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五年-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要左良玉因为一个侯恂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顾一切的奋力剿贼,那也是不可能的。历史上的开封之战,朝廷就起用了侯恂,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希望他能督促左良玉,在河南战场做出一番成绩,但左良玉依然是拥兵自重,自保为先,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第一个撤退,结果造成了官军的全线溃败,事后崇祯怒极,将刚刚出狱的侯恂重新投入狱中。
  现在开封之战还没有发生,侯恂还在狱中,刘宗周却已经提前为侯恂说情了。
  刘宗周之后,陆续有朝臣站出来为侯恂求情,连郑三俊和蒋德璟都为侯恂说好话。其中郑三俊的位置最为奇妙,五年前他就是因为为侯恂求情,对侯恂审理不利,而被崇祯帝罢官下狱,想不到五年了,事情又回到了原地,只不过他从刑部尚书变成了吏部尚书。
  几乎三分之一的朝臣为侯恂求情了,但崇祯依然阴沉着脸不说话。
  朱慈烺已经看出父皇的心意了。
第二百八十章 帝王心机
  崇祯帝对侯恂没有开释的意思,不知道当年侯恂糜饷误军的罪过究竟有多大?以至于六年都过去了,崇祯帝都还耿耿于怀?
  而从官员求情的话语中,朱慈烺对当年的事情渐有了解。
  崇祯九年,边镇缺少军粮,崇祯皇帝下令从山东、河南、江北等地收购米豆等粮物,一共运往天津九十多万石,结果具体操办此事的户部尚书侯恂督察不严,致使粮米出现空缺,一查,竟然是被各级官员贪掉了几十万石,崇祯皇帝一怒之下将侯恂投入牢狱,事后经过调查,侯恂虽然渎职怠慢,但本人并没有贪污,而是被手下官员蒙蔽了。
  六年中,不少朝臣上书为侯恂求情,但崇祯帝一概留中不发。
  今日也是如此,即使刘宗周出马,崇祯的态度也依然没有松动的迹象。
  “周先生怎么看?”
  等朝臣们说的差不多了,崇祯看向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心中苦笑,他清楚知道崇祯帝对侯恂一案的态度,崇祯当着朝臣问他,明显就是要拿他当挡箭牌,而他别无选择,只能站在皇帝一边,反对刘宗周等人对侯恂的开释。
  “回陛下,老臣以为,侯恂当年的案子证据充分,虽然侯恂本人没有贪墨,但疏忽懈怠,渎职糜饷之罪却是跑不了的,眼下朝堂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对糜饷之罪更应该严办,因此老臣以为,现在开释侯恂,时机不妥。”周延儒四平八稳的回答。
  刘宗周以下的东林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反对贺人龙和左良玉之事,郑三俊等人都还能理解,甚至是支持,但开释侯恂是东林人的共识,昨日郑三俊还拜会周延儒,委婉提出侯恂之事,周延儒不支持,也没有反对,没想今日却公开反对。
  崇祯点头:“既如此,侯恂之事,暂时就不要论了。”
  “陛下!”
  刘宗周又激动了。
  崇祯面无表情的打断他:“先生还有其他奏本吗?”
  刘宗周呆愣了片刻,长长叹口气:“臣……没有了。”
  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侯恂是不会被开释的,刘宗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但却看出了皇帝眼神中的坚定。皇帝心意已决,他再说也是无用,从昨天下午的策问,到今日早朝的两个奏本,皇帝对他提出的建言,只听取了一个追谥卢象升,对他其他的建议,皇帝毫无兴趣,甚至是有所厌恶,刘宗周一时怅然若失,原本想要劝诫帝王,唐尧虞舜的雄心壮志,忽然间就消退的无影无踪了。
  早朝结束。
  朱慈烺担心的刘宗周会在朝堂上向他发难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回到后面的暖阁,崇祯叹口气:“知道为什么不能开释侯恂吗?”
