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张集馨:《道咸宦海闻见录》。

    2昭梿:《啸亭杂录》卷1o《权臣奢俭》。

    王公近侍及舆僮奴隶皆供食馔一曰之餐费至十余万”3。乾隆帝的骄奢淫逸开一代奢侈之风而贵族、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奢侈腐化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不可遏止嘉庆帝、道光帝曾力加矫正然无济于事。

    乾隆中叶以后吏治的严重败坏成为清朝封建统治极端的明显象征。当时权臣专擅结党营私欺蒙粉饰;官吏昏聩无能贪赃枉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权臣的专擅前有和笥心抡冒ⅰ:瞳|满洲正红旗少贫无籍为一普通官生。后来依靠祖先功业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乾隆三十四年(1769)和惶粞∪膂且俏莱涞绷嘶实劢闻缘囊桓鲂∈檀印R蛩嗝灿⒖】诔萘胬Χ怨郧缮畹没实凵褪丁4哟怂僭撕嗤ㄆ讲角嘣圃诙潭痰氖茨曛芯勾右桓鼋闻孕∈檀颖涑闪恕俺枞喂诔小钡某⒅爻肌G〉鄢栊藕瞳|近二十年和殉柰S杉褐驳秤侥诙渫舛饨罄艚猿銎涿拧:瞳|恃宠肆意排斥异己“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1。和淖ê岚响柙谇〉弁砟旮蜗拧5笔鼻〉鬯潇挥诩吻斓鄣砸蕴匣拭逯凑瞥裢耆览涤诤瞳|和晌瞿傻勖恕:瞳|恃宠专擅“甚于前日人皆侧目莫敢谁何云”2。道光朝的大学士穆彰阿固宠窃权“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阴柔以售其奸伪学伪才揣摸以逢主意”。穆彰阿在朝廷内呼朋引类广植私党“门生故吏遍于中外”3。清中叶以后庞大的封建官僚机构因大批官员的尸禄保位和昏愦无能而运转不灵。在大批朝廷重臣中有为保位贪荣而故作庸懦者。嘉庆时各部院衙门“诸臣全身保位者多为国除弊者少;苟且塞责者多直言陈事者少。甚至问一事则推诿于属员自言堂官不如司官司官不如书吏”4。各省督抚“或于应办事件藉口行查经年累月尚未完结其废弛积习犹为牢不可破”5。道光时的大学士曹振镛津津乐道于“多磕头少说话”的为官之道将国事政事置诸脑后以保一身一姓之尊荣富贵。在嘉庆道光时期的大批朝廷官员中还有大批不学无术的庸劣之辈。道光时的闽浙总督庆瑞与司道幕友宴会“较力唱曲俗语村言无所不说不学无术殊不自重”6。直隶总督桂良“其胸中蕴蓄如草芥其口中吐属如市井”1。封疆大吏如此3《啸亭续录》卷2《本朝富民之多》。

    1《清史稿》卷319《和贰

    2《朝鲜正宗实录》二十年三月二十二日。

    3《清史稿》卷363。

    4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6。

    5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4。

    6张集馨:《道咸宦海闻见录》。

    1张集馨:《道咸宦海闻见录》。

    道府官员的昏愚更令人瞠目。陕西雁平道章荆凡终日不理政事公事皆幕友主持。即使遇到京控审案亦令书吏在外劝言从不提审。即便提审也是“两造到堂原、被莫辨而口钝言涩狱不能折”2。穆彰阿当政时因各地知府率兼税收为膏腴之地故多方扶持旗员为外任而旗员“多不识字听信幕友家丁恣为奸利”3。乾隆中期以后官场中更形成了种种层层相因的陈规陋习。当时下级官员觐见上司时要馈送银钱;年节生辰要进送礼品;官员外放要通贿吏部官员及京中大员;钦差及督抚大员赴任途经地方地方官员必须馈赠盘费。这样上至阁老大员下至胥吏差役都从这种陋习中获取厚利。因为“州县有千金通融则胥役得乘而牟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州县得乘而牟十万之利”4。于是各级官员层层受贿狼狈为奸几乎是无官不贪污无吏不行贿。正如时人所说清中叶以后的官员廉与不廉的分别只在于“廉者有所择而受之不廉者百方罗致结拜师生、兄弟以要之”5。因此乾隆中期以后揭出不少的大贪污案。乾隆宠臣和诘闭亩嗄曛欣咳苫呋燮鹁说牟聘弧5焙瞳|在乾隆帝死后被嘉庆抄家时对和也苁淖畹凸浪阋泊铩笆蛄街嘧疃啻锏揭诹阶笥摇6。还有些官吏为了填满欲壑竟到了玩视民瘼的令人指的地步。嘉庆时广东英德县知县陈寅于审办案件并不随时完结以致数年之内在押病毙人犯共有数十余名。这种情况并不是广东一省才有。地方官员推迟案件的审结是因为这些地方官“欲藉案件索赃多方搜剔或以一人而牵连众人或以一案旁及他案辗转追求公差四出。而胥役等每至一村索诈使费有钱则正犯纵令他逸无钱则旁人亦被牵连必至贿赂已通欲壑已满始肯审结一案。而由县详府由府详司详院。一杖责可完之案而百姓身家已破甚至“久禁囹圄长途解送因此拖毙人命”1。

