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呵呵一笑,道:“施先生不必拘礼,不必拘礼啊,朕今日听闻贯中在外游学而回,便想来看一看,不想在此能遇到施先生,先生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这份侠肝义胆,让朕好生敬佩啊?朕实在想不到,施先生不断才学过人,还有这份魄力,实则少见啊,少见啊!“
施耐庵没想到张士诚也听过自己的那点光辉事迹,听他如此赞誉,顿时感到有些得意,连忙谦虚的说了几句客套话。
一番认识后,罗贯中忙让人落座,由于这里是一间客房,罗贯中平日里在这里除了整理三国资料之外,写,各种手札、笔记、奏折、表堆积如山占了不少地方,七人除了张士诚、罗贯中、施耐庵,张士信有地方落了坐之外,常尚书、黄侍郎、陈御使只能在一旁站在,好在三人也知道今日皇帝来的目的,自己不过是充当门面而已,并不是主角,所以站在一旁,也到安然自在。
喝了一阵茶后,张士信看了一眼张士诚,摇着纸扇呵呵一笑,道:“贯中兄,实不相瞒今日陛下前来,实乃有些要事相求,还请贯中兄和施先生帮帮忙想想法子?“
罗贯中见张士诚带着丞相,尚书、御使、侍郎早已猜出,张士诚此番前来绝非看望这么简单,隐隐约约之中便知有大事发生,此时听张士信虽说的轻巧,语气中却透着紧张,尚未来得及说话,便听得一旁的施耐庵道:“不知陛下碰上了什么麻烦,施某虽一介书生,却也能指点一二?“经过这么一番接触,施耐庵对眼前的张士诚极有好感,听他说有了麻烦,古道热肠的性子又犯了,也不顾对方的身份,就直言不讳起来。
一听施耐庵接话, 张士诚与张士信相视一望,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喜色,张士诚忙道:“ 先生大才,朕多有耳闻,今日能得施先生辅佐,此事定能顺利解决!“
就这档口,张士信便将鄱阳湖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消息,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
初听鄱阳湖一战的结果,罗贯中、施耐庵二人顿时吃了一惊,没想到实力犹在张士诚之上,这些年俨然江南霸主的陈友联竟会败在朱元璋的手中,这个结果不得不说有些震惊。
^^^^^^^^^^^^^^^^^^^^^^^^^^^^^^^^^^^^^^^^^^^^^^^^^^^^^^^^^^^^^^^^^^^^^^^^^^^第一章先送上,下面还有两章哦!
r*^_^*
………………………………
1045章 张士诚的算盘
此时此刻,施耐庵、罗贯中这次明白这一次张士诚的麻烦的确不小,朱元璋能以二十万兵力在完全不具备取胜的优势之下,一举取得了鄱阳湖大战的胜利,而且还射杀陈友谅,彻底让陈友谅建立的大汉国就此衰败,江南大面积的地盘将落入朱元璋手中,再也不是当初只有金陵一座古城的朱元璋了,而且这一战的效果,谁都能看出他的下一个目标必是张士诚无疑了。
这才是张士诚焦急的所在,枭雄如陈友谅都兵败鄱阳湖,何况实力,野心并不如陈友谅的他,又该如何抵挡即将到来的朱元璋呢?“
众人一阵沉默,谁也没说话,就连站着的三位一品二品大员,也感受到客房里沉闷的气息。
也不知过了多久,施耐庵皱着的眉头微微一展,两道目光直直的望向张士诚,犹豫了片刻,道:“请恕施某多言,在此想请请教陛下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张士诚一愕,瞟了一眼施耐庵,道:“施先生不必拘礼,有话不妨直说?”
