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丢了一个麻果儿入了嘴,吧唧吧唧了几下,便开始聊斋之《香玉》的人花恋的故事了!“
一盏茶的功夫,但萧云说道黄姓书生忽然病倒。他的儿子闻讯而来,面对着他伤心。黄姓书生笑说:“这不是我的死期,而是我的生期,有什么可伤心的呢?“的时候,一家子人人泪流满面,小蝶擦着眼泪叹道:”情到极致,鬼神可以通达,花以鬼跟从,人以魂寄托,不是他们纠葛于感情的深沉么?一个人死去,两个人为他殉情,即使不是坚贞无比,也是为情而死。世间竟有这样的感情,让人好生感动啊?”
小蝶一张笑脸哭的梨花带雨,这会儿呜咽道:“好好的一个中秋节,说什么人花恋的故事么,害得人家——?”
“我知道了,这一定是坏人故意的?”谢兰兰擦着眼泪,苦笑着道:“坏人最讨厌了,呜呜……?”
一家人被萧云的故事弄得哭哭啼啼,但气氛虽没有丝毫的悲哀,反而洋溢着幸福的感觉,萧云望着身旁的娇妻美眷,一股幸福从心里涌起,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陪伴在家人的身边,就是与她们一起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
说了一个聊斋的故事,弄得一家人哭哭啼啼,也不太像话,萧云又说了几段刘姥姥的进大观园的故事,总算让一家人脸上有了些欢笑,就是一干下人也笑得甚是欢乐。气氛好不热闹。
不知不觉的差不多到了深夜,小郡主等人打了一天的麻吊,也着实累了,纷纷回房歇息,唯独留下苏二小与他二人。这种暗示,萧云岂能不明白,不过他有意逗逗苏二小,看看她的窘态,故意笑眯眯的道:“咦,苏姐姐,你这是?”
苏二小狐媚的一笑,白了他一眼,道:“你故意的吧?咯咯,那好哇,今晚你啊,就一个人睡吧,我正担心被你折腾呢?“
这一下登时拿出了萧大人的脉门,大叫了声:“别啊,我的观音菩萨,小生好久没接受你的教化,今晚求菩萨与小生彻夜长谈吧?”
“咯咯——?想得美?“说完带着一股清香风一般的翩然而去。
“菩萨,等等小生啊——?”
………………………………
1875。1828章 :中秋佳节
家家户户都在过中秋佳节,皇宫里也不例外,负责装扮皇宫的太监,于十几日前,就用竹条扎灯笼。 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皇宫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到了晚上,太监除了准备各种馅心的月饼外,还提前购买鸡、鹅、鸭等家禽宰杀,同时还买些藕、梨、菱等。到了中秋节这一日,早上多吃圆子或饼,中午吃雄鸡或雄鸭,晚上吃月饼、糯米饼(西区俗称“粘烧饼”)或藕饼。晚上各做皇城都要“敬月光”,由小儿取果物于盘,置方桌子室外,点燃香烛,燃放鞭炮,然后,有朱元璋亲往月坛祭拜,身穿月白色朝服,带绿松石朝珠,腰系龙纹金方版式白玉朝带,在天黑之后,登上拜月坛,
祭拜之后就是品尝内廷制作的月饼了,一入夜,上至皇帝,下至宫人,自然免不了好好吃一顿。除月饼外,宫廷还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叶包起来蒸熟,然后众人围坐,饮酒蘸醋,品尝肥美的蟹肉。吃完后大家喝苏叶汤,并用苏叶汤洗手。宴桌的周围,摆满了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果品,这时还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好不热闹,朱元璋陪着后宫,自己的儿子吃了点月饼,便早早的返回了华盖殿,批阅的一天的奏折,还有几件奏折没有批阅,他的性子,是每日的朝事,需每日做完,若非今日是中秋佳节,这会儿根本看不到他,自杨宪出了事情,没有中书省帮忙,他再一次回到了数十日之前的,每日批阅奏折至深夜。
