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同治五年每担1o元(银元)光绪十三年(1874)每担34元光绪二十年(1894)每担44。74元。乌龙茶的主要买主是美国其次是欧洲。运往欧美的茶叶经常约占台茶输出总额的95%左右最少时也不低于8o%。
樟脑为台湾重要特产之一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o—8o%。康熙时封禁番地私熬樟脑者洽罪。雍正三年(1725)清廷在台湾设厂修造战船南北二路各设军工料馆采伐樟木为船料许承办军工的匠私煎樟脑取利台湾的樟脑业自此兴起。咸丰五年(1855)香港美商布宾纳特至打狗经营樟脑的出口贸易引起世界对台湾樟脑的注意。咸丰十一年(1861)英国怡和、邓特两洋行也到台湾经营樟脑贸易并且很快取得了垄断地位。同治二年(1863)台湾道陈懋烈鉴于利权外溢宣布樟脑官营由官办脑馆统一向制脑业者收购而后转售给洋行。当时官府收购价格约每担6元卖给外商约每担16元而外商在香港的售价为每担18元这就引起了外商的很大不满以至同治七年(1868)英国出动兵舰占领安平用武力胁迫清廷于次年制定樟脑章程废止官营允许外商领照进入内地自由采购。这时外商不仅控制了樟脑的贸易而且通过借资金给台民由台民制造然后全部包购从而控制了整个樟脑业。樟脑的输出从同治四至六年(1865—1867)的年约7千担增至七至九年(1868—187o)的年约1万4千担。光1《诸罗县志》卷12《杂记·外纪》。
绪八年(1882)以后的数年中由于内山械斗严重樟木不能砍伐以致樟脑无出输出锐减光绪十一年(1885)输出仅为3担。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复行官营次年于台北设脑务总局又于各主要产地设置分局制出之脑悉归官局购价每担8两官局转售包商售价每担12两。当时揽办樟脑贸易的是台北德商公泰洋行配运至香港其价又在2o两以上光绪十六年(189o)在外商干涉下清政府再度废除官营当年输出8千担。十七、十八年(1891、1892)均为2万1千担十九年(1893)增至4万担二十年(1894)达到5万1千担。当时日新月异的化学工业对樟脑的需求激增欧美市场销用日巨脑价随之而涨。十六年(189o)每石3o元十八至二十年每担41—44元以上。外商运至香港已至每担7o元以上运至上海更达每担百元以上。
台湾开以来的富庶以及海上交通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成为东西方殖民主义者觊觎的目标。鸦片战争以后英、美、日、俄更加暴露出夺取台湾的野心。
第十章中俄关系第一节起源和冲突中俄两国关系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国向东方扩张和对中国的侵略。原来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自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起开始派商人、冒险家叶尔马克等人越过乌拉尔征服西伯利亚进而闯入中国的边疆。至十七世纪后期沙俄在西伯利亚已站稳脚跟并建立了数十个城寨其中有1632年在勒拿河上建成的雅库次克1654年在中国的尼布楚城址兴建了涅尔琴斯克在黑龙江咽喉所建的阿尔巴津即雅克萨城址1。
清朝兴起后所辖治的地区早在元朝已归入中国版图。经过明朝的都司卫所统治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以前对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进行了征剿和招抚。皇太极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对黑龙江中上游及以远地区的经营。天聪八年(1634)次征伐黑龙江上游就向率兵的霸奇兰与萨穆什喀晓谕:此行之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攻略时应对他们说:“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1。这一年居住在精奇里江的达呼尔部领巴尔达齐率众归服皇太极把宗室之女嫁他成为显赫一时的额驸。崇德二年(1637)索伦部领博穆博果尔也向清朝进贡两年后叛清皇太极于崇德四年(1639)兵将其生擒攻取了叛军赖以集结的雅克萨、铎陈、阿撒津、多金、兀库尔等城2。崇德七年皇太极踌躇满志地宣称:“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鄂霍次克海)迄西北海滨(贝加尔湖)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3其实这也是故土重归一统。
