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墙鹁苡谀兜囊桓龈疽蛩亍

    另一重要因素是努尔哈赤在军国大政和用兵之道上犯了严重错误。从天命五年尤其是六年三月进据辽沈以后在治理国政上他犯了三大错误。第一从“恩养尼堪”(尼堪意为汉人)恩威并行转变为敌视汉民全面镇压滥施屠杀。他屠复州禁逃亡大捕“无谷之人”大杀反金人员丧尽民心。第二从任用依赖汉官转变为怀疑、排斥、歧视汉官连其孙女婿“抚顺额驸”李永芳这样忠心效劳于金汗的降将也因直言进谏他都要怀疑一度将其革职拘其族人其他汉官怎不寒心谁敢忠谏谁愿献策?第三内争迭起疑案纷生伤人太多。以最高统治集团成员八旗贝勒而言四大贝勒中大贝勒代善被废去太子之位二大贝勒阿敏遭到汗伯父训斥三大贝勒莽古尔泰之母金国大福晋无辜被休四大贝勒皇太极受责罚银没收牛录。执政贝勒中斋桑古、德格类、济尔哈朗、岳托、硕托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和训斥。纠纷之多争夺之剧使努尔哈赤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只好宣布今后要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八旗高级官将如督堂、总兵官扈尔汉、阿敦、乌尔古岱、巴笃礼大巴克什额尔德尼、达海或斩或囚或降职革任波动也不小。结果是汗威无比群臣畏惧三缄其口努尔哈赤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不明下情难辨是非错上加错搞得金国民不聊生百业凋敝逃徙满路田园荒芜粮谷奇缺物价腾贵出现了人相食之悲惨局面。这样的背景怎能进行长期战争攻克兵民誓死抗敌的金城汤池。

    而且这些弊政直接影响到明民的态度。努尔哈赤于天命十年十月在辖区内大杀汉人时提出的一条理由就是杀了这些人才好放心地对外用兵。残酷的民族屠杀政策无疑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因此一听金兵来攻关外锦州等地军民纷纷内迁不愿留下受死。宁远军民齐心抗敌死守孤城通判金启倧、袁崇焕的家人罗立都因燃炮猛轰金军而以身殉国。五十健丁舍生下城燃放火药烧毁金兵战车。像武举人金士麒以迎父丧出关闻警“率义男三百人力战”全部死节。1在军事上努尔哈赤也有不少错误。他屡败明军因而骄傲轻敌训练不力。入辽以来“步兵骑兵三年未战兵主(兵之额真)怠惰卒无斗志车、梯、藤牌不良兵器已不锐利”2。他的思想已经僵化攻宁远时沿袭故技战术陈旧以箭矢对枪炮以血肉之躯迎炮弹以穴城敌火毬而袁崇焕却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克敌之弱用西洋大炮对付八旗劲旅的弓矢1李星龄:《春坡堂日月录》载李肯翊:《燃藜室记述》。

    1《满文老档·太祖》卷27、32、51、54、61、66;《明熹宗实录》卷7o。2《满文老档·太祖》卷71。

    刀戈以坚壁清野来制服掠粮养军的清兵以凭城死守来避开金兵的野战冲杀。双方军事统帅的正确与错误也是造成明胜金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努尔哈赤被打败了而且败得很惨。袁崇焕又遣使备礼物致谢努尔哈赤说:“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使他感到更加痛苦愤恚“大怀忿恨而回”3。

    战阵劳累受挫生气忧愁难眠积恨成疾兼之宁远之战受伤又未痊愈痈疽作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离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3李星龄:《春坡堂日月录》转引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卷25。

    第二章清的确立第一节宽温仁圣皇帝转危为安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后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去世皇八子四贝勒皇太极被诸贝勒议立为新汗尊称“天聪汗”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就内政而言他碰到三大难题。一是汗父晚年的各项弊政危害太大。主要弊政之一是大杀汉民。天命八年六月以复州汉民欲逃遣兵二万屠其城全城一万八千余丁只剩下五百户及一些老弱妇幼。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以汉民叛逃不绝欲杀金兵遣八旗大臣率兵在金国辖区“分路而行逢村堡即下马而杀”1。弊政之二是尽没民田编丁隶庄。汗、贝勒、大臣一直掠夺汉民逼令充当包衣(又称包衣阿哈即奴仆)隶庄耕种天命十年十月初三大杀反金汉民时又将“筑城纳赋”未曾叛逃的汉民尽数降为包衣没收金国全部汉民田地编丁设庄一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一晌为六亩)八十晌供庄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正赋”。所编新庄除一部分给与八旗官将外其余庄园尽归汗、贝勒所有。编隶庄园的庄丁从过去的平民身份降为奴仆所纳庄租比昔日民人上交国家的正赋增加了十几倍。弊政之三是怀疑歧视降金的汉官仇视绅衿。天命十年十月大杀汉民时努尔哈赤专门指出窝藏明国奸细煽诱汉民叛逃者“原为明官今已革职之大臣”及秀才必须一律“甄别正法”致“使贤良之书生亦被杀绝”1。

