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四十年间,盐价上涨了十六倍。虽然盐价不断提高,但东南沿海的盐民依然生活无着。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倾良田都变成盐碱地,当地农民苦不堪言。庄稼颗粒无收,盐场附近的老百姓只能在官府运盐的纲船上撑船运盐,依靠卖苦力挣来的一点钱养家过活。“斥卤茫茫草尽枯,灶底无柴空积卤,借贷无门生计疏,十家村落逃之五”,当地流传的一首《盐丁叹》形象地刻画了盐民生存艰难的境况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据史料记载,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虽然自己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渐渐地,张士诚在当地盐民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同乡一起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他们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分食盐,卖给当地的富户。从周代开始,食盐的生产和经营就一直由官府垄断经营,从此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民间私自贩卖食盐的行为都进行严厉打击,到了元朝,当朝统治者对待私盐贩子的惩罚措施是“杖七十,徒二年,财产一半没官,于没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白驹场的富户们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由于身份低微,而且贩私盐是违法行为,张士诚等人只得忍气吞声。为了稽查私盐贩子,元朝廷在各处盐场都设置了盐警。白驹场当地有一个盐警名叫邱义,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这个邱义不但常常克扣白驹场盐民的劳动所得,而且盐民们每月还要向他上贡,一有疏漏,就对盐民非打即骂。张士诚和盐民们慑于他的淫威,只能暗气暗憋。元朝末年,各地反抗元朝暴政的武装起义如雨后春笋。至正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在台州发动起义;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率红巾军起义;濠州的郭子兴、孙德崖随后响应。各地农民义军反对元朝统治的斗争节节胜利,这使得张士诚备受鼓舞。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十七名胆大的盐民,积极筹备武装暴动。事关重大,为了防止秘密泄露,张士诚他们把起义的地点选在了白驹场附近的草堰场。一天夜里,十八名热血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乱棍打死。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房屋烧了个干净。张士诚等人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草堰场附近的盐民,他们纷纷响应张士诚的的号召,投身到反元的起义大军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军就达到了上万人的规模,成为元末反元起义军中的主力军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更来晚了,各位见谅,收藏,推荐、点击前往莫要少了!
………………………………
088章 :糊涂一时
088章:糊涂一时
………………………………
初始,元朝的地方官员以为张士诚领导的盐民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因此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然而,张士诚义军的声势不断壮大,攻城陷地,先后消灭了不少一同起义的流寇,三个月后又以大军一举攻陷了淮东重镇泰州城,这一连的大手笔,顿时让元朝的皇帝刮目相看,立刻派出大军镇压,无奈张士诚虽是盐贩子出生,但打仗颇有一手,和元朝的打了几仗后,打得昔日天下的成吉思汗的子孙落荒而逃,这下鞑子的皇帝才知道了张士诚的厉害,既然打不过那就学着宋朝水泊梁山一般,对张士诚进行招安,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无奈张士诚看似贪图小利的盐贩子,实乃有些骨气,竟然对鞑子皇帝开出了高官厚禄不为所动,还胆大妄为的扣押的元朝来招降的使者,这一下,鞑子的皇帝不干了,大怒之下,再次派遣大军攻伐。短短的数日连番派遣了数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的老巢。
面对元朝的大军,张士诚不慌不忙,先后派遣大军迎敌,一战打下来,元军再次被打得落荒而逃,张士诚趁机占领了兴化和高邮两座城池,这两个乃是江南粮食的所在,此地一占,鞑子皇帝慌了手脚,二次派遣淮南行省照磨盛昭为特使前往高邮城二度招降,赦免其造反的重罪,并许诺只要张士诚肯投降,就赐予他“水军万户”的官爵。面对高官厚禄,张士诚丝毫不为所动,毅然拒绝了元朝廷的诱降,并扣押了前来招降的使者。此后,鞑子皇帝又多次派兵围剿张士诚,均是伤兵损将,无功而返。
接连打了几个大战,张士诚的势力一下子壮大了不少,这个昔日的盐贩子顿时起了当皇帝的隐,在攻下兴化和高邮两座城池不久后,这个昔日的盐贩子终于耐不住寂寞,在高邮建立皇宫,国号大周,改元“天祐”,张士诚自称“诚王”其弟张士信为丞相,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为参军。
陆霏霏见萧云并不答话,转过眼一瞧,见萧云满脸疑惑的盯着张士信早已不见踪影的方向,不禁好奇的问道:“萧大哥怎么了?有何不妥么?”原来她见萧云自得知刚才那胖墩墩的汉子叫张士信后,神色就有些大不寻常,她猜不透个中缘由,但萧云古怪的神色告诉她,萧云定是发现了什么,这一路上她对萧云的性子多少有些了解,萧云本不是那种藏得住事情的人,一旦有事情发生,脸上的神情往往提前告诉了别人,如今萧云的神色告诉她,一定有事情发生。
萧云双眉紧锁,盯着张士信离开的放心一动不动,刚才陆霏霏的一番话他恍如没听见一般,陆霏霏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穿过小蝶,来到他身旁,叫道:“萧云……?”这声好不响亮。
“啊……啊……怎么了?”萧云吓了一大跳,惊叫的道。
“怎么了?我还想问你呢?我刚才说的话你听到没有啊?”陆霏霏理直气壮地喝道。
小蝶瞧萧云被吓着的样子颇有些像个小孩子,颇有些好笑,在一旁抿着嘴巴偷笑了起来。
“听到了,听到了,陆大小姐做的指示,哪儿能听不到呢?就算听不到,也不敢说了?”萧云嬉皮笑脸的恢复了吊儿郎当的神色。
陆霏霏白了他一眼,道:“听到了,为何不回话?”
