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五年-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致仕就是退休。
  可刘宗周刚到京师不够两天,左都御史的袍子刚穿了一次,怎么就要退休致仕?
  而且居然敢抗拒圣旨,不做“太子少师”,刘宗周也算是开本朝之先河了。
  当然了,圣旨并非不可抗拒,在这之前,刘宗周就婉拒过入朝担任工部侍郎的圣旨,理由也是年老多病,不堪重用,不过那时相隔千里,朝廷难辨真假,可现在刘宗周本人就在京师,虽不敢说身体康健,但起码是无恙,在朝堂上再“战斗”两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如此明显的事实,刘宗周居然敢用年老体迈、力不从心的理由来婉拒圣旨,如果朝廷严厉追查,这不就是欺君吗?
  驿馆再一次人头涌动,冠盖云集。
第二百八十二章 细雨无声
  驿馆再一次人头涌动,冠盖云集。
  所有人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刘宗周为什么如此决绝,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刘宗周谁也不见。
  乾清宫。
  崇祯脸色铁青。
  王承恩将传旨的经过,详细的讲述了一遍。
  听完之后,崇祯沉默很久,阴沉着脸:“刘宗周的性子越发执拗了……”
  “陛下,刘宗周胆大包天,如不治罪……”王承恩皱眉。
  崇祯抬手,制止他往下说。
  王承恩低头不说了。
  “就随他去吧,”崇祯长长叹息:“朕是庸碌之主,用不起他。就是便宜了太子……”
  信王府。
  听到刘宗周婉拒出任太子少师,还提出致仕,朱慈烺悬在心口的大石头,终于是落地。
  作为明朝最后一批大儒代表人物,刘宗周的核心思想就是“慎独”二字。
  慎独就是谨慎独立,洁身自好,保持独立人格,不攀附权贵。
  对于官位,刘宗周从来就不热衷,脾气又执拗,听不得难听话,稍不如意就挂冠回家。这也是他六起六落的重要原因。
  像刘宗周这样的大儒,在民间受到的尊崇,远比朝堂上高的多。
  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朱慈烺才会进行今天的计策。
  如果是那种热衷功名,或者是性情坚韧之人,朱慈烺今天的计策很难成功,说不定还会有反效果。
  刘宗周一言既出就驷马难追,既然婉拒,就肯定不会再担任太子少师了。
  就算崇祯再下旨意,他也不会答应。
  这一点,崇祯远比朱慈烺更明白,所以他没有再下旨。
  至于刘宗周装病欺君,崇祯也不打算追究。
  刘宗周是一代大儒,人文翘楚,崇祯从心里面是尊敬他的,不然也不会一次一次的起用他,只不过刘宗周的愎拗偏迂实在让人无法忍受,或者说无法在国策里面施行,但凡刘宗周稍有一点济世之才,崇祯都会大用重用他。
  朱慈烺坐在书桌后,心情轻松。
  除了刘宗周之事,他刚刚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塔山副总兵佟瀚邦护送杏山塔山两地的两万军民,加上沿途收拢的百姓,一共六万余人,已经安全抵达山海关。历史上这六万人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辽东的冰天雪地之中,这一世他们安然归来,朱慈烺很欣慰。
  山海关到北京还有六百里的路途,以一天六十里算,还需要十天才能到达北京。
  不过这六万百姓的生计,朱慈烺现在就要开始谋划了。
  ……
  下午,黄宗羲,侯方域和方士亮求见刘宗周。
  早朝的结果,他们已经知道了,所以三人脸上都带着失落,侯方域更是失魂落魄——他一腔的希望都变成了失望,没想到皇上对六年前的事情依然是耿耿于怀,即便是刘宗周出马,都没有让皇上改变心意。侯方域又苦痛,又迷茫,天地之大,竟然找不到一个方向。
  难道自己的老父亲要把诏狱的牢底坐穿吗?
