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么?”谢兰兰接过话头一笑,道:“这上下两联各自藏了一个字,上联一夕灵光透太虚,化身人去复何如,藏有一个”秃“字,下联愁来不用心头火,炼得凡心一点无!则藏有一个”驴“字,合起来可不是“秃驴”两个字,这小子坏着呢?“
小蝶等人细细一想,可不是如此,登时嘻嘻大笑起来。
那边,中年男子似乎有些过意不去,对和尚抱歉地道:“小犬出言无状,还请大师莫要见怪!“
这会儿,那和尚似乎也领悟了过来,哈哈一笑,脸上没有丝毫怒色,反而露出赞赏的神色,目光在那少年的身上扫了扫,颔首赞道:“不错,不错,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他日成就必定非凡啊!“
中年男子似乎对自己儿子也十分喜爱,闻言面露骄傲之色,粘着长须笑道:“大师过奖了!“
两人想起刚才的对联又是哈哈一阵大笑,继续往前走来!
萧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心中也暗自吃惊道:“这些古人果然厉害啊,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啊!“
这时,中年的那汉子瞟了一眼身旁的少年,忽然道:“做大事者,胸怀要有大气象,容得下山,容得下海,容得下忠奸善恶,也容的下得失成败。”“心中要容得下江海,眼光要看得透乾坤。这才是做大事, 成就大业的胸襟,诗词终究是小道,纵然你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与黎明百姓无好处,不过是赋予风雅罢了,岳王爷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一生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所做的行径,吟几首诗词,对几句对子,不过呈一时才华而已,与国与民何益?“
^^^^^^^^^^^^^^^^^^^^^^^^^^^^^^^^^^^^^^^^^^^^^^^^^^^^^^^^^^^^^^^^^^^^^^^^^^^^^^^^^^^^^
月末了,月票莫要忘记了,另外本书已经四百万了,彻底的肥了,请诸位送上订阅!
………………………………
1744章 :少年才俊
那少年神色为之一正,刚才的那一抹骄傲,荡然无存,恭恭敬敬的做了一辑,道:“父亲教诲的是,孩儿铭记在心!”
那中年男子见那少年面色诚恳,暗自点了点头,似乎又怕儿子被自己严厉的预言所吓了,粘着长须沉吟了片刻,忽然道:“为父也有一对,不知孺儿可能对?“
那少年躬身道:“请父亲出上联!“
萧云本想离开,听了那中年男子话后,又停下了脚步,继续凝听了起来。
那中年男子黏着长须点了点头,开口吟道:“叠叠奇石尽含千古秀!”
那少年目光一闪,便对了上来:“(池)(池)碧水,犹藏(万)(年)春!“
众人一阵叫好,便是那和尚也暗自点了点头。显然这对子对的极为工整,是一对绝妙的好对子。
那中年男子不以为意,只是两道目芒一闪,继续道:“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这一下,那少年眉头一皱,竟没能对出来。
中年男子倒也不急躁,望着儿子面露笑意。
那少年不过十几岁的汉孩童,学问再好,也终究有限,况且这中年男子的上联也暗含典故,后世相传明太祖与徐达曾在此下棋,朱元璋输后便将湖送给徐达。此联表现了朱元璋承得天下后的欣喜与感慨。上联以棋局喻世事,以棋高一着可胜论述自己成功的原因,寓庄于谐,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的确是一个不好对的对子。
少年想了一阵,不得要领,正要摇头认输,忽听得一人道:“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南京(旧时称建康、建业)建都,历史上合称为“六朝”。下联以湖喻柔情,在感叹江山兴废无常,与上联意境吻合。
三人愣了一下抬头望来,只见对面站着五六个人,男的英俊非凡,女的更是倾国倾城,看得三人微微一愕然。
能对上这对子的,自然是萧云了,他本不想参合,但看三人气度不凡,且文采不错,加上对着少年颇有些好感,忍不住出言帮忙对上了下联。
那中年男子只是愕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常态,细细品味了一番刚才的下联,暗自点了点头,心道:“倒也有几分才华,金陵之地,果然是藏龙卧虎啊!”
“这位小哥才学不凡,方某这里还有一两对,不知这位小哥可否一并对了?“中年男子微微抱拳做了一辑,却是儒家的标准大礼。
萧云也忙还了一礼,不过他对儒家礼节知之甚少,自然是做不到那中年男子那般标准,中年男子也不以为,唯独,左侧的少年微微皱了皱眉头,眼里露出了一丝不满之色。
“相聚既是缘分,以文会友最好不过了,兄台由此雅兴,在下愿试一试!“萧云毕恭毕敬的道,他对这中年男子颇有些好感,语气也说得诚恳。
那中年男子微微一笑,道:“说得好,说得好啊!既如此,那方某就出联了?”
萧云点了点头,一副胸有成竹的摸样。
中年男子也不含糊,沉吟了片刻,道:“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我日啊,这一上来就这么猛啊,幸亏老子在后世去过飞来峰,否则还真不知怎么对呢?”杭州灵隐寺前有一座飞来峰,为防止飞来峰再度飞走,伤害百姓,于是在飞来峰上雕刻了许多罗汉。其中有大肚罗汉,敞衣露胸,盘膝端坐,手捻佛珠,满面笑容。因此有人题写了一副对联,萧云在后世去过几次,倒也记得。
装模作样的思索了一番,道:“有了,我下联对:慈颜善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可好!”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善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以佛家为联,对的也是佛家之人,既工整,又贴意境,好联!好联啊!想不到诸位施主年纪不大,也有这般才学,难得!难得啊!”右侧的那和尚连连赞扬。
小蝶几个女子早已乐开了花,方太平则想起当初太湖上种种,俏脸上迅速升起的一抹红晕,煞是好看,看萧云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柔情蜜意。
陆霏霏则嘟着小嘴,嘀咕道:“这家伙,知道的还挺多的,真不知道他脑袋是怎么长的!”