    以上事实表明乾隆末期以后“康乾盛世”之谓已徒有虚名。封建统治的没落预示着清皇朝日渐衰落的命运。封建统治的没落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革命的烈火迅燃遍了大江南北。白莲教川楚陕农民大起义从嘉庆元年开始历时九年使清廷耗银二万万两严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

    2张集馨:《道咸宦海闻见录》。

    3《中华两千年史》卷5。

    4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

    5《皇朝经世文编》卷16冯桂芬:《厚养廉协》。

    6程耀明:《清季权臣和怀也跆健贰H舜蟾从∽柿仙纭睹髑迨贰1986年3期。1《清仁宗实录》卷48。

    第二节罪恶的鸦片贸易和清政府的防范英国加剧侵华十九世纪初年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更加频繁地在中国沿海进行侵略和骚扰活动。英国再次向中国派遣使团提出包括割地在内的一系列无理要求。清皇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之对日益增长的外来威胁缺乏本质认识因而无法制定出一个长远而又行之有效的防御方针。对英国在中国沿海的侵略和骚扰清廷只是作为突件作出被动的防御性反应。在对英国使团的交涉中将更加重要的问题弃置不顾而斤斤计较于礼仪的得失则是清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的劣根性的表现。

    自嘉庆朝开始英国兵船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活动更加猖獗。嘉庆十年(18o5)英国护货兵船四艘来到广州海口并带来英王文书。英王信中表示愿以“兵力帮同缉捕”蔡牵起义军。清政府对英兵船到广州是警惕的。嘉庆帝指示粤督倭什布:必须严密防范“护货兵船向来必有湾泊处所总当循照旧规勿令任意越进为要”1。为了加强广东防务清廷改任那彦成为两广总督。嘉庆帝令那彦成“修明武备整顿营伍以慑外夷而靖海疆”2。他对英王文书中以“兵力帮同缉捕”蔡牵起义军的提议明智地给予了拒绝表示“海洋地面番舶往来原应内地兵力实力查缉焉有借助外藩消除奸匪之理?”3嘉庆十三年(18o8)九月英国又藉口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将带有炮械火药的兵船四艘停泊于香山县鸡颈洋面英兵三百名公然于澳门登6占据澳门东西炮台。后来英军见广州无备竟将兵船驶进广州海口停泊于黄埔。在广州海面还多次生英国护货兵船不遵停泊外洋定制擅自将兵船驶至虎门的事情。清廷对英国兵船在广东沿海的活动是密切关注的。嘉庆帝对英国介入葡、法争端表声明称葡人与法人自相争杀是他们之间的事情“中国并不过问”但是“中国外藩自有一定疆界试思中国兵船从无远涉外洋向尔国地方屯扎之事而尔国兵船辄敢驶进澳门登岸居住冒昧已极”1。他在声明中还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英国介入葡、法争杀的目的指出:英国帮护葡人也好效力天朝也好统统不过是借口其真实动机“系尔国夷人见西洋人在澳门贸易趁其微弱之时意图占据”2。清廷为此对心怀叵测的英国侵略者不断出严厉警告:“即撤兵开帆”“若再有延挨不遵法度则不但目前停止开舱”“并当调集大兵前来围1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7。

