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是他镇守?“徐达嘀咕了声。眉头紧紧皱起,露出了担忧之色。
“怕什么,管他是阿鲁温,札剌儿氏,还是王保保,谁挡我我便灭掉了他!“常遇春满不在乎的道。
徐达苦笑了声,摇了摇头,这个阿鲁温,札剌儿氏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人,不说他占据了洛阳城,更主要的洛阳城还有一道洛水,若是他当真死守洛阳城,要攻城的话,飞得渡过落水啊,二十五万大军渡河,可不是闹着玩的。
摇头叹息了一番,徐达道:“他还有多少人人马,如今驻守在何处?“
蒋歓显然是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听徐达询问,忙道:“据卑职密探探出,阿鲁温,札剌儿有五万兵马,如今在洛水北岸布阵,只等我大军前来?“
徐达一惊,看来这阿鲁温,札剌儿氏的确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这么快就占据了洛水北岸了,这一场大战难打了?“
洛水发源于 华山南麓,在 崤山、 熊耳山之间广纳百川, 在 洛阳平原腹地左携涧水,右带 伊河,东出平原,北入 黄河。
这条河自秦时就充满了传奇色彩,秦始皇巡幸 洛阳时,专门在洛水边修建了侍奉 洛神的祠堂,以祀洛水。祭祀时,忽有“ 黑头公”从水中现出,大声朝 秦始皇喊:“来受天之宝!”天意传国于秦,秦始皇激动得当即唱起《祀洛水歌》,众臣伴和,场面壮观。《祀洛水歌》曰:“ 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祭祀大泽,倏忽南临。洛滨缀祷,色连三光。”
唐垂拱四年,洛水出一“瑞石”,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正合欲当皇帝的 武则天的心怀。她称那块石头为“天授圣图”,并封 洛神 宓妃为“显圣侯”,封洛水为“永昌洛水”,禁渔钓。其实,这一幕的总导演是 武则天的侄子魏王 武承嗣,他指使人伪造并发现了“瑞石”,为武后登基制造舆论。后来, 武则天果然当了皇帝,又加封洛水为“神河”,尊 宓妃为“天中皇后”。
隋炀帝建都 洛阳,周围八十里,规模浩大。洛水从城中穿过,有“天汉之象”,故建天津桥,天津,意为银河也。在桥北建皇宫,取名紫微宫,意为天宫。 隋炀帝以 洛阳为中心修建大运河,南达余杭(杭州),北抵涿州(北京)。洛水水道经拓宽,即为大运河发端。 隋炀帝乘三层龙舟,三下扬州。全国的物产经运河,在 洛阳集中。洛水两岸兴建起庞大粮仓,如兴洛仓等,储量惊人。 李世民攻取 洛阳后估计,隋末的粮储“得供五六十年”。
元朝占了中原后,对洛阳没做什么修建,唯独对洛水进行了不少的治理,疏通了河道,如今的洛水两岸水势浩渺,帆樯林立, 岸柳成荫,芳草鲜美,长桥卧波,人车熙攘,十分的繁华。
但今日这个洛水两岸没有一个游客,有的只有五万大军,人人手握大刀,死死护着洛阳城。
洛阳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隋朝灭亡后,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夺取帝位,深知洛阳的战略位置重要性,与登基第二年,命人在隋朝洛阳城的基础上,修筑洛阳城。
武则天时期,鼓动高宗李治以洛阳为东都,同时展开营建洛阳的庞大工程,于原有的设施上,依洛水而建上阳宫,奢华无比,乃天下一绝。
整个洛阳以洛河为界,分都城为南北两部分。都城西北为宫城所在,其他街、坊、市平均分布城南和东北部。平民聚居的洛南设有九十六坊,洛北三十坊。洛阳的一大特色是河道纵横交错,洛水横贯全城,连接其他大小河道如伊水、漕渠、黄道渠等,故水上交通便利。陆上交通亦规划整齐,纵横各十条通渠大街,主道阔达百步,小街三十步。
此时的上阳宫里, 阿鲁温,札剌儿氏斜靠在王座上,眯着双眼望着大殿上,大殿上鼓声阵阵,丝管乐声悠扬,数十名乐师分列左右, 箜篌、阮、古琴、古筝、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扬琴二胡,交错弹奏,神态悠闲。
殿中的红色地毯上,十六个宫女,把头发梳成若干小辫,带着象牙作的佛冠,身披若隐若现的缨络,下着大红色镶金边的超短裙,上穿金丝小袄,肩上有云霞般的披肩,妖艳致极,性感逼人。她们每人手执法器,其中一个执铃杵领舞,姿态各异,诱人眼目。另有十一位宫女着白色透明丝衣,头上系着白色丝带,时而长带挥舞,时而摇曳缓行,步步生莲,做出各种妖冶的舞姿。诱人至极。
王座上阿鲁温,札剌儿氏面带着笑意,望着眼前舞动的舞女,一双眼睛却没有做出过多的张望,而是不断的将目光移向左侧的一闪大门。那神情仿佛是在等待着什么?