  “儿臣不知。”朱慈烺回答。
  “左良玉曾经是侯恂的侍酒,侯恂待他甚厚,若不是侯恂的提携,左良玉就不会有今日的荣耀,左良玉这个人虽然桀骜跋扈,但还是很懂得知恩图报的,据锦衣卫回报,每次提到侯恂,左良玉都是恭恭敬敬,朕所以只不开释侯恂,就是想要在关键时刻用侯恂激励一下左良玉,如果现在开释侯恂,就失去了未来的机会。”
  “儿臣明白了。”朱慈烺恍然。
  开封之战时,崇祯确实这么做了,任侯恂为督师,但可惜没什么大用处。
  崇祯苦笑:“可惜刘宗周不明白,他以为朕不开释侯恂是在记小过呢,朕岂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
  喝了一口茶,沉思了一下,道:“刘宗周儒学造诣当世第一人,你顽劣孟浪,正需要一个严师指导,所以朕想用他做你的老师。”
  “啊?”朱慈烺大吃一惊。
  崇祯已经看向王承恩:“王承恩,拟旨,免刘宗周左都御史,改为领礼部尚书衔、太子少师,令其专职督促太子学习。”
  “遵旨。”王承恩躬身。
  朱慈烺全身冰凉,他还在想着怎么在朝堂上摆脱刘宗周,但想不到崇祯皇帝居然要把刘宗周任命为他的师傅,直接派到他面前!刘宗周可不是王铎和吴伟业之流,一旦成了太子少师,必然会押着朱慈烺学习四书五经,还有他那著名的理学和慎独观念,朱慈烺想躲也躲不了。
  迂腐无用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朱慈烺现在根本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再者,明明知道刘宗周是一个愎拗偏迂的人,崇祯为什么还要任命他为太子少师?难道也想把儿子变成一个愎拗偏迂的人吗?
  朱慈烺惊恐不已,仿佛是一脚踩空掉进了深渊,他知道,他必须阻止,不然他苦心经营的谋划,就会沦为空谈。
  “父皇……”朱慈烺连忙跪倒。
  像是知道他要说什么,崇祯摆摆手,示意他什么不必说,冷冷道:“刘宗周说的不错,你确实是有点放浪形骸了,得严加管教,刘先生学问渊博、品行端方又教学严厉,不是王铎吴伟业能比的,当你老师正是合适。”
  “……”朱慈烺说不出话。
  金口玉言,每一个字都是圣旨,他没有抗旨的权力。
  “退下吧。”
  “儿臣告退。”
  朱慈烺无奈告退。
  走出暖阁时,朱慈烺脑子嗡嗡的,他知道必须想办法阻止,不然不止他图谋的计划会夭折,大明甲申之变的危局也会不可挽救!
  怎么办?
  朱新宇,你快想办法啊!
  也是急中生智,灵光一闪,朱慈烺脑子里忽然有了一个主意,他脚步加快,奔跑着殿门而去,到了殿外,把在殿外等候的田守信唤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小声叮嘱。
  田守信眼神惊讶又犹豫。
  “去,不管花多少银子,这事必须办成!不然我完了,大明也完了!”穿越以来,朱慈烺第一次用如此严厉的口吻跟田守信说话。
  只有这最后一个办法了,成不成就看天意了。
  “奴婢明白了。”
  田守信知道事情重大,急急离开。
  朱慈烺却没有着急走,而是在殿门前踱步。
  一会,王承恩捧着圣旨走出来了。
  刘宗周是当世大儒,声名显赫,又是被任命为太子少师,因此这一道圣旨由王承恩亲自去宣布,以显示皇帝对刘宗周的荣宠。
  “王公公……”
  朱慈烺迎上去。
第二百八十一章 激将之策
  “殿下。”王承恩连忙施礼。
  “王公公是要去传旨吗?”朱慈烺笑问。
  “是。”
  “那正好,我们一起出宫,我正好有事要向公公请教呢。”朱慈烺满脸微笑,然后陪着王承恩,慢慢悠悠的向宫门走。如果没有朱慈烺,王承恩肯定是要坐轿子,比起这么晃悠,肯定是要快上不少。
  朱慈烺假装随意,但其实是很有有目的问了父皇的日常还有一些宫中的旧人旧事。
  比如徐高,又比如皇帝最近都见过什么人?话里话外朱慈烺想要打听究竟是谁向崇祯推荐了吴襄和李国祯?
  王承恩身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资历丰厚,对宫中事情知道不少,对朱慈烺又没戒心,只要是知道的,统统都告诉了朱慈烺。不过他对李国祯和吴襄的推荐并不知情,徐高的事情也不知道多少。
  朱慈烺有点失望,不过他拖延时间的目的却是达到了。
  ……
  同一时间。
  刘宗周正在驿馆里奋笔疾书。
  今日早朝的不顺利,让他非常愤懑。原本他雄心勃勃,想要有一番大作为,但事实却给了他一个当头棒喝。
  十五年了,圣上还是那么固执,只知道用得过且过的小手段,对仁义为本、效仿舜帝、挽救天下的圣贤之道,却一点都听不进去。
  看来这一次的进京之行,注定还是要失败。
  对于今上,对于御座上那个宵衣旰食,恭简辛勤,但国事却愈发不堪的皇帝,他心中的失望越来越多。
  皇帝是如此也就罢了。
  想不到年轻的皇太子也是如此。
  甚至比起今上,皇太子更加过分,无礼无制又误军,钻研火器之类的雕虫小技,跟洋人过从甚密,这样的人一旦继承大统,成了皇明的君王,岂不又是一个崇祯,天下可怎么办?
