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富甲美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792富甲美国-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购买武器的念头并不是偶然蹦出来的,自从弗里兹跟着出猎看到肖尼猎人使用的武器之后就想到了这一点。
  但是武器如果正常购买新的都很贵,一支至少要十几美元,现在弗里兹手里并没有机械加工厂,即使18世纪的武器再简单,他也无法仿制燧发枪,于是就只剩下淘换些二手货的法子了。
  印第安人很早就接触到了燧发枪,而且他们也曾经大量的购买,并用于狩猎白尾鹿,他们对这种武器带有偏爱,那震耳的枪声,喷射而出的火光和白烟都让印第安人对这种武器有了一种联想。
  他们认为这些武器有霹雳和闪电的力量,是来自天上雷鸟的力量,所以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燧发枪冠以为霹雳、闪电的名字,他们极为钟爱黑火药的燧发枪,对枪声和枪口焰小得多的定装弹武器反而不是那么感兴趣。
  专门制造印第安定制燧发枪的生意应运而生,在这些武器的侧面会装饰有蛇形(雷鸟)的图腾形象,最早是17世纪的荷兰奸商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在美国大量制造有这种装饰物的燧发枪,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征,这样的印第安式定制武器一直会制造到19世纪。
  当然,燧发枪不止是可以和印第安人交易,凡是航行中遇到的土著民族都可以交易,武器和奢侈品历来是大航海时代最抢手的商品。
  不过对于土著民族来说,燧发枪的威力虽大,最后却不免会受制于人,一旦商人不再来交易销售火药和铅弹,再精良的武器也会变成烧火棍。
  这也成为白人拿捏印第安人的一个软肋,一旦谈判中谈不拢就实行贸易禁运,禁运的货物主要包括火药、铅弹和烈酒,在一两百年的时间里这一招无往不利,谈判对象不久就只得回到谈判桌上来,白人想买哪块地就买哪块。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危机,随意出售武器的白人引发了土著民族的军备竞赛,凡是拥有火枪的部落在面对没有火枪的部落时都具有军事装备上的优势,长此以往其他部落也不得不购买火枪以对抗带有敌意的邻居们。
  一旦失去了来自白人的弹药补充,土著部落很快就会面临失去军事平衡的危险,在与敌对部落的战争中处于劣势,于是他们不得不放弃土地以换取生存。
  太平洋东海岸的印第安部落半个世纪里早已经见识过了英、俄探险者和毛皮猎人的火枪,但他们却没有美国东海岸的民族那么幸运,那些商人只会带来毫无用处的彩色玻璃珠子,而不会向他们出售这种带有雷鸟力量的武器。
  这样岂不是会让他们变得任人鱼肉吗,所以弗里兹打算向他们出售这批二手淘汰武器,只要一开了头后面的商人就只能跟进,再也没有白占便宜的好事。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能把太平洋沿岸的财富给自己多留一些下来,只有当地土著有实力驱逐那些白票或者动手抢的宵小之辈时候,弗里兹才能靠着慢慢扩大的船队来这里交易货物,那些自然资源才可能留给他更多。
  太平洋沿岸的巨藻森林里生活着最有价值的毛皮动物,那就是海獭,和河狸不一样,海獭一年四季并不会换毛,因此为了抵御冰冷的海流海獭长有一身比河狸还要茂密的皮毛。
  这种毛皮在遥远的广州十三行被叫做海龙皮,是最上等的毛皮货物。
  虽然海獭也能长到一百多磅重,但它们缺少河狸那样的一身脂肪,为了维持生命海獭必须不停的吃吃吃,可是海獭的生存必需依赖巨藻森林,这里有它喜欢的各种贝类、甲壳动物和海胆,如果任由毛皮猎人大肆屠杀,巨藻森林失去海獭之后就会被海胆啃光,没有了巨藻的庇护海胆和甲壳类、贝类、鱼类都会减少,返回的海獭没有食物也将永远失去这一片生存环境。
  弗里兹的打算就是可持续发展,定下规矩,一片海域只捕捉每一群里边最大的几只海獭,而不像俄国猎人那样不分大小全捕光。


第二十四章 杰伊条约