    2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7。

    3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7。

    1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8。

    2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8。

    捕”。清政府对英国侵略者并非只是虚声恫吓。嘉庆帝在对英军严厉警告的同时以五百里的特急谕令告诫粤督吴熊光:“边疆重地外夷竟敢心存觊觎不可稍以示弱”命令他“当密调派得力将弁统领水6官兵整顿预备一有不遵竟当统兵剿办不可畏葸姑息。此事与边务夷情大有关系。”3然而广东地方官员没有迅贯彻执行皇上急如星火的防御政策。粤督吴熊光以“英人志在贸易其兵费出于商税惟封关足以制其死命若轻率用兵彼船炮胜我数倍战必不敌而东南沿海将受其害”4主张以封关迫使英军撤退因而没有立即遵命调将遣兵。嘉庆帝对粤督吴熊光、粤抚孙玉庭的“懦弱不知大体”非常不满指责他们“唯鳃鳃于数十万税银往复筹计其于防备机宜全未办及”。嘉庆帝为此对他们传谕严饬:“不应如此糊涂懈怠试思边防重地任令外夷带兵阑入占据炮台视为无关紧要不知有何事大于此事者?”嘉庆帝怒将一向非常信任的吴熊光褫职下吏部严议不久又将其遣戍伊犁孙玉庭也被革职罢归以百龄为粤督百龄遵命贯彻皇上的各项指示。清廷的不妥协态度和各项得力的防范措施使英国的侵略阴谋不能得逞英兵船只得“开帆远去”。嘉庆十四年(18o9)当这一年的贸易季节来临时嘉庆帝令百龄“于本年该国货船到时先期留心侦探如再敢多带夷兵欲图进口即行调集官兵相机堵剿”1。其后英国兵船不遵定制停泊外洋将兵船擅自驶至虎门的事时有生清廷不断告诫广东地方官员密切注意加强防御。嘉庆十九年(1814)十二月嘉庆帝谕令粤督蒋攸铦:“嗣后所有各国护货兵船仍遵旧制不许驶近内洋货船出口亦不许逗留。如敢阑入禁地即严加驱逐傥敢抗拒即行施放枪炮慑以兵威使知畏惧”2。

    清廷在对广东海口的英国兵船、商船加强监督、防范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居于中国的商人和传教士等外人的管理。嘉庆十九年二月清政府批准了粤督蒋攸铦制定的“防闲策”规定:“严禁民人私为夷人服役”;“洋行不得搭盖夷式房屋”;“铺户不得用夷字店号”;“清查商欠不得滥保身家浅薄之人承充洋商”;“不准内地民人私往夷管之处”3。清廷还对居于京师的外人作了种种限制和规定。当时在京师充当钦天监监正、监副及内阁充当翻译的外人总计十一人。嘉庆帝饬令其中四人回国对留京的七人的行动则加以限制。规定他们不得与旗人相交接;不得私相传教;不得离开京师潜往外地等等。

    清廷对英国的警惕和防范还在对英使团的接待中充分表现出来。嘉庆3《清代七百名人传·吴熊光》。

    4《清史稿》卷357《吴熊光传》。

    1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9。

    2王先谦:《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12。

    3《清仁宗实录》卷3oo。

    二十一年(1816)英国再次向中国派遣了使团。这个以阿美士德为的使团携带一封英王文书负有与清廷谈判的使命企图通过谈判使清廷同意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天津、浙江为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等要求。嘉庆帝对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提一系列无理要求之事记忆犹新英国兵船逐年在广东沿海变本加厉的骚扰活动更使他对这个使团的来意充满疑虑。因此阿美士德使团一到北京嘉庆帝就对他们实行了严密的防范隔离措施命令护军统领秀宁、格布舍各带章京十员、护军一百名在英使团城内居住地会同四译馆、城外居住地水湖公馆“昼夜巡查看守。严禁该夷人等擅自出入。不许内地居民私往窥视。如不遵者即行锁拿奏交刑部治罪。其赴礼部筵宴时并著该护军统领带领章京护军等严行弹压用昭整肃”1。当阿美士德使团在京等待皇帝接见时护送英使入京的五艘英船在没有知会清政府的情况下即启椗离开天津海口南下广东。嘉庆帝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令船只经过之地的地方官员加强戒备“不准一人上岸断不可令其寄椗逗留”2。后来阿美士德使团因拒绝以跪拜礼节觐见嘉庆帝被驱逐离京。因为阿美士德没有能觐见嘉庆帝所携英王文书也未能送达皇上因而嘉庆帝对英使团来华的使命并没有很具体明确地掌握但他从英使团行踪已察觉英国欲将天津作为新的贸易口岸的企图。针对英国的这一阴谋嘉庆帝在给粤督蒋攸铦的指示中说:英人“其意似专欲来天津贸易以遂其垄断之谋该督总当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