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王者-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随说荒凉,但依旧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而且来的还不是一般的人。

    *******************************************************************************************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对此处的感叹。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乌衣巷自六朝到中唐的沧桑变化。从此乌衣巷便名播中外,李白,崔颢,刘禹锡,杜牧,李商隐,韦庄。唐朝最伟大的几位诗人,到金陵一游。

    南唐之后,宋元两朝,仍然不断地有人来。

    王安石,周邦彦,朱敦儒,萨都剌,等等。宋元最有名的几位词人,来金陵登访。他们都是来怀古的。

    李白来到金陵,他登上凤凰台,眺望白鹭州,然后说:“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

    千古名句,千古名作。

    杜牧来了,他夜晚停泊在秦淮河上,听见弦歌声声,于是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泊秦淮》) 又是句千古名句,又是首千古名作。

    而乌衣巷,则终于等来了刘禹锡,等来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等来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铅华洗去,落尽了飞红。六朝的脂粉随着秦淮河的河水东去再不复返。繁华的旧梦随着笙歌的散尽再不重来。现在的乌衣巷已然物事两非了,那原本富丽堂皇的朱雀桥边,早就杂草丛生,颓败不堪;那原本庄严气派的乌衣巷口,只剩下如血的残阳夕照。当年的王谢世族几多风流人物,如今却安在呢?现在这里只有一片废墟,摇摇欲坠的矮房里住着最最寻常的百姓。只有那飞来飞去的燕子,好像还似曾相识,是为了见证这沧海桑田而留下的吧。

    全诗看似藏而不露,可是历史的苍凉,人世的无常,富贵荣华的白云苍狗,功名荣辱的身后寂寞在这首七言绝句里被剖白前所未有地透彻,前所未有地沉痛,无奈,充满了宿命感。

    文学史在这一刻记住了乌衣巷。从这一刻起,后世所有的文人,学者,官吏,学生,百姓,只要他或她面对文学,就无法逃开乌衣巷的名字。

    刘禹锡在离开前最后望了那残破的巷陌一眼。他却不知道,那一刻,乌衣巷在野草和废墟中重生了。那一刻,乌衣巷不再需要任何砖瓦去重建,它已经得到了永恒。

    除了《乌衣巷》,刘禹锡在金陵还留下了其他名句。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 …… 李后主的悲剧过后,宋朝元朝的词人又来了。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在三十多首同名词中脱颖而出:

    ……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宫遗曲。

    据说苏东坡读到这首词后感叹:此老乃野狐精也。

    宋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则表现出难得一见的悲壮:

    ……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西河…金陵怀古》)

    元朝的词人萨都剌更是把怀古一题发挥到淋漓尽致: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乌衣巷和王谢堂在这些千古名作间被升华了,乌衣巷已经不再是一条小巷了,它业已成为金陵兴亡的象征,业已成为古今变迁的代言。乌衣巷在不知不觉之间,有了一种沧桑的,带着历史深沉的气味。乌衣巷,已经深深地刻入了中华文化的肌肤之中,融入到它的血液里面,再也分不开了。

    于是,乌衣巷是否依旧繁华或者还是一堆废墟,已经变得不再重要,甚至是否还有这么一条巷,都已经没人关心。只要有它的名字在,就会有人千里来吊,就会有人感慨着赋出一首又一首的新诗或新词,甚至会有人无端端地因它而落下两行清泪来,作为对文化深深的祭奠。

    如果说王导和谢安令乌衣巷不凡;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令乌衣巷不俗,那么刘禹锡,周邦彦和萨都剌则令它不朽。

    一堆废墟的传奇般的不朽。

    然而至此乌衣巷的故事仍没有结束,因为南京实在是个多灾多难的城市。

    朱元璋来了,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从南方起家的皇帝,他把都城定在了南京。被今人视为珍宝的南京城墙修建起来了。然而朱元璋死后没过多久,明成祖朱棣起事,把建文帝赶下了台,然后拖着大批的珍宝美女到北京筑他的紫禁城去了。

    于是南京似乎无事了,秦淮河两岸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达官显臣,豪商巨富,纷至沓来;琼楼玉阁,舞榭歌台,鳞次枳比。白天烟花流水,晚上月照婵娟,虽然已没有了乌衣巷,秦淮也似乎又回到六朝时的鼎盛了。野草和夕阳已经从人们的眼里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椒蓝红粉,画舫妓楼,纸醉金迷。虽然秦淮河边还有一个叫吴敬梓的人在奋笔疾书,想用一部《儒林外史》来表达些什么,可是根本没人听他的,也没有人理睬他。“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在明眸流盼里,在觥筹交错中,刘禹锡用笔深刻在文化骨子里的乌衣巷,好像要一点点地被这桃花美酒腐蚀掉了。直到有一天,大明江山突然开始土崩瓦解。

    这一段历史是一段传奇的历史。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斗争,抵抗,挣扎,呐喊,多少人为了民族的气节舍生取义,已经是不可能数清的了。今天的历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在明亡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已经**到了极点,精神上堕落到极点的明王朝,却反而在临终前呈现出一种反常的悲壮和慷慨。今天我们读史,对当时发生在十里秦淮边的传奇故事几乎有眼花缭乱的感觉。突然之间,所有的道德理念全都翻了个个;突然之间,烟花女子成了历史的主角。明亡的历史如果仅仅是刑场上的袁崇焕,仅仅是煤山上的崇祯,仅仅是史可法的扬州城,那么,我们可以说它悲壮。可是如果还有奋身想往水池里跳的**柳如是和嫌水太冷不能下的大学士钱谦益,如果还有为忠义奔走的说书人柳敬亭和终于投降的公子候方域,如果还有李香君传奇般的溅血桃花和最后无奈的“桃花扇底送南朝”的喟叹,我们可以说出的就不止是悲壮,更有悲哀了。明亡的历史是前所未有的沉痛的历史。

    于是金陵古都除了沧桑兴替的慨叹,更开始多了悲凉苦痛的色彩。

    如今的乌衣巷,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

225 214章 :万物之精华【修改】

    

    '正文'225 214章:万物之精华【修改】

    ………………………………

    ? **************这一章,小景写的是张士诚,为了后面的剧情,小景稍微修改了一番!

