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咬牙了咬牙:“果然是朱元璋,这是想赶尽杀绝啊?“
“陛下,陛下不好了,不好了了……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从后面追来了……?“一个兵卒急急忙忙的冲了过来。
“什么……来的这么快……?“陈友谅吃了一惊,迅速回头顺着那兵卒的手指方向望去,果见数里之外,朱元璋龙船沿途开路,其他渔船以龙船为中心,迅速追杀而来。
^^^^^^^^^^^^^^^^^^^^^^^^^^^^^^^^^^^^^^^^^^^^^^^^^^^^^^^^^^^^^^^^^^^^^^^^^^^^^^^^^^^^^^^^^^^
第二更了,还有一更,订阅请送上了!
………………………………
1037章 最后的遗言
一种绝望的感觉在陈友谅心头升起,这一次他真的绝望了,前面有敌军,后边追兵又至,好不容易打破的逃生路口,重新被包围了起来,陈友谅心头不由得一叹:“难道老天爷真的要我陈友谅死在这儿么?”
“陛下,眼下如何是好?”一向镇定了韩世勋见了这等场面,不禁也慌了起来,拉着陈友谅不断叫嚷。
陈友谅有些烦躁,瞟了一眼龙船的周,见满船的三千多将士,目光都望着他,等待着他的决定,这些都是他的亲信,从黄州开始一路上南征北战,对他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就算到了这绝境的地步,他们仍不离不弃,从他们的眼里,陈友谅看到了一种忠心。
“我陈友谅就这么输了吗?一统天下的梦想和雄心壮志就这样破灭了,吗?不,不,我还没输,我还有这些忠心耿耿的将士,我一定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我一定能冲出去,冲出去了我陈友谅还是陈友谅!”
收拾了新神,陈友谅长叹了声,厉声道:“传朕旨意,跟我冲出去!”
“冲出去!”三千将士齐声呼喝。
张定边迅速检点了一下,整个龙船不足十余条,渔船不足以三百条,经过连番的厮杀,十万将士也不只剩下八万兵马,粮草已彻底的尽了,将士们的火器弹药也已经告磬,只剩下少量的弓箭及强弩,如此情景,如何能迎战呢?望着对面一字排开的朱军,张定边皱着眉头吐了口气。
张定边有些犹豫,望了一眼身手的敌军,见敌军还在数十里之外,叹了声道:“陛下,敌军还远,将士们都累了,不如歇息一阵,待将士们恢”全文_复了士气,再和陛下一同杀出去?”
陈友谅抬起头,朝着身后的鄱阳湖望去,只见整个湖面大片的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看样子,是一场大雨即将到来了,这会儿休息一阵是再好不过了,听了张定边的话,重重的点了点头,喟然道:“朕心乱如麻,实在没了主意,一切听张大哥的吧?”
张定边得了指令,亲自吩咐士兵们就地休息,龙船还有些吃的,让将士们就地取水烧火做饭,这些将士从早上就没好好吃过东西,这会儿虽然身在险境,但见陈友谅、张定边还算镇定了,所以得了指令的兵卒,取水的取水,取火的取火,烧火造饭,不多时香味溢,这样一来,到让原先还有些失落的士气恢复了不少。
陈友谅望着船上的八万将士,强打起精神,摆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摸模样,许询问了一番将士后,便让张定边、韩世勋跟着自己走近了龙船。
一进龙船,原先硬撑的陈友谅登时瘫痪了下来,张定边、韩世勋挤满左右扶起他坐在龙椅上,张定边道:“陛下不必气馁,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还屯有兵马,集中起||来突围出去也不是不可能?”
陈友谅摆了摆手,冲着龙船道:“理儿?”
门帘一掀,陈理走了出来,他是前些时日从武昌赶到鄱阳湖的,一直在陈友谅的龙船上,父王的连番溃败,他看到心头多少也不是滋味,这时听陈友谅的呼叫,急忙奔了过来,在陈友谅的身边的跪下:“父王,请振作,只要我们杀出重围,卷土重来犹未可知!”
