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府中休息了一会,吃了一些点心,朱慈烺带了田守信和十几个锦衣卫,出了北门,直奔神机营的野训营地。
离开高大城墙拱卫的京师,在野外的道路上疾驰。清风吹面,朱慈烺心情很是不错,极目远望,京师之外即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初春三月,山野丘陵都冒出一层浅浅的绿衣,去年种下的冬小麦开始返青——崇祯十五年的春天,渐渐来到了。
朱慈烺身后还跟着一辆马车,里面装载了火药厂刚刚制作完成的纸包弹。
远远的看见神机营营门紧闭,林立的火红色的三角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营门前的四个卫兵持枪而立,看到远方有马匹奔来,立刻就警惕起来,待到看清来人居然是朱慈烺之后,都大吃一惊,三人下跪迎接,另一人急慌慌地去通报。朱慈烺校场阅兵,又在神机营巡视,神机营上上下下都认得他皇太子的模样了。
朱慈烺翻身下马,不等神机营的将领列队迎接,直接往里面走。
一边走一边看。
神机营的营寨规规矩矩,围墙营帐完全照戚少保之法所立,万历之后的明军大部分都是如此。
循着声音,朱慈烺直接向训练场而去。
“参见殿下。”
神机营副将李顺带着魏闯等三名千户疾步匆匆的从训练场而来,见到朱慈烺,急忙参见。
照朱慈烺的命令,神机营现在是一日四练,早上十里长跑,上午队列和空枪操练,下午实弹操练,晚上还要加练一场,刚刚六天,体力都还没有从高强度的训练之中调整过来,感觉除了魏闯之外,李顺和另外两名千户的眼睛里都满是疲惫。
朱慈烺和蔼但又不失威仪的微笑:“不必多礼,训练的怎样了?我要亲自观看。”
训练场上。
“呯呯”一阵枪响,八十步之外的长木靶被打的木屑乱飞,二十四名火枪手,分成三个轮次,实行三段击。他们之后,另外二十四个火枪手正在准备。
等他们射击完,枪口向上竖起后,一名百户走上去挨着数木靶上的弹孔,木靶上固定着铁甲的地方还揭起看过,一会回来回报道:“殿下,共打放二十四枪,命中十八处,命中率超过七成。”
朱慈烺点头,照《纪效新书》,七成的命中率已经是精兵了。
不过朱慈烺还是有点不放心,他亲自走到木靶前查看,尤其是挂在木靶上的那一件铁鳞甲,他仔细的翻了一下,铁鳞甲的多个甲片被击中,但没有击穿——看来旧式火药的威力还是不够大啊。
朱慈烺将火药厂刚刚研发出来的纸包弹介绍给李顺魏闯还有另外的两个千户。
听完朱慈烺的介绍,四人都是惊喜。
第一百八十五章 纸包威力
魏闯第一个试枪。
魏闯拿起一个纸包弹,用手摸了一下,感觉铅弹在上,射药在下,竖起枪管,从底部咬开纸筒,将火药倒入枪膛,然后再将铅弹填入,压实后又装好引药和火绳。
比起现在的空枪操练,这中间节省了弹袋和火门两个步骤。
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步骤,战场之上这意味你可以提前七到八秒钟向敌人开火,一次射击节省七八秒,几轮下来就可以多开一枪,增加了射击的密度,一场战斗下来,每个火枪兵都可以射出比以往更多的子弹,有可能会决定到一场战斗的胜败。
“砰!”
魏闯举着装了纸包弹的鸟铳,扣动扳机。
火绳燃尽,八十步之外的木靶被打的粉碎。
魏闯放下枪,惊喜不已:“殿下,威力……好像更大了。”
朱慈烺淡淡微笑。当然更大,火药更精炼了,份量充足了,射击的威力自然会增大。
魏闯又试了一枪,这一次在木靶上挂了一具铁鳞甲。
砰!