悠扬的长琴结束后,鼓声重了许多,咚咚咚的声响,一声比一声来的急促,场上的十五人迅速的分开, 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便在这时, 阿鲁温,札剌儿氏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目光死死地盯着左侧的大门。
^^^^^^^^^^^^^^^^^^^^^^^^^^^^^^^^^^^^^^^^^^^^^^^^^^^^^^^^^^^^^^^^^^^^^^^^^^^^^^^^^^^^^^^^^^^^
诸位多多支持啊!
………………………………
十六天魔舞
对于天魔舞,史元顺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尤其喜欢让十六宫女戴上象牙佛冠、全身披上缨络、穿着大红销金长短裙等衣饰,打扮成“佛菩萨相”随着奏乐跳起【十六天魔舞】。这种舞蹈只有内宫及臣属之中受“秘密戒者”才能参与观赏,上行下效,【十六天魔舞】开始流行于民间,例如在“浙西”、“浙东”地区亦可看到,甚至传及西北的边陲。
当时的【宣政院使】西僧哈麻为了讨元顺帝欢喜,引进西番僧以秘密法双身修法媚帝,为此哈麻之妹婿集贤学士秃鲁贴水儿得宠于帝,而朝廷却成了君臣**百出之所,君臣男女整天沉溺于斯,元顺帝长期不理政事。
为了修习这种喇嘛秘密双身修法,元顺帝自己犹闲不够,还要与众人同乐。元顺帝时常与母舅老的沙及兄弟巴郎太子等十人男女裸居一室,君臣共盖一被。为此而【广取女妇,唯yin乐是戏。】
当元顺帝与众人“行大喜乐”的时候,头戴上嵌有金佛字的帽、手持念珠,同时有上百名穿上缨络等“菩萨”装的美女吹奏着乐器、唱着金字经、跳着雁儿舞及十六天魔舞,何等逍遥。元顺帝还【令诸嫔妃百余人,皆受大喜乐“佛”戒】,使王室成为名符其实的【春宫】。《元史•;哈麻传》里如是记云:
【又选采女为十六天魔舞。八郎哥,帝诸弟,与其所谓倚纳者,皆在帝前,相与男女luo处,号hu室曰皆即无,华言事事无碍也。君臣宣yin,而群僧出入禁中,无所禁心,丑声移行,著闻于外,虽市井之人,亦恶闻之。】
而在浓郁的藏密喇嘛教大喜乐的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顺帝太子,当然也迷恋藏密喇嘛的双身修法。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元顺帝居然担心其子不晓秘密法,对他说“秘密可以益寿”,并令秃鲁贴木儿教之。未几,太子亦悦此道。寝假而传遍内廷,而传之宫外,蔚为时尚。真是朝野内外、廷内宫外无不充斥着这股邪气淫风。
十六天魔舞本身来源于西域流行的“菩萨”拒绝“天魔”色相引诱的传说,其前奏曲则是欢喜佛和秘密法,而演出又是在秘密的环境里进行的,据史籍记,“未受戒者,不得而预”——所谓“受戒”,即受密宗的秘密法和大喜乐法之戒——自然不可能留下太多的现场记。顺帝修习的演揲儿法、秘密法、双修法等,都是房中术。他还令诸嫔妃百余人皆受大喜乐佛戒。凡此种种,都使得这种乐舞被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难免使人想入非非,认为这种乐舞一味荒淫。其实元顺帝如此行事,不单单是因为他迷恋女色,还在于他是“秘密法”的热心信奉者,相信这种秘密佛法可以使他延年益寿。
元顺帝享国三十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建树,史籍中记录最多的,除了权力之争和朝政**之外,便是他沉溺于十六天魔舞这类负面记。他对十六天魔舞如此沉醉,以至于后人总是将这一乐舞节目与元的亡国紧紧联系起来,视为亡国之音,一如陈后主之于《玉树后庭花》、唐玄宗之于《霓裳羽衣舞》,所谓“海内苍生困乱离,宫中舞女斗腰肢”。
