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反。如果不能,不要说圣天子,就是全天下的百姓也不会信服。”
第三百四十八章 出请蓟州
董朝甫拜伏在地,泪目道:“臣明白了。”
“现在让本宫看看见的本事,如果你言过其实,本宫两罪并罚!”朱慈烺道。
董朝甫一震臂膀,慨然道:“请殿下为臣松绑!”
松了绑,董朝甫大步出了营帐,提弓上马,嗖嗖嗖,三箭连发,连续命中红心,又翻身下马,挥舞长刀,虽然年近六旬,但骁勇不亚于精壮,而最让朱慈烺惊奇的是,董朝甫居然是一个爬树高手,校场边一棵大树,他轻轻松松,几下就爬了上去。
果然有出众的本事。
朱慈烺心有感叹,不知道在民间还有多少像董朝甫这样因为长官被朝廷弃市,以至于对朝廷心灰意冷,不愿意再为朝廷效力的英杰呢?大明朝杀了那么多的督抚,有罪的没罪的,其间未尝就没有像清末曾国藩那样刚开始屡战屡败,最后却能一举击溃太平天国的大才。明廷对朝臣太过苛刻,稍有败绩就是罢职,而那些散居各地的王爷到了明后期几乎成了督抚们的催命符,每一次藩王陷落,当地督抚都得陪葬,连杨嗣昌这样的宠臣在得知襄阳失守,襄王被杀之后也不免被吓的惊惧而死。
“殿下。”
一名锦衣卫匆匆进来,将一个信笺交给田守信,田守信连忙呈给朱慈烺,
朱慈烺打开看罢,微微松口气:“关外的百姓快要到蓟州了,传吴伟业来,该他显身手了。”
关外撤退的六万百姓将于三天后抵达蓟州。吴伟业连夜为朱慈烺拟了一份奏疏,请求亲自到蓟州迎接辽东百姓。为了避免被崇祯帝拒绝,朱慈烺说了一大堆百姓是天下之本,民心是天下所在,皇太子亲自迎接百姓表明朝廷爱民如子,虽弃了杏山塔山但不弃百姓的暖心话。另外,朱慈烺还说,他将募集来的银子作为安置灾民的费用,不用户部出一两银子。
最后这个很关键。
第二天一早,太子奏疏就送进了通政使司,内阁不敢裁决,直接交给崇祯帝,崇祯帝很是犹豫,问内阁的意见,周延儒等人都是惟请圣裁。崇祯帝想了很久,终勉强点头。
临近中午,父皇准奏的消息从宫中传了出来。
朱慈烺惊喜,因为他太想去蓟州了,不止因为蓟州将是建虏今冬入塞的必经之路,他亲自勘察,有助于防御战略的建立,更主要的是,在明中期的厉害上,蓟州的名气和战略位置太重要了。
他想要看,戚继光当年修建的蓟州城防是怎样的雄伟?当年敌虏难以攻破的雄关,为什么会在今冬十一月被建虏轻易攻破?如果以蓟州为核心,大明又能不能建立一道建虏难以逾越的钢铁防线?以拦阻建虏今冬的入塞?
另外他还想搞清楚,“蓟州僭越”究竟是怎么回事?
蓟州原本是京师屏障,但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中,建虏却绕过了蓟州,避开了严阵以待的袁崇焕,直趋北京。建虏究竟是如何绕过蓟州的,以至于袁崇焕被凌迟,不论明实录或者满文旧档都没有提及,朱慈烺前世里对这个问题有过一些研究,但无法确定,这一世穿越而来之后,通过查阅军报和奏疏,对事情的真相有了一些了解,但具体细节还有一些不明白。
建虏营大营原本是在蓟州东南,被袁崇焕阻隔在蓟州之外,除了攻陷蓟州,否则无法进抵京师,这也是袁崇焕有信心和建虏在蓟州决战的原因。但不想,建虏一夕之间就潜越过了蓟州,到了蓟州西面五里之处,由此蓟州失去了防卫的意义,袁崇焕向崇祯帝发下的“阻敌于蓟州”的誓言也变成了泡影。
前世里,关于袁崇焕的这个重大失误有很多种的推测,最无脑的一种认为袁崇焕是卖国贼,故意让建虏过去的,其可笑之处不用辩驳,如果袁崇焕真要卖国,直接打开山海关就是了,何必这么费劲?
