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八年正月福临亲政伊始即连下数谕讲述“朝廷治国安民在严惩贪官”“迩来有司贪污成习”必须痛加惩治。他为此特恢复巡按旧制并谕告各省巡按:“朝廷遣御史巡方等差原为察吏安民”过去“所差御史受贿赂徇嘱托身已贪污何能察吏”著即洗心涤虑遵奉禁约毋庇护司道府厅、大贪大恶而纠参老弱州县倘总督、巡抚、总兵等官有不公不法、纵兵害民等事即行纠举1。他相继将贪臣兵备道郑清、徽宁道袁仲魁、江宁巡抚土国宝等革职土国宝因闻革职严讯之旨畏罪自缢。多尔衮还拟整顿赋役制度于顺治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以帝之名义谕户部:“国计民生重财赋明季私征滥派民不聊生朕救民水火蠲者蠲革者革庶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而兵火之余贪官污吏借口征赋簿册无存而任意增减著大学士冯铨往吏部“察核钱粮款项拟定赋役全书进朕亲览颁行天下务期积弊一清民生永久”2。后福临遣臣专办顺治十四年编成《赋役全书》颁于全国各地。
多尔衮、福临又劝民垦荒整顿漕运清理盐法从而生产逐渐恢复人丁增加耕地扩大社会经济逐渐复苏。顺治十八年(1661)官方簿册所载全国人丁为一千九百一十三万余丁、民田五百四十九万余亩分别比十年前增加了八百五十万余丁和二百六十余万顷。赋税收入也增加了很多。顺治十八年田赋丁税征银二千五百七十二万余两、米麦豆六百一十万余石、盐课银二百七十二万余两比十年前增收赋银四百六十二万余两、米豆麦三十余万石、盐课银七十六万余两。1五大弊政五大弊政是剃、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五事多系沿袭入关前之旧制。满洲习俗男子将顶四周边缘剃去寸余中间保留长分三绺编成长辫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与汉人全部束不同。满洲章服与明朝衣冠有显著的差别前者是缨帽箭衣窄瘦后者是方中大袖(士人)纱帽圆领(官)宽大。
努尔哈赤兴起以后金国辖区人员均须统一式服装所据辽阳、沈阳等汉区必令官民“削降”。满洲(时尚称诸申即女真之转音)人员计丁授田多役使包衣耕种禁止包衣逃亡违者立斩。皇太极也继承了这些政策。
多尔衮统军入主中原后立即圈占官民田地分与八旗王公大臣兵丁设立皇庄并下谕兵民剃易服“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衣冠悉遵1《清世祖实录》卷54页3、26;卷55页13、14。
2《清世祖实录》卷61页16、17;《清圣祖实录》卷5页23、24;《清文献通考》卷1。1《清世祖实录》卷61页16、17;《清圣祖实录》卷5页23、24;《清文献通考》卷1。本朝制度”。但因汉人激烈反对多尔衮考虑到立足未稳恐政局震动也不利于遣军征服各地故于顺治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下谕停剃说:“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悉从其便。”衣冠服制也不变动。1这对安定民心稳定局势起了很好的作用有利于招抚各地故明文武官员归顺。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于顺治元年十月统军出征后异常顺利到第二年五月消灭了南明福王政权李自成遇害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大顺军败退湖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江苏、安徽等省悉隶清朝闽、浙、粤、桂等省指日可下。
然而胜利冲昏了头脑多尔衮却在此时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做了一件极大的蠢事坏事竟下谕厉行剃易服。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他谕礼部:“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有复为此事渎进章奏欲将朕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著礼部传谕各地一体遵行。2这一极端伤害汉族人民感情的野蛮政策激起全民愤慨纷起反抗。剃令到嘉兴兵民奋杀清府尹胡之臣。剃令到江阴人民高呼“头可断不可去”逐县令起义兵与清军血战八十三天。抗清烽火刹时燃遍大江南北。多尔衮恼羞成怒遣军疯狂屠杀但收效甚微。反剃反民族压迫的斗争持续了十几年直到他去世这场斗争仍风起云涌使他穷于应付足足将清帝统一全国的时间推迟了十四、五年。
