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之材”。他于万历四十七年六月被擢任经略后面对敌强我弱危在旦夕的险恶局势毫不畏惧逆流而进力挽狂澜担起了拯救危亡的艰难重任。他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亲巡边境城堡。当时沈阳、辽阳军民思逃官员皆惧前往沈阳熊廷弼却于七月只带数百疲弱士卒兼程前进抵沈阳复乘雪夜亲赴邻接建州的抚顺城。时兵燹之后数百里无人迹他祭悼死难兵将士民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因而安定了民心“人心复固”。
第二制定了正确的抗敌方针。他提出“以守为稳着”“守正所以为战”的根本战略方针奏请集兵十八万、马九万匹分驻叆阳、清河等六处险要地方画地而守无警就地操练小警自为敌御大敌互相应援辽阳设兵二万策应四方。这是挥所长克敌之短的正确方针。后金军善骑射士气高昂惯于猛冲猛打交战之时万马飞驰“铁骑冲突如风如火”敌不及防片刻即亡但他们缺乏火器不会使用枪炮长于野战短于攻坚。而明军虽大败之后斗志不旺但火器众多凭借坚固城地据险扼守2《明神宗实录》卷586。
3《明神宗实录》卷586。
以逸待劳便可克服不善野战的弱点挥枪炮的威力守住城堡稳定战局再伺机而进。
第三征兵调将赶运粮草打制器械修建城池。他屡上奏疏多方催督很快就改变了兵少疲弱的状况从区区三四万败残之卒展为拥兵二十万的庞大军队。他奏京城大炮数千位又增造大炮数千枪炮数万赶制双轮战车五千辆每辆安灭虏炮二三位。他大修城池辽阳“城高厚壮屹然雄峙”城外又挖濠三道每道宽三丈深二丈濠外复筑大堤潴水。沈阳亦修缮加固“城颇坚”城外又掘与人身相等的陷井十道井底密插尖木桩陷井之后挖有四道大濠插满尖木桩又树立用一二十人抬的大木头修筑的栅栏沿内濠排列楯车每车安置大炮二门小炮四门两车中间又放置大炮五门。时人称辽阳、沈阳、奉集堡、虎皮驿四城犹如“金汤鼎峙。其他要地亦各各加固”1。
熊廷弼还整军纪斩逃将刘遇节、王文鼎、王捷以祭死节官兵诛贪将陈伦劾罢庸懦怕死的辽东总兵李如桢。由于他精心安排全力奋斗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兵、将、马、粮、火器、军械无所不备城池坚固人心安定士气有所振作令严法行“守备大固”辽东转危为安了。2明国本可利用这一难得的好机会继续增强实力巩固边防但明王朝腐朽已极竟自毁长城。熊廷弼因功高过人办事严格求成心切性格刚直不徇私受贿不逢迎权贵不受压于科道招致了一批夸夸其谈的言官不满惹怒了因循苟且的文臣武将内阁、兵部对彼亦颇有意见。御史顾三元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不罢其任“辽必不保”。御史张修德更奏其破坏辽阳。明帝遂于泰昌元年(162o)九月革廷弼职听候勘问改以辽东巡抚袁应泰继任经略。袁虽精敏强毅善于治政但短于用兵持法太宽对熊廷弼所作“多所更易”又广招归降蒙古为后金遣人诈降用间敞开了方便之门。
金国汗努尔哈赤侦悉明朝经略易人于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
三月十二日亲率五万大军进攻沈阳。此时沈阳有守兵二万余、援兵四万余比金兵人数还多完全可以凭借坚城利炮死守不会轻易失陷。努尔哈赤见机行事采取智取猛攻并用先夺城池后灭援兵的方针于十三日派羸卒挑战诈败诱敌。行武出身的勇将明总兵贺世贤中计率家丁千余出城冲杀宣称必“尽敌而反”。努尔哈赤见敌入伏中下令包围“精骑四合”。贺世贤身中四矢兵败返回城中闻贺战败军民大惊“汹汹逃窜”诈降蒙古乘机内应砍断吊桥截断归路贺世贤战死。后金兵乘势猛攻打下沈阳尽歼守兵。努尔哈赤又先后分击明之两路援兵川兵万余先败全军覆没另一支援军三万仓皇逃窜。一日之内努尔哈赤败敌六七万攻下要1《明熹宗实录》卷3、7、8;《满文老档·太祖》卷19。
2《明熹宗实录》卷2、3、7;《明史》卷259《熊廷弼传》。
镇沈阳。
沈阳一失辽阳真是危如累卵“兵不满万”“身无介胄器不精利”辽阳以北“居民逃走一空烽火断绝”。努尔哈赤本可轻骑夺城但他却屯兵沈阳五日论功行赏将所获人畜分与兵将先行押回建州于三月十八日才开始出十九日中午抵达辽阳。明经略袁应泰、巡按张铨利用这一空隙飞征调援兵撤虎皮驿、奉集堡兵回辽阳五天之内凑集了十三万大军。
