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王者- 第8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番调整后,显得骚动的大军算是彻底了安定了下来,考虑到明日还要行军,整个大营除了该巡视的大军,其余众人回营帐休息,折腾了一番,整个大营算是彻底了恢复了正常。

    第二日,耿炳文、赵庸汇报了昨夜的损失,除了一箱黄金,几个大营、以及几袋子粮草,还有一千高丽俘虏之外,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对于这一切心知肚明的萧云一番慷慨陈词后,说了一些宽慰的话儿,最后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让大军赶往洛阳城与徐达、常遇春大军汇合。

    吴王行宫的书房里,焚香袅袅,一派古典古雅,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眯着双眼思索了一会儿, 便端起了笔架上早已浸泡好的御笔,略一停顿了下,便落笔入神,不多时一篇《中都告祭天地祝文》便落在了白纸上。

    “土木之工既兴役重伤人;当该有司,叠生奸弊,愈觉尤甚。此臣之罪有不可免者。然今功将完成,戴罪谨告,惟上帝后土鉴之。”朱红的正楷大字落在纸上苍劲有力,让人看了一眼便知练就了多年。

    飞快的诵读了几遍后,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凝视了片刻,确实微微一叹,仿佛有些不甘心一般,这也难怪,凤阳是他的家乡,是他的根基所在,是他最为怀念的地方,他的家,他的父母,他的一切都是从哪里开始的,自然是加倍重视,当年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因为思念家乡,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他不喜项羽为人,却对他这句话极为赞同,一个人富贵了若不归故乡,那还算得富贵么,为此,他不顾群臣劝阻,执意选择了濠州(被朱元璋改为风扬)修建都城,在他看来,想要一统全国,最好的都城自然是长安、开封,大都,这些地方位处中原,皇城建在此处,最能控制全国,可中原地区元末以来二十多年的兵荒马乱,民生凋敝, 早已失去了人心,想要建造都城,最终人力物力都要依赖江南,水陆转运也很困难,如此不利于一统大元,反而是凤阳,地处北濒淮河与蚌埠市淮上区、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大通区、蚌埠市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接壤。巢湖、太湖也不远,有充足的粮草供应,交通运输也十分方便,在此地建造中都,最为合适了!

    按照他的构想,这中都一定要修建堪比大都,分为内中外三道城。外为中都城,周长三十公里,开九门。中为禁垣,周长近八公里,开四门,日午门、东华、西华、玄武门。城内有正殿、 文华和英武两殿,文、武两楼,东、西、后三宫,金水河、金水桥等。正南午门外,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大社稷。中都城内外,还有城隍庙、国子监、会同馆、历代帝王庙、功臣庙、观星台、百万仓、军士营房、公侯第宅、钟楼、鼓楼等,让整个都城,规制之盛,实冠天下”。让人刮目相看,可这想法刚刚在金銮殿上说出,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尤其是军师刘伯温最为反对,他上书说:“凤阳是帝乡而不是帝都,营造中都乃劳民伤财之举,不利于一代开国明君之举?”

    可他早已认准了死理,对于刘基多次的柬告根本置之不理,执意修建中都,并把这个修建中都的任务,交给了相国李善长与汤和!至此,修建的中都的号令才算是昭告天下了。

    奉命修建的大将军汤和,迅速率领大批军队和工匠民夫“百万之众”赶赴中都抓紧营建,按照朱元璋的构想,修建皇城、宫殿、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太庙、大社稷、圜丘、方丘、日月山川坛、观星台、百万仓、公侯第宅、军士营房、功臣庙、历代帝王庙、城隍庙、会同馆、国子学、鼓楼等都城应有的一切都该修建。

    ^^^^^^^^^^^^^^^^^^^^^^^^^^^^^^^^^^^^^^^^^^^^^^^^^^^^^^^^^^^^^^^^^^^^^^^^^^^^^^^^^^^^^^^^^^^^^