中年男子只是稍多停顿后,再一次开口道:“几幅画图,虎不啸龙不吟,花不馨鱼不跳,成何良史?!”
“唐伯虎点秋香,老子看了几十遍了,熟得很,这点小儿科嘛!“萧云暗自笑了笑,开口道:”一盘棋局,车无轮马无脚,炮无烟象无牙,作甚将军?
那中年男子默读了几遍,心中暗自敬佩,一抱拳道:“兄台好才学,方某深感佩服!”
萧云忙抱拳道:“彼此,彼此!不知兄台尊姓大名啊!“
中年男子对萧云极为佩服,又见他神色之间, 丝毫没有才子的傲气,心中也有几分结交的念头,便道:“在下,方克勤!“
这方克勤祖上三代从儒,先父曾为鄞县教渝。方克勤自幼端庄凝重,好读书,天资超人,乡里称为神童。
元至正四年参加乡试,以策论直陈天下大势与政治得失,时人叹服,但考官忌其言,未敢录取。方克勤游览杭州时,瞻仰岳飞墓,感叹世事,慨然泪下。元朝末年,台州盗贼兴起,吴江县知府金刚奴奉行省府之命招募水兵来抵抗盗贼。方克勤前往献计献策没被采纳,于是就被迫逃到山里面加入盗贼队伍。朱元璋登基后,于洪武二年诏立郡县学,第二年,方克勤被辟为本邑县学训导。四方学子慕名前往求学者百余人。朝廷听说了他的大名, 特派行部使者袁宏请他来京城做官,但他以母老不愿进京,躲避他乡,不见使者。但郡县催促急如星火,哪里肯放过他,逮住他后,不断的催促,不得已才带着儿子一同来应天,接受吏部考试!
^^^^^^^^第二更了, 月票请送上哦!
………………………………
1745章 :鼎鼎大名
萧云不识得方克勤,也报上了自家姓名,一听是萧云两个字,方克勤与对面的和尚却是大吃一惊,一脸不敢相信的望着萧云,上下打量了一番,方克勤道:“你便是出使台州,大闹太湖、北伐挫败的王保保的萧云,萧将军?“
“原来老子这出名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啊?”萧云暗自感叹了一番,道:“正是在下!”
这一下方克勤与那和尚,忙行礼。
萧云摆了摆手,道:“几位不必客气了,相聚便是缘分,若弄一些繁文缛节,那就俗套了!”
“非也,非也!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周公定下《周礼》岂能乱!”
“孺儿!”
中年男子面色一寒,瞪了一眼喝道。
谁知那少年丝毫不惧,朗声道:“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周公定下天下大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此等大礼,岂能乱?”
一番之乎者也,让萧云着实汗颜了一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 道:“这位小兄弟果然很有才学,说得也很对,凡事若不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岂不是乱了套,无规矩不成方圆嘛?”
那少年显然没想到萧云会同意自己的看法,微微楞了一下,对着萧云做了一辑,道:“孝孺不才,方才多有得罪,还请萧将军莫要见怪?”
萧云呵呵一笑,忽然楞了一下,随即瞪着一双眼睛吃惊的看着那少年,惊讶的道:“你叫什么?”
那少年不知为何萧云这么看着自己,微微愕然了一下,但他对萧云颇有好感,又做了一辑,毕恭毕敬的道:“小可,方孝孺,方圆的方,孝子的孝,孺童的孺!”
萧云听了一个激灵,失声道:“方孝孺?你是方孝孺?”
那和尚与方克勤,便是方孝孺好奇的望了一眼萧云,方克勤奇怪地道:“怎么,萧将军听过犬子的姓名?”
萧云点了点头,又拼命的摇了摇头,只是看着方孝孺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方孝孺,就是姚广孝口中的那个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建文帝的老师,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强迫他来见自己,方孝孺穿着丧服当庭大哭,叫人反复劝他归顺,不听!
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方孝孺当众嚎啕,声彻殿庭,明成祖也颇为感动,走下殿来跟他说:“先生不要这样,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弼成王来了。”方反问:“成王安在?”明成祖答:“已**。”方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国赖长君。”方说:“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暗压怒火说:“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这个以一己之力反抗明成祖朱棣,最终使得朱棣就在九族之上又加一族,连他的学生朋友也因此而受牵连。这就是亘古未有的“灭十族”,总计八百七十三人全部凌 迟处 死!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开创千古第一个诛十族的历史大人物?
“娘的,没搞错吧,这家伙就是那家伙啊?”萧云一脸的不相信。
见萧云面色有异,方克勤与那和尚对视了一眼,也不知眼前的这位大明鼎鼎的将军为何听到了自己儿子的名字,神色会如此大变。
“呵呵,方孝孺啊,这个名字我可一早就听说了,今日一见果然是有才学之人啊?“萧云见众人望着他,知道自己方才的表情表现的太过了,忙打了个哈哈道。
方克勤眨了眨眼,望着萧云奇道:“萧大人真的听过孝孺的名字?“
萧云道:“令郎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双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量超过一寸厚,被乡人称呼为“小韩子”(小韩愈)。这(小韩愈)的大名,我在江浙之时,可常听人说起啊?想不到今日在这里碰上,吃惊了些,还请勿怪?“
方克勤点了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