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五年- 第7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慈烺冷冷道:“所以你就带了自己的一干亲信,头也不回,径直就从西门逃走了?”
  “罪臣……”方国安答不出。
  “逃到西门,负责防守西门的武昌知县邹逢吉劝阻你,竟然被你的兵丁推下长江,溺水而亡!”朱慈烺脸色越发严厉。
  “……”方国安答不出,他不明白,这些事情,太子是怎么知道的。
  帐中众将相互一看,心里都明白,方国安这颗人头,怕是保不住了。
  朱慈烺却没有立刻处置方国安,而是又向佟定方点头。
  佟定方再走到帐门口,大声:“传原武昌卫经历汪文熙进帐~~”
  “传汪文熙~~”
  ……
  一声声传下去。
  很快,一个穿着平民服装,用棉布吊着胳膊的中年汉子走进大帐,在太子面前跪倒:“臣汪文熙参见殿下。”
  朱慈烺望着他:“你就是原武昌卫经历汪文熙?”
  “是。”
  “武昌之战时,你带兵一千,负责守卫城东的钵盂山和洪山?”
  “是。”
  “东城墙被流贼攻克之时,你在干什么?”
  “臣正在山上酣战,流贼众多,臣抵抗不住……”汪文熙声音沙哑,隐隐已经是透出了哭腔。
  “武昌东城墙是什么时候被流贼占据?整个武昌又是什么时候失守的?”朱慈烺问。
  “流贼攻上东城墙,大约是申时,武昌失守,约是酉时。”汪文熙回。
  “你是什么时候从钵盂山突围的?”朱慈烺问。
  “就是酉时。”
  “一千军士,随你杀出来的有多少?”
  “……不到十人。”汪文熙已经哽咽。
  帐内文武都肃然,看向汪文熙的眼神充满尊敬。
  朱慈烺点头,看向帐内文武:“申时到酉时,一共一个时辰,身为武昌主将的方国安已经早早地弃城逃跑,但他的部下,守卫钵盂山的汪文熙却没有放弃,依然在死战,直到武昌完全被流贼占据,坚守无望之后,汪文熙才放弃钵盂山,率军撤退。我不知道汪文熙在钵盂山杀了多少流贼?但我知道,如果武昌守军,人人都能像汪文熙,坚持到最后一刻,武昌就不会这么轻易的失守!湖广的局面。就不会像今日这般的糜烂!”
  说到最后,微微有些激动。
  帐内文武都急忙站起,躬身请罪:“臣等有罪。”
  朱慈烺摆手,示意他们都坐下了,平静了一下心情,缓缓说道:“因为武昌失守,汪文熙现在是革职待用,但本宫以为,汪文熙不但无过,而且有功,不但不应该责罚,反而应该重重赏赐!唐亮。”
  “是。”
  唐亮手一挥,两名锦衣卫托着早已经准备好的两个木盘托了出来,送到汪文熙面前。
  一个木盘放的是纹银五十两,红纸衬底;另一个木盘是武将官服。
  “汪文熙血战有功,暂升为参将,仍驻武昌,赏银五十两,另,凡战死在钵盂山的将士,不论官职大小,一律从重抚恤~~”
  唐亮高声。
  从经历到参将。那可是连升两级。
  为什么是暂?太子虽然代天巡狩,节制文武,三品以下官员可立定升迁,但参将是三品,最后仍需要报兵部核准。
  当然了,兵部绝不敢不准,如果不准,朱慈烺说话不算数,这个太子也就做不成了。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太子居然要抚恤战死在钵盂山的普通士兵,虽然京营战死受伤都有抚恤,已经是惯例。但就地方部队来说,战死抚恤根本是不敢想象的抚恤——连军饷都不能保证,何谈抚恤?现在太子金口玉言,钵盂山战死将士的家属,肯定是能得到补偿了。
  汪文熙大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战死的兄弟,他叩首在地,已经是哭了出来:“臣替弟兄们谢殿下……”单手抬起,颤抖的接过木盘。唐亮怕他不稳,急忙扶住他:“参戎小心。”
  “平身,赐座。”朱慈烺道。
  汪文熙再谢恩,满脸泪水的站起来到帐外换了官服,再回到帐中坐下。
  从败将革职,可能被朝廷惩处,最后却被太子殿下擢升为三品的参将,可谓是从地狱到天堂,汪文熙激动的脸色发红,腰杆却笔直,帐内文武见了,都暗暗感叹他是一个幸运儿,若非是太子殿下明察秋毫,拔擢于他,他一个没有兵马,只剩光杆的戴罪之人,怕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再被朝廷起用了。
  太子拔擢汪文熙,抚恤阵亡将士,是赏,以提振军心,令军士死战。但方国安呢?太子又要怎么处置?
