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五年-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已经看到朱慈烺,并且跪在地上了,只有他一人专心致志的敲打铳管,头也不抬。
  “去喊这位师傅过来。”
  朱慈烺说。
  齐宁疾步跑过去,气急败坏的喊:“老古!你眼瞎了吗?太子爷来了你也没看见?”
  叫老古的工匠吓了一跳,赶紧扔了手里的工具,跪在了地上。
  朱慈烺皱了一下眉头。
  田守信大步走过去:“齐宁,你胡闹什么?太子爷只是要他过来,谁让你吓唬他了?”
  齐宁哭丧着脸:“田公公,你不知道,老古有点耳聋,不大声喊他听不见的。”
  “好了好了,快带他过来。”
  叫老古的工匠被带到了朱慈烺面。大约是吓坏了,老古脸色苍白,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小人知罪了,大人饶命。”
  “什么大人?这是太子爷!”齐宁气的咬牙,赶紧纠正他。
  朱慈烺却不以为意,微笑和蔼的道:“起来吧,不要怕,我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你。”
  老古这才哆哆嗦嗦的站起来,依然是弓着腰,看都不敢看朱慈烺。
  “你叫什么?”
  “小人古作章。”老古就结结巴巴的回答。
  “世代铁匠?”
  “是,从成祖文皇帝开始,我家就是铁匠了。”
  朱慈烺点头:“我看你敲打铳管很是专心,你一月能打多少铳管啊?”
  “回殿下,小人一月能打十根。”
  铳管需要反复锻打,不但要卷圆,且要合拢的严实无缝,三天打一根已经算是很快了。
  “殿下,老古是我们这里最好的铁匠,他打的铳管也是最好的。”
  齐宁道。
  褚宪章终于是忍不住了,狠狠瞪了齐宁一眼,意思是闭嘴!太子爷面前不许聒噪。
  齐宁吓了一跳,咬住小嘴唇,不敢说话了。
  “古师傅,你平常打的都是鸟铳,如果是斑鸠铳,你几天能打一根?”朱慈烺最关心的仍然是斑鸠铳。
  听到朱慈烺称呼古作章为古师傅,齐宁紧闭的嘴唇又张开了,双眼里满是震惊。匠人都是下等阶层,是贱户,叫一声老古已经是高看了,想不到太子爷居然叫师傅!
  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啊。
  褚宪章也惊讶。
  田守信却表情淡淡,对这个主子一言一行,他早就习惯了。
  “回殿下,斑鸠铳管壁甚厚,前面还没打完后面就冷了,打制非常费时,且管壁厚度稍有不一,就会有炸膛的危险,一点马虎都不能有,打制起来,耗心又耗力,小人到现在为止,一共只打制过十支,每次耗时都在七天以上。”见朱慈烺态度和蔼,一点都没有就架子,古作章渐渐不那么怕了,说话也有了条理。
  “你用的是晋铁吧?”朱慈烺问。
  “是。”
  “如果给你闽铁,你多长时间能打一支?”
  “如果是闽铁,管壁就可以稍微薄一些,打制起来能容易一点,质量也有保证,小人估摸着五天应该就可以。”
  朱慈烺看齐宁:“你们这有闽铁吗?”
  “回殿下,只有三百斤不到。”齐宁回。
  一支斑鸠铳的枪管最少重十五斤,算上火耗,需要二十斤,三百斤闽铁,连15支斑鸠铳都打造不了。
  但如今的情况下,能捡到菜篮子里的都是肉,多一支是一支了。
  “从现在起,你不要打晋铁了。齐宁,把所有的闽铁都交给古师傅,让他专心打制斑鸠铳的铳管。”
  “是。”
  朱慈烺忽然起来什么:“古师傅,你没有徒弟吗?”
  说到徒弟,古作章脸色忽然一变,低下头,眼角的泪水已经滚滚而出。
  “殿下,老古的徒弟就是他儿子,广宁战役时,他儿子被派去修理鸟铳,结果死在广宁了。”齐宁小声回答。
  触动了伤心事,古作章膝盖一软,跪在地上哇哇的哭了起来。
  白发苍苍,老来丧子,其锥心之痛,非常人所能想象。
第七十五章 流水制造
  现场所有人都是黯然。
  朱慈烺的眼眶也红了,伸手把古作章扶起来:“朝廷……对不起你呀,田守信,赏古师傅二十两银子。”
  “不要银子,我老古拼命打铳管,就是为了给我儿报仇,殿下,只要朝廷能打回广宁,寻回我儿的尸骨,我就是死也愿意啊……”古作章呜呜的哭。
  “古作章,在太子殿下面前,你胡说什么呢?”
