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太极深知汗父以武开国没有武功军威不壮就不能创业建国也不能定国安邦更不能拓疆辟地席卷全辽进取山海故连续进行征蒙攻朝袭明的战争。

    皇太极即位之后一月余天命十一年十月初七日遣大贝勒代善等九位贝勒“率精锐万人”往征蒙古喀尔喀五部之扎鲁特部别派副将冷格里领兵六百往袭喀尔喀五部之巴林部驱逐哨兵纵火燎原以张声势。代善等飞奔疾驰大破扎鲁特部擒其巴克等十四位贝勒斩杀鄂尔寨图贝勒“尽俘获其子女人民牲畜而还”。冷格里等亦俘获巴林部人马牛骆羊四千余。

    皇太极看准了林丹汗是他统一漠南蒙古的主要障碍因此一方面努力争取科尔沁等部贝勒与金联合对付林丹汗的袭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属下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大举进攻。蒙古奈曼、敖汉诸贝勒“因察哈尔汗不道”于天聪元年(1627)“举国来附”皇太极举行盛宴隆重款待。喀喇沁、鄂尔多斯、阿巴亥、阿苏特、喀尔喀诸部因不堪忍受林丹汗的欺压掠夺于天聪元年底至二年初组成十余万人的联军在土默特部赵城地方(呼和浩特地区)消灭了林丹汗驻兵四万及其派往明国张家口领赏的三千士卒联军伤亡亦重。喀喇沁部要求与金结盟皇太极欣然允诺“刑白马乌牛誓告天地”共击林丹汗。天聪二年二月皇太极亲率精骑在敖不伦地方(大凌河上游)飞闪击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落俘获一万余人挫了林丹汗锐气。接着他于九月率诸贝勒大臣统领八旗军队征调联盟、归附的1《清太宗实录》卷1页8。

    2《清太宗实录》卷1页6。

    3《清太宗实录》卷17页11。

    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及喀尔喀诸部贝勒各率所部兵马来会大举西征察哈尔连续驰击席尔哈、席伯图、汤图等处俱克其地又遣精骑追捕败军直至兴安岭“获人畜无算”一征林丹汗取得了初步胜利。

    皇太极又兴兵攻朝鲜。天聪元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阿敏、岳托、济尔哈朗等六位贝勒统兵三万进攻朝鲜。金兵进展迅连下城池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就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入据旧都平壤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签订了城下之盟。誓言规定朝鲜国王尊金汗为兄己居为弟春秋两季向金汗纳贡金国使臣前去按过去接待明朝使者之例对待不得“与满洲记仇修筑城池操演兵马”断绝与明国的关系只与金国往来辽民逃入朝鲜立即送还。若违誓言金即兵征讨。

    在皇太极勇于进取和正确指挥下经过八旗贝勒大臣将士的奋勇冲杀和艰苦努力仅仅两年便解除了四面受敌之困国内形势稳定八旗劲旅再显雄威士气大为振作金国终于转危为安了并为下阶段的迅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兵逼明都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由危转安的金国正处在前进路上的重要关头。此时攻朝已收大功一征林丹汗初战告捷奈曼等部6续来归国内经济有所好转在平庸之辈看来可以暂停厮杀放马归山安享太平之乐了。然而这毕竟是肤浅之见只有几万男丁的女真——满洲面对幅员辽阔、人口上亿、拥兵百万的明朝大皇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不前进必衰弱三十几年过去难免灭族灭种之祸前车之鉴比比皆是。好些马背上民族曾叱咤风云所向披靡以少胜多然而曾几何时坐享其乐锐气全休终于销声匿迹。此路断不可走。

    若要前进去向何方明与蒙古以谁为先金国上层人员对此颇有分歧。有的主张先攻蒙古也有人则主攻明。攻明固然可获大利但困难不小风险也大闹不好再来一个宁远之败。天聪汗皇太极与八旗贝勒大臣经常为此穷思苦索最后皇太极决定“亲统大军伐明”并调集蒙古各部会师。

    天聪三年十月十五日大军到达辽河立营蒙古科尔沁部、扎鲁特部、奈曼、巴林、敖汉等部奥巴等数十贝勒相继率兵来会。皇太极召集八旗诸贝勒大臣及外藩蒙古贝勒商议向谁用兵。他说:明国屡背盟誓察哈尔残虐无道皆当征讨“今大兵既集所向宜何先尔等其共议之”。与会者有的认为:“距察哈尔辽远人马劳苦宜退兵”。有的说:“大军已动群力已合我军千里而来宜以见集兵征明”。皇太极认为应当征明遂统大军向明境前进。

