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子丝毫没松口,嘴里大口大口的吃着菜肴,嘴里含糊道:“我啊,吃的菜肴不少,似这种小店,我萧云吃他们的菜肴,那是看得起他们知道么,说起来他们还应该感谢感谢我呢?“
大小姐道:“见过不要脸的,似你这般不要脸还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了?”
萧云嘿嘿一笑,道:“想不到大小姐这么赏识我啊?难得,难得!”
大小姐“噗嗤”一声嬉笑了起来,白了他一眼,道:“不要脸!”
萧云丝毫不以为意,哈哈大笑,道:“我可不是不要脸么,可也不知那个非要嫁给我这个不要脸的?”
大小姐脸色一红,猛地一拍桌子,怒道:“姓萧的,你给我听好了,我方太平,还就不嫁给你了?”
萧云停下吃食,忽然伸开双手左右数了一下,含糊道:“这老婆嘛马马虎虎也有五六个,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打紧,说不定台州百姓还要感谢我呢,哎,大小姐,你也知道,我这人一向心肠好,做了好事从来是不留名的,做了那无名英雄,大小姐也无须挂念了!“
大小姐望着萧云,一直绷着脸,似乎满脸的怒气。
“好了,别憋着了,小心憋坏了肺?“萧云漫不经心的丢出了一句。
“噗嗤!“一声嬉笑散开了,方太平一笑如三月桃花,脸上哪里还有半分的怒色,一个媚眼丢出,嗔道:”姓萧的,你想死是吧?“
旁边两个女子笑盈盈的看着两人斗来斗去,心中也充满了欢乐。
一直不见苏二小,小月说话,萧云夹了块羊蹄塞进嘴里,扭过头含糊道:“两位姐姐,这里可不是白莲教,也不用守那么多的规矩,我们怎么高兴怎么来,难得携带美女同游浙江,若是一本正经那太没趣了!”
苏二小媚了他一眼,道:“知道了,姐姐说得没错,你啊,正是吃还堵不住你的嘴巴?“
四人嘻嘻笑笑吃了几筷子,大小姐一把放下筷子,道:“姓萧的,这里坐着好生无趣,姓萧的,我们去楼下坐吧,今儿可是元宵节,待会儿可有灯谜可猜呢?可有趣了?“
萧云吃完了最后一个羊肉羊蹄,才一拍桌子,道:“这里是你大小姐的地盘,可不得听你的么,两位姐姐我们也下去,看看这些台州学子,到底有什么灯谜?“
既打定主意要去洪都看个虚实,朱元璋可就不那么随意了,毕竟眼下可不在是当初的要饭的和尚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了,如今的他拥有了金陵半个江南,家大业大,若是经营得好,还能坐上家天下的可能,所以朱元璋不得不慎重行事,与刘伯温商量了一番后,决定让徐达留守金陵城,府上一切大事有中书省处理,大事报给李善长,刘伯温处理,军事上的大事还需三人相互商议做决定。
做好这一切后,朱元璋从常遇春的大营中,调拨一千骑兵追随左右,只是这一次,朱元璋心头有些不安,怕张士诚挑事,临行前觉得还要与李善长谈一下,做一些安排才放心。
最近李善长可有些忙了,朱元璋听从了刘伯温建议,吴王皇宫军政机构一律沿用元制,朝中设中书省,作为办事机构。军政事宜有李善长裁定,这可累坏了他,总算他一身才学不亚于刘伯温,细细品读了一番元朝体制,仿照前朝官吏处事习惯,批复裁决倒也利索,这些时日的各方各地的谍报,朝廷的文告、诏书都一一裁决果断,唯独手中的这份诏书让他有些棘手。
这是朱元璋近两日命人从来的折子,折子上是让他重新修订盐税、茶税制度。其目的是这些年,朱元璋一直奉行九字真言,对于金陵诸地都是采取三年收一的税收模式,这些模式无疑对江南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不少弊端,最重要就是国库没钱。
仗着前些年九字真言的家底,朱元璋原本还可以延长几年,只是鄱阳湖一战,朱元璋接受了陈友谅的大部分地盘,各地都需要安抚,军中伤残兵卒,二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这样一来,单靠当初数十年的家底还真禁不起挥霍,朱元璋才起了征收税收念头,将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李善长来办,吴王令下,李善长自不敢不做,可要征收税收,少不了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这个冤大头他李善长是绝对不会做的,可吴王下的指令,不做那是违抗指令,可把李善长给愁死了,不过他终究是聪明人,心知不做这恶人,关键还得从这赋税中做文章,于是这几日他命人找来历朝历代赋税账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还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了,还真被他看出了一个法子来。
^^^^^^^^^^^^^^^^^^^^^^^^^^^^^^^^^^^^^^^^^^^^^^^^^^^^^^^^^^^^^^^^^^^^^^^^^^^^^^^^^^^^^^^^^^^
第一更送上,今晚最后一天了,订阅诸位请送上哦!