  褚宪章一声断喝。
  古作章吓的又跪下了。
  朱慈烺压抑住心里的情绪,轻轻叹息:“齐宁,给古师傅配两个年轻人,以后抡捶锻打的工作,就让年轻人做,古师傅严把质量就可以了。”
  说完,他迈步向前走,一秒也不敢停,只恐自己的眼泪随时都会夺眶而出。
  大明一败再败,无数军士伏尸关外,像老古这种没有了依靠的老人,又会有多少呢?
  “殿下。”田守信小步跟上来,想要劝慰他。
  朱慈烺摇摇手,示意不必。
  在生产匠铺中转了一圈后,朱慈烺来到最后的成品处。
  这是一支刚制作完成不久的新枪,枪身油光鉴亮,枪管看起来也是厚薄一致,拿在手里沉甸甸,瞄了一下,感觉三点一线。一种百步穿杨,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的豪气,在朱慈烺心中油然而生。
  “殿下,鸟铳生产共有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稍有偏差,整支鸟铳便报废,产出十支合格鸟铳的同时,也会有十支不合格的残次品被回炉重造,这还是五年以上经验的老工匠,如果是新手工匠,报废率更高……”齐宁详细介绍。
  朱慈烺仔细打量着手中的这支鸟铳,确实是非常精巧,光滑的木头枪托,枪身侧面上光是铜部件就有七八个:机座、引药锅、火绳击锤、套帽……每一样都打磨的极为精细,加上前面的枪管,全部都手工制作,没有一点机械,偌大的一个火器厂,一月只能生产一千多支火枪,确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打制铳管之外,剩下的工作都是同一名工匠完成的?”朱慈烺打断齐宁的话。
  “是。”
  “为什么不把工序分解出来,一个工匠只负责一道,如此岂不更熟练,组装起来更快速?”朱慈烺淡淡问。
  流水线生产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早在战国时秦国就开始使用,秦军只所以能统一天下,扫平六国,除了战略得当,骁勇善战之外,背后那一支高效率的兵器生产线也是功不可没。
  秦军最擅长的就是弓弩箭阵,所使用的弓弩不但射程远,而且威力大,无数弓箭呼啸而去,将敌军射的七零八落,六国无人能挡。秦军兵器消耗远大于六国,然秦军却从来没有为兵器发过愁,原因就是秦军武器是流水线生产,不但速度快,且部件都标准化,固定化,同一个部件可以在全部武器上更换调配。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秦亡之后,流水线生产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再也没有人提起。
  齐宁呆了一下,心说皇太子真是异想天开,恭恭敬敬的解释:“殿下,这很难的,工匠们的制作手法各有差异,只他们自己能将自己制作的部件组装到一起,换成其他工匠,很难了解到其中奥妙。且鸟铳是负责制,谁的鸟铳出了问题,就是谁的责任,如果一人一道工序,到时出了问题,恐难找到相关的责任者。”
  “既然各有差异,那就让他没有差异,给每一个部件都定一个标准,达到标准是合格,达不到一律汰换。只要所有部件都合乎标准,组装自然不会有影响,如果最后出了问题,溯根追源就可以了。”朱慈烺说。
  “这……”齐宁的心思转不过来,只觉得这怎么可能?
  褚宪章却是眼睛一亮:“殿下所言甚好,奴婢认为,可以在火器厂施行。”
  齐宁摸摸脑袋,愁眉苦脸的道:“可标准怎么定啊?他们的习惯都不一样的。”
  和大多数太监的聪明伶俐不同,齐宁还真是有点憨,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坐上掌厂太监的位置的?
