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五年-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授予京营新兵每人十亩军田。
  李若链从天津招募的两千纤夫兵和京畿考核招募的两千兵都是这项命令的受益者,从现在起,他们和京营老兵一样,都有了十亩军田。
  考虑到他们中间很多人是孤身一人,家中无人耕种,朱慈烺规定可以由京营招募佃户,代替其收缴佃租。
  第二,军功授田。
  从今以后,军功赏赐改银两为田地。
  孟子曾说:有恒产恒业者有恒心,军田从本质上就是要将士卒束缚在土地上,令其不敢不听从命令,更不能逃跑。而军功授田则是用中国人最为看重的田土激励他们奋勇作战。
  反之,临阵退却,不服从命令者除了要承受军法之外,名下的军田也要被收回。
  两道命令传到场外大校场,新兵一片欢呼。
  特别是两千纤夫兵,一月前他们还是一无所有,只一条烂命,现在不但吃好的喝好的,而且还有了十亩田地,成了小地主,这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差别,他们如何能不感激,如何能不刻苦操练,奋勇杀敌?
  用过午膳,朱慈烺直奔城外大校场。
  筹集到二十万两银子,授了军田,现在他要筹划另一项大事了。
  “殿下,徐文朴真搬到营房里住了……”出城时,田守信小声报告。
  朱慈烺微笑点头。
  千总徐文朴实现了他的承诺,前天晚上收操回城之后,他便带着自己铺盖卷来到了德胜门的营房。徐文朴进门的那一刻,同房的士兵们都惊呆了,不敢相信千总会成为自己通铺的兄弟。
  徐文朴哈哈大笑,喊认识的士兵的名字。
  士兵们这才惊醒过来,不停地上前向徐文朴行礼打招呼吗,又急急忙忙地给徐文朴清出一个最好的铺位。
  徐文朴也不客气,放下铺盖卷之后便很随意地和士卒们聊起了天,晚上和士兵们一起上思想教导课,课后洗漱,到了休息的时间和普通士卒一样爬上了大通铺,没多久便鼾声大作。
  那一晚,和徐文朴同一营房的士兵们都有点失眠。翌日清晨,起床的号角响彻军营之时,徐文朴第一个从床上弹起,当同房士卒还在穿鞋之时,他就穿戴完毕,奔出了房门——千总大人真利索,所有人都是感叹。
  五公里长跑,徐文朴一直跑在最前方,第一个冲到了场外大校场。
  不止徐文朴,他麾下的三个把总也搬到了营房中,和士卒们一起操练一起吃住。
  整整一天,徐文朴都是京营关注的焦点。
  徐文朴的上级,精武营主将吴襄对徐文朴的做法很是赞赏,认为徐文朴的做法,与兵同在,同甘共苦,深得辽东边镇练兵的精髓,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千总一级的将官对徐文朴的行为非常不满,私下悄悄埋怨:“哗宠取宠!你出风头也就罢了,却把我等置于何处?”
  不过不满归不满,第二天众千总都乖乖卷了铺盖卷搬到京营营房,和士兵们同住。
  来到大校场,李国祯、贺珍、吴襄带着众将在营门口迎接。和他们寒暄几句,朱慈烺直奔徐文朴的千人队。
  徐文朴是原五军营右掖营的千总,参将董琦的部下,此番京营整顿,因其勇武而继续担任精武营的千总,前世读史之时朱慈烺曾经见过徐文朴的名字,知道他战死在了甲申之变中,因此从一开始就非常器重徐文朴,现在徐文朴又首开先河,和士卒同吃住同操练,他当然要鼓励一番。
  “辅仁快起!”
  不等徐文朴叩拜,朱慈烺就微笑着双手搀扶。
  徐文朴字辅仁。
  徐文朴激动的脸色微红——能被皇太子叫字,可不是一般的荣耀。
  问起徐文朴的籍贯,徐文朴原籍居然是金华府义乌县。
  戚继光曾说,天下最好的兵是义乌兵,想不到徐文朴原籍居然是义乌的。
  再细问之下才知道,徐文朴的曾祖父和浙江抗倭名将、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吴惟忠是同族兄弟,一直跟随戚继光,不论南方抗倭还是北方打击蒙古人,都立有战功,因其姐姐家无嗣,遂将三子也就是徐文朴的祖父过继给了姐姐家,改姓为徐,并进了京营,后因功授千总之职。徐文朴承袭祖父、父亲的职位,到今日已经将近五年了。
  朱慈烺心有惊喜:“那辅仁,你对戚少保的鸳鸯阵一定有相当了解了?”
