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五年-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同情,有人不以为然。
  马蹄急响,兵部尚书陈新甲和田守信带了一百巡城兵赶到了现场。
  陈新甲原本正在兵部忙于军务,若不是田守信告知,他根本不知道有人在京营营房门口聚众闹事。见到现场情况,陈新甲忍不住就怒了:“好大的胆子,竟然堵塞军营营门,你们眼中还有王法吗?”
  人太多了,兵丁们好不容易才驱赶出一条道路,护卫着陈新甲走到老兵们的面前。
  “大人,我们冤枉啊……”
  老兵们都是喊冤。
  “冤什么冤?当兵打仗连枪都扛不稳,京营继续用你们当兵才是冤呢,都给本兵散了,不然就等着吃顺天府的棍棒吧!”陈新甲瞪眼。
  “冤枉……”
  迎接陈新甲的是一片冤枉之声。
  不止跪着那些老兵,旁边看热闹的人群中也有很多人在起哄,有人为老兵抱不平,有人借机发泄对朝廷的不满,现场闹哄哄的,很快就把陈新甲的吼声淹没。
  人浪翻滚。
  陈新甲和一百名兵丁竟然控制不住局面。
  和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是在兵部衙门口,一般老百姓不敢靠近,现场只有京营裁撤下来的老弱,但今天除了三百老兵,现场还有好几千看热闹的百姓,他们起哄吹口哨,为老兵们壮胆,希望事情把闹大,陈新甲再想要凭借官威就把老兵们吓退,已经是不可能了。
  陈新甲额头上渗出细汗,小声对田守信道:“田公公,本兵在这里镇着,你赶紧去找太子调兵!”
  本兵,兵部尚书的自称。
  田守信拨马离开,急急出城向大校场而去。
  陈新甲转身面对起哄的老兵,正要摆出兵部尚书的架势,吓唬一翻,忽然脑袋遭受重击,眼前一黑,哼也没哼的就往后倒……
  襄城伯府门前。
  和德胜门军营的群情汹涌不同,襄城伯府前的老兵们都情绪稳定,因为小襄城伯李国祯正在讲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家放心,朝廷不会不管大家的,襄城伯也不会不管大家,我李国祯在次保证……”
  李国祯站在府门前的台阶上,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台阶下的老弱都被他说的感动。
  “大家请回吧,我李国祯一定会向太子殿下进言,解决大家可能的困难。如果做不到,到时大家再来围我襄城伯府,甚至可以把襄城伯的牌子砸了,我李国祯绝无怨言!”
  李国祯讲的唾沫横飞,说的激动处,甚至还挤出了两滴眼泪,简直是把所有老兵都当成了自己府中的亲人,老兵们深受感动。
  “回去吧,老伯公一定会为我们做主的。”
  “就是,我们要相信小伯公。”
  人群中,李国祯安排好的“桩角”正在劝说大家。
  老兵们散去。
  襄城伯府门前很快就恢复了宁静。
  李国祯颇为得意,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德胜门军营和东直门军营正一团乱呢,相比他三言两语、轻轻松松就打发走府门前的老兵,兵部尚书陈新甲和顺天府尹周堪庚此时是焦头烂额,无计可施,而这正衬托出他的卓然不凡和伶俐口才。
第二百四十一章 营门惊变
  接下来,李国祯准备按照原计划,前往德胜门军营,帮兵部尚书陈新甲处理现场的危机,相信只要他出马,现场骚乱很快就会平息。
  当然了,时机要掌握的恰到好处,他出现的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早了显示不出他的手段,迟了,万一皇太子带兵镇压,那他就白做功夫了。
  而经过此事之后,他的能力必然为京师所知,连皇太子也不敢小瞧他了。
  李国祯施施然下了台阶,准备上马。
  就在这时,马蹄声急促,一匹快骑沿着街道疾驰而来,马上骑士是他府中的家丁,前往德胜门刺探情况,每十分钟回报一次。
  听到那急促的马蹄,李国祯忽然有一种不详的感觉。
  家丁在李国祯面前滚鞍下马,气喘吁吁一脸惊慌的禀报:“公子,不好了!兵部陈部堂被乱兵用石头砸伤,巡城兵丁捉拿凶手,有人拒捕,兵丁直接杀人!”
  “你说什么?”