    不料过了五天生了波折。十月二十日大军抵达喀喇沁部的青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莽古尔泰在行进途中秘密相议晚上进入皇太极的御幄“止诸贝勒大臣于外不令入密议班师”。代善、莽古尔泰提出回兵的根据是攻明太危险了。劳师远袭若不能进入明边则粮匮马乏欲归不得。纵使入边明国会合各路兵马围攻则寡不敌众且恐明兵自后堵截断绝归路。

    代善、莽古尔泰反对远征使皇太极十分为难。第一两人所论并非毫无根据。金军大约五万余人而明国仅山海关内外就驻军十余万北京册载官兵数十万再加上宣府、大同、山西、蓟州、永平、密云、昌平、易州等镇官兵总数过金兵十几倍确是代善所说众寡悬殊。三年前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统军十三万进攻宁远败于不到两万人的守兵。两年前天聪汗又率兵五六万再攻宁远及锦州又未获胜将士死伤甚多。如今想以五六万之众越边飞袭千里远征胜负实难预料很可能是再次失利那时将欲归无路。此论一传八旗贝勒大臣之中定会有不少附从之人军心一动战难必胜。

    第二代善、莽古尔泰非等闲之辈亦不是纸上谈兵之人。他俩早年从征下抚顺战萨尔浒取开、铁据辽、沈入广宁身经百战军功累累代善还是具体指挥萨尔浒战役的三军统帅他俩所述应是经验之谈不能轻易置之不理。更使皇太极为难的是他俩是大贝勒是“任置”天聪汗的主要人物金政大事是由他俩与二大贝勒阿敏及天聪汗共同议处的此时阿敏留镇沈阳则全军由他俩与汗共同统率三票之中占了两票皇太极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因此尽管皇太极高瞻远瞻雄才大略决心冒险远征彻底扭转战局但面对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的反对也不得不被迫服从其议表示退兵。

    代善、莽古尔泰见事已定遂各回己营。守在幄前等候消息的岳讬、济尔哈朗、萨哈廉、阿巴泰、杜度、阿济格、豪格等贝勒方进入幄中见汗闷闷不乐沉默无言岳托问道:汗与两位大贝勒所议何事请告今诸将皆集于外等待汗谕。皇太极十分失意地说道:“可令诸将归帐我谋既不成何必等待”。又命文臣将欲军令不必宣布。岳讬等惊问何故。汗密谕:大贝勒恐深入遇险要撤军回辽“固执不从”。岳讬等贝勒劝汗决计进取于是令八固山额真至代善、莽古尔泰处商议代善、莽古尔泰表示不坚持己见。议至子时方定前进征明。

    雨过天晴皇太极非常高兴统领大军迅前进。他总结了前两次战争的教训认为“山海关、锦州防守甚坚徒劳我师攻之何益!惟当深入内地攻其无备城邑”决定绕过坚固的宁锦防线从明国防守松懈的喜峰口突入塞内。大军一分为三分别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攻入明边于十月三十日会师于遵化城下十一月初三日克城随即急向北京推进。金军势如破竹下蓟州越三河略顺义破通州二十日进逼燕都。

    明帝大惊飞诏各镇勤王命各路援兵均听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调度。袁崇焕闻警千里疾驰赶到京师部署防御。皇太极见袁来到知难力取便设下反间计指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巧妙地让被俘太监杨春“偷听”到袁与金汗有密约欲为内应的谈话再放跑杨春。杨春回京后密告崇祯帝朱由检。崇祯帝早就因袁曾与金有过吊丧议和之事及擅杀东江镇总兵毛文龙而颇为恼怒京城又流言四起诬袁召来金兵遂相信杨春之话于十二月初一日捕袁入狱八个月后并以“通虏谋叛”等罪将袁崇焕处以磔刑籍没家产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制造了一起特大冤案。皇太极知悉妙计成功明帝自毁长城大喜统军猛攻明军先后击杀明勇将武经略满桂、副将孙祖寿等人擒获总兵黑云龙等将纵掠畿内连下迁安、滦州、永平、遵化、固安、香河等州县屡败明兵留兵驻守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于天聪四年三月初二日返回沈阳。

    此战被明人称为“己巳之役”(己巳为金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的干支年号)历时五月余金兵第一次突破长城进入明境势如破竹席卷长驱千里奔袭直抵北京城下讨斩杀、擒获、逼死明督师、经略、总兵、副将、巡抚多人“每战必胜每攻必克”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从此开始了金国掌握主动权、明朝步步败退的新阶段。