  在费城弗里兹去面见托马斯。莫里斯时,莫里斯说大约十年前就有人对他哥哥讲过类似的想法,这事很不幸是真的,1783年有一个跟随英国库克探险队去过北美大陆西海岸的船员,名叫莱德亚德的人的确把自己沿着北美海岸捕捉海獭皮再贩运到中国的计划告诉了罗伯特。莫里斯。
  他声称用6便士的商品买来的毛皮可以在中国卖到100美元,然而这么夸张的利润哪怕是真实的听起来却像是个常见的街头骗子,罗伯特。莫里斯最后还是让中国皇后号大帆船载着40吨西洋参和一些莫名其妙的货物驶往广州。
  虽然他不信,可这个消息还是被泄露了出去,1789年就有两条船绕过合恩角,去太平洋沿岸和印第安人交易海獭皮,他们仅仅用一把小凿子就能换来200张海獭皮。
  等到船上装满海獭皮之后,这两条船真的向西驶往中国,在广州卖掉所有毛皮换成茶叶,完成了美国商船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因此弗里兹作为后来者,只能考虑在货物上出奇致胜了,用奢侈品和武器足以打动土著人放弃那些华而不实的竖琴、鼻烟壶等没有实用价值的货物,只要在远离文明社会的西海岸建立起一个据点,往后就可以借此辐射影响一大片地区的部落。
  为了在绕过南半球的合恩角时气候不要太过恶劣,弗里兹拟订的出航时间是在秋季,因此他一边不紧不慢的催促着钟表匠们改进榴弹引信,把价格降到十美元以下,一边储备着物资,这一趟远航既要建立基地,还要带上足够的工业品到广州交换东方特产,一点都急不起来。
  另一边的大型飞剪船已经初露雏形,这条船不准备再使用舷外浮艇,只因麦克尼尔也需要航行数据,为将来建造更大的船做技术储备,上千吨的船上还使用舷外浮艇那连接结构在大风浪中又会变得脆弱无比,既然如此何不干脆现在就去掉呢。
  弗里兹用指节敲敲船壳,听着那沉闷的回响,这条船从各方面来讲都将是船队中最结实的。
  虽然她长长的两舷有条件架设十几门火炮,但弗里兹还是选择了如同三体船一样只在首尾各设一门8寸短管榴弹炮的方案,那门沉重的12寸臼炮架设船尾在船尾。
  再强的武备就真的没必要了,火药+炮弹都会吃掉宝贵的载重吨位,出门为的是做生意而不是打仗啊,满载银币的西班牙大帆船已经在波托西银山枯竭后成为绝响,商船的武装只要能自保之外还有一定的威慑,必要时能来一点小型的炮舰外交就足够了。
  “所以这条船在九月之前能够下水吗?”
  弗里兹朝着船尾走去,沿着绳网爬上船顶层甲板,那门12寸岸防臼炮就安装在经过改造的地板上,看着那巨大的炮口,弗里兹很想放上一炮感受下这种原始武器的威力。
  “还有两个月,九月中下水应该问题不大,我们赶下工的话八月底也有可能,剩下的就是桅杆和几层甲板的安装,现在主要是把这门火炮的试射经历一下,才知道结构是否会在射击中被损坏。
  我觉得应该等到下水后试射更好,现在试射后座力全压在了船底的龙骨和接触地面的木板上,下水后试射后坐力就会分散到船底和侧面,冲击会小很多。”
  跟在后面的麦克尼尔进行着解说,他并不是很赞成现在就进行火炮试射,虽然这是早已说定的事。
  “我想我们该给她一点特殊的冲击条件进行试验,譬如被巨浪抛起又跌下的时候,那个冲击力想必会比一门火炮后座来的还要巨大许多,如果连火炮后座都承受不起,那这艘船的建造就比较失败了。”
  麦克尼尔虽然不甘愿,还是向着客串炮手的几个工人招了下手,眼看着他们在炮膛中倒入四磅火药塞上木板,再把那枚一百多磅的炮弹用杆子抬起放入炮口,弗里兹的眼角余光扫了一下那些赶着射击前在舱壁刷的泥灰薄壳子上弹上斜交叉墨线的木匠技师,等到射击结束后如果这些墨线发生较大错位,那就说明船板的变形曾经非常厉害,在海上甚至可能会发生漏水。
  炮手大声吆喝,在炮口前六十度扇形区域内的工人急忙离开,为了避免潜水打捞炮弹的麻烦,现在他们对准的是船坞边上的一片空地。
  只见炮手把火把往传火孔上一凑,噗的一股火花冒起,紧接着船身就是猛的一震,一股白烟瞬间冲上十几米的高度,火光中那个圆溜溜的巨大弹丸被高高的抛出去,肉眼都能够看到它划了一道弧线后呼啸着落地,把泥地砸出一个坑滚了十几米才停下来。
  震是震,却没有想象中可能的船体倾转,所以抓紧船舷护板的弗里兹和麦克尼尔都没事,两人相视一笑,刚才的射击之后并没有听到木材变形的咔嚓声,说明大部分后坐力全被金属结构吸收了。
  虽然如此,两人还是下到了船舱底部,用火把寻找着泥灰壳子上的裂纹,有多长发生在什么位置,这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比我预计的最差情况好很多,但仍然不免会有一些裂纹,只是裂纹两侧墨线错位位移很小,这说明什么?