枪声响过,鳞甲震动。
朱慈烺再次查看效果。
这一次,铁鳞甲的甲片被击穿了,洞口向后裂出许多锋利的铁片,铅弹嵌在铁甲后的木靶中,魏闯用匕首将铅弹挖出,交到朱慈烺的手中。
铅弹已经变成无规则的扁扁的一片,若是击中人体躯干,柔软的铅弹会分裂成许多小块碎片,形成空腔效应,造成大出血,在如今这个时代没人能救得活。也就是说,八十步的距离里,使用纸包弹的神机营鸟铳可以将建虏的单层铁甲兵打的血肉横飞,不过还不足以伤害建虏的三层铁甲兵。
魏闯笑的合不拢嘴:“太好了,这纸包弹不但省事,而且威力大,不怕士兵少装或者多装火药,这是谁想出来的,真是太聪明了。”
另外两名千户也试枪。
连李顺都手痒的试了一发。
大家对纸包弹赞不绝口。
接着魏闯又试验了一发斑鸠铳的纸包弹。
距离定在一百二十步。
枪声响过,捆在木靶上的铁鳞甲连同木靶一同被轰飞,等到找回来,铁鳞甲胸前的护心镜都被击穿,变形的铅弹在护心镜上钻出不规则的一个大破洞。
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使用新式火药和子弹的斑鸠铳足以对建虏的三层重甲兵造成伤害。
朱慈烺微微笑,心说:“看你狗日重甲兵再猖狂!”
在实弹射击对面的一块空地上,大约六百多个火枪手分成六队,正在进行空枪操练。
“竖枪!”
“倒药!”
一个军官正大声命令。
所谓的空枪操练,就是指一步步的执行开枪射击前的分解动作,从最初的清火门、竖枪、拿药筒、倒射药到最后的射击,一共有二十个多个动作和指令,只有这些动作烂熟于胸,才能形成条件反射般的操作,才不会在纷乱的战场上出错,也才有实弹射击的资格。
神机营都是老兵,照理不应该有这么多空枪操练的人,只是因为荒废太久了,很多人都手生了,朱慈烺要求的又严格,副将李顺不敢马虎,动作不熟悉不连贯的火枪手,全部回炉再造,十天之内没有改善者,一律清除神机营的军籍。
当副将十几年了,李顺第一次有这么大的魄力。
神机营现在正式的火枪手也不过两千多人,六百人回炉再造,等于四分之一多的人不合格,神机营过往战力的颓废也就不奇怪了。
朱慈烺站在场边,观摩这六百人的空枪操练。
皇太子在旁,所有人都是紧张,尤其是离朱慈烺最近的那名年轻士兵,他满头是汗,紧张的连枪都握不稳,做装弹的动作时手腕一抖,鸟铳居然脱手摔地上了。
“……”李顺魏闯变了脸色,带队操练的百户更是脸色发白。
那士兵膝盖一软,几乎要跪地上,心想我完了。
一双手将他摔落地上的鸟铳捡了起来,微笑的交还到他手中:“拿稳了,战场上摔枪可不行。”
“是……”
那军士都快要哭了。
为他捡枪的是皇太子。
朱慈烺转对魏闯:“不必责罚,是我影响了他。”脸上带着笑,但心中却皱眉,火枪兵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用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战场上,两军相对,举枪瞄准之时,没有命令,敌人没到射程内,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哪怕自己遭受到了攻击,都不能胡乱射击。
只因为自己站在旁边,就能慌慌地摔了枪,这一位的心理素质实在不怎样。
朱慈烺走后,带队百户走到那名士兵面前,恶狠狠地道:“赵良栋,你完了!”
