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清太宗实录》卷11页27、34、35、36。

    1《清太宗实录》卷12页5、6。

    往寻林丹汗之子额哲于四月降额哲及其母苏泰太后并获元朝历代传国玉玺。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窦土门福晋以及其他贝勒、寨桑纷率所部来归。漠南蒙古各部悉隶金汗之下。

    皇太极深知只靠一二次征剿和随从效力并不能使各部蒙古长期归顺于己也不能仅仅依靠盟誓而须以武力作后盾用制度、法令来约束各部使他们听从金汗统辖和指挥。天聪三年正月他颁敕谕于科尔沁、敖汉、奈曼、喀尔喀喀喇沁“令悉遵我朝制度”。三月他又遣使臣赍敕“谕归顺各部蒙古诸贝勒申定军令”规定凡遇出师之时宜踊跃争赴协力同心不得迟期。若征察哈尔凡管旗之诸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须从征违者罚马一百匹驼十头。迟三日不至约会之地罚马十匹。若征明国每旗大贝勒一员、台吉二员率精兵百人从征违者罚马一千匹、驼百头。于相约会集之地掳掠者罚马百匹、驼十头。1天聪八年正月皇太极借外藩蒙古科尔沁、敖汉、阿禄、喀喇沁、奈曼、四子部落等部贝勒来朝的机会具体定其法例。他谕告诸贝勒:“尔蒙古诸部落向因法制未备陋习不除”今与诸贝勒约定:凡贝勒夺有夫之妇配与他人者罚马五十匹、驼五只其纳妇之人罚七九之数给与原夫。奸有夫之妇拐投别贝勒者男妇俱论死取其妻子牲畜尽给原夫如贝勒不执送罚贝勒马五十匹、驼五只。盔甲、绵甲、马鬃尾无牌印以及盔缨、纛缨、纛幅不遵金国制度者俱罪之。2同年十月遣使者阿什达尔汉前往蒙古在硕翁科尔大会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翁牛特、四子、吴喇忒、喀喇沁、土默特、塔赖各部管事大小诸贝勒分定各部地界严禁各部互相侵越3。第二年天聪九年二月又编审内外喀喇沁蒙古壮丁除盲人及手足残废者外年六十岁以下、十八岁以上俱照例编审共编壮丁一万六千九百五十三名其中喀喇沁左翼旗、喀喇沁右翼旗、土默特三旗壮丁共九千一百二十三名仍隶于满洲八旗之内另外七千八百三十丁加上旧蒙古正式编立蒙古八旗分由阿代、、恩格图、布彦代、伊拜、苏纳、吴赖、扈什布等八人为固山额真各旗均设梅勒章京、甲喇章京各二员。1漠南蒙古各部的统一及蒙古八旗的编立为金国扩大了兵源增加了兵马加强了满蒙联盟消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对金国的巩固和强大以及对明国的征讨均起了重大作用从此以后金国汗便可全力攻明了。

    改元崇德1《清太宗实录》卷5页2、11。

    2《清太宗实录》卷17页5。

    3《清太宗实录》卷21页2—6。

    1《清太宗实录》卷22页19—21。

    皇太极在实现削弱和兼併明国这一主要目标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天聪五年(1631)八月他统率八旗劲旅及外藩蒙古兵数万围攻大凌河城大败来援明兵四万重重围困历时三月。“城中粮竭商贾杂役多死存者人相食马毙殆尽”守将总兵祖大寿被迫率部于十月二十八日出城投降但随即用计逃走坚守锦州。天聪七年金兵万余取旅顺。

    天聪八年六月至九月皇太极统兵九万绕道内蒙从长城北部独石口、得胜堡、龙门口、尚方堡诸口入边突袭宣府、大同地区先后攻克代州、保安州、灵丘、崞县等州县蹂躏宣、大地区五十余日“禾稼尽蹂躏庐舍尽焚毁台堡之人俘斩甚众”军威远扬“明之边吏震恐”京师戒严“明国官军曾未有一人敢出战者”。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分率兵马船炮来归。

    与此同时他积极招抚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索伦、虎儿哈、萨哈尔察诸部并于天聪八年用兵于黑龙江上游地区虎儿哈各部“尽克其地”七千余名虎儿哈人归顺。