………………………………
1330章:君臣下棋
“征收茶税!“
唐代中期以后,饮茶风盛南北,便是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茶叶就从唐朝开始了征收茶税,初始不过是作为朝廷充盈国库的临时税收,可江南之地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茶税也就成了大肥肉,历朝历代不敢不敢轻易的放弃这块肥肉。
就是鞑子朝廷,也是废除榷茶制,改为“引票”制。“从元世祖中统二年,潭州路总管张庭瑞变更引法,每引纳2缗,允许茶叶自由买卖,于是茶税也年年增加。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以三分取一,第二年增到三分之半,此后仍不断增加。至元二十一年,正税每引增1两5分,合旧制3两5钱。至元二十三年,每引价由3贯600文增到5贯。至元二十六年增到10贯。元朝茶税在三十八年时间里,增加了三百六十倍。着实为鞑子朝廷充盈了不少银两,若不是茶税在支持,鞑子的天下早就乱了,也不至于等到现在。
朱元璋占领江南后,只是象征性的征收了一些赋税,对于茶税,一切商业赋税,征收的可怜,这才造成了金陵城的国库不时的紧张,如今要充盈国库,唯一法子就是另开赋税,而这赋税中,茶税无疑是一块来得快,数目也客官的一笔税收,以江南的局势来说,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原本李善长也想仿照元朝茶税的制度,废除榷茶制,改为“引票”制,只是这样一来,未免显得拾人牙慧,他李善长胸中所学,何止万千,还不信找不出一条好的赋税制度来,于是这位相国大人,苦思冥想了一番,又找来左司都事张昶一番商议后,决定在元朝茶税的基础上,略作修改,实行“榷茶引税”两制并行制。以榷茶易马为主,收税为辅,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中茶有引由,产茶地皆有税。这样来,江南之地只要是产茶之地,便可收税!“刚刚拟定了收税的相关法规,便听得门外有人来报,说吴王请他去商议国事。
李善长起身揉了揉酸麻的手脚,整理了衣袖,直到身上的官服没有一丝褶子,这才对门外道:“微臣这就来!”
