产出比须鲸更高,只是因为其国内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才使捕鲸业衰落下去。
他们捕鲸都只取鲸油,而鲸油只占一头鲸鱼很少的部分,例如捕猎一头蓝鲸可以获得九到十吨的鲸油和九十到一百五十吨的鲸肉,他们竟然就把这超过九十吨鲸鱼肉直接扔掉了!扔掉了!
捕鲸也是渔业的一种,这样做和只留鱼翅把割掉鱼鳍的鲨鱼丢海里有什么区别呢?
舆论的火力炮轰鱼翅消费时故意忽略鲨鱼更多是死于渔民的误捕,没有鱼翅消费这些死鲨鱼会被整个丢回海里,把个别族群妖魔化,把西方渔民几百年来将经济价值低的渔获丢回海里这一恶劣的传统掩盖起来,舆论制造真相就是如此简单。
直到二战后因为殖民地纷纷独立肉类供应紧张,某英才考虑过把每年浪费掉的这接近六十万吨优质肉类供应到国内市场,但是国民不接受,后来食品部长才转而要求把将要浪费的鲸肉制作成宠物罐头,而且该国后来一直在考虑恢复商业捕鲸。
因此被谴责的不道德捕鲸者实际上是从头到尾的完全合理利用了鲸鱼资源,而真正在几百年里把全球鲸鱼资源大量浪费到让鲸鱼变成濒危的责任人却躲在一旁给自己立牌坊(20世纪最大的捕鲸国家是挪威)。
即便弗里兹不参与捕鲸,鲸鱼们也躲不过工业化之后高效率的蒸汽捕鲸船追杀,反而成了那个“在奶牛身上攒奶”的笑话,这次不去挤下次去挤也不会多出来。
弗里兹的道德感显然比新英格兰的扬基们强,他设计的捕鲸活动将为肖尼人获得食物,为自己获得金钱和原材料。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拉上肖尼人,除了肖尼人有狩猎需求之外,船员叛乱一直是18、19世纪的海上周期性新闻,对弗里兹来说有什么船员能比肖尼人更可靠呢。
而且在弗里兹手里鲸油将不只是用来点灯的燃料,食品工业、化学工业都需要这种能够大量出产的油脂,领先这个时代的知识让他成为一个点石成金的魔法师。
捕鲸船也不只是杀戮鲸鱼的工具,航迹遍布四大洋的捕鲸船是地理大发现的探险者,也是远洋贸易的工具,这对弗里兹未来的计划将有很大的帮助。
唯一可虑的是航海不是过家家,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