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五年-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何?”侯方域愕然的看向方士亮。
  方士亮冷冷回答:“第一,太子对我东林有所成见,当日在朝堂上所谓的腐儒、所谓的读书人不体恤朝廷,很明显就是针对我东林,若谷先生是东林中人,当年又犯的是糜烂军饷之罪,皇太子对这一类的罪行最是反感,从抄家徐卫良和几个小太监就可以知道,朝宗兄去求皇太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可能是自取其辱。更何况,皇太子岂是你说见就能见的?”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念台先生已经答应于你,你却又要去求皇太子,难道你是认为念台先生有心无力,救不下你父亲吗?既如此,你又为何跪求念台先生呢?如果让念台先生知道,先生心里又会作何感想?”
  方士亮冷冷地扔出两个理由。
  “这……”
  侯方域哑口无言。
  “话已说明,如何抉择,朝宗兄慎重考虑吧。”方士亮面色冷冷的向侯方域一拱手,大袖一挥,转身走了。
  “致远兄……”侯方域想要挽留,但方士亮头也不回。
  侯方域一脸苦笑。
  黄宗羲微微叹息:“致远兄比我还要激愤啊。”目光看向侯方域:“不过致远兄所说也有道理,眼下确实不适合去见太子殿下,且看明日早朝的情况,再做决断吧。”
  侯方域黯然:“也只能如此了。”忽然又振作,笑道:“太冲兄,一起喝酒去。”
  “不必了。”
  “走吧。你和太子殿下如何见面,如何认识?太子殿下又是怎样的人?你与我详细讲来,走走,不要推辞了……”
  侯方域抓起黄宗羲的手,不容他拒绝。
  两人身影消失在驿馆前。
  驿馆里,刘宗周正在灯下书写为侯恂释罪的奏折,清丽工整的蝇头小楷从笔尖下流淌而出,他心情却纷乱无比,写到忧心处,忍不住幽幽一叹……
第二百七十六章 阶级对立
  黄昏。
  朱慈烺来到城北的那间神秘小院。
  小院内外都有锦衣卫和武骧左卫的暗哨,任何企图靠近小院的人在五百米之外就会被阻挡、盘查,硬闯者,一律格杀勿论。
  三间堂屋中,一名穿着男衣的女子坐在在椅子里一动不动,灯光照着她苍白的脸,她咬着牙,红唇紧闭,目光里都是坚毅,乌黑长发凌乱的披散下来,半遮住了她的俏脸。
  脚步轻响,有人走了进来。
  女子抬头看了一眼,同时微微动了一下身子,她手上的铁链和脚上的脚铐发出清脆的碰撞之声。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身着长衫,头戴唐巾,施施然的走了进来。
  女子脸色一下就变了。
  因为她认识这个少年。
  三天前在德胜门军营的门口,她亲眼看到少年在重兵护卫下出现,也就是没有机会,不然她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出箭!
  女子狠狠地瞪着少年,目光里都是恨意。
  朱慈烺轻轻叹口气,看来红娘子这个无产阶级的女革命家对他这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有着无比的怨恨啊。田守信跟在朱慈烺身后,见红娘子无礼,立刻怒道:“大胆红娘子,见到皇太子,还不下跪迎接?”
  红娘子冷哼一声,转开头,高傲的扬起下巴。
  “你……”田守信冲过去要掌嘴。
  朱慈烺拉住了他,淡淡道:“你先出去,我有话单独和红娘子谈。”
  “殿下……”田守信有点担心,红娘子虽是女流,但武艺高强,万一暴起,太子殿下可能会有危险。
  朱慈烺摇头:“没事,你没看她铁链栓在石头上吗?”
  田守信这才退到门外,不过依然竖耳凝听房间里的动静,如果有异常,立刻就会冲进来。
  朱慈烺在红娘子对面的椅子坐了,上上下下,仔细打量着红娘子。
  二十多岁,容颜标致,大脚,柳眉倒立的样子颇有杀气。
  从她的眼神就可以知道,对官府,对朝廷,她有着极端的恨意。
  朱慈烺淡淡默背出红娘子的简历:“红娘子,河南人,从小跟随艺人们流浪街头,走马卖艺,因卖艺时身着红装而得名,崇祯十一年,在河南起事,杀县府官员,又攻击杞县,虏举人李信,强委身焉……”
  李信,就是李岩。李信曾是大明举人,成为贼寇后改名李岩。
  “放屁!胡说八道!”