吴王新宫一直是李善长筹划建的,当年濠州军马攻入金陵时,占用元御史台办公,当时吴王名不知言不顺,且四周竖敌人,时时都在担心被人吞并了,相对于性命,衙门的大小也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可如今不同了,吴王做了这金陵之主,名正言顺,小明王已死,他日吴王就是汉高祖,就是刘邦,这样一来,当初的官府衙门就显得小了许多,加上鄱阳湖大战后,不少制度都日益完善,衙门官员急剧增多,旧有的吴王宫殿,再也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官员府衙,让一直想要独立丞相府邸的李善长这些年来,一直让朱元璋筹建新的吴王宫,只有吴王宫殿修建好了后,自己这个宰相自然也少不了一个气势非凡的丞相府邸了。
前些年,朱元璋地盘不大,各种条件不具备,吴王新宫的念头一直放在了心底没敢动手,这几年就位与吴王位后,才大肆修建了,好在准备充足,皇宫修建了还算满意,这让李善长对自己的丞相府也越来越期待。
朱元璋贴身的小黄门引领着李善长进了钟楼朱元璋的书房,便躬身退了下去。
“臣,李善长拜见吴王殿下?”门外李善长躬身行礼,他身材欣长,穿了这一身红色官服,显得优雅有礼。
“哦,是相国大人么,李大人不必客气,进来叙话?”门内传来朱元璋的沉稳有力的声音。
李善长道了声谢,步入房中,房中的茶几上,摆放着一只楸木棋盘,棋盘崭新,棋盘上线条清晰,朱元璋对于弈棋只是外行,但偏生极爱下棋,这些年没少找李善长,刘伯温、徐达、汤和、朱升下棋,一来这些人也真有本事,二来朱元璋也是个爱学肯学的主,几年下来,棋艺大长,从布局,动用阴、阳谋更是轻车熟路,偶尔也能下出一两盘让人惊讶的棋局,一干众人之中,论棋艺,刘伯温最高,其次是李善长、徐达,宋濂,可才两年的功夫,宋濂败在了朱元璋的手中,听说大将军,右相国徐达,前些年也败了,而且还就在莫愁湖,据说当时朱元璋一时手痒,想找人下棋,恰好听说徐达在家,便让人叫了徐达来到了莫愁湖,一舟一棋盘,两个各自对坐,下棋时,朱元璋先布局,然后让徐达拿出真本领来对弈,徐达只得硬着头皮与皇帝下棋。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胜负,正当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自鸣得意时,徐达却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问道:“将军为何迟疑不前?”
徐达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答道:“请殿下细看全局。”
朱元璋仔细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一高兴便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徐达,这些李善长只听人说起过,初始他不信,堂堂一番霸主,岂能做出这等不靠谱的事儿,为了一局棋的胜败,将一座庄园赏赐给了属下,可后来没多久,莫愁湖与湖上的那座庄园真的成了徐达的府邸,这让李善长吃紧之余,不禁也信了。
“如何能不信?当年宋太祖尚且能输一座华山,当今的吴王如何就不能赏赐一座庄园,一个莫愁湖呢?”
李善长独自想着这些,不禁有些好笑,不知不觉的进了朱元璋的书房。
“来,李大人,本王好久没与大人杀上一盘了,趁着现在,咱们边下棋,边说点事情,可好?”朱元璋热情的招呼李善长坐下,对于李善长朱元璋是从心里的信任,无论是当年李善长在他落魄的时候投靠了他,劝说他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还是现在随自己“下滁阳,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这一切都朱元璋都心生感激,他自问不是一个多情的人,但他却是一个记恩的人,当年他不过是一个尚未成事的小将而已,正是李善长第一个走进了他的大帐,当时的朱元璋见这中年人不过是身材欣长,相貌温文尔雅,只当这人是一个落魄的书生来自己大帐谋一分差事养家糊口而已,并没有十分的在意,见他字写得好,便让他当了文书,此人倒也不在意,每日抄抄写写,倒也做的不错,直到有一天,他见四方战乱,百姓死伤无数,心中一时感叹,在大帐外说了句:“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谁知被李善长听了去,从容的告诉他:“秦朝乱时,汉高祖刘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只用了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业,现在天下已不是元的了,濠州与沛相去不远,你如能学习这位同乡的长处,天下太平也就快了!”
然后还告诉他:“只要元帅能向刘邦学习,按照他的行为去做,天下就一定是你的!”正是这一番话,朱元璋才有了信心,下下滁阳、占金陵,西克江州(今江西九江)、两平洪都(今江西南昌)、援安丰、讨庐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下武昌,便是现在马上就要攻取苏州,这一切的信心,莫不是当初李善长给的,这份恩情他朱元璋会记住一辈子。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李善长大大咧咧的坐下了,对于朱元璋这个自己投怀送抱的主人,他何尝不是心生感激,当年自己一身所学,可曾输给了谁,却换来了报国无门,一心想成就大事的李善长何尝不是失落无比,好不容易等来了刘福通在颍州起义,李善长“欲从雄,未果”,不得已避乱山东,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听说了一个叫朱元璋的年轻人,用计收得横涧山兵二万,南下攻打滁阳,一时心动投靠了帐下,从此得到了朱元璋的推崇和信任,也正是如此,这些年他一心一意地追随朱元璋,随他“下滁阳,为参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