多尔衮、福临顽固坚持入关前落后的“满洲藉家仆资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大规模圈占官民田地逼民投充为奴设立皇庄、王庄、八旗官员庄田迫使上百万汉民“离其田园别其坟墓”“妇子流离哭声满路”生活极端困难大量死亡。被迫充当八旗王公大臣的近百万汉人包衣难以忍受八旗贵族官员的残酷压迫不断地大批逃亡顺治三年数月里逃人多至数万。多尔衮、福临沿袭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制定的严禁奴仆逃亡的法令规定包衣三逃者斩窝主处死籍没或充军邻居、甲长、乡约分别鞭责和流徙。山东平度州民人王大臣因收留身为逃亡旗下家人的父亲王木匠多尔衮批示:“王大臣著即处斩”其母、弟给逃奴之主为奴家产籍没王木匠鞭一百归还其主邻佑九家及百家长流放1。福临多次严厉斥责奏请减轻逃人法的汉官强调指出“满洲将士以血战所得人口以供种地牧马之役”入关以前“多所俘获”故“日用充饶”现在“逃亡日众”因1《清世祖实录》卷5页1o;顺治元年七月十四日山东巡按朱郎■:《谨启为广文德以端王化事》。2《清世祖实录》卷17页8。
1顺治四年二月十四日刑部尚书吴达海题:《为隐匿逃人事》。
此“困苦多端”如不制止包衣逃亡则“驱使何人养生何赖”2。
多尔衮、福临长期厉行“逃人法”勒令剃易服并专门下谕宣布:“有为剃、衣冠、圈地、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本不许封进。”3这对汉民带来极大危害成千上万家庭产破人亡也严重威胁了清廷的统治。以“逃人法”而言后果有四。其一惩处之重株连之广祸害之大史所罕见。广西巡抚郭肇基等官因擅带逃人五十三名被处死籍没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因隐匿逃人被刑部议削王爵罚银五千两耿仲明闻讯后于军中自尽。以审理生员吕煌窝逃一案稽迟不当革大学士王永吉职降一级调用罚俸满汉兵部尚书、侍郎、司官噶达浑等十余人分别降级、罚俸、革世职。许多汉族地主官僚或因窝逃被捕严惩家破人亡或被诬告牵连倾家荡产“使海内无贫富无良贱无官民皆惴惴焉莫保其身家”1。
其二减少清皇朝的赋税收入影响了役夫的来源。违犯逃人法则家破人亡而“破一家即耗朝廷一家之供赋杀一人即伤朝廷一人之培养”这样斩杀越多籍没越多清政府赋税收入和役夫来源必将大大减少。其三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打乱了地方统治秩序。追捕、押解逃人、窝主赴京质审“道途骚扰冤陷实繁藤蔓不已生齿凋毙”。地方官员士民因查逃人不敢收留难民使得“饥民流离”“老稚僵仆于沟渠”大量饥民冻馁而死。2时人有写诗歌叙此情景:“流民自北来相将向南去。日暮荒祠泪下如雨。饥食草根草根春不生。单衣曝背雨雪少晴。老穉尪羸喘不及喙壮男腹虽饥尚堪负载早舂粮夕牧马妪幸哀怜许宿茅檐下。主人自外至长鞭驱走。东家误留旗下人杀戮流亡祸及鸡狗。日凄凄风破肘。流民掩泣主人摇手。”3其四激起满汉人民强烈反抗包衣连续逃走二次三次甚至四五次出现了“法愈峻逃者愈多”“强有力者”“铤而走险”的形势。
这五大弊政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加深了人民灾难也影响了清廷统治的稳定。
2《清世祖实录》卷86页1;卷9o页4、8。
3《清世祖实录》卷28页11。
1《清世祖实录》卷88页18、19。
2《清世祖实录》卷88页18、19。
3申涵光:《聪山诗选》2《哀流民和魏都谏》引自《清诗纪事初编》。第四章康乾盛世第一节计擒鳌拜玄烨亲政四大臣辅政顺治七年十二月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病故次年正月福临亲政并随即以谋逆之罪加于多尔衮削其封典籍没家产将其正白旗并为福临亲辖。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清帝福临去世遗诏以十四罪自责并命立年方六周岁余号称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位为帝令“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保翊幼主佐理朝政”。一般称他们为辅政大臣或辅臣从此清朝进入了四大臣辅政的时期。