    努尔哈赤这样“不论贫富均皆诛戮即顺之不免于死”没民土地逼民为奴带来了致命的恶果2。这样使汉人不分官民贵贱贫富皆恨金汗暴政争思叛逃。辽东原有军民数百万几年之内逃走了三百万以上。汉民长期不断的大量叛逃被编隶庄的庄丁“逃亡殆尽”残存者“不勤力耕田”不仅打乱了统治秩序而且使农业劳动人手极端缺乏因而田园荒芜百业凋敝粮谷奇缺物价飞涨。据史载:“国中大饥斗谷值银八两伊尔根(即百姓)亦有食人肉者”。“一头骏马值银三百两一头好牛值银一百两一匹蟒段值银一百五十两一匹毛青布值银九两。盗贼蜂起盗牛马杀人为乱”3。

    1《满文老档·太祖》卷54、66。

    1《满文老档·太祖》卷66。

    2《清太宗实录》卷1o页12。

    3《满文老档·太宗·天聪》卷6。

    二是军力削弱难求进展。宁远之败损伤惨重影响了将士锐气。天聪元年(1627)五月皇太极为报父仇振奋军心亲偕诸贝勒统领六万大军围攻锦州虽然城中明兵只有三万但凭借坚城枪炮拚死抵抗。皇太极挥军猛攻亲自披甲带领侍卫疾驰进击诸贝勒大臣兵弁亦奋勇冲杀但由于明军猛烈还击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力战负伤八旗将士“损伤甚多”不得不撤围回师。明人称此战为“宁锦大捷”。两次失利大伤元气使得数十年来所向无敌的八旗劲旅锐气顿减斗志不旺害怕打仗“皆怯于攻城”。1第三个大难题是内争尖锐君权微弱。皇太极虽然被尊为天聪汗但其实权远逊于汗父。努尔哈赤是“承奉天命养育列国英明汗”其汗位是皇天任之是“天任之为汗”八旗大臣官将固然由其任置即“汗任之为大臣”就是贵为一旗二旗之主的旗主贝勒、大贝勒也系汗之封授赐与八旗所有人员最终统归汗辖而皇太极之为汗却系由诸贝勒“任置”的。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时八旗贝勒中大贝勒代善最有希望、最有资格、最有势力继位为君。他身为正红、镶红两旗之旗主他的亲侄杜度掌镶白旗他的儿子岳讬、萨哈廉、硕讬、瓦克达均是辖领牛录率军厮杀的勇将前三人和杜度还是“执政贝勒”。代善系第一位后金国大福晋所生的皇子军功累累位列四位大贝勒之具体处理军政要务还曾当了相当长时间的太子。按照努尔哈赤于天命七年宣布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新汗由诸贝勒“任置”他是极有可能继任新汗的。此时皇太极仅领有正白旗位居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之后为第四位大贝勒通常被称为四贝勒其长子豪格只有十七岁二子、三子已殇第四子叶布舒还在母腹中他仅能与镶蓝旗旗主阿敏、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相提并论其人丁兵将势力皆不如代善也不如十二弟阿济格、十五弟多铎、十四弟多尔衮三位同母所生之三弟兄。

    此时阿济格二十一岁多尔衮十四岁多铎十三岁固然是年轻和年幼之人但阿济格、多铎已是正黄、镶黄两旗之主多尔衮也辖有十五个牛录且是汗父生前许愿的“全旗之主”三弟兄之母又是机警过人的大福晋阿巴亥显然是很有希望继位为汗。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大贝勒代善竟然让贤在其子岳讬、萨哈廉的建议下提出立皇太极为君皇太极才被诸贝勒“任置”为天聪汗并由汗、贝勒书写五份誓词祭告天地规定汗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位大贝勒并尊以他们四位为主加上阿济格等十一位贝勒共同治理金国朝会之时亦是汗与三大贝勒同坐于上接受其他贝勒与八旗官将朝拜。皇太极只不过是四大掌权者之一并非言出令行至尊无上的君汗金国由八旗旗主共掌和分治。这样内争必烈各贝勒之间不相上下君权微弱极不利1《清太宗实录》卷2页42;卷5页33。