  朱慈烺这时才又看向了仍然跪在地上的方国安,冷冷说道:“至于方国安……其罪有三,身为武昌主将,不听密令,疏忽大意,致使渡口被流贼夺取,武昌危急。此罪一;流贼攻城,不督战死守,反而轻易弃城逃走,致使武昌沦入贼手,楚王遇难,贪生怕死,误国败军,莫过于死,此罪二!治军松垮,号令不严,害死武昌知县邹逢吉,武昌战后,不思悔改,反而蝇营狗苟,妄图脱罪,此罪三!为整肃军纪,也为了告慰那些在武昌血战的英灵和死在流贼屠刀下的百姓,方国安罪不容赦,着即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啊,殿下饶命啊~~我方国安能打仗,还能为朝廷效力啊~~”
  虽然已经有所预感,但听到自己要被斩首,方国安还是哭嚎了出来,砰砰地连续叩头。又环环叩首:“宋抚台,汪参将,诸位大人,帮方某求情啊~~方某愿意戴罪立功……”
  但太子钧令以下,岂容他求饶?太子将他罪行说的清楚,帐中中人更是不会为他求情,所有人都转开了头,只有左良玉略带怜悯的看了他一眼。两个武襄左卫早已经奔了进来,一左一右的夹住方国安,苍鹰缚鸡般的将他往外拖去。
  “饶命啊~~”
  方国安声音远去。
  随即,就听见鼓声咚咚,然后法号“呜呜”地也吹了起来。
  “斩!”
  鬼头刀落下。
  血光飞起。
  ……
  没多久,一名武襄左卫大步而入,双手捧着一个木盘,盘中正是方国安呲牙咧嘴的首级。
  站在帐中,向太子和帐中诸位大人展示了一圈之后,武襄左卫退下。
  帐中文武,一个个都是肃然,很多人手心都攥着冷汗。
  果然是太子,说杀就杀,一点都不迟疑啊。
  太子一赏一杀,其用意非常清楚。为的就是整肃军纪,给座中人一个提醒——在太子帐下,不容方国安这样不战而逃的武将,即便是二品的总兵,他也是说杀就杀。但只要肯战,即便是打了败仗,变成光棍,亦会被擢升。
  这其中,左良玉的心情最是复杂。别人不知,他却能感觉到,太子殿下这番敲山震虎,给他提醒的意味怕是最浓……
  中军帐。
  方国安的人头,令所有人肃然。
  朱慈烺环视众将,脸色无比严肃:“守要守的住,攻要攻的上,只要是尽力了,哪怕战败了,在本宫这里,也是有功无过!但如果军纪散漫,心存侥幸,误了剿贼的大计,本宫只会加倍严惩,而绝不会宽纵!这句话,望诸位谨记了。”
  帐中文武一起起身抱拳:“臣等必不敢忘。谨遵殿下令,誓死杀贼~~”
  朱慈烺点头:“昆山将军!”
  “臣在。”左良玉出列。
  方国安的死,令左良玉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但表面依然镇定。
  朱慈烺看着他:“你部正在移营,我看也不必了,让将士们好生休息,今夜就宿在城中,明日清早,你部为前锋,先行开拔,救援岳州。小股流贼,将军替我吞之,若是献贼亲来,将军拒之,我自领大军在后灭之,将军以为可否?”
  左良玉眼皮微跳,觉得太子的命令好像有深意,但却不敢问、也来不及想,只能抱拳,高声回道:“谨遵殿下令!”
  朱慈烺再看承天巡抚宋一鹤:“粮草调拨,就有劳抚台了,军械粮草,不可有任何延误,否则唯你是为!”
  “臣领命。”宋一鹤肃然领命。
  朱慈烺再看帐中其余众将,朗声:“其余人回营整顿兵马,挑选精锐,等我出征命令!”