  红娘子一直冷笑,对朱慈烺很是不屑,对朱慈烺的话也当是听不见,但当听到“强委身焉”时,她忍不住怒了。
  强委身焉的意思就是她强迫李岩娶她,这样的话语,任何一个女子也不能承受。
  朱慈烺不理会她,继续说:“十二年三月,红娘子带兵投靠李自成,李信改名为李岩。其后两人无恶不作,助李自成掳掠陕西河南,百姓受害甚重……”
  “放屁放屁!百姓受害最重的是朝廷的狗官!”
  红娘子气的大叫,不停的振动双臂,铁链和脚铐当当做响。
  “是吗?”
  朱慈烺冷冷道:“朝廷再是为害,也没有到百姓家中抢粮食,也不会把百姓的口鼻割去,只因为他们不听从你们的号令,没有献城投降?你也曾经是普通的百姓,从崇祯八年到现在,你们的兵马越来越多,为祸的地盘也越来越大,甚至在河南设置官员,那么,河南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
  “当然是越来越坏!”红娘子怒:“狗官欺压百姓,百姓民不聊生。”
  朱慈烺肃容道:“我承认,各地确实有很多的狗官,他们不知体恤,为祸百姓,致使各地民怨沸腾,但这并不是表示你们的造反为百姓们带来了活路,相反,正是你们的抢劫和屠戮,造成了民生凋敝,赤野千里!”
  “放屁!”红娘子对大明皇太子可是一点都不客气,一口口水就唾了过去。
  幸亏朱慈烺离的远,不然还真就被她唾上了。
  “你一直走江湖卖艺,对各地民情都很了解,崇祯八年以前,流贼没有进入河南之前,河南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你比我更清楚,那时的百姓虽然困苦,但起码还有一条活路,但流贼一来,抢粮食,烧房屋,裹挟百姓加入流贼大军,致使中原地区百万亩的田地无人耕种,变成了荒田,原本尚能糊口的百姓都变成了嗷嗷的饥民,时至今日,整个河南境内,除了没有被流贼攻破过的开封和归德两府尚算繁华之外,其他州府都是民生凋敝,饥民遍野,你说这是谁的责任?”朱慈烺问。
  “当然是官府,是狗官们的责任!”红娘子一口一个狗官。
  “你的意思,朝廷不应该坚守开封和归德,也应该让你们攻破,抢劫,屠戮,变成和其他州府一样,凋敝荒凉,十里不见人烟,百姓不是饿死,就是被迫加入你们的流贼大军吗?”朱慈烺冷冷问。
  “……”
  红娘子被问住了。
  朱慈烺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我虽然是皇太子,但我对朝廷的弊端从不忌讳,对那些欺压百姓的狗官,只要碰到,我一个也不会放过!但是这并表示你和你丈夫所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你从崇祯十一年造反,到今年已经四年了,经过的事情也不少了,你应该知道流贼攻破的州府和官府治下的州府,究竟哪里的百姓更容易生活?”
  “今日我来见你,就是来给你讲这个道理的,跟随李自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多的苦难,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起,辽饷减半,明年辽饷就会彻底废除,除了田赋和徭役之外,百姓再不会有其他的负担,只要流贼平息,河南的百姓很快就能安居乐业,相信这应该也是你和你丈夫最大的愿望吧?”
  朱慈烺站住脚步,殷殷地望着红娘子。
  红娘子咬牙启齿的道:“我和我丈夫最大的愿望就是推翻朱家皇帝,换一位明君!”
  “换谁?李自成吗?”
  朱慈烺冷冷反问。
  红娘子冷笑不回答。
  朱慈烺叹口气:“好好想想吧,如果你真是一个明事理,好侠义之人,就应该知道本宫今日所说都是真话,绝无半句虚言。”
第二百七十七章 惊天震雷
  朱慈烺的道理讲得已经很清楚了,红娘子却不为所动,抿着红唇,嘴角始终挂着冷笑,眼神更是桀骜。
  朱慈烺倒也佩服她,一介女流能如此刚硬,也算是一时英杰了。
  “田守信。”朱慈烺道。
  “在。”田守信疾步而入。
  “调两个女官来,好生照看红娘子。”朱慈烺令。
  “是。”
  田守信很不明白,皇太子为什么对这个女贼寇这么的优待?单独的房屋,单独的院落,现在还要派专人服侍,于是离开小院时,他忍不住的问:“殿下,那女贼寇如此顽固,直接交给刑部审理就完了,何必这么优待她?”