    于金国的巩固和展。

    周边形势同样不妙。西边明国时刻不忘收复失地歼灭满洲。明帝擢任袁崇焕为辽东巡抚委以关外大权。袁崇焕“锐意恢复”缮修锦州、中左、大凌河三城移商民广屯田竭力巩固关外四百里土地遏制金兵攻势伺机复辽。北边与西北的漠南蒙古诸部大都与明相联敌视满洲。察哈尔部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力图恢复祖业统一蒙古各部再建大元王朝兵强马壮称雄各部。当天命四年金军大败明军于萨尔浒后林丹汗致书努尔哈赤声称“蒙古国统四十万众英主青吉思汗谕问水滨三万人英主安否”居高临下恃众压寡警告后金不要夺取广宁。他接受明朝每年赏银上百万两助明对抗满洲并经常裘掠与金友好的科尔沁蒙古各部。喀尔喀五部贝勒原曾与努尔哈赤盟誓共同对明但他们听信明朝之言受其银两衣帛遂背坏誓约“以兵助之”经常掠金人畜财物袭掠墩军献于明领取奖银。天命十一年正月宁远之败后喀尔喀五部以为金兵“将尽遂决意助明朝”移营逼近金地带来严重威胁。南邻朝鲜世忠于明朝特别是万历年间明遣大军入朝助朝抗倭双方更为友好亲切。萨尔浒之战时朝鲜兵一万三千随征后又大量收容逃入其境的辽民供应驻于其皮岛之明朝总兵毛文龙部下食粮毛文龙由此地不断出击袭掠金国腹地闹得金国不得安宁。简而言之金国处于四面受敌的困境一旦明军大举进攻蒙古察哈尔、喀尔喀、朝鲜及毛文龙必将响应四面围攻金国很难抵挡。

    面临内政外交极其恶劣的局面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皇太极毫不畏怯勇敢地挑起了使金国转危为安继续向前的重担。他一即位便先在改善内部局势稳定统治秩序上采取了几项大胆的关键性改革措施。第一赦免欲图叛逃之罪。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五日即登基后第四天他颁诏国中:“凡汉官富民从前有商议逃走及与奸细往来者纵有人举概不究问。有已逃在外追获者杀无赦有欲逃未行者告亦不究。”

    第二释放庄丁为民。九月初八日汗谕:“汉民与满洲同居一处多为满洲扰害度日艰难命其分屯别居。”实录编纂官就此事阐述说:“前此汉人每十三人编一庄头分给满官为奴。自上即位念汉人给满洲为奴逃亡殆尽因择可为奴者每备御给八人、牛二只余各入堡为民选清正官管理。”1第三停筑城禁扰民各耕其田。九月初七、初八日汗两次下谕:先时明知劳民而营建城郭修筑边墙者以固吾疆圉也。今八旗田土移易已定自后不再新筑城郭边墙田土不再移改“各粪其田”。汉人与满洲同样差役。贝勒大臣及其属下人员出外之时自备行粮禁食民间牛羊猪鸡。贝勒大臣不许骑汉官马匹不许取汉人鹰犬不准勒买器物和至汉人家饮1《清太宗实录》卷1页7。

    食违者治罪。1这就根本上取消了努尔哈赤晚年镇压和加重剥削汉民的主要弊政对缓和满汉紧张关系稳定国内秩序恢复生产起了很大作用。“诏下汉官汉民皆大悦向之思逃者皆止奸细从此绝迹矣。”2他还起用汉官和汉人生员初擢沈阳县学生员范文程为游击召直左右后授其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进世职为二等甲喇章京命其掌领机密事。出宁完我于包衣召直文馆久预机密屡进世职至二等甲喇章京。其后他又以汉官俱归併于满洲大臣下所有马匹不得乘骑为满官所乘所有牲畜不得使用被满官贱价强买虽有腴田不得耕种终岁勤劳“米谷仍不足食每至鬻仆典衣以自给”“官员病故其妻子皆给贝勒家为奴”故“潜通明国书信往来”时怀叛逃之心因此命令将数千名汉官汉民另编汉军旗将汉官拔出满洲大臣之家使其“得乘所有之马得用所畜之牲妻子得免为奴择腴地而耕之米谷得以自给”。3这样汉官才基本上安下心来尽心竭力为金汗效劳。

    皇太极深知汗父以武开国没有武功军威不壮就不能创业建国也不能定国安邦更不能拓疆辟地席卷全辽进取山海故连续进行征蒙攻朝袭明的战争。

    皇太极即位之后一月余天命十一年十月初七日遣大贝勒代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