  “是。”轰然答应。
  ……
  领令之后,文官武将都行礼退出,各去忙碌。
  大帐安静了下来。
  朱慈烺坐在椅子里想心事。
  对于左良玉擅自占据武昌,他心中是很在意的,今日在秦兵营设立行辕,一来是想要了解秦兵的战力,二来也是给左良玉提一个醒,令左良玉知道,朝廷还在呢,不是你左良玉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见左良玉识趣的主动退出武昌,朱慈烺心中稍有欣慰,而令左良玉统领他的四万兵马为前锋,是朱慈烺给左良玉的又一次机会,他真切的希望,左良玉能好好把握……
  武昌。
  左营士兵正在忙着往城外移营,虽然武昌被张献忠临走前放了一把大火,烧了很多的建筑,但仍有不少存留,左营士兵进到城中之后,就霸占了那些完好的宅邸,反正武昌人不是逃走就是被张献忠杀了,也没人向他们讨要,比起帐篷的冷风苦雨,城里的宅邸实在是太舒服了,但不想今日,左帅命令忽然下达,全军移营城东。任何人,包括总兵以上的将官,都不得再在城中居住!
  虽然左营士兵良莠不齐,新营旧营,泾渭分明,但对于左良玉的命令,却还没有人刚公开抗拒,虽然心中虽然不满,但各营将官们还是遵照命令,收拾细软,手忙脚乱的离开武昌。
  “停!停!左帅有令,不必搬了~~”
  一个旗牌官,骑着战马,在大街上来回奔驰。
  听到这个命令,一些不愿离开的将官都是欣喜,但很快的,他们就欣喜不起来,因为左良玉下一个命令又到了,众将集合,准备明日出征!
  武昌李宅。
  原本这里是一处大徽商的宅子,张献忠攻入武昌后,为王尚礼占据,王尚礼这个人心比较软,离走之时,并没有烧毁这里,左良玉进城之后,遂把这里定为自己的临时将军府。
  此时,左良玉正负手在大堂中来回踱步,午后的阳光洒进来,照在他发红的面膛上,他眉间的忧虑清楚可见。
  虽然在太子面前夸下海口,不把张献忠放下眼里,但左良玉心里却知道,张献忠已经不是过去的张献忠了,而他左营的实力,不但没有增强,反而因为浮山之败,损失了不少,遇上张献忠的大军,能不能取胜,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胜败并不是左良玉现阶段最担心的——就算不能胜,以左营的实力,徐徐进军,自保待援也是没有问题的,左良玉忧虑的是,太子对自己的态度……
第九百六十九章 关键水师
  带兵这么多年,朝中言官对他左良玉这个平贼将军,可没有什么好印象,湖广各地的官员,更是对他敢怒不敢言,这一点,左良玉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惧,一来他早已经看破朝廷的手脚,只有他手里有兵,是朝廷倚仗的主力,朝廷就对他没可奈何。
  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廷有了京营,太子又是带兵的统帅行家,他左良玉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如果他左良玉还是照过去的行事作风,不等朝廷,太子怕就会先处置他。
  太子今日雷厉风行,斩了方国安,明显就是有提醒的意味。
  想到太子温和但却不失严厉的眼神,下令杀人时的冷酷,左良玉的眼皮子忍不住就会急跳……
  看来,他左良玉必须需要一场彻底的大胜,来缓解各方对他的压力和质疑,同时也向太子证明,他左营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主力……
  “父帅,众将都到齐了。”左梦庚进入后堂禀报。
  左良玉迈步来到前堂。
  左营众将都已经聚齐,左良玉出现时,一齐抱拳行礼,铁甲锵然作响。
  左良玉目光环视,然后脸色沉沉地分派出征任务,前队后队,左翼右翼,军需粮草,都是大军出征前的例行分派,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自崇祯十一年之后,左营一直都是朝廷剿匪的主力,鲜少为他人做前锋,今日也算是破例了。
  另外,左营众将都能感觉到,左大帅今日尤其严厉,
  “都听好了,我部为前锋,此乃太子殿下对我左营的器重,我左营除了拼力杀贼,再无其他可报!你们营中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今夜都给我归拢好了,明日出征之后,休得再让我有任何听闻,否则我绝不轻饶!”
  众将轰然应答:“是。”
  ……
  城外秦兵营。
  朱慈烺正在地图前沉思。
  左良玉在思谋他的态度,但他现在所想的,却是岳州的战局。
  有刘肇基在,朱慈烺对岳州城防是有信心的,但对岳州水军,他却是非常担心……
  脚步声响,中军官佟定方一脸喜色的走了进来:“殿下,杨守备率领的战兵二营,已经到了,现在杨守备正在帐外求见。与他一起前来的,还有参谋司的刘参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