中俄冲突随着沙俄的入侵而日益激烈。1643年波雅科夫率领沙俄侵略军到了精奇里江(结雅河)支流勃良塔河比皇太极统一这一地区晚来十年。波雅科夫等人从当地达呼尔人那里了解到达呼尔人是满族的一支和通古斯人有亲属关系这些人居住的地区早已从属满族王公和中国皇帝。中国官员经常到此巡视和征税而沙俄侵略者不顾所到之处人民的反抗和中国的领土主权仍然艰难地向内地入侵。正是这伙强盗在缺少粮食时屠杀当地居民以尸体充饥。1646年他们返回雅库次克向沙皇报告大肆宣扬黑龙江地区盛产谷物和貂皮等“力主占领阿穆尔(黑龙江)地区”4。
1'苏'普·李·雅科夫列娃:《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
1《清太宗实录》卷21页14。
2《清太宗实录》卷51页8—9。
3《清太宗实录》卷61页3。
4'苏'a·普罗霍罗夫:《关于苏中边界问题》第25页。
从中国边境少数民族的反抗到中俄两国政府间的正面冲突最典型的是哈巴罗夫的行径。西伯利亚富商哈巴罗夫带领自己出钱召募的一百五十人左右的队伍在雅库次克长官的支持下于1649年侵入到黑龙江窥探并向当地居民征税。可是恐惧哥萨克的居民逃之一空留下的少数人又极力反抗他们不得不撤回到雅库次克。但是沙皇见到他们呈交的皮毛与谷物却给了他们更大的支持和鼓励补充了供给与大炮。165o年夏这伙人再次侵入黑龙江突袭雅克萨以为扩大侵略的据点。哈巴罗夫一伙到处烧杀抢掠当地人民向清廷控诉俄国侵略者:“彻底破坏了我们的土地把庄稼割掉了把我们的妻子和孩子抢走了!”请求清政府给予保护。驻守宁古塔(今宁安)章京海色奉命出击派捕牲翼长希福等率领清军在顺治九年(1652)二月十五日同哈巴罗夫俄军激战于乌扎拉村。清军本来取得了很大胜利而在攻打俄军据点的关键时刻海色下令捉活的不要打死人结果敌人得到喘息之机反败为胜海色因此被处死希福革职。俄军听说清朝将派来重兵吓得狼狈而逃。后来沙皇因哈巴罗夫侵华有功封其为贵族过了二百年把他侵略据点的一个城堡又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1。
1654年斯捷潘诺夫接替哈巴罗夫指挥沙俄侵略军继续窜犯黑龙江及深入至松花江流域之地。这时既有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也有训练有素的清军作战。斯捷潘诺夫在呼玛河与黑龙江会流的地方建呼玛城负隅顽抗。清政府命令固山额真明安达理统率官兵对其征讨1655年从三月底到四月初连续动水6进攻击毙数十名俄军后以粮饷不继撤回。2侵略者劫掠不止1657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松花江与牡丹江会流处包围了俄军经过交战打死和活捉二百七十多名匪徒当场击毙斯捷潘诺夫1。到166o年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者基本被肃清。
1参见'美'乔治·亚历山大·伦森:《俄国向东方的扩张》。又《清世祖实录》卷68页24。2《平定罗刹方略》卷1—2。
1《清世祖实录》卷119页4—5。
第二节早期俄使来华俄国使臣来华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据说伊凡四世曾派哥萨克头目彼特罗甫和雅鲁契甫来北京探察。明穆宗因其没有进贡方物不予接见。万历四十七年(1619)又有斐德林和曼多夫来华明神宗谕准通商并希望派遣使者2。迄今尚存明朝致俄国的两封国书3。
清代俄使最早来华的是巴伊科夫使团。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二十日使团在托博尔斯克接到沙皇训令和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训令要求他们了解中国人的信仰国家的财力、兵力对外战争城市贵重饰、宝石同中国人通商的可能性及到中国的道路等等情况。五月下旬出经过蒙古至顺治十三年三月十四日到达北京。其先遣之谢伊特库尔·阿勃林与之左路头一年到达北京之后已返回。一个俄国使团分成两伙。巴伊科夫因纠缠接待礼节及在京行为不端顺治帝没有接见当年九月即被打回去。阿勃林则不但受到顺治帝接见还得到了丰厚的赠礼4。