  朱慈烺摇头。
  如果交给了刑部,红娘子必死无疑,再想要笼络李岩就绝对不可能了,因此必须留着红娘子。
  何况据野史记载,红娘子并非是那种穷凶极恶,不明事理,一条道走到黑的残暴之徒,只要善加引导,她未必没有弃暗投明的可能,当然了,最主要是因为李岩。朱慈烺想要通过红娘子改变李岩,如果李岩能回心转意,不再为李自成出谋划策,李自成的败亡会更早更快。
  吃过晚膳,朱慈烺带着田守信,依次巡视各营,这已经是他每晚固定的行程。
  从精武营,善柳营到新兵营,各营将士都依照新军规,在营房中进行每晚一个小时的思想教导课,上至各营主将,下至普通士兵,无一人例外,都必须参加。
  巡视完毕,朱慈烺回到王府,原本想要看会书,但却根本看不进去,心里总是慌慌的。
  因为他又想到了刘宗周。
  刘宗周是一个超级大牌,大的连他这个皇太子都不敢小觑,一言一行都足以影响到朝中群臣,未来在朝堂上必然是他施行新政的一个巨大障碍,他要如何搬开这个障碍,又不至于被天下人议论纷纷,甚至是戳着脊梁骨骂呢?
  想到下午的情景,他心中就更是没底,刘宗周可是大儒,随便吐一个字出来都够他学五年的,下午自己一番似是而非的歪理,虽然暂时蒙混过关了,但明日早朝之上,如果刘宗周再一次发难,自己不在场,吴牲是东林人,不好为自己辩解,一个陈新甲根本顶不住,何况陈新甲未必有胆子跳出来辩护……
  万一让刘宗周得逞,群臣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事情就要糟糕了。
  明日早朝极为重要,因此必须参加。
  早朝。
  正在午门前等待皇宫开门的群臣惊讶的发现,缺席了几天早朝的皇太子又出现了,乘马而来,正好赶在午门开启的那一刹那,赶到了现场,群臣向皇太子行礼,朱慈烺一一回礼,和新任左都御史刘宗周面对时,朱慈烺深深一鞠:“先生早安。”
  刘宗周也深深一鞠,但板着脸,什么也不说。
  和吏部尚书郑三俊见礼时,朱慈烺面带微笑,尊称老先生。
  郑三俊微微有点不自在,毕竟他那份劝诫皇太子的奏疏已经传遍了京师,很多被皇太子压制,对皇太子不满的官员,都把他的奏疏反复论读,并且到处宣扬,这推高了他的名声,但却也将他置于了一个尴尬的地位——这并非他的本意,不过他也不后悔,直言敢谏本就是东林的传统。
  进入文华殿,
  见朱慈烺忽然又上朝,崇祯皇帝并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他好像早就预料儿子会出场。
  朱慈烺在崇祯下首的小桌子坐了,眼观鼻鼻观心。
  今日早朝的焦点并不是他,而是刘宗周。
  所有人都在看着刘宗周。
  第一天上朝,刘宗周如同是一尊神,连首辅周延儒的光彩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了。
  “臣刘宗周有本!”
  果然,不等司礼监掌印王之心话音落地,刘宗周就已经出列了。
  朝堂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刘宗周入朝的第一本。
  刘宗周是左都御史,不知道他要弹劾谁?
  朱慈烺尤其紧张,如果刘宗周在朝堂之上把昨天下午针对他的“无礼无制误军”的三大罪状拿出来,再有一帮东林人附和,那可就不好对付了。想到此,朱慈烺看向兵部尚书陈新甲。
  虽然头部被小石子砸中,流了不少的血,不过陈新甲的身体还真硬朗,仅仅休息了两天,就又立在朝堂上了。对这一点,连一向情感内敛的崇祯帝都表示了赞许,赐了锦缎,以示奖励。
  “讲。”崇祯微微点头,虽然对刘宗周没什么大期待了,但他依然想听听刘宗周的高论。
  刘宗周朗声道:“蒙陛下厚爱,任臣为督察院左都御史,臣不胜感激。督察院的职责在于端正自己进而再端正百官。身为都察御史,往上对得住君父,往下经得住天下士大夫的质问,使大臣守法,小臣廉洁,巡方得人,吏治清明,民生顺遂,如此才无愧于督察员的职责。”
  崇祯微笑点头。
  刘宗周这番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