  三人站在阶前等待很久,但刘宗周始终不见。
  天空忽然飘起了细雨。
  春雨如丝又如雾。
  如果是平日,三人说不定会吟诗作对,诗情雅意一番,但今日却谁也没有心情,小雨渐渐细密,三人心情越发低落。
  方士亮忽然仰头看天,幽幽叹口气:“老师谏言不顺,怕是前途堪忧啊。”
  黄宗羲虽有失落,但并不沮丧,沉声道:“不急,老师刚到朝中,时间有的是。”
  方士亮摇头,叹道:“你错了,老师的时间怕是没有多少。”
  “什么意思?”黄宗羲不明白。
  方士亮对黄宗羲的政治敏感度很是鄙夷,不过还是压低声音解释:“陛下对老师的任命,去年九月就发出去了,但老师却迟迟没有进京,还连续的推脱了两次,老师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黄宗羲明白了。
  刘宗周一生仕途坎坷,别人三起三落,他却是六起六落,犯言直谏始终是他不改的性格,每一次做官的时间都不长,不是辞职就是被罢职,进入崇祯朝后,虽然他名声越发响亮,官职也越来越大,但做官做不长的特点,却依然保持,渐渐的,刘宗周有点心灰意冷了,这一次勉强赴任,心里已经做好了你要是不听,老子就辞官回家的准备。
  方士亮是他的学生,担任言官的时间又比较长,对他的心思有一定的了解。
  相比之下,还没有入仕的黄宗羲就想的比较简单。
  “老师此番入朝,心志本来就不坚定,如果陛下又不愿听从他的劝谏,尊而不重,重而不用,以老师的脾气,怕是不会长留的。”方士亮轻轻叹。
  黄宗羲脸色一变:“不行!左都御史专纠劾百司,参维纲纪,老师责任重大,绝不能轻弃!我等必须劝阻老师。”说罢提高声调:“学生方士亮、侯方域、黄宗羲求见。”
  没有声响。
  “学生们只有一句话,说完就走。”黄宗羲的声调又提高了一些。
  一会,门开了,刘宗周的书童从里面走了出来,冲三人道:“先生请你们进去。”
  桌上的书卷堆的很高,刘宗周正坐在桌后写着什么,他身后的小柜子上堆满了众人昨日送来的各式各样的礼物,但他看也不看。等黄方三人走入,他抬头看过来。
  黄宗羲深深一鞠,凛然道:“老师,督察院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如今朝政不稳,国家风雨飘扬之时,责任就更是重大,老师虽一时受挫,但万不可灰心丧志。”
  刘宗周的笔锋,稍微停顿了一下。
  在所有的学生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黄宗羲,在黄宗羲身上,他隐隐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锋芒毕露,不加掩饰,不管对皇帝还是朝臣,都直抒己见,从来不绕弯子。
  “知道了。”虽然喜欢,但刘宗周表面依然冷冷。
  “学生告退。”
  黄宗羲欣喜。
  “方士亮。”刘宗周又看向方士亮。
  “学生在。”方士亮连忙深躬。
  “你不避斧钺,在朝堂上直言进谏,坚持大义,不愧是我的学生。”刘宗周道。
第二百八十三章 求见太子
  方士亮激动的脸色通红,热泪盈眶:“学生……愧不敢当。”
  “侯方域,我没有救下你父亲,实在是惭愧。”刘宗周叹。
  侯方域都快要哭了,对着刘宗周深深一鞠:“先生已经尽力,学生感激不尽。”
  刘宗周点点头,提笔继续书写。
  黄宗羲和方士亮侯方域退出房间。
  等三人退出,刘宗周放下笔,长长地叹息。
  房间外,刚才的丝雨已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方士亮在雨中叹息:“连老师这样的人都无法在朝堂上立足……朝政没希望了。”
  长吁短叹的走了,连油布伞都不打。
  黄宗羲和侯方域在雨中默然。
  忽然,侯方域一把抓住了黄宗羲的手腕:“太冲兄,没有别的办法了,求你带小弟去见太子殿下吧。”
  昨日黄宗羲就提出了皇太子的重要,只不过其时情况不明,大部分人都以为刘宗周有机会说服崇祯皇帝,连侯方域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加上又有方士亮的警告,因此昨日他并没有去见皇太子,但今日情况不同了,刘宗周已经失败,要想救父亲,就只剩下这华山一条路了,因此侯方域急不可耐。
  黄宗羲面色凝重的点头:“可。不过朝宗兄,你是不是再多准备几日?”
  皇太子不是随便能见的,既然见到了就要一次把问题说清楚,多准备几日不至于左支右绌,以至于浪费了这次见面的机会。
  侯方域知道黄宗羲的意思,摇头道:“不必,家父的案子在下烂熟于胸,只要太子殿下能听在下细说,就一定能知道家父是冤枉的!”
  黄宗羲点头:“好,我们这就走!”