  “死心眼!把工匠们都召集起来,让他们自己商量一个标准不就行了吗?还有,殿下的意思是,以后专人专业,打制铳管的只打铳管,铸造引药锅只管引药锅,组装的只管组装,像你这样的蠢货,咱家看也不配掌厂了,回宫里扫地去吧!”褚宪章忍不住呵斥。
  毕竟是掌事太监,褚宪章的脑子比齐宁活动的多,一下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
  齐宁吓得赶紧跪倒在地:“公公我错了,求你饶了我这次吧。”
  褚宪章板着脸,扭开头不看他。
  朱慈烺却是笑了。
  聪明人有聪明人的好处,但死心眼也有死心眼的好处。
  有些地方,还非用死心眼不可。
  想了一下,朱慈烺道:“去把所有的老工匠,尤其是会制造斑鸠铳的都集合起来,本宫有话对他们讲。”
  “是。”
  齐宁爬起来,急慌慌地去招呼人了。
  “奴婢有罪,请殿下责罚。”
  等他一走,褚宪章立刻就跪在地上。
  “你是说齐宁吗?”朱慈烺笑问。
  褚宪章脸色沮丧:“奴婢所用非人,坏了殿下的事,也坏了火器厂的事,奴婢实在是惭愧。”
  朱慈烺语有深意:“不,齐宁虽然有点愚笨,但心眼实在,刚才他明着是呵斥老古,其实是怕我责罚老古,这样的人如果用对了地方,可比聪明人管用多了。”
  褚宪章一头雾水:“奴婢不明白……”
  “很快你就会明白的。起来吧,这个齐宁我有大用。”
  很快,齐宁就把所有的老工匠都召集到朱慈烺的面前,呼啦啦的跪成了一片。
  一眼望去,大部分人都已经头发斑白,古作章也在其中,和其他老工匠忐忑不安,畏畏缩缩的样子相比,古作章就显得镇定多了。因为他已经知道,眼前的这位皇太子,没有皇威官威的架子,不会随便责罚人,说话更是和气。
  “都起来吧。”
  匠人们起身后,朱慈烺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看起来年纪最大的老匠人的面前,问:“老人家,你在火器厂多少年了?”
第七十六章 秘密武器
  老匠人惶恐无比,差点又要跪下:“回殿下,小人十六岁进的火器厂,到今年已经四十二年了。”
  “哦。”朱慈烺打量着老工匠白发苍苍的头颅,原以为这个老工匠至少有七十岁了呢,没想到还不到六十。
  “老人家年龄如此大,还干得动吗?”朱慈烺问。
  “回殿下,小人年纪虽然大了,但力气却有的是,十斤的大锤抡不动,但三斤的小锤,一点都不比那些后生差。”老匠人挺了挺胸膛,说的颇为自豪。
  火器厂不养闲人,如果他不能干,早就被打发回家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对制造业来说,工匠越老经验越丰富,就越是一个宝,这从前世里很多工厂退休的老工人会被重新返聘,又或被其他工厂高薪抢走就可以知道,因此,这些老工匠必须被善待。
  “褚宪章,你回头统计一下,看在兵仗局干满三十年的工匠有多少人?照本宫的意思,从这个月开始,每人每月给他们涨半石米的工钱。以后照此执行,只要干满三十年,都要涨半石的工钱。”
  听到此言,老匠人们都是不敢相信,你看我我看你。
  “还不快谢恩?”田守信笑。
  “谢殿下。”
  哗啦啦全跪下了,有人甚至激动的流出了眼泪。
  明朝匠户的待遇一直都很低,不管是打铁的铁匠,还是熬盐的盐户,每月除了吃饭的口粮之外,只给一点少的可怜的工资,逢到朝中大喜之日才可能会有微薄的赏赐,即使这些在兵仗局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工匠也不例外。别看他们有“正式工作”,但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随便的一个小差错,就能让他们万劫不复。
  半石米虽然不多,但却足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同时也给了那些年轻工匠一些希望。
  听到皇太子要给工匠涨禄米,褚宪章吃了一惊,兵仗局工匠的工钱,可是很多人都没有变过了,如今国库内库都是空虚,现在涨工钱实在是有点不合时宜,不过皇太子既然说了,他也不敢反对,躬身道:“奴婢遵命。”
  幸好只是针对三十年工龄的老工匠,如果是全员涨薪,他兵仗局还真是承受不住。
  齐宁脸有喜色,他是掌厂太监,对工匠们凄惨生活最是了解,加上他本就出身穷苦,皇太子给老工匠们涨工钱,他比老匠人们还要喜悦,但想到褚公公刚才的话,他一下就又蔫了。
  朱慈烺大声道:“诸位老人家,你们世世代代为我大明制造火器,为朝廷立了大功。没有你们,我大明将士就没有可使用的火器,如今外有建虏,内有流贼,正是需要你们加大力气,为朝廷制造更好更强的火器之时,本宫在此宣布,只要你们兢兢业业,为朝廷造出好火器,本宫绝不会吝啬赏赐。给你们涨半石禄米只是第一步,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