陈友谅叹了声,将陈理拉到了自己的身边,对着陈理言道:“理儿,你给你两位张伯父,韩叔叔跪下吧!”
陈理一愣,冲着父王脸上望了一眼,一时也不知父王此话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乖巧的跪了下来,冲着张定边、韩世勋行了一礼跪了下来。
张定边大吃一惊,与韩世勋急忙扶起陈理,张定边“扑通”一声,跪在了陈友谅的跟前,语带悲意道:“陛下,我们还能冲杀出去,陛下你这是……?”
陈友谅一叹道:“这一次只怕是不可能了,朱元璋是不会放过朕的,待会儿,朕亲自率领将士迎战朱元璋,张大哥你带着理儿和韩兄弟趁乱突围出去,理儿今后就托付给你两位了!”
“陛下……?“张定边与韩世勋悲切的唤了声,跪地不起。
陈友谅扶起两人,将身旁的陈理往张定边怀里一推,道:“张大哥拜托了……?“
这一推,原先浑浑噩噩的陈理似乎回过神来,一把扑到陈友谅的面前:“父亲……不,父王,儿臣要誓死追随父王?“
陈友谅大怒,骂道:“混账,父王纵横一生,倒头来被朱元璋打败,如今深陷包围之中,难道你想让父王死不瞑目么?“
陈理悲切道:“父王……?“
张定边、韩世勋:“皇上!”
陈友谅还想再说些什么,便在这时,在龙船查哨的汉军将士冲了进来,不及行礼,冲着陈友谅大声道:“陛下,不好了,不好了,朱元璋杀过来,朱元璋杀过来了!快逃,快逃!“
张定边一听,豁的站起,摸了一把眼中的泪水,转身抓了一把大刀道:“我去会会朱和尚?“
“张大哥……?“陈友谅一声呼唤,张定边就站住了身子,悠然转过身来:”皇上……?“
陈友谅望了望身边的陈理,还想说什么,但此时此刻说什么都多余、说什么都来不及!只是将陈理往张定边怀里一送,然后喝道:“张定边、韩世勋听令!”
“末将听令!”张定边、韩世勋双双跪在地上。
“朕,命你二人护送太子突围而出,返回武昌继承皇位,不得有误!”
张定边、韩世勋相视一望,两人早已是泪眼汪汪,许久张定边才用力的点头,道:“末将领命!”说吧,二人迅速站起,招呼亲卫兵从中调出十来艘渔船,换上朱军的服饰,打上写有“朱“字的旗帜,带着陈理一路向北冲去。
陈友谅望着三人身影离开,方才回过头来,冲着左右喝道:“不怕死的随朕杀出去!“
^^^^^^^^^^^^^^^^^^^^^^^^^^^^^^^^^^^^^^^^^^^^^第三章了,今晚就这么多了,看完早些休息!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w^)↗
………………………………
1038章 一切结束了
门帘一掀,一身盔甲的陈友谅站在龙船之上,亲自指挥着所剩不多兵卒奋力抵抗。
“国公……看……陈友谅……?“从千尺悬崖上返回的郭兴站在另一艘龙船上,伸手指着陈友谅的身影对朱元璋道。
朱元璋顺着郭兴的手指的方向望了一眼,见陈友谅立在船头,此时龙船位置并不十分远,朱元璋心头一动,对郭兴道:“郭将军一切拜托了……?”