但是沙皇没有因巴伊科夫出使失败而受影响继续主动于1658年1o月派伊凡·佩菲利耶夫与阿勃林来华途经三载到北京。此次为沟通贸易而来以所带国书“语多不逊”虽然接受了国书和礼物但顺治帝没有接见也没有给沙皇带回清朝的国书。清朝最不满意的是“俄察罕汗两附贸易人至京奏书然不言边界事”1。
俄国极力追求贸易利益继续遣使。1668年派阿勃林来华这是此人第三次衔命携带毛皮、呢绒、红珊瑚珠、望远镜、自鸣钟等价值四千五百卢布的商品。1669年6月到达北京。康熙帝接见了他们给予的馈赠和他们自己购买的货物获四倍以上厚利2。
清朝的注意力是关心边境安全和主权不受侵犯特别是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俄国在东方的势力有所增强清朝忧虑很多:一是波兰逃犯切尔尼戈夫于1665年占据雅克萨被沙皇任为该城长官与占据尼布楚的总管阿尔申斯基互为犄角构成威胁;二是向贝加尔湖以南扩张1665年派瓦西列夫和洛夫佐夫强占了中国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所属的楚库柏兴即色椤格斯克;三是1667年索伦部领根特木尔率家属及部众叛逃为沙皇效劳影响边境安定。尤其是康熙帝对根特木尔叛逃极为愤怒特遣使至尼布楚追索其人还要求俄方派人到北京谈判。167o年尼布楚总管派部下伊格纳季·米洛瓦诺夫等人来华但奉沙皇密谕不谈根特木尔之事。康熙帝接见了来使2陈复光:《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上册第16页。
3'俄'尼古拉·班蒂什—卡缅斯基:《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第2o页。4《清世祖实录》卷91页2o—21。
1《清史稿》卷153《邦交志一》。
2'苏'普·季·雅科夫列娃:《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
回程时派人护送到尼布楚带去致沙皇的信又提出归还逃人1。
继之来华的俄国高级使臣是外交事务衙门翻译官尼古拉·米列斯库·斯帕法里。1675年3月从莫斯科出带领一千五百人的代表团来华。沙皇给他的训令列出十余项任务主要是寻求扩大贸易。他们绕行西伯利亚经过伊尔库次克斯帕法里会见了根特木尔。再至尼布楚南下嫩江、齐齐哈尔1676年5月到北京。清朝对他们很重视想借此解决边境与逃人问题特命礼部侍郎马喇出迎但是这个代表团态度傲慢为礼仪细节争论不休。尽管如此康熙帝还是两次接见斯帕法里向他提出交还根特木尔而他诡称不知其人。不得已康熙通过他致书沙皇“令管束罗刹毋扰边陲”2。清朝坚持把逃人根特木尔送回才能与其谈贸易否则让俄国使臣不必再来3。
1陈复光:《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第18页。
2《清史稿》卷153《邦交志一》。
3《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第41页。
第三节雅克萨之战雅克萨满语为河湾之意。中俄关系史上提到的雅克萨城位于黑龙江上游与讷穆尔河会流的弯曲之处。这里北逾外兴安岭可通雅库次克东向通黑龙江下游西向越石勒喀河近至尼布楚远达贝加尔湖以南的色楞格斯克南向一可通额尔古纳河一可通嫩江是四面八方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俄为争夺雅克萨而战有深刻的领土要求背景这座名城最早是中国所属达呼尔人的故乡“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1。1665年切尔尼戈夫强占之后一面假意谈判一面利用雅克萨深入侵略建立结雅斯克堡(1678)、西林穆宾斯克和多伦斯克堡(1679)、额尔古纳堡(1681)。康熙帝深刻指出沙俄侵略者“恃雅克萨城为巢穴于其四近耕种渔猎数扰索伦、赫其、斐雅喀、奇勒尔居民掠夺人口俾不得宁外”2。为使这种侵略合法和持久沙俄公然于168o年将尼布楚变为西伯利亚一个单独督军区三年以后又成立了雅克萨督军区加固其工事召募哥萨克为军设立农庄“耕田自给”3。
清朝决心以武力驱逐占据雅克萨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十三岁(1667)亲政时起就留心于此研究边疆的山川形胜。康熙二十年平定吴三桂叛乱以后内地大局稳定便派理藩院侍郎明爱等向占据雅克萨的俄官提出退还所侵多伦禅等地并调查雅克萨的俄军防务。翌年二月至五月康熙帝进行第二次东巡“巡视边疆远览形胜”直到宁古塔将军所在地大乌喇(今吉林永吉)泛舟松花江检阅驻军。秋天下令派副都统郎谈、公彭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