  黄宗羲是古道侠肠的性子,明知道皇太子不好见,但依然带着侯方域向信王府而来。
  到王府面前,黄宗羲递上了名刺,虽然朱慈烺亲口说过,不论何时何地,王府大门都为他敞开,但毕竟是东宫皇太子,不是普通的官宦,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黄宗羲心情颇为忐忑。
  不过还好,守卫王府的武骧左卫虽然冷峻,但并没有狗眼看人低的意思,收下黄宗羲的名刺,转交到了府中的事务处。
  朱慈烺并不在府中,负责府中事务的左庶子吴伟业见到黄宗羲和侯方域的名刺之后吃了一惊,虽然他很早就中了进士,成名也早,但他对这两个名字却也是如雷贯耳,黄宗羲比他小一岁,今年三十二,侯方域今年刚二十四岁,两人虽然都没有功名,但在天下士子之中却有极高的名气,黄宗羲锥刺阉党崔呈秀,侯方域江南四公子,无论哪一人都是名声赫赫,比他这个当年三甲的榜眼一点都不差。
  吴伟业留下二人的名刺,令二人回家去等,如果太子殿下想见他们会派人去召。
  黄宗羲和侯方域离开。
  黄昏,朱慈烺一身风尘的回到王府,等吴伟业把黄宗羲和侯方域的事情一说,他就猜到两人的来意了,想了一下,道:“去召他们两人来吧。”
  虽然侯方域将来会堕落,不但参加了清廷的科举,还为清廷出谋划策,不管是虚假应付还是迫不得己,但在大节上终究是有亏的,不过人非圣贤,像张煌言方以智那样,矢志不渝坚守到底的孤臣孽子毕竟是少数,朱慈烺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忠义一百分。侯方域吴伟业这一些大节有亏的才子,只要他们真有才华,朱慈烺还是愿意给他们机会的。
  很快,黄宗羲和侯方域就到了。
  黄宗羲还好,表情镇定,侯方域却紧张的口干舌燥,到了后殿皇太子的书房门口,内侍通报,里面传来清脆的“宣”字音的时候,侯方域几乎挪不动的脚步,黄宗羲拉他一把他才缓过劲来。
  “臣黄宗羲、侯方域见过殿下!”
  黄宗羲侯方域深深施礼。
  “免礼。”朱慈烺坐在桌后,先向黄宗羲微笑,再扫向侯方域。
  就像传说的那样,侯方域果然是一个翩翩佳公子,剑眉星目,温文尔雅,比电影电视里的那些英俊小生强多了,别说女生,就是男生见了也忍不住喜欢,怪不得会有《桃花扇》的故事呢。
  唯一的遗憾,因为太紧张,侯方域一头细汗,见礼之时说话结结巴巴,有失名士风采。
  论心理素质,他显然比黄宗羲要差一点。
  给两人赐座,待两人坐下之后,朱慈烺先看黄宗羲,道:“一别十日,先生风采依旧,本宫甚是欣慰。”
  黄宗羲连忙回礼:“谢殿下关心,臣本来是要离京的,不过恩师刘念台刚到京师,臣就多耽搁了几日。”
  “刘先生不愿意做本宫的老师,还要致仕,该不会是觉得本宫顽劣,难以教授吧?”虽然心里乐开了花,但朱慈烺脸上却满是惋惜。
  黄宗羲略有尴尬:“殿下聪慧高远,恩师岂能不愿?只是恩师身体……”
  想要说有恙,但又不愿意欺骗朱慈烺,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朱慈烺理解的笑一下,目光看向侯方域:“侯方域侯公子。”
  “臣在!”侯方域弹簧一样的跳了起来。
  朱慈烺示意他坐下,微笑道:“今日黄宗羲带你一起来,怕是有事求本宫帮忙吧。”
  侯方域和黄宗羲都是心中一跳,暗道:殿下真是快人快语!一下就点破了我等的来意,也罢,直截了当说出来最好。
  侯方域立刻拜倒在地,哭腔道:“家父是前户部尚书侯公讳恂,崇祯九年得罪,至今羁押狱中,家父一生清廉,绝无贪墨,所以臣斗胆,感请殿下……”
  朱慈烺打断他的话,温言道:“先不要哭!你可知道你父亲是何罪?”
  “家父当年负责督办粮米进京之事,虽严厉督导,但却被属下蒙蔽,以至于造成粮米亏空,以糜饷之罪羁押诏狱中,到今日整整六年了,但臣可以对天发誓,家父绝无贪墨,若有,臣全家……”侯方域说的激动。
  朱慈烺又打断他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