  李国祯脸色大变,这可不在他的预料中。
  ……
  德胜门军营门前。
  陈新甲脑子嗡嗡的不知道身在何处?原本,他正大声叱喝,想要说服老兵离开,正讲的慷慨激昂呢,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个一块小青石子,准确的砸在了他的额头上,“砰!”如遭重击,头上的纱帽被砸飞,他的人也砸得向旁歪了一步,头上鲜血直流,眼前金星直冒,站也站不住,身边的护卫急忙扶住他,惊呼:“部堂大人?部堂大人?”
  鲜血模糊了双眼,陈新甲一时说不出话。
  兵部尚书被攻击,现场立刻就乱了,陈新甲带来的那一百兵丁立刻大呼小叫的搜捕凶手,但却没有人看到凶手,连青石子从哪儿飞来的都没有人能说清,于是跪在地上的三百老兵就成了最大的嫌疑犯。
  “抓!把他们全抓了!”
  带队的百户命令。
  尚书大人在他的保护之下出了事情,作为百户他要负最大的责任,如果再抓不住凶手,他的责任会更大,因此他气急败坏的命令,一定要把有嫌疑的刁民全部抓到!
  “是!”兵丁们大声答应,执着刀枪就向老兵们扑去。
  但老兵们怎肯束手就擒?兵部尚书大人倒地,生死不明,如果死了,那被逮着的人绝对是要偿命,就算不死只是受伤,被逮着的人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因此纷纷跳起来反抗。虽然他们都是被清退下来的弱兵,但毕竟都是握过刀枪的,拼命反抗之下竟然也颇有战斗力,一百兵丁一时奈他们莫何。
  混乱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句:“陈部堂被乱兵打死了,快跑啊!”
  轰!
  就像是炸开了锅。
  现场情势一下就被激化了。
  三百老兵一听尚书死了,都吓坏了,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那点委屈了,跳起来就想往人群里面钻,但一百巡城兵可不能让他们溜走,尚书大人死了,凶手在眼皮子底下走了,这责任谁也担不起。如果说刚才巡城兵和老兵们的缠斗还留有余地,架势胜过实质,但现在就不一样,巡城兵出手再不客气,老兵们则是狗急跳墙,他们拼命的推挤,挡在最前的几个巡城兵被推倒,两名老兵从缺口中钻出来,撒腿就要跑。
  “拦住他们!”那名百户嘶吼。
  “噗!噗!”
  两杆长枪直接刺过去,将一名试图逃跑的老兵戳了一个透心凉。“杀人了!”
  看见两个同伴丧命,那三百老兵都吓傻了,甚至有人直接吓晕了过去。
  而跑在最前的那名老兵只跑了两步,就被巡城兵追上来一刀放倒。
  但那名巡城兵刚刚收回钢刀,就莫名其妙的惨叫一声,扔了钢刀,抱着脑袋倒地。
  这一下惊呆了不少人。
  “巡城兵被杀了,老兵造反了!”
  有人惊慌的喊。
  巡城兵不知就里,虽然内心不相信老兵们敢造反,但那名无缘无故倒地的同伴,却让他们不得不对老兵们有所怀疑——这群老贼,就算不是造反,也是对朝廷心怀不满,心中这么想,出手就更加不客气,眨眼间,又有两名试图逃跑的老兵被戳倒在地。
  惨叫,鲜血,现场乱成一团,看热闹的百姓嘶声尖叫,一片踩踏,妇人小孩哭声一片。
  陈新甲有点清醒了,他听到了现场的躁乱,还有那种惊恐至极的尖叫声,他拼命的睁开眼,推开搀扶他的卫兵,望着眼前的乱象,他全身的冷汗一下就下来了——这可是帝京,一旦发生了骚动,造成了大祸害,可不是他一个兵部尚书能顶起来的!
  “住手!都给我住手!”陈新甲神奇的恢复了力气,他扯开嗓子嘶声大吼。
  但他的声音淹没在周边的尖叫声中。
  混乱仍在继续。
  危急之时,听见急促的马蹄和整齐的脚步声在街道两边响起,刀光闪现,京营兵,到了。
  ……
  襄城伯府。
  老襄城伯李守锜坐在椅子里,用一种阴沉至极的目光望着自己的儿子,用一种咬牙切齿的声音问:“这就是你的计划?”
  “是。”
  李国祯跪在地上,再没有刚才的得意和潇洒,只有一额头的冷汗,他知道,自己搞砸了,如今的情势已经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了,唯有把一切都告诉老爷子,请老爷子拿主意了。
  “拙劣!愚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连朱纯臣和徐允祯都不能挡,何况你这个竖子?!”