前世里,朱慈烺身有残疾,极少有出外旅游的机会,根本没有到过天津蓟县,也就是这个时代的蓟州,因此他对蓟州的人文地理毫无印象。
建虏十一月就会入塞,并且会攻陷蓟州,在忧心开封的同时,朱慈烺对蓟州也不敢大意。
蓟州距离京师两百里,今日出发最早明日傍晚才能到达,于是朱慈烺急忙进宫,先叩谢父皇,再到坤宁宫辞别周后。见朱慈烺要到两百里外的蓟州,而且一走就是四天,周后颇为担忧,言语细细叮嘱,要他路上小心,夜晚天气凉,千万不可野外宿营,一定要在城中驻扎。
朱慈烺一一答应。
皇太子出京不是小事,信王府和詹事府都是一阵乱。
朱慈烺召集京营众将,说明自己出京事宜,令众将不可懈怠,严加操练,否则归来之后必严加惩处。散帐之后,张家玉和董朝甫先后请命,都想要随朱慈烺去蓟州,显然,他们两人隐隐意识到了皇太子此行可能跟当年之事有关,但朱慈烺不准。现在正在操练的关键时期,张家玉把着鸳鸯阵,董朝甫把着斥候兵,绝不能离开职守,再者两人先见为主,对袁崇焕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朱慈烺不想受到他们的影响,以免影响到调查的公正和客观。
虽没有准许张家玉的请求,但朱慈烺却和张家玉长谈了一番。
张家玉为袁崇焕伸冤的条陈他已经看了。
张家玉写的很仔细。
袁崇焕的四罪他有逐一辩解。
第一罪辜负圣恩,没有守好边境,乍看无可辩驳,但张家玉却不同意。
袁崇焕虽是蓟辽督师,但对平日对蓟州防务却没有干涉的权力,蓟州防务由蓟辽总督刘策负责。
一个是督师,一个是总督,虽然督师位阶略高一点,但袁崇焕并不能指挥刘策,简单讲,两人是分工合作,一个管关外,一个管关内。刘策不甩他这个督师,他也没有办法。
崇祯二年七月,袁崇焕以后金可能要从蓟州入寇,朵颜有可能导奴入寇为由,向朝廷示警,但刘策不理。9月又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但巡抚都御史王元雅道:此假警耳。将袁崇焕遣来的辽兵又送了回去。
第三百四十九章 顺天巡抚
“喜峰口是蓟州防区,属蓟辽总督刘策管辖,建虏入塞,袁督师虽有责任,但刘策的责任是不是应该更大呢?”张家玉一问。
第二罪,蓟州僭越。
这一罪,张家玉是承认的,袁崇焕在蓟州确有指挥失当之处,但不承认袁崇焕通敌,建虏绕过蓟州后,下一道防线是三河镇的侯世禄和顺义镇的满桂,照袁崇焕布置,哪怕蓟州有失,这两个地方也依然可以堵截住建虏,但人算不如天算,侯世禄提前率军撤往京师,满桂弃守顺义,致使建虏从容杀到通州城下。
前方该堵截的没有堵住,袁崇焕无奈只能继续追下去。
袁崇焕追到顺义后,投降建虏的顺义知县来拜见他。袁气愤的说:“虽然我有尚方宝剑,但蓟州不在我敕谕的权限范围,要不我早砍了你的狗头!”
至于京师城下的血战就不用说了。
在追击中,袁崇焕曾经曲线前行,有人攻讦他是故意纵敌,但却袁崇焕曲线前进保护的是河西务、通州、张湾等漕仓重地,建虏深入大明腹地,粮饷补给全靠劫掠,如果让建虏得了粮仓,其势怕更难遏制。而大明各地的援兵也需要漕仓中的粮食,袁崇焕守卫粮仓,不得不曲线前进,并没有不对。
第三罪,说因为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导致尚可喜等人投降建虏,但张家玉不同意,他认为其因缘结果尚有可议之处。
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崇祯元年,尚可喜投降建虏是崇祯六年,时间过去了五年,袁崇焕也已经死四年了,其间尚可喜奋勇杀奴,镇压皮岛兵变,其家人在崇祯四年的旅顺之战时,包括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全部投水殉国,在此之前,尚可喜并无投敌之意,所以尚可喜的投降并不是因为毛文龙被杀,而是因为继任的辽东督师处置不当。
最后是议和之罪。
张家玉以为,袁崇焕和建虏议和不过是相互忽悠,争取时间备战,虽然没有经过朝廷的同意,但议和只是通信,并没有实际行动,就算有罪,也不应该是死罪。
“督师冤枉啊……”
张家玉跪伏在地,呜呜哭泣:“古来今来,除非是谋逆的大罪,又有谁受过凌迟之死啊。”
朱慈烺不说话,只默然。
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在这个时代,有些事可以做,但有些话却绝不能说。
午后,朱慈烺离京。
五百武襄左卫随行护卫,朱慈烺特意叮嘱武襄左卫指挥使宗俊泰,要他带上行军帐篷和各种军需辎重,以防野外扎营。另外又请顺天府兵丁押送五千石粮米和两万两银子到蓟州,供辽东百姓安居使用。
兵部右侍郎吴氯嗡程煅哺擞劳家煌巴猱‘随行是朱慈烺要求的,潘永图则是去处理辽东百姓在蓟州的安置事务。
此外,詹事府左庶子吴伟业等东宫属官也随行。
见朱慈烺不坐车仗,而是要乘马,吴伟业硬着头皮来阻挡:“殿下万万不可乘马,殿下乘坐于车仗之上,方能显我大明威仪,弃车乘马,成何体统?况且蓟州非是京师,路途遥遥,极是难行,万一马失前蹄伤了殿下,臣万死也不足以赎其罪啊!”