索尼满洲正黄旗人早年来归通晓满蒙汉文被努尔哈赤用为一等侍卫备受皇太极信赖久任吏部启心郎“日直内院”授三等男。遏必隆满洲镶黄旗人是开国元勋弘毅公额亦都第十六子母为和硕公主初袭父一等子爵任侍卫后因故削爵复以功授三等骑都尉世职。鳌拜满洲镶黄旗人是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亲侄一贯勇猛冲杀军功累累任本旗护军统领封三等子赐“巴图鲁”称号。苏克萨哈满洲正白旗人其父苏纳娶努尔哈赤第六女尊称额驸。苏克萨哈任牛录额真以军功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入关之前索尼等四人官职并不高其所以能一跃而为主持军国要务的辅政大臣主要是因为他们坚决效忠于皇太极和福临反对多尔衮图谋为帝。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病故。在议立新君之时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等王贝勒大臣欲图拥立睿亲王多尔衮两黄旗中多数大臣欲拥立故主之长子肃亲王豪格索尼、鳌拜等八大臣至肃王府中秘密议定拥立肃王。八月十四日八旗王公大臣于崇政殿集会商议立君索尼、鳌拜等两黄旗大臣于大清门盟誓令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两黄旗大臣进入崇政殿索尼、鳌拜先倡议拥立皇子说:“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1在索尼等以“兵谏”来威逼诸王必立皇子的压力下多尔衮放弃了继兄为帝的打算建议立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的福临为君自己与郑亲王济尔哈朗摄政才平息了这场即将爆的八旗诸王相战的烈火。多尔衮当上摄政王后索尼、鳌拜、遏必隆继续效忠幼主“终不附睿王”“不惜性命与之抗拒”。多尔衮勃然大怒尽革索尼所有官职籍没免死赎身黜为民徙居盛京昭陵(太宗之陵)其兄弟子侄任侍卫者1《清世祖实录》卷4页2;李澂:《沈馆录》卷6。
一律革退。鳌拜降一等男两次定罪论死罚银赎身。遏必隆被籍没家产之半革世职。
正因为索尼、鳌拜、遏必隆等冒死力争拥立福临保护幼主忠贞不二付出了重大代价不愧为皇太极之忠臣故福临亲政以后立即对他们委以重任官复原职并加官晋爵。索尼回京晋至一等伯擢内大臣、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鳌拜晋二等公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遏必隆复职晋一等公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苏克萨哈告其主摄政王多尔衮“逆谋”立下大功又逢迎帝君封晋二等子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加太子太保。
福临为免再次出现亲王摄政危及幼君之祸决定取消八旗王公议立新君掌管军国要务的传统委任经己擢用的心腹大臣为辅臣他在遗诏中着重强调说:“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幼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之。”1辅政大臣重视整顿吏治连续下谕宣告:“民生之安危由于吏治之清浊吏治之清浊全在督抚之表帅若督抚清正实心爱民则下吏孰敢不洁己秉公。”“设官原以养民民足然后国裕。近闻守令贪婪者多征收钱粮加添火耗或指公费科派或向行户强取借端肥己献媚上官下至户书里长等役恣行妄派小民困苦无所伸告以后著科道官将此等情弊不时察访纠参”。若总督、巡抚仍循旧习将所属州县分为上等下等按等定银收受州县官员馈送“定行从重治罪”。2辅政大臣提倡垦荒以劝垦荒地之多少定地方官员之奖惩河南总督刘清泰、巡抚张自德、偏沅巡抚周召南、湖广巡抚刘兆麟等皆以劝垦荒地之功被加尚书侍郎衔对捏报及垦后复荒之官督抚降级罚俸道府降级调用州县官革职。针对顺治年间因“耕熟后往往有人认业兴起讼端”致民不愿开垦的情况辅政大臣规定“先给帖文以杜争端”并“除三年起科之外如河工、供兵等各项差役给复十年以示宽大之政”1。又对湖广等地穷民及河南数省投诚官兵给牛种银两让其垦田务农。清初四川残破人丁稀少鳌拜等辅政大臣下谕允许各地无业之人由官府“措处盘费差官接来安插”并命各省文武官员“有能招民三十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县者量与纪录一次有能招民六十家者量与纪录二次或至百家者不论俸满即准升转”2。
鳌拜等继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开垦荒地三年以后始行征粮并多次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