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末年风云录-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州节度使刘赟被软禁,当韩奕率军打着迎接新君的名义,中途突然折向许州时,许州节度使刘信惶恐不安,干脆自杀了事。河东节度使刘崇还被蒙在鼓里,纵是发觉,为时已远,鞭长莫及。

    所以,韩奕留下前申州刺史马铎暂驻许州,又率部赶了回来,因为郭威就要正式登基称帝了。

    冰雪覆盖的官道尽头,出现了一条黑色的影子,那一抹黑影正徐徐行来。

    郭荣注视着自己的儿子,问道:“待会韩叔叔来了,宜哥儿可知如何做?”

    “要向韩叔叔磕头谢恩!”郭宜哥点头道。

    郭荣满意地点点头,自己的这个儿子经历过惨剧,他担心这会给儿子留下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因为郭宜哥常常深夜从噩梦中醒来。

    寒风继续呼啸着,似乎想将野地里的父子二人冻成冰棍。当那面“韩”字大旗已经清晰可见时,郭荣觉得有一丝暖意在心头涌起。如果自己的养父郭威称帝,那么自己就是皇子,自己最尊敬的朋友与兄弟韩奕是否还会一如既如地与自己称兄道弟?郭荣不知道,但他已下定决心,决不容许自己在与韩奕之间有任何隔膜。

    郭荣与韩奕一见如故,他生性豪爽,也交过不少朋友,直到韩奕拼命抢救出自己的这个稚子,郭荣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兄弟之情。

    雄壮的军队,簇拥着韩奕来到这父子二人面前停下,这父子二人向韩奕迎了上去。

    郭宜哥扑通地跪在韩奕的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韩奕大吃了一惊,事实上当初他将郭宜哥救起,还未来得及说上话,韩奕又带伤出征,将郭宜哥寄养在郓州,今日才是第一次相见。

    “宜哥儿快快请起!”韩奕连忙上前搀扶道。

    郭荣道:“子仲对我郭氏有大恩,犬子能苟活于世,全拜子仲所赐,子仲可坦然接受犬子所拜!”

    “韩某只恨力有不及,未能护得郭氏周全。”韩奕深表歉意。

    郭荣道:“我能有一子存活世上,也该知足了。韩兄弟为我一门,披肝沥胆,几致丧命,此中大恩大德,郭某真不知如何……”

    郭荣心中悲苦,呜咽不能言语。他是一个性格坚韧的男子,所以他强忍住没有当众哭出来,只是紧紧地地握着韩奕的双臂,一切尽在不言中。

    韩奕内心之中既有同情之意,又有几分深深的愧疚之情,这几分愧疚之情将会永远伴随着他。他不是没有提醒过郭威,可当时郭威并不在意,在一切还未发生之时,韩奕又如何能证明其中的必然呢?惨剧就在韩奕的眼前真实地发生着,而他仅仅只能尽力而为,他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或许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受点。

    他打量了一下四周,忽然想起自己脚下站立的地方正是郭荣夫人刘氏自尽之处,他有意向郭荣指点,但又怕勾起郭荣的伤心处,终究没有说出口。

    “请郭兄节哀!”韩奕只是劝道。

    “我父帅今日在御营设宴,就差你一人与义勇军诸将校呢。”郭荣勉强收拾起悲情,努力挤出一丝笑意,“你还称我为兄,这是对我郭荣最大的尊重。”

    “在郭兄面前,是来不得半点虚言的。”韩奕道,“大丈夫当率意而为,何必牵强?”

    “子仲是洒脱之人,不愧为当世英雄豪杰。”郭荣赞道。

    郭荣还是韩奕记忆中的那个郭荣,不因为如今地位的急剧提升,而有任何的不同,他仍一如既往地敬重英雄,一如既往地慷慨激昂,一如既往地蔑视卑微与谨小慎微。而韩奕的言行举止,正合郭荣心意。

    韩奕一把将郭宜哥抱到了自己的坐骑上,拥着郭宜哥合乘一骑,与郭荣并行。

    “韩叔叔,我爹说天下英雄数你第一,你告诉我,谁会是第二呢?”郭宜哥不安份地回头问道。

    “这世上没人能称第一的。”韩奕答道。

    “为何?”郭宜哥问道。

    “因为第一注定会死在第二的刀下,所以还是没有第一的好。”韩奕笑道,“但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他们应该对一样东西畏惧。”

    “那会是什么?”郭宜哥好奇道。

    “那就是民心!顺民心者,繁荣昌盛,逆民心者,终究为人所唾弃,前者留芳百世,后者遗臭万年。古往今来,堪称英雄者,不计其数,然英名永留史册者,却少之又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韩奕认真地说道。

    郭宜哥似懂非懂,郭荣则击掌大赞道:“说的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屠敌百万,血流千里,算不了什么英雄,只有能留芳百世,方才算得上‘英雄’二字。今辞迎新之际,你我正是大有可为之时也!”