  徐文朴脸色微微一红,抱拳:“回殿下,先祖过世的早,家父在世时从未跟臣提过鸳鸯阵,因此臣对鸳鸯阵的了解,并不比他人多。”
  朱慈烺有点小失望,但还是勉励道:“你是戚少保的同乡,先祖又曾经是戚少保的部下,如今本宫打算以戚家军之法操练京营,你要多多表现,以为众军表率!”
  “臣誓死追随殿下,报效朝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徐文朴单膝下跪。
  从徐文朴的千人队离开时,朱慈烺命中军传令:“精武营加纤夫兵集合,本宫要阅兵!”
  “是!”
  “精武营集合!”
  战鼓擂动,中军大声传令。
  校场立刻就震动了,正在操练的精武营各部急急集合,“向前看”“向后转”等整队口令响彻校场。
  而朱慈烺已经提前登上了点将台,接过田守信递来的西班牙人进贡的单筒望远镜,拉长了举到左眼边仔细观察精武营整队的过程——校场太大了,只靠目力无法顾及全场。
  精武营和纤夫兵正在整队。
  善柳营、左右柳营和新招募的两千京畿兵没有得到阅兵的命令,依然还在操练中。
  望远镜真是一个绝妙的好东西,朱慈烺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在两里外的景况。
  半个多月的长跑让京营全体将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不说整队中的精武营,即便是孱弱的左柳右柳营也感觉跟半月前不同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京营改制
  一盏茶(约十分钟)后,精武营和纤夫兵整队完毕,以三百人为一小队方阵,齐步走过点将台。
  作为“教官”的小太监韩琛走在第一个方阵的最右侧。
  和普通士兵一样,他挺胸抬头,小脸绷的严肃,走起路颇有阳刚之气,如果不说,谁也不能知道他是一名小太监。哦,不对,他不是小太监了,他现在是有品级的太监了。
  没有首长好,也没有为人民服务,只有冬冬的战鼓伴随着将士们的脚步。
  朱慈烺微微点头。
  队列训练已经初见成效,隐隐已经能听到齐刷的脚步声了。
  韩琛干的不错。
  而李若链从天津招募而来的两千纤夫兵走起队列来,居然不比精武营的老兵差多少。
  一切都归功于李若链的严厉督促。
  虽然没有带过兵,但李若链是武进士出身,对带兵并非完全的门外汉,加之纤夫兵都是好苗子,韧性坚强能受苦,相比于京营老兵更容易被操练,前些天精武营出现逃兵,但纤夫兵却一个逃走的也没有——京营操练虽然苦,但丰衣足食,比起纤夫的悲惨生活幸福多了,今日又有十亩军田的消息传来,就更是坚定了他们留在京营的决心。
  纤夫兵不但队列走的好,而是士气也是最高的。
  够了,朱慈烺并不打算将京营士兵练成前世里的阅兵方队,他在京营推行队列训练,不过是想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京营将士服从命令的本能。真正杀敌,还是要从火器和长枪入手。
  而且五月开封之战迫在眉睫,他没有多余时间再等了。
  李若链没有随纤夫兵走队列,而是站在点将台下,挎长刀,一脸凝肃的盯着自己的部下。两千新兵,七个方阵,他仔仔细细的观察,其中有步伐不整,影响队列齐整的士兵的名字他都记在心里,想着阅兵结束之后要严厉惩罚。
  田守信曾悄悄告诉朱慈烺:徐文朴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在营中夜宿的高级将官,李若链才是,过去的半个月中,李若链最少在营中夜宿了十天了,纤夫新兵出现任何问题,他立刻解决。
  朱慈烺暗暗赞许,李若链做事极其认真,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上级长官交付的,就一定会一丝不苟的完成。历史上,正是李若链发现了证明袁崇焕“通虏”的最要人证,那一位倒霉的木匠是被屈打成招的真相,并上书要求重审袁崇焕案,可惜没有被朝廷采纳。
  李若链最擅长的领域还是在谍报,纤夫兵队列操练完成之后,还是要让他回归本职才对。
  “吴襄。”
  “臣在。”站在朱慈烺身后的吴襄立刻抱拳听令。
  虽然不太喜欢,但吴襄毕竟是父皇任命的精武营主将,朱慈烺还是得用他。
  “从明天起,取消精武营上午队列操练的时间,改为技能和力量训练。另,纤夫兵并入精武营。”朱慈烺道。
  “臣遵命!”吴襄抱拳听令。
  “召百总以上将官到台下,本宫要训话。”
  “是。”
  很快,精武营百总以上的将官,连同赞画、后勤军官将近一百人全部集合到点将台前,等朱慈烺训话。
  朱慈烺走到点将台边缘,环视台下的众将。
  吴襄领头,千总徐文朴、杨轩等人都站在台下。
  照规制,精武营一名主将,两名副将,参将三到四名,但现在除了在外征兵的参将董琦之外,两名副将和参将的位置都是空缺,即便刘肇基到京营成为副将,也依然还有两三个空位,最近这几天,朝中对朱慈烺不补齐将官的空位有所非议,不过朱慈烺不管,对于几个参将和副将,他自有打算。
  “今天是精武营第一次百总级军议。为什么让所有百总都来?因为一旦踏上疆场,你们每个人的决定都可能会影响到我大明的未来,在我心中,你们每个人都是统兵的大将,都是我皇明的栋梁!”