施耐庵想了想,道:“鄱阳湖一战,施某也略有耳闻,施某听闻此战开战之初,大汉皇帝陈友谅曾经有意联合陛下,以百万大军成包围之势,对付朱元璋,然后平分金陵城,此事对陛下百利而无一害,陛下合一拒绝了陈友谅呢?“
当初陈友谅龙湾一战开始,陈友谅曾经就派人送来书信,邀请张士诚一同出兵攻占金陵城,当时皇宫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个机会,金陵城毕竟是六朝古都,谁拥有了金陵城,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之主了,可惜,张士诚对此视而不见,断然拒绝了陈友谅的请求,如果张士诚出兵,今日的结果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陈友谅也不用死,大汉国也不会是如今孤儿寡母的惨象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可能延续。但这一切从张士诚断然拒绝了陈友谅的那一刻开始,一切荡然无存了,如今的江南,一山难容二虎,朱张这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曾经那个让张士诚一口回绝的理由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可越不是不知道,越有人想知道,罗贯中想知道,吴国的群臣也想知道,可张士诚是皇帝,谁也不敢询问,此时施耐庵放言直问,站在身后的常记,黄达,陈岚立即竖起了耳朵,就连张士信也一脸的疑惑之色。
众人目光直刷刷地望着张士诚,谁也没说话,一时客房气氛有些压抑。罗贯中一时摸不出清楚张士诚的脾气,生怕自己这个好朋友、好兄弟一时语言不慎冲撞了张士诚,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么直言无忌的询问,他实在想象不到接下来的景象。
张士诚皱着眉头沉吟了片晌后,淡淡一笑道:“人人都盯着鄱阳湖一战,朕没有及时出兵,才使得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兵败身死,却很少人看到其实鄱阳湖一战,无论朕帮助谁,是消灭了朱元璋还是陈友谅,江南这一战在所难免!“
众位微微一愕,施耐庵、罗贯中眼里射出慑人的光芒。
张士诚继续道:“陈友谅志在一统天下,驱逐鞑虏,朱元璋占领金陵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莫不是心怀大志,这二人都是当世一等一的枭雄,无论是谁绝不容许这天下四分五裂,鄱阳一战在所难免,朕出兵助战陈友谅灭了朱元璋那又如何,谁能保证陈友谅不是当年的蒙古国呢?”
众人心头一沉,当年蒙古国与宋相相约出兵攻打金朝,金国灭亡之后,南宋不仅没有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面对更为强大的蒙古。灭金之后,蒙古多次进攻宋国,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终于灭亡宋国一统天下,眼下的局面,的确与当年相似。
见众人都不说话,张士诚从鼻腔里冷哼了声,道:“陈友谅心狠手辣,杀师弑君,与众人鄙视之中,强行建立了大汉国,这等人物谁能保证他日后实力强大不杀了朕呢?朱元璋实力虽不弱,但所占之地不过金陵之地,拥有兵卒不过二十余万,一旦如陈友谅来个两虎相争,必有损伤,若我猜得不错,眼下的金陵城,兵力不足十万,想要对朕动手,至少需要两年恢复元气!”
众人听得心头一震,张士信、常记、黄达、陈岚这才明白张士诚死誓死不出兵,是为了让对付朱元璋,而不是陈友谅,这份远见的确非一般人所能预见的?
张士诚自古自的道:“鄱阳湖一战,朱元璋元气大伤,实力有强转弱,而朕拥有南抵绍兴,北逾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颍、濠泗,东薄海,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户口殷盛,国用饶富,实力犹存,只要趁机攻打金陵城,胜算有如何呢?“
众人听得恍然大悟,施耐庵心中更是懔然,暗忖这张士诚确是一代人杰,因为据他观察,朱元璋鄱阳湖一战前,的确如张士诚所言,而且从刚才张士诚所言,这一次的鄱阳湖大战异常激烈,大汉皇帝陈友谅更是身死鄱阳湖,仅有张定边率领少得可怜的兵马逃了出来,若是如此,这一战朱元璋虽侥幸打赢了陈友谅,也死伤不少,这个时候是兵疲马乏,唯一要做的是恢复元气,不易在大动干戈!“
^^^^^^^^^^^^^^^^^^^^^^^^^^^^^^^^^^^^^^^^^^^^^^^^^^^^^^^^^^^^^^^^^^^^^^^^^^^^^^^^^^^^^^^^^^^^^
第二更了,还有一更,会来得晚点,因为今晚小景除了要码出王者的更新之外,还要码出魂断大明的更新量,两本书同时更新,压力有些大,还请诸位见谅了,同时今天是星期二了,高温一直都继续,小景是在没有空调的闷热的房子里,给诸位码字,辛苦之余,还请诸位多多支持了!