郭兴一愣,随即心头一阵狂喜,如果我能射杀了陈友谅,这该是何等的一件大功啊,加官进爵,荣华富贵……郭兴兴奋了起来,一转身,一把从身边的亲卫兵手中抓过弯弓和箭筒,右手后探,竟从箭壶中摸出一只羽箭来,亲卫兵见他拿箭,不知他要做什么,都默默望着他。
郭兴拉开三百石的弯弓,身子一个侧转,“呼”的一下,右手捏着箭矢的雕翎,箭搭在弦上,长吸一口气,听得“呼呼“两声,一张三百石的弯弓,顿时如抱满月,郭兴双眼盯着不远处的龙船上,陈友谅正挥动着手中的战刀,正不断的下达指令,这个不可一世的枭雄,此时此刻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落入敌人的射杀范围之内。
郭兴一动不动,许久,空中发出“嗦“的一声,攸地拉开弓弦,一箭射了出去,那箭在迅速的划破天空,准确无误的射入了龙船,射入了那个身影。
众人都屏住了呼吸,望着那羽箭破空而出,射入了龙船,射入了那个身影,众人正看到目瞪口呆,不知谁叫了声:“射中了,射中了!射中了……?“
“国公射中了……我射中了……?“郭兴大喜,射中的口号一一传送出去,立朱军大营登时欢腾了起来。
紧张的朱元璋双眼里终于有了笑意,郭兴射出的那一箭,他站在龙船上看的清清楚楚,那一支羽箭刺破天空,带着一阵“六夜言情”全文|呼啸,准确无误的穿透了陈友谅的头颅,一切就这么结束了。
汉军并将见陈友谅突然倒地,无不惊恐,面八方的将士纷纷用来,见这个高高在上,杀人不眨眼,心狠手辣的皇帝的头颅被人射穿了,顿时一阵惊呼,惊呼声迅速在大营里传递,刹那间陛下死的消息人人听的清清楚楚,汉军军心已乱,自相践踏,死伤不少,一时溃不成军,纷纷向北奔逃,逃不掉的丢掉武器投降。
为止一个月多的鄱阳湖大战,就以陈友谅的死,全面落下了帷幕,这一战,以朱元璋完全胜利而告终。
这一战逃走的张定边趁着天黑,返回大营乘小船装载陈友谅尸体及其另外一个儿子陈理奔还武昌。回武昌后,张定边拥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朱元璋回金陵休整,不久,他又率大军亲征武昌。在城下安排围城事宜后,朱元璋分兵徇汉阳、德安州郡,“湖北诸郡皆来降”。见形势大好,朱元璋留诸将围城,自己率护卫军返回金陵。
进围武昌个月,城坚不下。1364年春,朱元璋从建康出发,再次亲自临敌指挥。其间,汉军“丞相”张必先自岳州率军来赶援,乘其立足未稳,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袭,活擒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常遇春押着张必先来到城下,向上喊话:“汝所恃者,惟‘泼张’一人,今已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张必先也气沮,仰头向上,对张定边喊话:“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张定边“气索不能言”,本来就在水战中中箭百余,张定边一身箭疮,咬牙坚持。见火候差不多,朱元璋派俘虏的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劝降,表示说:“陈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
罗复仁入城,与陈理抱头大哭,张定边也在一旁大哭。于是,转天大清早,陈理衔璧肉袒,率张定边等人出城,诣军门投降。这小孩子俯伏战栗,不敢仰视。朱元璋见其弱幼,心觉可怜,亲自扶起,握其手称:“我不会治罪于你。”
陈理归降之后,被朱元璋授“归德侯”,并带回京都居住。大明洪武五年,以“陈理口出怨言,恐受他人蛊惑而辜负朕恩。”为由,将陈理遣送高丽,后不知所终。至此,陈友谅建立大汉王朝才算彻底告终。
*****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五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自从唐代落地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名传后世,寒山古刹闻名天下。
此时此刻,通往寒山寺的路途中,数十个侍卫,一行倚仗,五个行人。
吴王张士诚、丞相张士信,尚书常记、侍郎黄达,御使陈岚,一行人要去,寒山寺见罗贯中引荐的一个名叫施耐庵的年轻人,听说这施耐庵本名叫施彦端,施耐庵的名字,说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施彦端辞官归隐后,在家乡江苏一带,一边讲学一边写书。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我们写书,也要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行啊!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意思是告诫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难,写好《水浒传》。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因为他颇有些声名,渐渐的人们也就忘记了他的本名,只记住了施耐庵这个名号!“
^^^^^^^^^^^^^^^^^^^^^^^^^^^^^^^^^^^^^^第一更送上,请诸位支持!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w^)↗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