萧云道:“岂敢,岂敢?我只不过在思索一个问题而已?”
陆霏霏一愣,一旁的小蝶同样好奇,不过她离得近,嘴巴比起陆霏霏要快得多,冲着萧云甜甜的一笑,娇声道:“是什么问题,让萧大哥这般烦心?”
萧云回过脸望了一眼张士信的走过了官道,方才扭过头盯着陆霏霏说道:“张士信乃是张士诚的弟弟,他不在江苏呆着,怎么跑到这儿来了?而且一来还是四个,瞧那四人身高马大,一看就非庸手,你说他们来这儿干什么?“这句话想是自言自语,又似问陆霏霏。
榆关内不大,这会儿恰好是黄昏,出关的人也不多,零星的几个老百姓在关口穿梭,倒是萧云三人三马,俊男少女,显得特别的耀眼。这会让陆霏霏白了萧云一眼,道:“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萧云一愣,奇道:“什么真不知道,假不知道?”不过听陆霏霏这话头的意思,似乎知道些什么,故而萧云才顺着她头说了下去。
陆霏霏叹了声道:“哎,有什么瞧你听聪明的,怎么这会儿泛起糊涂了?”
萧云道:“没听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小蝶和陆霏霏听这句话颇有些调侃的味道,微微一笑,陆霏霏忽然道:“萧大哥可听说过汉末袁术称帝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星期天,加更一章,各位请点击,请推荐,请收藏!还等什么,莫要忘记哦,请移动你的鼠标!
………………………………
089章 :枪打出头鸟
089章:枪打出头鸟
………………………………
萧云本以为陆霏霏说有关张士信的事情,没料到会是这么一问,但他对陆霏霏颇为了解,知道她并不是一般农家女子随口胡说,她这个时候提起袁术这个人来,定有深意。e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赐,对于这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司空袁逢之嫡长子袁术还是有些了解,此人鼠目寸光,刚得了一点地盘,就起了做皇帝的念头,还怕人家不信,命人编造了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说得就是自己!故而在获得玉玺后,即迫不及待的于寿春称天子,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气派极大,但是袁术称天子的行为,惹来曹操的妒忌,时曹操得诸侯拥护,袁术等于成为了大家的敌人,不久就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盟与打击。所谓众人推墙来得快,没用多久,袁术便被大军师家曹操打败,袁术再度奔逃到淮南。
尔后,袁术于当年冬季碰上大旱灾与**,实力严重受损,江淮之间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当时沛相舒邵(字仲应)劝袁术散粮救饥民,袁术听后大怒,将斩之。仲应:“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袁术受感动,乃下马牵之曰:“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邪?”,乃听从仲应之言。然而此时袁术的衰败已经无法逆转,后来发生了部曲陈兰、雷薄叛变,掠粮草奔于灊山的事件。
袁术最终难以支撑,于199年将归帝号于袁绍,想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结果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军截住去路,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中途想要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于是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最后呕血斗余而死。“萧云《三国演义》看了不下数十遍,对其中的故事人物可以说烂熟于胸,这会儿见陆霏霏有意考考自己,还不大肆卖弄卖弄。
“呵,不错,看不出你倒真有点学问?”陆霏霏笑道:“袁术耐不性子率先称帝,终究是惹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不高兴,率领大军攻伐……?“
“对了,我怎么没想到啊?张士诚在江苏称帝,鞑子皇帝必定不高兴了,如此一来,势必如曹操一样派遣大军攻伐,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张士诚自是明白,所以才派遣自己的亲弟弟和大臣入关,若是我猜的没错,张士信此番前来定是打探鞑子皇帝意图?不过没料到入关后,张士诚的爱马竟然发起了癫疯来,才让自己插了一手!“
“哎,和萧大哥说话还真不费力,我刚说了个开头,你便全然了解了!张士诚如此明目张胆的称帝,所谓一山容不下二虎,鞑子皇帝自是不会放过张士诚了,我听爹爹说过,朝廷原本一些准备对张士诚招安的大官,一听张士诚称帝,都极力主张鞑子皇帝亲征张士诚!“说道这儿,陆霏霏微微顿了顿,复道:”不过这鞑子自小生长在深宫里,长期受到汉人的诗书礼仪的熏陶,加上后宫佳丽三千,早已不复当年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雄迈,一听要亲征,这鞑子皇帝立刻就不干了,不过朝廷的宰相脱脱极力征伐张士诚,鞑子皇帝虽不愿意,但迫于压力,唯有同意征伐张士诚,不过出战乃是何等大事,自要想个万全之策来,故而战事一直拖了下来,但近日来,宰相脱脱日益对鞑子皇帝施加压力,恐怕决战的日子就要到了!“说到这儿,想到又要血流成河,百姓又是一番厮杀,不由得一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萧云和小蝶听她说得伤感,二人心头也是一沉,小蝶幽幽的道:“好好的,怎么又要打仗呢?”
对于打仗,萧云并没什么特别的感伤,相反他倒是心里极力希望能好好的在战场上打一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还有什么能比回到古代见识古代战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