此时论兵数明倍于金论地形明防守得地利。辽阳城墙坚固池深水满熊廷弼在任时曾准备了上万门大炮其中七门重三千余斤一可毙敌兵数百人其余炮亦重一千余斤、二千余斤威力也很大。如果袁应泰熟谙兵法调度有方据城死守辽阳不会失陷。设若努尔哈赤不讲策略一味猛攻以弓矢对枪炮用血肉之躯强登高城伤亡必大难以克城。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中统帅决策和指挥的正确与否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
据朝鲜文献记载称八旗军“至辽阳望见城池险固兵众甚盛虏皆意沮欲退”。眼看大势将去努尔哈赤在这十分险恶的关键时刻挥了非凡的军事才干立即严正宣布“一步退时我已死矣你等须先杀我后退去”并“匹马独进”1。这种斩钉截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对八旗官兵挥了巨大影响使他们转怯为勇知难而进军心大振。
努尔哈赤又派遣少数人马挑战引诱敌人明军果然中计。袁应泰本已与诸将议定“畏敌多主守”此时见金兵很少“其骑可数”遂因“贼少而主战”亲督侯世禄等五位总兵官率兵出城五里在教场扎营。明兵原已畏敌至是又忽守忽战“军心不定”努尔哈赤乘机挥军“奋力冲杀”“明兵大溃而走”“军败多死”。金兵连续猛攻原先派入之“奸细”从中内应至三月二十一日攻下辽阳袁应泰自尽张铨被俘不屈而死辽河以东镇江等七十余城官民“俱削降”。过了十个月天命七年正月努尔哈赤又统军大败明军于平阳桥降广宁再获大捷。八旗军进据辽东伺机西征努尔哈赤成为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强大金国君汗了。
宁远之败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金国汗努尔哈赤统军十三万号称二十万离都城沈阳亲征明国。
此时明的政治、军事、财经等方面的形势皆十分恶劣正是金国进取的极好时机。四年前明军大败之后天启帝授日讲官、礼部右侍郎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掌部务。孙承宗才华出众荣中榜眼精通兵法1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以下简称《李朝实录史料》)第3147页。性洁志高救国心切不畏艰险力挽狂澜。他奏陈抚蒙古、恤辽民、重将权、选边将、简京军、开屯田诸策并奏准以原官督山海、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亲主辽事。他惩逃将“清冒破”汰冗兵练士卒筑城堡缮甲仗买马匹采木石军备大整使辽东形势生了有利于明朝的重大变化。《明史》论其功绩是: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1尤其重要的是他重用能臣袁崇焕和猛将满桂对遏制后金的进攻起了很大的作用。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3)进士授邵武知县有胆略好谈兵常向老校退卒谈论塞上事知边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广宁败没崇焕正因朝觐在京被破格擢兵部职方主事。在人心汹汹争相逃溃之际他却单骑出阅关内外还朝后具述关上形势慷慨宣言:“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奇其才遂升山东按察司佥事监关外军不久改为宁前道。时兵部尚书王在晋代替熊廷弼任辽东经略议于山海关外八里修筑重关役夫四万袁崇焕力言其非。孙承宗采纳其议罢之并依崇焕议筑宁远城承宗“益倚崇焕”。崇焕“内附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宁远城筑造得十分坚固曾经一度荒凉残破的宁远变成了“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的关外重镇。
满桂原为蒙古人幼入关内居于宣府早年从军屡立军功升至喜峰口参将。承宗巡边见桂壮其貌与谈兵事对其才干甚为惊奇立擢副总兵领中军事不久又遣其与袁崇焕同守宁远。满桂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助崇焕苦心经营将宁远建成重镇军民增至五万余家承宗奏上其功擢都督佥事加总兵衔领后部兵一万五千名。
经过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等人和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辽东形势迅好转本可确保关宁安全再伺机进取收复辽沈。然而明朝政府太腐朽了竟又自伐栋梁。昏君明熹宗宠信太监魏忠贤朝政极端。承宗欲劾除魏珰被魏忠贤唆使党羽连疏劾孙迫使孙承宗于天启五年十月致仕而以兵部尚书高第代为辽东经略。