具体到十六天魔舞,是由西番僧所献,具有佛教密宗色彩的女子队舞。天魔舞服饰道具极为华美,表演时由十六名宫女扮成菩萨的模样。她们的头发梳成多条发辫,戴象牙佛冠,身披璎珞,穿着大红绡金长短裙、金杂袄、云肩、合袖天衣、绶带鞋袜等,充满佛教气息而又绮艳无比。领舞者手执铃杵奏乐,其他人则手执加巴剌般之器(盛水器具,也有人说是头盖骨)。又有宫女十一人执龙笛、头管、小鼓、筝、琵琶、笙、胡琴、响板等,组成伴奏乐队。舞蹈时八人一组,分作两行,技巧比较复杂,同时歌唱《金字经》《雁儿》等河西天魔供奉曲。舞蹈进入**,其动作急转盘旋,有凌空欲飞之妙。
元顺帝酷嗜天魔舞女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深陷“十六天魔”的重围,不能自拔。他在厚门上建高阁,环以飞桥舞台,常在上面举行天魔歌舞,大都的居民听到台上传来乐舞之声,如同来自霄汉。为避开大臣耳目,他于至正十九年建清宁殿,专门挖了地道去会天魔舞女,地道里面装饰得靡丽异常,以昼作夜。天魔舞女中的三圣奴、妙乐奴和文殊奴三人舞技最高,最得宠,得到的赏赐也最多。顺帝把官仓里的粮食都赐给了这些女宠,百官的俸禄发不出来,就发些茶、纸、杂物之类代替。
天魔舞传自河西(西夏)一带,明初朱有/所写《元宫词》有句:“背番莲掌舞天魔,二八娇娃赛月娥。本是河西参佛曲,把来宫苑席前歌。”榆林窟西夏壁画中有表现所谓“河西赞佛曲”的,舞者和乐队三四人,在狭小的有栏杆的密室里舞蹈,两名舞女上身半裸,斜披绸带,下着短裙长裤,戴冠,颈部、手臂有璎珞、臂钏、手镯等装饰品。二人各持长长的飘带,赤足相对而舞。这大概就是天魔舞的前身。这种乐舞很可能在忽必烈甚至成吉思汗时期即已风行朝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曾下令“今后不拣甚么人,十六天魔休唱者,杂剧里休做者,休吹弹者,四大天王休妆扮者,骷髅头休穿戴者。如有违犯,要罪过者,仰钦此”。
到元顺帝时,由于皇帝及其宠臣倚纳们的喜爱,十六天魔舞不但死灰复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大臣不但不予劝谏,反而推波助澜,帮顺帝搜罗天魔舞曲的曲谱,正如明人瞿佑《天魔舞》所云:“中书右相内台丞,袖无谏章有曲谱。”至正十八年五月,汴梁大饥,刘福通率领的红军攻占汴梁,而这个时候的顺帝在做什么呢?他正与十个倚纳行大喜乐,与参加十六天魔舞的“美女百人”寻欢作乐。奇皇后劝他不要惑于天魔舞女了,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他一怒之下两个月不见她。喜爱天魔舞的风气也传播到宫廷以外。张士诚在江南割据称王,其弟张士信为江浙丞相,建了很气派的丞相府,后房姬妾多达百余人,他令她们“习天魔舞队”。
元亡后,天魔舞亦随元廷而北遁,正如元末明初宋讷诗中所说:“毡车尽天魔法,唯有莺衔御苑花。”
^^^^^^^^^^^^^^^^^^^^^^^^^^^^^^^^^^^^^^^^^^^^^^^^^^^^^^^^^^^^^^^^^^^^^^^^^^^^^^^^^^^^^^^^^^^^^
今天先送上!诸位莫要忘记支持了!
∷更新快∷∷纯文字∷
………………………………
1562章 狡猾的敌人
“咚!咚!咚!”
一阵急速鼓声后,一袭白衣从天而降,阿鲁温,札剌儿氏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目光兴奋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