    统一漠南为了弥补女真——满洲人数太少的根本弱点为了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为了斩断明国右臂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一方面屡派使者招诱巴林等部归附另一方面集中兵力对付察哈尔部林丹汗。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四月初一皇太极率军离沈阳西征林丹汗适值辽河水涨人马浮水而过两昼夜始渡完。沿途蒙古各部贝勒纷纷遵奉率兵从征谕旨前来相会到十二日来会者有喀喇沁、土默特、喀喇车里克、伊苏忒、扎鲁特、敖汉、奈曼、阿禄、巴林、科尔沁等部及北边蒙古诸部奥巴等数十位贝勒均献酒献马汗设大宴相待。

    四月十六日金汗召集各贝勒嘉奖踊跃遵命之贝勒训斥怠缓之人。

    皇太极谕:“朕以察哈尔不道整旅往征先期谕令尔等率本部兵来会。今尔等所领之兵多寡不齐迟亦异惟科尔沁部土谢图额驸奥巴率来军士甚多又不惜所蓄马匹散给部众疾驰来会”“足见立心诚悫忧乐相同朕甚嘉之”。至于舅舅吴克善的行动则使“朕心不甚欢乐”。扎鲁特部诸贝勒“尚属实心效力”敖汉、奈曼诸贝勒亦“较优然也未为尽善”。巴林诸贝勒似尚畏惧察哈尔且“吝惜马匹怠缓不前”阿禄诸贝勒“深受林丹汗之欺凌乃此次并不思仗朕之力以复仇而不多兵马”“仅以一旅之师勉强应命”“应俟班师日议罪”。各贝勒皆叩受命。这次训谕对激励和鞭策蒙古踊跃从征起了很大作用。

    皇太极下令日夜兼程直取林丹汗住地一举荡平察哈尔。四月二十二日大军过兴安岭行军已达一千三百多里(从沈阳算起)。但是连一个察哈尔人也未看到原来镶黄旗固山额真达尔哈家的两名旧蒙古人于十八日夜间潜盗良马六匹飞奔察哈尔通知金兵大举来攻。“林丹汗闻之大惧遍谕部众弃本土而奔遣人赴归化城(今内蒙呼和浩特)驱富民及牲畜尽渡黄河。察哈尔国人仓卒逃遁一切辎重皆委之而去。”1皇太极知悉此情谕领兵诸贝勒大臣:“察哈尔知我整旅而来必不敢交锋追愈急则彼遁愈远我军马疲粮竭不如且赴归化城暂住”。于是大军向归化城前进。五月二十三日至木鲁哈喇克沁分兵两翼左翼以贝勒阿济格为帅率科尔沁土谢图额驸奥巴及巴林、扎鲁特、喀喇沁、土默特、阿禄等部兵一万往掠大同、宣府边外一带察哈尔部民;右翼命济尔哈朗、岳托、德格类、萨哈廉、多尔衮、多铎、豪格等贝勒领兵二万往掠归化城黄河一带部民;汗与大贝勒代善、贝勒莽古尔泰统大军继进。二十七日获悉林丹汗闻金兵入境惊慌失措“尽携部民、牲畜、财物渡黄河以遁所遗止穷民耳”。这一天大军行驰七百里西至黄河木纳汉山东至宣府自归化城南及明国边境“所在居民逃匿者悉俘之归附者编为户口”2。

    一些蒙古人逃入明境沙河堡皇太极致书堡中明将索取逃人称:“我北征察哈尔穷追四十一日擒其哨卒讯之云已星夜逃去”“我欲收其部民因还兵克归化城”“近闻察哈尔所遗人畜财物为尔等收留当一一归还于我。否则自取祸患。”明将大惊立即送还逃入蒙古及欲赏与林丹汗之财物计有男妇三百二十名、牲畜一千余及所赏䌷缎布帛六千余匹。宣府守将亦将犒赏察哈尔汗所财物存在张家口者全部献出计缎布及虎豹狐獭等皮共一万二千五百匹(张)。明宣府巡抚、总兵又遵金汗谕旨议和通市赠献黄金、白银、蟒缎、布匹、茶叶数千(匹、两、包)。六月二十四日大军扎营于张家口外喀喇把尔噶孙“列三十营联络四十里”。分略各路大兵“所至村堡悉焚其庐舍弃其粮糗各籍所俘获以闻于上共计人口牲畜十万有余”1。

    皇太极认为此战目的基本达到遂统军东返于七月二十四日回到沈阳。此行往返万余里历时三个月零二十六天虽未生擒林丹汗但已给其以致命打击逼其丢弃本土远逃察哈尔部分崩瓦解。林丹汗率残部星夜逃往西藏“臣民素苦其暴虐抗违不行”原有三十余万部众途中逃散者十之七八。到天聪八年无处安身东逃西遁的林丹汗病死于青海大草滩余部纷纷回归投顺于金汗。天聪九年二月多尔衮等贝勒奉谕统兵一万1《清太宗实录》卷11页27。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