    在提高汗权抑制贝勒这一至关重要的内政问题上皇太极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天聪二年三月以镶白旗旗主阿济格贝勒为亲弟多铎说婚细故将这位刚强、鲁莽、勇敢的贝勒废黜改以其年仅十五岁的弟弟多尔衮继任减少了两白旗对新汗的威胁。天聪四年以二大贝勒阿敏在倍于己的二十万明军猛攻下放弃关内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个孤城而兴大狱给其定上轻君、谋位、败退等罪将这位最危险的汗位威胁者幽禁终生尽夺其所属人口、奴仆、财物和牲畜给予一向忠顺于己的济尔哈朗使其继为镶蓝旗旗主。

    天聪五年八月攻大凌河城时三大贝勒莽古尔泰以本旗兵士死伤多、差役多和皇太极论理争辩盛怒之下“揽所佩刀向前以手频摩其柄”被议定御前露刃罪革去大贝勒降居诸贝勒之列夺五牛录罚银万两。第二年正月他正式废除汗与三位大贝勒并坐受朝的旧制改为仅己一人南面独坐。

    天聪六年十二月莽古尔泰病故其弟德格类继为正蓝旗旗主。九年病逝后其属人告两位贝勒及其妹莽古济格格曾对神誓欲图谋害君汗。皇太极再兴大狱诛莽古济格格和莽古尔泰之子额必伦及其同党屯布禄、爱巴礼与两人之亲友兄弟子侄莽古尔泰另外六个儿子及德格类之子邓什库等俱降为庶人黜宗籍属下人口财产入官以其正蓝旗附入已之正黄、镶黄两旗。皇太极遂亲领三旗处于绝对优势。

    同年他又召集诸贝勒、大臣历数大贝勒代善对君不敬之过宣称将杜门不出让诸贝勒另举强者为汗实际上是示意要八旗贝勒大臣议处代善。在皇太极势力已十分强大的情况下诸贝勒大臣当然要唯其马是瞻故谴责代善欺君妄行议革其大贝勒名号夺十牛录罚银万两其子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罚银千两萨哈廉贝勒罚银二千两夺二牛录。皇太极为示宽厚命免革名号还其十牛录及萨哈廉二牛录余依议。1在国势增强、君汗权大的形势下皇太极不满足于称汗了要和明帝分庭抗礼尊称为帝。天聪九年十二月外藩蒙古察哈尔、科尔沁、扎赖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巴林、土默特、扎鲁特、阿禄、翁牛特、喀喇车里克、喀喇沁、吴喇忒等十六国额哲等四十九位贝勒齐至沈阳与代善等诸贝勒议上尊号。代善等诸贝勒书写誓词焚香誓告天地拥汗即帝位:“自今以后若有二心于上及己身虽不作乱而兄弟辈有悖逆之事明知隐匿或以在上前所议国事归告于妻妾及不与议之闲员仆从并云我意原欲如此因而谤讪者天地谴责夺其纪算。若能竭力尽忠当荷皇上洪慈天地庇佑寿命延长。”2皇太极接受了诸贝勒及外藩蒙古的劝进允诺即帝位但为了更添异彩令向朝鲜国王示意让其拥戴。于是八和硕贝勒、十七固山大臣致书朝鲜国王说:“我皇上宽仁厚德博施济众国中就治藩服倾心”“以故东渐于海西抵汤古忒北至北海各国归附内外诸藩承指响风无有背恩义违法令者大军所指北讨西征无不如志是皆合天意顺人心之所欲也”故我等谒诚拥戴敬奉尊号。蒙古十六国额哲等四十九位贝勒亦致书朝王望其遣使劝进。3一切准备就绪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举行称帝登极大典。大贝勒代善等诸贝勒、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固山额真、六部大臣、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外藩四十九位蒙古贝勒以及满蒙汉文武官员齐集一堂恭请天聪汗皇太极称尊号遂“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尊汗为“宽温仁圣皇帝”。随即分叙诸兄弟子侄军功他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兄礼亲王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岳托分别为和硕郑、睿、豫、肃、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分叙外藩蒙古诸贝勒军功封巴达礼、吴克善、额哲为和硕亲王布塔齐等为郡王、贝勒。封都元帅孔有德为恭顺王总兵官耿仲明为怀顺王总兵官尚可喜为智顺王通称“三顺王”。