………………………………
1046章 弱点的所在
张士诚自顾自的道:“鄱阳湖一战,朱元璋元气大伤,实力有强转弱,而朕拥有南抵绍兴,北逾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颍、濠泗,东薄海,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户口殷盛,国用饶富,实力犹存,只要趁机攻打金陵城,胜算又如何呢?“
众人听得恍然大悟,施耐庵心中更是懔然,暗忖这张士诚确是一代人杰,因为据他观察,朱元璋鄱阳湖一战前,的确如张士诚所言,而且从刚才张士诚所言,这一次的鄱阳湖大战异常激(海”全。文。)烈,大汉皇帝陈友谅更是身死鄱阳湖,仅有张定边率领少得可怜的兵马逃了出来,若是如此,这一战朱元璋虽侥幸打赢了陈友谅,也死伤不少,这个时候是兵疲马乏,唯一要做的是恢复元气,不易在大动干戈!“
张士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攻朱元璋的确是最佳时机,一来;朱元璋刚刚经过一番激战,将士军心疲惫,二来;朱元璋刚刚经历了鄱阳湖大战,见识了陈友谅的实力,张士诚虽兵力上少于陈友谅,但这些年休养生息,实力也不容小视,可谓兵多将广,再来一个三十万大军直逼金陵城,给朱元璋造成的心里压力可想而知?单凭这两点,施耐庵就觉得张士诚在鄱阳湖一战中没能出兵相助是一招好棋!想到这些,他由衷赞道:难怪陛下如此得天下人望,这的确是一招好棋。“
其他人这时才明白张士诚的良苦用心,想起面对陈友谅的确比面对哟朱元璋要吓人的多,越发觉得张士诚的高瞻远瞩,神态不知不觉的恭敬了许多。
这一切自然看在张士诚的眼里,有些得知了笑了笑,双目精光闪闪,神情有些神驰意远地叹道:“施先生博古通今,才华卓绝,若能在朕的左右做朕的张良,消灭朱元璋只怕……?“
通过一番接触,施耐庵对张士诚大有好感,听他有了邀请之意,心中不由得一阵乱跳起来,自己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只因看不惯鞑子官场才一时意气用事辞官归隐了,做了个落寞的教书先生,如今这张士诚有宏图大志,为人礼贤下士,可不是难得的明君么,若能辅佐他成就了一方霸业,也不枉自己这一身所学,想到这里心儿忐忑狂跳着。
张士诚是何等人物,莫说他在没做皇帝之前是走南闯北的盐贩子,最会察言观色,见施耐庵双眼露出喜悦之气,便是他已经生出了投靠之意,满意地点头道:“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先生如此大才若不出山辅佐朕开创一番事业,实乃有负所学啊!“赞扬了两句,道:”实不相瞒,今日朕前来,一来是看望罗贯中之外,二来实则是得知先生造访,特意前来求助先生?“
施耐庵“哦“了声,道:”陛下何出此言?“
张士诚道:“世人只知晓,朕所占之地,“南抵绍兴,北逾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颍、濠泗,东薄海,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户口殷盛,国用饶富,却不知朕实乃有大大的短处?“
“短处?“施耐庵微微一愕,与罗贯中相视一望,见他同样满脸疑惑之色。
张士诚道摇头笑道:“朕不防告诉先生,朕自起兵反抗暴元,所依仗的不过是一些盐贩,他们攻城略地是一等一的好汉,可……?“
施耐庵瞟了一眼张士诚道:“陛下是说他们不会水……?“
张士诚心道:“人传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果然名不虚传,竟能一眼看出朕的问题所在?”
张士诚地广兵多,兵多是盐贩子组成,这些私盐贩子虽长在江南,却出奇的不会水,会水的兵卒也因为没有好水军将领统领,一阵没组建起来,水军一直是张士诚大军弱点所在,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昔年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足见其位置险要,要想攻占朱元璋的金陵城,没水军无疑是一句空话。
被施耐庵一言道破问题的所在,张士诚倒有些高兴,点头道:“施先生所言正是朕的问题所在,朕富甲一方,兵马数十万,苦于没有水军,才处处受挫啊,不知施先生可有解决之法?”
施耐庵没想到张士诚如此直率,心有除了有几分感动之余,也有些得意,堂堂一方霸主,问计与他,这是何等的荣耀,一张老脸兴奋得有些通红,他皱着眉头将方才张士诚所言一一想了个遍,一番权衡,便有了主意。
张士诚此番前来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