朱慈烺淡淡笑:“左庶子差矣,本宫的威仪岂在马车之上?再者,父皇只准了我四天,这车仗速度太慢,慢慢悠悠的后天恐怕也到不了蓟州,到时我返还是不返?到那时,你难道要我抗旨吗?”
“这……”吴伟业语塞了。
“去忙吧。”朱慈烺笑一笑,拨马前行。
吴伟业叹口气,只能听命。
出了京师,巍峨的京师逐渐隐没于身后,朱慈烺缓马而行,和吴擞劳剂轿淮笕讼辛摹T玖轿淮笕硕际亲沓档模还侍悠锫恚搜筛以诼沓瞪舷砀#坑谑瞧稻吐恚椭齑葻R一起前行。
潘永图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于崇祯十五年八月就任顺天巡抚,结果十一月建虏就入塞,就算有万般本事也不可能在三个月将蓟州整顿完毕,因此蓟州很快就被建虏攻破,崇祯帝震怒,《明季北略》记载,崇祯当时曰:“边将不足恃,边抚无可依,更恨邮牒无闻,塘报不发,两抚一镇,悉逮而系之狱,诛之!”
意思是建虏都到北京城下了我才知道,边将和巡抚都是干什么?为什么没有提前预警?
崇祯怒得对,边将和永平、顺天两地的巡抚为什么没有做好情报和预警工作?
但潘永图死的也冤,因为他刚刚就任顺天巡抚,不可能马上扭转蓟州军事的颓势,而且建虏突入速度的太快了,蓟州兵额又缺员严重,月饷压欠经年,士卒没有战力,他这个顺天巡抚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挡不住建虏。
蓟州失守,被锦衣卫抓走时,潘永图长叹曰:“吾嘗守归德、走强寇、保危城,今任事六十日,而孤军力尽以死,天耶!”
崇祯八年,流贼围攻归德时,他恰是归德知府,正是在他的组织之下,归德才成功防御,九年升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十四年任遵化监军道,熟悉蓟州防务,十五年升佥都御史,接替病故的杨绳武,整饬蓟州边备,巡抚顺天。
历史上,他是十五年八月就任的。
这一世提前了四个月。
这当然是朱慈烺暗中活动的结果。
杨绳武病故之后,朝廷一直在找寻顺天巡抚的继任者,但顺天巡抚是一个危险职务,位在京畿,又管着蓟州,随时都要承担建虏入塞的风险,所以没有人愿意承接这个位置。历史上,朝廷连续选了两位顺天巡抚,但都没有到任,一直延宕了四个月,直到八月份潘永图才就任顺天巡抚。
这一世因为朱慈烺的建议,陈新甲推荐了潘永图,潘永图不是东林人,眼下朝中东林正盛,非东林出身的官员想要担任督抚大员,非有强力后台不可,原本陈新甲以为,潘永图肯定不会通过候选,因为在场的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中,只有他一人推荐了潘永图。
第三百五十章 据险练兵
但意外的是,潘永图竟然通过了候选,和两位两名东林人一起送到御前,请崇祯帝圈选。
更意外的是,崇祯帝居然圈选了潘永图。
细想却也不意外,现在内阁四臣都不是东林,但六部却多为东林人,此为崇祯帝相互牵制的帝王之术,由东林人和非东林人共治朝堂,这一点东林人心知肚明,因此在推荐地方督抚人选时,他们不敢一口全吃,三个候选人中有两个东林人,还需要另找一个非东林当陪衬,而潘永图就是此次的陪衬。
而崇祯帝的习惯并不固定,有时选东林人,有时选非东林,大约是潘永图担任归德知府时曾经击退流贼,还有担任遵化监军道的经历让崇祯帝觉得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