    “郭兄说的是!”韩奕也笑道,“时不我待也!”

    谶言曰:

    汉水竭,雀儿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从腊月二十五,至大年初四,郭威仍驻军大梁城外的皋门村,其间不曾踏入大梁城一步。不仅如此,他还禁止部下随意出入京城,以免惊扰百姓。

    他在等待南北两边的消息,一边稳住河东的刘崇,另一边则密切地关注南边刘赟与刘信,直到分别收到郭崇威与韩奕传来的消息,郭威心头的大石头已经落地了。从另一方面讲,还在春节里自城外入宫,并荣登九五,君临天下,也暗合辞旧迎新的意味。

    “末将韩奕,拜见监国!”韩奕入帐参拜。

    “子仲来得正及时,老夫今夜设宴,要是少了子仲一人,未免不美。今夜子仲可要多饮哦?”郭威见爱将还营,便高声笑道。

    “监国有命,末将哪敢推脱?”韩奕笑道。

    心腹将校云集,将偌大的营帐挤得水泄不通,众人个个眉开眼笑,因为郭威已经决定明日入城加冕称帝,这帐内的所有人都将是开国功臣。

    王殷大笑道:“我早就说过,韩侯出马,保管那刘信鼠辈束手就擒。不过王某倒是太高看了刘信,一听到韩侯驾到,抢着奔往阴曹地府了。”

    “哈哈!”众人跟着大笑起来。

    郭威捋着短须,也喜不自胜,立刻命道:“来人,开宴!老夫将与诸位痛饮!”

    夜幕已经降临,大营里张灯结彩,灯光与篝火照亮了每一个的脸膛。自郭威及以下,数万将士,个个开怀畅饮,今夜军中无须禁酒。

    酒过三巡之后,郭威又举杯冲着王峻道:

    “秀峰兄与我相交多年,我此番能荣登九五,多赖兄之力助。借此良辰,与兄满饮此杯。”

    “呵呵!”王峻乐不可支,他算得上是第一功臣,众人轮番敬酒,他已经喝得满脸通红,口中也含糊不清:

    “郭雀儿,你如今就要龙袍加身,明日君临天下,可不要忘了我王峻的功劳。”

    帐内一时失声,众人不由得惊讶,因为王峻竟然敢当着众人的面,直呼郭威的绰号,或许以前可以,但眼下却属大逆不道的之语。郭威却不以为意,乐呵呵地保证道:

    “当然富贵同享!”

    “好说、好说!”王峻端起酒杯,仰起脖子一饮而尽,竟是当仁不让。

    郭威又举杯对王殷邀道:“当初内难发作,幸亏王帅及时报讯,待老夫举边南下,王帅又不吝举兵相从,功劳甚大。此杯就当是老夫酬谢。”

    “监国羞煞王某了。”王殷连忙道,“王某不过顺势而为,不敢居功。刘氏无德,诛杀功臣,令我等武将齿冷。今郭公荣登九五,正是众望所归,天下之幸!”

    “王帅久在侍卫军中,今后可继续为老夫执掌侍卫司。”郭威许诺道,又对郭崇威、曹威二将道,“尔等可在王帅左右听令。”

    郭、曹二威上前拜道:“明日监国就要登基称帝,我等名犯天讳,请监国赐名!”