高第胆小如鼠畏敌如虎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杏山、松山、塔山诸城防守兵械器具尽驱屯民入关丢弃米粟十余万石军民“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高第还曾命令撤宁远、前屯两城袁崇焕拒不从命理直气壮地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虽然顶住了高第的乱命未曾撤退但宁远已成孤城。这种情形正为金军席卷关外进逼山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然而这次战争却是另一种结局金军于天命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渡过辽1《明史》卷25o《孙承宗传》。
河以后明锦州等城官兵早已撤退八旗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连下右屯、大凌河、锦州、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松山等城二十三日直抵宁远城下。二十四日努尔哈赤挥军猛攻骑兵步兵一拥而上车、牌、勾、梯、箭全至万矢齐“箭上城如雨悬牌间如蝟”奋力攻打不克第二日攻伤亡更重二十六日再打亦不能下无奈只好于二十七日撤退金军伤亡惨重。努尔哈赤亦负伤这是他起兵四十二年以来第一次战败而且可以说是惨败明军则打了第一个大胜仗。
为什么明国朝政昏浊宦官专权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兵无斗志民心惊慌危机深重本来似乎已经注定关外四百里定将丢掉宁远孤城必难保住金兵可以轻取宁远占有全辽了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明胜金败的结局乍看起来颇为离奇仔细观察这也不足为怪。努尔哈赤进攻宁远的失败有其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从明军而言固然万岁、九千岁(魏忠贤)、宰相、经略等人均系昏庸之辈武将也大都贪生怕死一战即逃但也有仁人志士也有智勇双全忠贞不屈之臣广大军民更有抗战保国之心只要统帅得人是能领导军民击退金兵进攻的。宁前道袁崇焕就是这样一位力挽狂澜的杰出领袖。
袁崇焕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抗金镇静自若挥了非凡的军事才干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第一力增守兵。宁远兵士原并不多崇焕将右屯等城及城外士兵撤回同守宁远兵数增至将近二万。第二确定死守。他召集各将商议抗敌方略。总兵官满桂、副总兵左辅、参将祖大寿根据以往作战经验皆认为不能和金兵野战而应防守提出“奴兵未可争锋以死守争”。祖大寿遂建议塞门死守众将赞同议定。第三激励将士。他“刺血为书激以忠义”对将士下拜众皆感动“将士咸请效死”军民同仇敌忾誓与金兵决一死战。第四挥火炮之长。他采纳王喇嘛的建议将西洋大炮撤入城内装在城上布满各种火器准备了大量弹药。第五分工负责。他调配各将各负其责满桂提督全城兼管东南左辅守西面祖大寿守南面副总兵朱梅守北面同知程维楧“查察奸细”通判金启倧按城四隅编排民夫供给饮食卫官裴国珍备办物料诸生守巷口禁止乱行“有一人行动者即杀”“城上人下城者即杀”。他又檄告后面前屯卫、山海关守将凡有宁远兵逃来就地格杀。第六坚壁清野。尽焚城外房舍、积刍将外城腾空城厢商民尽迁入城。
兵将商民同心抗敌战守调配周密妥当袁崇焕又临战指挥得宜大显枪炮火器威力“一炮歼虏数百”“每用西洋炮则牌车如拉朽”“打死北骑无算”守兵猛扔火球、火把烧毁战车。亲睹战况的朝鲜译官韩瑗记述其情说:崇焕预空外城诱入金兵双方战酣之时自内城各堞之间“推出木柜子甚大且长半在堞内半出城外柜中实伏甲士立于柜上俯下矢石如是层层'屡'次自城上投枯草油物及棉花堞堞无数”“又放大炮”。“须臾地炮大自城外遍内外土石俱扬火光中见胡人俱人马腾空乱堕者无数贼大挫而退”。1这样智勇双全、忠贞无畏的统帅这样拚死杀敌的广大军民将兵谁能击败!这是金军败于宁远的一个根本因素。
另一重要因素是努尔哈赤在军国大政和用兵之道上犯了严重错误。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