不知是因为中秋佳节,几日的奏折并不多,除了千篇一律的揭露杨宪的罪责外,并没多大新意,有的奏折、奏章,他甚至扫了一眼就丢到了一旁,不在观看,一天下来,唯独剩下的两份奏折还算说到了实事,第一件事情,就是是关于佛教的问题,由于元代历代皇帝极崇奉喇嘛教,所以有元一朝,喇嘛教在中原极为盛行,虽然元顺帝崇尚喇嘛教的国师,修炼双修之法,喇嘛教彻底壮大,短短十几年在中原四处都是喇嘛,朱元璋对喇嘛没多大的好感,加上这些喇嘛人数众多,修建禅院,占用地不少,他早与洪武有鉴于元代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的佛教各宗派,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而禅、净、律、天台、贤首诸宗逐渐恢复发展。他早年出身于僧侣,对于佛教有意加以整顿。洪武元年即在南京天界寺设立善世院,命僧慧昙管领佛教,又置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员,以掌全国名山大刹住持的任免。这样一番整顿,固然弱化了喇嘛教,可中原禅、净、律、天台、贤首诸宗却是大肆发展,当时他鉴于自己在皇觉寺的遭遇,对这些僧人,与洪武三年集各地僧耆,规定寺院为禅、讲、教(包括依瑜伽教修行及应赴佛事等)三类,要求僧众分别专业。随后又召集江南名僧至南京,启建“广荐法会”及点校藏经,进行刻版。对于僧人普给度牒,废除过去计僧卖牒的免丁钱,并命各地沙门讲习《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如此的优待,除了南北朝的梁武帝之外,就是大周皇帝武则天了,可他没想到他优待,换来的僧侣的无限扩大。
洪武初年,国家初定,江南之地,除了江浙一带之外,其余行身并不富庶,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朱元璋采纳朝臣建议废除过去计僧卖牒的免丁钱,这样一些穷苦百姓,为了逃脱税收,纷纷入了寺庙,而度牒免费发放,如此一来有牒僧道既大量增加,寺观自然随之而增,仅仅四五年的时间,京城内外的官立寺观,多至六百三十九所。后来继续增建,以致紫金山,鸡笼山、鸡鸣山等处,寺庙如雨后春笋,相望不绝。自古佛寺之多,未有过于此时者,这些寺庙也都有相当多的土地,引起不少地方的不满!
朱元璋放下奏折,一直没有舒展的眉头,更加紧凑了几分,他从小在皇觉寺长大,后来参加义军,依靠的也是明教,白莲教,对于这些的厉害之处,他自然心知肚明,碰上好的年月倒也罢了,若是碰上天灾人祸,百姓愚昧,最禁不起这些教众的蛊惑,做出反抗朝廷的举动来,所以对于这些教众,他早就有了再一次整顿之心,只是一直忙于战事,将此事忘了!
“看来,再不处理,迟早要出大事的?”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对着那张奏折沉吟许久,才提起朱笔写道:“今天下之僧,多与俗混淆,尤不如俗者甚多,是等其教而败其行,理当清其事而成其宗。令一出,禅者禅,讲者讲,瑜伽者瑜伽,各承宗派,集众为寺。有妻室愿还俗者听,愿弃离者听。”想了想,又写道:“僧者,或居山泽,或守常住,或游诸方,不干于居,不妄入市村,官民欲求僧以听经,岂不难哉!如此,则善者慕之,诣所在焚香礼请,岂不高明者也!“写完后,喊来太监云奇,将这奏折交给了他,让送到户部,让户部仿照宋制设各级僧司、僧官'其制在京设僧录司,各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
僧录司诸僧官由礼部任命,有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等职。主要任务是监督僧众行仪及主管考试等,各寺庙,每三年发度牒一次,并加考试,不通经典者淘汰!“
这云奇是最近入宫的,原本是负责给朱元璋斟茶倒水的,朱元璋见他长得眉清目秀,为人也机警,便让他伺候在身旁传旨,云奇毕恭毕敬的接过圣旨,转身出了皇宫赶往户部。
………………………………
1876。1829章 :秦淮画师
朱元璋端起茶杯押了一口茶,然后轻轻揉了揉有些疼痛的脑袋,眯着双目微微休息了一会儿,才拿起最后一道奏折,这个奏折是宋濂上的,奏折说的这次科举的事情,经过三位主考官批阅,最终录取了吴伯宗、郭翀、吴公达、杨自立、赵友能、仇敬、丁辅等一百二十名士子参加殿试,请朱元璋定下殿试日期。
奏折末尾处,宋濂似乎怕他不明白殿试的流程,特意在将殿试皇帝该做些什么,一一都写了出来,朱元璋细细看了一遍后,牢记流程后,准备明日让礼部定下日期,至此他放下手中的朱笔,起身走下了龙案,在一张湘妃长椅上斜靠了下来,刚刚从书架上抽下一本《汉书》就听得一个太监弓着身子走了进来,低声道:“陛下,李画师来了?“