  听到皇太子的奖励之言,将官们尤其是各个百总们都忍不住拔了拔腰杆,登时铠甲摩擦声响成了一片。
  “诸君努力!”朱慈烺高声。
  “报效朝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吴襄带头振臂高呼,颌下的胡须一颤一颤。
  朱慈烺含笑看着众人,等呼声过去,他肃容道:“今天有一件大事要跟诸位宣布,也要跟诸位探讨。本宫决意,从即日起,仿照戚家军,精武营的小队人数从十人改为十二人,其中队长一,伍长二,战兵八,伙夫一……”
  队列操练已见成效,朱慈烺决意在京营全面推行戚家军编制。
  十二人是戚家军鸳鸯阵的基本编制,无论南方抗倭时,还是北方对抗蒙古骑兵时,鸳鸯阵小队的人数始终是十二人,唯一变化的是组编方式和使用的武器,比如在南方时,戚家军是一哨四队,取用的是四四制,到北方则变成了更加灵活的三三制,又配火箭为远程武器。
  众将静听。
  朱慈烺不止一次的提到戚少保,提到戚家军,在京营实行戚家军的编制,一点都不意外。
  “小队又分两种,一种长枪队,一种火器队。火器队除队长、伙夫外,其余十人全部装备鸟铳。长枪队以鸳鸯阵为主体,除一名队长,两名盾牌手、一名伙夫之外,剩下八人全部装备长枪。”
  说道这里,朱慈烺环视台下的众将:“诸位可有异议?”
  众将面面相觑。
  虽然众将对戚少保的鸳鸯阵不是很了解,但对鸳鸯阵的基本配备还是知道的,鸳鸯阵最有特色的不是长盾长矛,而是狼筅和镗钯。
  镗钯是军中常用武器,狼筅则是戚少保的发明。
  所谓狼筅是一根一丈多长、碗口来粗的大竹竿子,顶端装上铁枪头,竹竿的身上还遍布尖锐的枝桠,长刀虽锋利,却砍不断软枝,甚至越砍越尖,而竹节层层深,能挡住长枪刺入,而长枪兵紧随左右,刀手接应于后,将对面的倭寇杀的落花流水。
  镗钯既像钉耙、又像粪叉,跟前世里特斯拉的车标差不多,镗钯“可击、可御,兼矛盾两用”,每两名锐把手配备三十文火箭,敌人离远时,两股可以充当火箭架,用来发射火箭敌人,敌迫近时,持之以杀敌。当与敌人兵刃交加时,可以架拿敌械。
第三百二十三章 狼筅镗钯
  狼筅和镗钯是鸳鸯阵中最有特色的两项武器。
  但现在朱慈烺却把这两项武器都取消,全部换成了长枪。
  没有狼筅和镗钯,还能叫鸳鸯阵吗?
  另外,太子面前,就算有意见他们也不敢提啊
  吴襄李国祯等高级将官却是另外的心思:连编制这样的小事情都要将百总召集起来一起讨论,如此治军,是不是有点太细了啊?日后如果出征,难道也要把所有百总都召集起来,进行军议吗?
  他们猜对了,朱慈烺心中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除非机密行动,否则大战之前朱慈烺一定会把所有的百总以上的将官召集到一起,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除了集思广益,想从他们中间征集到一些好点子外,也是要培养将官们的韬略。
  百总这种中下层军官看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