    今晚这一更来得晚了,不好意思,实在是年关了,太忙了,不得已拖了下来,趁着喘口气的机会,送上这一章,今晚继续码字,请月票莫要忘记送了,一切拜托了,好了不多说了,继续工作,今晚估计要加班了!第二更只怕还要延期啊!
………………………………

1588章 帝王的烦恼

    

    相国李善长、大将军汤和,百万民众,与凤阳修建中都,谁知,为了营造规模宏大的宫殿,李善长下令与蜀国一地运送梁木,这些木材从川蜀之地,运送凤阳,路途遥远,有些木材因为十分巨大,在运输之时,需要装在特制的三十二**车上,二百人才能拉得动。由于大木太重,木轮一压就碎,于是再在轮上兜一个铁圈。带铁圈的大车轮滚过石头的时候,摩擦得火星直冒,走不了一里地,铁圈就散了,就得停下来给换铁圈。因此一辆拉大木的车,除用二百人拉曳外,还要有二百人肩扛着铁圈跟着走,不时停下来换圈修车,所以一天才能走十里地。一根大木从产地运到凤阳,水陆转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让运送的木材民众苦不堪言,一些不法将士,为了讨好主帅,毫无人性的催促,劳动繁重,役夫、军士累病而死甚众,若说但是这些苦楚,倒也算了,也不知是老天爷看不上凤阳,还是凤阳的确于刘伯温所言,乃帝乡非帝都,自去年初开始,凤阳淮河水患不断,年初,大水漫过凤阳境内入淮的最大支流河濠河大堤,让凤阳百姓苦不堪言,不断的奏折递了上来,多是让他停修中都的意见,原本他以为这是有人混淆视听,一直没理会,直到山西平遥县儒学训导叶伯巨不顾生死上了一奏书,奏折中也说:“今之为士者……以屯田工役为必获之罪,以鞭笞捶楚为寻常之辱……言动一跌于法,苟免诛戮,则必屯田工役之科,所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今凤阳,皇陵所在,龙兴之地,而率以罪人居之,以怨嗟愁苦之声充斥园邑。“一个小小的儒学训导都敢上书,让他心中有些震撼了,生怕自己刚刚站稳的江山,再一次因为自己一点私心而发动动乱,为此,在刘伯温的建议下,写了这篇《中都告祭天地祝文》其目的,就是告知天下百姓,他要暂停修建中都,以应天为都城。

    对于应天为都城,朱元璋心中并不满意,应天偏居东南,对巩固北方边疆极为不利,眼下鞑子实力尚存,一旦发生战事,应天路途遥远,物资、粮草难以运输,这是他一直担心的事情,可满朝大臣言及金陵,无不是最理想都城,让朱元璋很是恼火,最后还是军师刘伯温的一番话,让他总算是暂时以应天做了都城。

    ”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陶安也建议先取金陵,据形势以临四方。叶兑也上书请求定都金陵,然后就可以拓地江广,进军两淮,北征蒙古,退军又可以据长江以自守。

    正是这番话,让他决定停止中都的修建,彻底修建金陵作为都城。

    经过数年的修建,在吴王新宫的基础上进行修建,多年的修建,整个吴王新宫,总算是如期的完成了金陵城的修建项目,土城、都城(城墙)、皇城(保护皇宫的外围城墙)、宫城(皇宫的城墙),宫殿、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太庙、大社稷、圜丘、方丘、日月山川坛、观星台、百万仓、公侯第宅、军士营房、功臣庙、历代帝王庙、城隍庙、会同馆、国子学、鼓楼、钟楼,历朝历代的都城该有的,经过百万民夫的修建,金陵城也都有了,眼下的吴王新宫是殿宇重重,雕梁画栋,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堪称最为完美的宫殿,便是鞑子的大都也难以媲美。