朱慈烺已经走远了,如果他听到这个名字一定会惊奇,赵良栋是清初名将,金庸《鹿鼎记》中,韦小宝所倚仗的那个大胡子将军都是赵良栋,1645年,清军攻占陕西。赵良栋应募从军,成了一名清军绿营兵,后渐渐成为绿营猛将,并在平定三藩中立下功劳,为河西四汉将之一。
这一世不知道怎么的,赵良栋居然出现了京营,而且是一名神机营的火枪兵。
赵良栋低着头,懊悔无比的道:“愿受军棍。”
看完火枪,朱慈烺又检验火炮。
火炮是朱慈烺最寄予厚望的武器,也是几项武器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一个火枪兵可以在十天之内就学会鸟铳的装弹和击发,但火炮却不行,没有严谨的计算和精确的瞄准,火炮的威力就难以发挥到极致。
现在神机营使用的火炮中,红夷炮和虎蹲炮是抛物线射击,佛朗机炮的角度比较低,几乎是平射,就瞄准技术来说,射程最远的红夷大炮要求最高,也最难掌控,这一次神机营野训,两门红夷炮并没有拉到城外,神机营主要训练的还是佛朗机炮。比起红夷炮,几乎是平射的佛朗机炮对瞄准的技术含量,要求的稍微低一点,不过依然是一门技术活。
一门佛朗机炮有六个炮手。
两个负责瞄准和点火,一装药,一装弹,一压弹,最后一个清洗炮膛。
朱慈烺特别关注了瞄准环节。
第一百八十六章 测算瞄准
因为当着朱慈烺的面表演,李顺非常紧张,五门表演的佛郎机炮,每一门的炮手他都亲自叮嘱。
一声令下,演练开始。
朱慈烺发现,操纵火炮的炮手并不进行测算,所谓瞄准,全是凭感觉和目测在进行。
这可不行。
只凭经验,而不是科学的测算,很难保证火炮的精准度。
没有操作手册,师傅带徒弟都是口耳相传,没有教材也没有标准,打的准不准,全看临场发挥。
百年来,大明炮兵一直如此。
不止炮兵,华夏民族很多技艺的传承,都是父子或者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没有专门的书籍和经验总结,更没有科学的研究,一旦有什么意外,不管多优秀的技艺,立刻就会失传。
西方却很少有这样的事情,一种技艺只要被研发出来,就会永续发展,一来西方所有的发明,都有理论支持,不像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的,不是失传就是走偏了。就如火药,中国人千年人就发明了火药,却没有人去探究火药为什么会爆炸?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比延续了千年,西方人却在搞清火药爆炸的原理后,发明了威力更大的黄火药。
二来西方不怎么藏私,他们讲究是“公司化”,我们却是父传子,子传孙,家族机密绝不外传,在保密第一的情况下,很多优秀的技艺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发展。
火药是如此,火炮瞄准也是如此,从最早的虎蹲炮到眼前的佛郎机炮,明军瞄准一直以经验为主。
直到红夷大炮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局面,红夷大炮的射程最远高达两千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是目测和经验所能掌控的,因此朝廷专门聘请葡萄牙人教授明军火炮手瞄准之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科学测算而不是通过经验来进行火炮瞄准。
神机营是最早接触西洋瞄准法的大明部队,对西洋瞄准法应该不会陌生,但眼前的这些炮手,依靠的却依然是目测和经验。
朱慈烺不做声,默默看着。
上一次和汤若望见面时,他已经请汤若望帮着翻译那本《炮兵使用手册》了,等翻译完成,就会交给李顺,令他按照手册内容操练炮兵,现在汤若望还没有翻译完成,只能按照李顺自己的心得办法训练炮兵。
“放!”
五门火炮依次发射。
标的是两百步之外的五堆干柴。
这种佛朗机炮最远射程可以达到四百步,有效射程也就是可以精确瞄准的射程是两百步。
“轰轰轰……”
一连五炮,一炮直接命中,两炮误差在五步之内,另外两炮都超过了十步。
朱慈烺皱起眉头,大明最精锐的神机营炮兵的瞄准技术就是这种水平吗?
李顺一头冷汗,气急败坏瞪那些脱靶的炮兵。
除了命中的那一组,众炮兵都是惶惶。
“李顺,当年佛郎机人在神机营传授火炮瞄准技术,你也是参加了,对不对?”朱慈烺问。
“是,臣当时是炮营千户,连臣在内,炮营五十个炮手都参加了。”李顺战战兢兢的回答。
“这些人,今安在?”朱慈烺冷冷问。
李顺脸色尴尬:“回殿下,大凌河战役时,兵备道张春抽调炮兵营增援,一番血战,大部分人都战死在大凌河了。”
“他们死了,但你还在,西洋瞄准之术,距离和抛物线的测算,你应该是会的,你为什么没有传给他们?难道是你藏私,或者是有其他的意图?”朱慈烺厉声而问。
李顺吓的噗通跪下:“回殿下,臣怎敢藏私?不是臣不传,而是他们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不会计算,臣说半天,他们也不知道臣在说什么呀?”
朱慈烺明白了,也猛的惊醒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识字的人极少,连神机营炮兵这种高技术含量的军种,使用的也都是文盲。
不识字,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就不可能有精确瞄准的可能。
德国的毛奇元帅就有战争结果取决于小学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