    伏羲八卦剑伏羲始作八卦之神剑,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精华。据诗书记载,伏羲曾用此剑诛蚩尤,斩共工,平定四方,以定华夏。是最古之

    神剑,实乃是极为厉害的剑法,张士诚早年四处贩卖私盐,有一次前往金陵的一个下乡贩卖私盐,途中遇到了一个老道,那老道一身破乱

    ,脸上苍白,浑身不停的冒着冷汗,靠在一处破墙壁上不断的呻吟,当时是秋冬交替之际,乡下比中原要冷得多,张士诚瞧那道士模样,

    定是夜里睡觉不小心着了凉,这种情况下乡人最平常不过了,但要是真冻着了,来的也十分的厉害。

    张士诚瞧他可怜,当下将他扶到了一处破庙,让他躺下,找来了一些稻草,盖在他的身上,然后又将随身携带的烧酒让他灌了几口,这些

    法子虽不甚通用,但那老道却当晚就开始不再冒冷汗,张士诚知道定是那烧酒起了作用,留下了那酒葫芦就离开了破庙。

    过了两个月,张士诚从金陵贩卖了私盐,正赶回泰州的途中,又遇到了那老道,这会儿那老道身上的毛病已经全然好了,他见到张士

    诚很高兴,硬要拉着张士诚进了一间破旧的道观,张士诚没法,只得跟了进去。进了道观,那老道士大大的夸奖了几句,张士诚含蓄了几句,

    便以有要事要做,借故离开,但那老道却不依不饶,硬是塞给了他一本破旧的本子。

    当时,他也没在意,急着离开,看那老道如此神情,也不好退回去,就留下了那破旧了本子,随后给了他一些私盐,就此离开了金陵。返

    回了泰州,回到泰州后,张士诚方才从怀里掏出了那老道硬塞在他胸口的本子,一看之下,方才惊觉这实则是一个剑谱,本子上,每一招每一

    式配合有图谱,以伏羲八八六十四卦为基础,剑法按特定顺序踏着卦象方位行进,从第一剑按照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

    、坤八,这种八卦次序变化。

    伏羲八卦又称先天八卦,传说是由距今七千年的伏羲氏观物取象的所作。以阴阳为两级,一阴一阳这个两仪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也就是

    一分为二,生出四象,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是谓”两仪生四象”。四象再各自生阴生阳(一分为二),生出八卦。即四象生八卦

    ,也就是说在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象上,分别各加一阳爻或阴爻,“叠之为三”,即产生八种新的符号,如在少阴上加一阳爻,生成

    叫做离卦;在其上加一阴爻,生成叫做震卦,依次类推,生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种八卦排列次序及其卦

    数,剑法正是从中演变。

    张士诚本是聪明之人,一见这剑谱便知是那老道感念他救命之恩,方才将剑谱传授与他,他本对伏羲八卦有所研究,这一番习练当真是再

    合适不过,经过了数年习练,剑法得以大成,只是他武功极高,平日也无需用剑,所以在江湖名头并不十分响亮,反而不及其弟张士信。

    七王爷一见这剑法,大吃了一惊,知道只需再迟疑片刻,他便八剑变十六剑,进而再生出变化三十二剑,当下也不敢大意,问鼎宝刀一刀

    劈出,卷起一层巨浪,迎面攻向了张士诚的胸口,张士诚不慌不忙,紧守住周围丈外的罩门,依旧一一剑变两剑迎敌。

    七王爷“霍霍霍”的连攻了三刀,刀刀威势惊人。

    萧云站在二人打斗的上首,场上情景瞧得分明,但见张士诚剑法飘渺之中,变化莫测,时而一剑化作两剑,时而两剑化作四剑,时而走了

    ‘震四’,时而来了一个‘坤八’剑法如此变化,当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萧云只看得暗暗心惊不已:“爷爷的,这一方枭雄果然厉害,

    不知道陈友谅又是怎样的一番变化呢?”

    七王爷攻了三刀后,步伐开始慢慢的变化,他胸中所学本就多,初始,尚未有些惧怕,但一番交手下来,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张士诚剑法

    虽变化莫测,却终究是离不开八卦所在的位置,又见剑法又一变二,二化四,四生八,慢慢的也摸索出了对手的剑法的精妙所在。

    看了一会儿,只听得七王爷大喝一声,问鼎突然连连劈出了三刀,三刀蓄势而发,猛听得“当当当……?“三声巨响,张士诚面色一

    红,连退了三步,方才站稳。

    “大公子……?大哥……?”一见张士诚遇险,站在一旁的观看的张士信等人忍不住惊呼了起来。

    相反,大殿上不少的看客轰天价的喝起彩来!

    萧云看了则暗暗心惊:“看来,这张士诚也不是七王爷对手,想不到这个老狐狸,这么厉害!这下四人是死定了。”

    就在萧云暗暗为四人性命担忧之际,忽见悍斗中的张士诚长剑一挥,迎着七王爷的问鼎宝刀画了一个圆圈,圆圈越来越大,张士诚左

    攻了一剑,右发了一剑,前方刺了一剑,后方挥了一剑,霎时萧云看到了颇为奇怪的一幕,张士诚每在圆圈里刺出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