    这二人名字当中都有一个“威”字,当然要避郭威之名讳。这事情是郭威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遇上,他略思索一番,便命郭崇威去掉一个“威”字,曹威改名为“英”。这二人分别执掌侍卫马军与侍卫步军,在侍卫司中仅名列王殷之下。

    “谢陛下!”郭、曹得了赐名,已经开始直呼陛下了。顺带着,连韩奕部下李威,也改名李武,并且加了一堆头衔。

    酒宴渐渐变成了封赏,虽然郭威还须等到自己正式称帝,才能赐封正式官爵,但凡是他在这场宴会中点名的,都是功臣中的功臣。每个人都不由得暗想自己应该能排到第几位。

    郭威点了一圈部下的姓名,包括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元从都押牙郑仁诲,知客押牙向训,参谋左右的魏仁浦,还包括何福进、李荣等大将,唯独将韩奕落下。众人不禁感到惊讶。

    “韩子仲,你说老夫该如何赏赐与你?”郭威放下酒杯,径直问道。

    “监国应知我,我志在边事,与辽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愿监国授我节钺,为国戍守边疆,使我得偿所愿。”韩奕答道。
     竒 書 網  W w w 。 q í S ǔ W A И G 。  C ō M 

    郭威摇头道:“男儿志在四方,子仲有此雄心壮志,老夫本应成全。子仲虽为武臣,但胸有经纬之才,亦是治世之能臣,岂能仅做一边帅?老夫还不算昏庸,亦知治理天下,使得国泰民安,所谓文治才是重中之重,天底下并非只有征战杀戮。子仲可留在我的身边,与秀峰兄一道参赞军国大事。”

    郭威的意思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不会仅仅将韩奕当作一位武将使用,而是当作左膀右臂重用。帐中众人这下都明了,虽然羡慕韩奕在郭威心中的地位,但一想到其中缘由,也就释然。

    “遵命!”韩奕伏拜。

    王峻就坐在韩奕对面,从位置上看,王、韩二人居于郭威一左一右。他见韩奕主动请求到边州为帅,以为韩奕是故意表忠心,心中暗笑韩奕虚伪,却不知韩奕自踏入军伍,就有北上抗辽之心,只是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韩奕没有注意到王峻投过来的讥俏目光,事实上他应付群臣的酒官司还来不及。大帐内一直喧哗到了深夜,酒食换了无数回,杯盘也不小心打碎了无数次,直到大半人醉倒当场,晚宴这才宣布结束。

    帐外的夜空,清冷如水,干冷的空气令半醉的韩奕感觉十分惬意。只是不远处的军营中,还在喧闹着,怕是不到天亮是无法消停的。

    韩奕刚走出郭威的帅帐,迎面健步奔来一个汉子,借着帐前的火光,韩奕认出那人是赵匡胤。

    “赵匡胤,你这是去哪?”韩奕将赵匡胤叫住。

    “拜见韩侯!”赵匡胤连忙恭敬地拜道,“小人奉命去向监国禀报一事,请监国定夺。”

    “监国今夜大醉,已经躺下了,如果不是什么大事,还是明天再来的好?”韩奕道。

    赵匡胤犹豫了一下,说道:“听闻有步军都校扬言,说澶州马军扶了一个皇帝,他们步军也要扶一个。大伙都说这人酒喝得太多,将他抬了回去,让我报与监国知晓……”

    “那步校与你熟吗?”韩奕问道。那步校姓甚名谁,韩奕不想知道,总之出现这样的人物,他也不觉得丝毫诧异。

    “不曾有过交往。”赵匡胤老实地答道。

    韩奕将自己的佩刀解下,递到赵匡胤的面前,笑道:“既然那人与你并无交情,又心怀叵测,你就带上我的佩刀,将那人的脑袋取来献给监国。”

    “韩侯……”赵匡胤愣在当场。

    韩奕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然后带着部下摇摇晃晃地离开。

………………………………

第三章 新朝3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三章 新朝3

    汉乾佑四年,不,应当说是大周广顺元年春,正月初五,汉太后下诰,授监国郭威符宝,即皇帝位。

    正式穿上一身龙袍的郭威,在王峻、王殷、韩奕等腹心的簇拥下,御崇元殿即位。制曰:

    自古受命之君,兴邦建统,莫不上符天意,下顺人心。是以夏德既衰,爰启有商之祚,炎风不竞,肇开皇魏之基。

    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受遗辅政,敢忘伊、霍之忠,仗钺临戎,复委韩、彭之任……朕方在藩维,已遭谗构。

    逃一生于万死,径赴阙廷;枭四罪于九衢,幸安区宇。将延汉祚,择立刘宗,征命已行,军情忽变。朕以众庶所迫,逃避无由,扶拥至京,尊戴为主……

    朕本姬氏之远裔,虢叔之后昆,积庆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眇躬。今连国宜以大周为号,可改汉乾佑四年为周广顺元年。

    自正月五日昧爽以前,一应天下罪人,为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故枢密使杨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