  李守锜提起椅边的拐杖,狠狠向李国祯扫去。
  “啪!”
  力量巨大,拐杖一折为二。
  李国祯被打的呲牙咧嘴,但不敢闪躲,也不敢挪地方。
  李守锜怒气尤不平,抬脚朝儿子连续猛踹,口中不停的骂蠢货。
  “伯爷息怒!”管家洪耀福吓得哆嗦,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事情发了,打死儿子也没有用,李守锜压住心中的怒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的想了一想,目光扫向管家,咬牙切齿的问:“洪耀福,你找的那几个老兵可靠吗?”
  “绝对可靠,他们都是伯爷在军中的老部下,最善于传播流言,就是死,他们也不会把小人说出来的!”洪耀福连忙回答。
  李守锜老脸阴沉的像是要吃人:“他们现在可在德胜门的现场?”
  “两个在,另外两个应该在看热闹。”洪耀福哆嗦回答。
  “把他们的名字都写下来。”
  “是。”
第二百四十二章 崇祯盛怒
  洪耀福爬起来,拿起笔,在旁边的桌上将四个老兵的名字一一写下,双手呈送到李守锜面前,李守锜接过来看一眼,折好了放进怀中,目光再看向洪耀福:“洪管家,你跟我有二十年了吧?”
  “是,整整二十年了。”洪耀福哆嗦的像是寒风中的小鸡。他知道自己犯了大忌,可能小命不保了,但他也没有办法啊,小襄城伯逼迫他做,他也不敢不从啊。
  “二十年,老夫可有亏待你的地方?”
  “从无!伯爷待小的如亲人,小的做牛做马也难报伯爷的恩情!”洪耀福回答的慷慨。
  李守锜点点头:“那好,今日的事情你要保密,今生今世也不许跟任何人说起!”
  “是。小的就是死,也不会吐露一个字!”洪耀福发誓的说,心里微微松口气。
  “很好,你先出城躲几天吧,听说你在通州有一个亲戚,带上你家人,就先到通州吧。”李守锜道。
  “是,小的这就走。”
  洪耀福爬起来,擦一把头上的冷汗,急急去收拾东西。
  李守锜看向李国祯,冷冷问:“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吗?”
  李国祯方寸已经乱了,心神也已经慌了,在老父亲严厉的目光下,他咽了一口唾沫,颤声回答道:“爹,儿知道错了,儿子这就写奏折,辞掉提督的职位……”
  “蠢货!”
  李守锜气不打一处来,一脚将李国祯踹翻在地:“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个蠢货?你这个时候写奏折,不是不打自招,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你是怕皇太子追查不到你是幕后主使吗?”
  李国祯猛然警醒,爬起来颤声道:“那儿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继续做你的提督,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过一样!”李守锜咬牙切齿的教儿子:“而且要认真的做,绝对不能让太子看出任何的破绽!”
  “明白了……”李国祯点头像是啄米鸡。
  李守锜转身向外走。
  “爹,你去哪?”李国祯颤声问。
  “还能去哪?当然是给你擦屁股!”李守锜怒不可遏但又无可奈何。他只有李国祯这一个儿子,无论如何,他也得帮儿子将这件事情糊圆了。
  老爹走后,李国祯颓废的站起来,痛心疾首的喃喃:“老天爷待我不公啊,明明一条妙计却被搅合成这样,唉……”忽然想到了什么,脸上的哀戚立刻就变成了怨恨,咬牙切齿的道:“都怨洪耀福这个狗奴才坏了我的大计,等他回来,一定要严厉惩罚他!”
  ……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帝正在发怒。
  在他面前的龙案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朱慈烺在京营制定的新军规和操练手册,另一本是戚少保的纪效新书。
  虽然同意朱慈烺抚军京营,但在内心里,崇祯帝对儿子是不放心的。儿子自小有点小聪明,喜欢读经读史,在朝堂上提出的新政四策,虽然石破天惊,令人难以置信,但崇祯帝自认天家尊贵血脉,传承自己,又在宫中耳濡目染,能提出一些治国之策倒也没有太让人大惊小怪的。
  但军事和政事不同。
  没有磨砺,没有行伍经验,即使是熟读兵书的天才也不可能有统领三军的能力,历朝历代,所谓的太子领军,其实都只是一个幌子,真正领军的还是太子下面的老帅老将,因此从一开始崇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