    写好了圣旨,刚刚放下御笔,一个小黄门就弓着身子走了进来,小心翼翼的递上了群臣商议的国号,以及年号,追尊朱家先人的各自的封号。

    朱元璋翻开奏折,只见为首是宋濂书写的一个大大的“明”字。

    “日月为明?”朱元璋喃喃细语了脸上,微微点了点头,当初定下国号之时,军师刘伯温认为日月是朝廷的正祀,为历代皇家所重视。而且,新朝起于南方,元朝起于北方,拿阴阳五行之说推论,南方为火,属阳;北方为水,属阴。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元朝就必然灭亡。“当时刘伯温这一番话一出来,满朝文武无人不点头称善,而朱元璋,也觉得”明“为国号,不但大气,叫着也响亮,更重要的是“朱明”一词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称号联在一起,虽说巧合,但很吉祥。因此他们也赞成用大明作为新朝国号。

    有了国号,下面便是年号,宋濂最初选了几个年号,朱元璋最终都不满意,最终认为国初兵事正盛,开国之君,年号莫不是张显武事之威,便定下了“洪武“为年号,这年号倒也带着他淮右布衣的豪气!就此定了下来。

    最后是给朱家四代先人追尊的年号,即——

    德祖玄皇帝伯六(高)

    懿祖恒皇帝四九(曾)

    熙祖裕皇帝初一(祖)

    仁祖淳皇帝世珍(父)

    配享太庙,四祖各为庙,“皇高祖居中,皇曾祖东第一,皇祖西第一,皇考东第二,皆南向”,每座庙中供奉神主,东西两夹室,旁两庑,设三门。每门“皆设戟二十四,外为都宫,正门之南,别为斋次……”。正殿两廊楹室崇深,功臣配享,左有神宫监。“

    细细品读了一番后,朱元璋将奏折给了传旨太监,厉声道:“将这份奏折送给中书省李相国,让他昭告天下!“

    “是!“太监躬身接过奏折,毕恭毕敬的退出了书房。

    “传旨!“朱元璋眯着双眼冷声喝道:”明日,朕奉天殿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

    第二更了,今晚估计就这么多了,明日继续了,有月票的书友们莫要忘记了!

    ∷更新快∷∷纯文字∷
………………………………

1589章 早朝

    

    奉天殿乃是吴王新宫的主殿,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在阳光下发出熠熠光芒,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金銮宝殿”。请记住本站的网址:。正殿前为奉天门,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谨身殿,皆翼以廊庑。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谨身殿之后为宫,前曰乾清宫,后曰坤宁宫,六宫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门南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南京宫殿创建初期,朱元璋“敦崇俭朴,犹恐习于奢华”,所以宫殿建筑较为简朴,摒去了雕琢奇丽的装饰。宫城的规模也较小,正殿之前仅有奉天门及午门二重门阙。

    昨日中书省传递皇帝要大封有功之臣的消息,中书省早已传递了下去,今日清晨天色还未亮,不少等不及的臣子已经急匆匆的赶到午门前等候,因为是封赏,人人显得还是挺高兴,这个盘算着自己多年的功劳多少也封侯,哪一个说着自己在鄱阳湖的功绩,怎么也该封一个四品的知府,更多的则是想更多的封赏,一声说说笑笑,将一个午门渲染得好不热闹。

    三更已过,午门城楼上的钟鼓准时敲了起来,咚咚咚的声响,很快传递了出来,一个午门前的太监尖着嗓音道:“百官上朝!“

    文武百官依着官位高低,分成文武两列,依次而入,旁边已经被朱元璋改为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的官职,往日一个个灰头灰脸的检校,如今人人身着飞鱼服,腰握秀春刀,人人器宇轩昂,好不威风, 这也难怪,新皇帝登基,他们可出力不少,是该他们风光风光的时候,眼下的他们再也不是当初偷偷摸摸见不得光的检校了,而是光明正大的锦衣卫,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将军初名“天武”,成员都是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作为殿廷卫士。校尉、力士拣选民间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卤簿、伞盖,力士举持金鼓、旗帜。平日里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唯独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总共一百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足见新皇帝对他们的重视。

    瞪大着双眼的锦衣卫,一丝不苟的看着进入午门的文武大臣,看那个不知趣,或者胆大不怕死的官员敢捣乱,敢大声喧哗,否则就被他们锦衣卫抓起来,也好尝一尝锦衣卫大狱的味道。

    过了午门,百官依着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