  刘宗周越想越忧心,简直是坐卧不宁……
  “先生,大喜啊!”
  驿馆的馆长忽然跑了进来,推开挡路的书童,对刘宗周道喜。
  刘宗周皱眉,但笔锋不停:“何喜?”
  “宫中已经传来消息了,说皇上对今日早朝的事情非常愧疚,为了让先生消气,要加封先生为太子少师呢!”馆长兴奋无比,眉开眼笑。
  刘宗周的脸色却一下就变了。
  什么?为了让我高兴而任命我为太子少师?
  国家明器,岂能如此?
  把我刘宗周当成什么人了?
  刘宗周心中的怒气一下就涌了上来。
  荒谬!
  这个太子少师我不能做。
  “先生,传旨的公公已经在路上了,先生还不快收拾一下,迎接圣旨?”馆长笑的谄媚。
  刘宗周的怒气却更多,冷冷道:“出去!”
  “先生你说什么?”馆长仿佛没听见。
  “我让你滚出去!”刘宗周的怒气无法遏制。
  “先生你这是何意啊,小人好心好意的通知你,你怎么可以如此不近情理?”见刘宗周脸色涨红,越来越怒,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馆长不敢再说了,缩了一下脖子,转身唯唯诺诺的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嘀咕:“装什么装啊,明明想当官都快要想疯了,表面上却是矫情,哼,读书人都这样,一会公公来传旨,我看你再装……”
  虽然是嘀咕,但每一个字却都清清楚楚的送到了刘宗周的耳朵里。
  刘宗周气的都快要疯了,自己的清誉,竟然被一个驿馆馆长看的如此不堪。
  宦海沉浮,起起落落,对这个二品的左都御史,他并没有什么眷恋,对他这种名满天下的大儒来说,不管七品的御史、二品的左都御史,甚至是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的区别,只要他立在天地间,他就是嬉笑怒骂的一尊。
  馆长走出刘宗周的房门,随手为刘宗周关上房门,左右看了看,确定周围没有人,他长长松口气,用袖子擦一下满头的汗,摸摸胸口,抑制住心脏的剧跳,然后鬼鬼祟祟的下了楼,向后院走去。
  一身便衣的田守信正站在后院的柳树下。
  刚才他躲在刘宗周的窗外,驿馆馆长和刘宗周的对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干的不错。”
  田守信将五十两银子塞到馆长的袍袖中。
  馆长刚才所说的那些话,都是他一字一句的教给馆长的。
  沉甸甸的银子让馆长眉开眼笑,不过他还是有点不踏实,忍不住的道:“可吓死小人了,刘宗周可是左都御史,小人刚才那番胡话,他日后醒悟过来,不会报复小人吧……”
  田守信一瞪眼:“他报复不报复咱家不知道,但如果你敢胡言乱语,咱家保证,你全家没一个能活!”
  馆长吓的哆嗦,连连作揖:“是是是,公公放心,小人就是死,也不会把今天的事情说出去。”
  田守信冷哼一声,走了。
  馆长站在柳树下送他,等他走远了,才长长松口气,摸摸怀中沉甸甸的银子,又欣喜又担心的喃喃道:“这到底怎么回事啊,东宫的田公公为什么要激怒刘宗周啊,难道太子爷不想要这个老师吗?”
  一会,驿馆门口马蹄声响,人影晃动,几名飞鱼服锦衣卫先进到驿馆,清出场子,接着一名穿着蟒袍的中年太监大踏步的走进了驿馆,一进驿馆大门,就高声宣扬:“圣旨到,刘宗周接旨!”
  司礼监首席秉笔王承恩到了。
  馆长赶紧去迎。
  很快的,一条消息震撼了京城。
  一代大儒刘宗周以年老体迈、力不从心的理由婉拒了“太子少师”的圣旨,并且提出致仕。
  致仕就是退休。
  可刘宗周刚到京师不够两天,左都御史的袍子刚穿了一次,怎么就要退休致仕?
  而且居然敢抗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