    在此前后定族名为满洲废诸申(女真)旧称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又定宫殿名中宫为清宁宫东宫为关雎宫西宫为麟趾宫次东宫为衍庆宫次西宫为永福宫。强大的大清国宽温仁圣皇帝正式与明朝大皇帝分庭抗礼了。

    1《清太宗实录》卷25页1o—21;卷26页1o。

    2《清太宗实录》卷26页31。

    3《清太宗实录》卷27页11—15。

    第二节无敌军威深入腹地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清宽温仁圣皇帝皇太极称帝伊始便为大清国的扩展作出了两大抉择一是进军京畿二是亲征朝鲜。

    崇德元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已出师征明。御翔凤阁召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成亲王岳讬及出征主帅英郡王阿济格和文武大臣晓谕用兵事宜要求诸将公议而行城池能克则取不能取则不取所掠人畜不许争抢平均分取师行宜勿缓“彼处汉人若出城野战破之甚易”。即此战主要为掠取人畜财物残破明地不在于攻克坚城。阿济格等遵命于五月三十日出。皇太极又派多尔衮、多铎等率军进兵山海关以牵制关宁明军协助英王入边。

    六月二十七日阿济格统率八万大军分三路先后进入独石口七月五日会师于京畿延庆州连败明军七次俘获人畜一万五千余。明崇祯帝急令京城戒严重兵防守紫荆关等处力图阻止清军从山西而来由西山进京。阿济格却出乎明帝所料竟不走山西而经延庆入居庸关逼近西山移屯沙河、清河随即连续进攻或攻克宝坻、定兴、昌平、房山、涿州、固安、文安、永清、漷县(通县)、遂安、雄县、安州、定州、香河、顺义。最后趋京城北至怀柔、大安分屯密云、平谷遍蹂畿内九月初一出冷口而还。清军将士获胜欢欣“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还砍塞上柏树大书:“各官免送”扔于道上嘲弄明将吏胆怯畏战。

    明军督师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身负重任拥兵十余万却畏敌如虎不敢迎战屡遭言官弹劾日服大黄药求死致上行下效将多闭城不出或待清军归时尾随相“送”腐朽衰弱不堪一击。

    九月二十八日阿济格统军返抵沈阳皇太极出地载门十里外亲迎。阿济格率众将跪捧献捷表文。大学士范文程跪读表文:“攻克明国边城长驱而入燕京附近疆土纵兵驰突凡克城十二摧敌阵五十八俘获人畜十八万生擒总兵巢丕昌等。我国出征将士全军奏凯而归。”1皇太极大喜设宴赏赐将士。

    过了两年皇太极于崇德三年八月又动第四次征明战争目的仍是掠夺人畜财物摧残明国实力。八月二十三日他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讬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他领兵渡大凌河牵制山海关守兵。

    八月二十七日岳讬率右翼军先行九月二十二日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统军于九月初四离1《清太宗实录》卷31页7。

    沈阳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京郊通州会师然后绕过北京至涿州兵分八路向西前进一路顺太行山一路沿运河六路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并进。

    明崇祯帝大惊京师戒严诏天下勤王以宣大总督卢象昇督天下勤王兵。卢象昇进士出身胆略过人善骑射娴将略能治军屡与农民军交锋因功从大名知府连续擢升崇祯九年(金天聪八年)任至宣大山西总督。此时奉诏督师三受尚方剑誓死抗清。若明帝能倚卢用兵事尚可为然而卢主战兵部尚书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顺帝意主和杨、高两人多方阻挠使卢之用兵计议无法实现。杨、高并说动皇上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昇督宣府、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之二万兵关、宁诸路大军数万皆归高起潜。杨嗣昌进大学士陈新甲为兵部尚书命大学士刘宇亮督师又将卢之兵分与陈卢只剩下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饷。

    卢象昇见危不惊提饥疲残卒宿野外。他原曾任职之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父老闻悉齐叩军门请卢转驻广、顺待机克敌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栖迟绝野一饱无时”“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者”。卢象昇感动流泪泣告父老说:深感父老恩义然今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众号泣雷动各携床头斗粟饷军或贻枣一升曰:公煮为粮”。十二月十一日卢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数万包围仅距此地五十里之高起潜拥兵数万拒不应援。“象昇督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而阵亡。其仆惧清兵残破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而死全军尽没。1高起潜率部逃走时入伏大败从此明军不敢接战只是远远尾随而行。

    清军势如破竹转掠二千里历时五月于崇德四年三月出关。此役攻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