“哦,快请他进来!“朱元璋一听是画师来了,急忙端坐了起来,放回了手中的《汉书》,走上了龙椅。
不多时,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年轻人,跟着那太监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见到朱元璋也不敢抬头看,牢记着刚才这太监交给他的礼仪,倒头便拜:“微臣李慧芳见过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朱元璋眯着双眼,在李慧芳脸上扫荡,并没有急着叫他起来,自从登基后,朱元璋就寻思让一个画师,将自己容貌画下来,也好让后世子孙瞻仰,前些时日,让礼部找来了两个画工为自己像,第一位,画了整整一日,画出来让他十分的不满意。第二位画工写生本领最高,画得最像,自以为朱元璋一定会满意了,谁知呈上来,朱元璋一看,还不如第一位画工,气的把这位欺世盗名之徒给杀了。宫中的一些画师听说了皇帝连杀两名画师,谁也不敢自告奋勇的来给皇帝画像了,那不是画像,那是来找死。
朱元璋眯着双眼看了一会儿,他戴乌纱折上巾、穿盘领、窄袖、绣龙袍,端坐在龙椅上,十分的威严,这么望着人,一般的画师早已战战兢兢,而眼前的这画师,神色自然,跪在地上弓着身子,毕恭毕敬,并没有半分的怯意,朱元璋暗暗点了点头,开口问道:“你学的何种画?”
李慧芳暗自吞了一口吐沫,他一直不敢看朱元璋,帝王的那股威严,仿佛是一座大山压着他一般,让他有些踹不过起来,听得朱元璋开口说话,他才明显的松了一口气,道:“回禀皇上,草民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师傅学吴道子,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哦……?”朱元璋哦了声,盯着他扫了一眼,道:“可画过人?”
李慧芳道:“草民,多画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既如此,那你开始吧?“
李慧芳应了声,心中开始紧张起来,朱元璋斩杀两位画师的事情,他早有耳闻,这原本与他无关,谁知,前些时日,他夜游秦淮河,一时兴趣所致,竟画了几幅画,这还不算,偏偏把一副《花营锦阵》画图,画成红、黄、蓝、绿、黑五色,每图以行书配词一首。《花营锦阵》的画面生动而质朴,香艳异常,本只不过是自己欣赏而已,后来,无以为生便卖给了旁人,不知怎么的,这几幅春宫图落入了一个大官人的手中,就在前几日,在秦淮河畔找到了他,说是他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画出了仕女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服饰施以浓艳的色彩,显得绮罗绚烂。把宫妓们竞相装扮,斗绿争绯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是一等一的春宫图,要花重金让他去给一个人画一幅相,画好了重谢千金。
他当时听了暗喜,加上家境破败,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哪里还会不答应,自然是满口答应了。可那大官告诉他要去给当今圣上画像,他当时就后悔了,这哪里是画像啊,这分明是去送命。
可那大官哪里肯放过他,再说了他也收了人家的银子,若不画这幅像,同样也是一个死,既然都是死,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画就画吧,皇帝怎么了,还不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又不是有三头六臂的哪吒。
存了这个心思,他才答应进宫画像,可嘴上说得好听,一听前些时日,被杀的画师,他如何不怕,正在他惶惶不可终日之时,那大官的管家说,他家老爷想见他?“
他跟着那管家去一个大府邸,那府邸之大,他从未见过,修建的富丽堂皇,极为气派,那管家将他带到了一个书房,书房里正坐着一个中年的人,那人正黏着长须,笑眯眯的翻阅他前些时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