  说明船板在冲击中发生过变形,但是能够良好的复位,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会损坏船体结构了。”
  麦克尼尔检查过这个先完成的分段船壳底部的船板后总结说,对此弗里兹不敢苟同,冲击之后金属的疲劳不是用肉眼能看出来的,不过这门炮在飞剪船报废前的几十年里边应该也射击不了多少次,也就毋须担心会把船给颠散架了。
  “换个方向再发射一次,要是还没有损坏那应该就没事了,我要进城一趟,就不留在这看你继续试射了。”
  弗里兹交待完之后就乘上马车,直奔巴尔的摩市区而去,瓦伦堡主持的水手储蓄银行开业就在今天,作为相关人等还是要去捧个场的。
  银行的位置选在港口一边的波士顿大街上,方便水手和急需借贷的船主们进门办理业务,附近同样经营借贷的犹太人很多,要知道巴尔的摩有着美国最大的犹太社区。
  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七月四日,在后世这是法定的国家假日,但现在这一天只是个有些特殊意义的纪念日,连国旗都统一不了的联邦政府还暂时没功夫把国家纪念日立起来。
  “先生,前面有很多人,我们是不是停下来让一让他们?”
  马车夫惶惶不安的问道,弗里兹闻言探头看了一眼,叹息一声,“停下来吧,我们稍等一下再过去!”
  大街上簇拥着群情激愤的人群,他们举着火把在一声声的声讨着谁的名字,弗里兹凝神细听他们原来是在叫嚷着“杰伊,卖国贼!杰伊,卖国贼!”
  这下弗里兹知道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原来是美英之间的杰伊条约已经向民间公布内容,以至于舆论一片哗然,市民们走上街头声讨签署条约的杰伊和联邦党人。
  要说这杰伊条约在美国历史上也是臭名昭著了,原因无他,在英国面前丢失了许多主权内容。
  比如说允许英国人和美国共享密西西比河的航行权。
  excuse me!当初美国人为了得到这条河的航行权可是从法国人那里费了不少劲,现在轻飘飘的就分出一半给英国人,这像话吗!
  另外就是条约中规定英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就是说英国商品出口到美国来,美国只能向它们收取5%的关税,而美国商品出口去英国仍然会被课以重税,这对工商业者来说情况不但没好转,还会变得更糟,世界最高工人工资的美国制造业如何与价格低廉的英国工业品竞争呢,这简直是往脖子上套绞索好吗!
  如果付出这么大的让步让美国的航运和工商业能够得利,那牺牲一点主权就牺牲一点好了,可是恰恰相反,英国人在工商业方面是寸步不让,仅仅开了一个口子允许美国商船前往西印度群岛贸易,但是还不得采购糖和咖啡等特产,并且船只还不得大于七十吨,这是既要利用美国商人运来粮食,又不愿意让他们运走紧俏货,这样的条约对工商业有意义吗。
  更糟糕的是,当初所以要进行谈判签订这个名为《英美和平贸易与航海条约》的东西,是因为英国海军封锁法国海岸,扣押那些运输粮食和商品到法国的美国商船,还强征美国水手入伍加入英国海军。
  美国认为你们打仗,我是中立,我可以在法国海岸自由来去,所谓自由船运自由货,而英国人不这么想,你向敌国运输货物就是资敌,中立个屁呀!
  而同时英国海军的大舰队有近九百艘战舰,需要差不多十三万水手来操作,这么大的军舰水手缺口从哪儿来呢,从自家商船上征兵商人们意见很大的,那么当然是从美国商船上把同样说英语还熟悉航海的水手抓来补充进去最划算咯。
  可是这份航海条约居然对此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