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俚牟糠中薅┕ぷ饔谟赫晁⒂×牟俊H榉至嗳淞Я憔挪俊A辔蟊唷⒎接弑唷⒚髀妆啵òɑ始⒐恰⑷俗濉⑷耸碌劝说洌⒉┪锉唷⒗硌П唷⒕帽唷1嘞挛涞湎挛坎肯掠械囊喾窒钅俊C坎啃鹗乱朗奔渌承蛞惶跻惶醴质雒刻跸仁樽柿铣龃Υ问檎嫉奈淖中鹗缕鹩谏瞎胖褂诳滴酢4耸榧忍峁┝舜罅壳迨纷柿嫌只慵死泄馗檬碌淖柿媳阌谧髯莨嵫芯亢苡屑壑怠@缙洹斗接弑唷分吨胺降洹肪676的苏州府部嘉定县志载称:“嘉民十室九空然刁而健讼其风大半起于田土。夫时值有贵贱岁月有远近贱价而添年近而赎亦恒情也。乃有田价每亩贵至六七两岁月远至二三十年者在时值每亩不及二三两一种刁徒吓诉求添动以侵占为名甚至捏称人命一词在官草野愚民其家立破。但使得主不愿添者止许回赎则刁风自止此亦息讼之大端也。”这对研究嘉定土地买卖找价回赎之情极为可贵。

    另外陈元龙编著《格致镜原》一百卷康熙四十三年成书。王初桐辑《奁史》一百卷嘉庆初成书罗列了自上古到清代有关妇女的史料。光绪时席裕福等编《皇朝政典类纂》五百卷记述清初开国至光绪间的历史。1916年徐珂编成《清裨类钞》计有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这些类书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丛书是汇集两种以上著作按一定体例编辑的图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包含各个学科的综合性丛书一是专类性丛书或是断代性专刻一个朝代的著述或是地域性合刻一地之人的作品或为专人汇集某人的各种著作或系专门学问合刻某一学科之书。丛书或录收录之人的全部著作或加删节或只收录一小部分它将零散作品汇于一处保存了书籍便于读者阅览对保存史料起了很好的作用。

    清代编撰丛书之风很盛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清高宗弘历下谕“搜辑古今群书”以备编辑《四库全书》之用。他在谕中提出对此书的要求及目的是“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即利用“大清国全盛之势”来编纂历史上罕有的巨型丛书以衬托国强并为进一步富国强国提供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他针对《古今图书集成》虽然“兼收并录”但“因类取裁势不能悉载全文”之不足命尽载引录之书全文。乾隆帝特于乾隆三十八年设立“四库馆”先后委任大学士刘统勋、于敏中、舒赫德、皇六子质郡王永瑢等人为总裁授海内名流学者纪昀、戴震、王念孙、姚鼐等人为纂修、总纂、分校从人员、经费、条件等方面提供了保证。

    实际主持此书工作的是大学者、编修纪昀(后因书编成晋至尚书)。

    在皇上亲自关注和编纂人员辛勤工作下历时九年编完书稿又经过检查内容校错补漏和缮写复本到乾隆五十八年才最后完成共抄正本七部、副本一部。《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编排收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多达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书籍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总汇和古代典籍的渊薮。然而由于乾隆帝囿于统治者的成见在收集和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全国书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检查、禁止、销毁和删改仅被销毁之书即多达三千余种六七万卷又对古代文献作了较大的破坏且还制造了一些文字冤狱。

    此外还有一些好的丛书如乾隆时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的《知不足丛书》选收唐代至清图书二百零七种。乾隆中吴有兰辑道光中钱熙辅增辑之《艺海珠尘》收书二百一十七种。嘉庆刻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基本上收明清著作一百三十五种。光绪时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十六帙专收清人关于中国和外国历史地理、游记、风土记、边疆史地的著作兼有外国人关于中国及世界各国史地的著述。光绪溥乂辑《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收清人边疆史地著作二十一种。

    关于丛书的阅读利用可参看上海图书馆编辑的《中国丛书综录》著录了古代文献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从各方面予以说明。

    第十一节文物文物的类别清代的历史文物甚多有地下埋藏的也有地上遗存的更多为民间散存者。按其类别可以分为五种:一为散存文物。散存文物较多有玉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景泰蓝、骨角器、石刻、漆木器、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文献、以及少数民族文物、外国文物等等。二系古遗址。由于清代的散存文物较多因此清代的遗址多不为人们所重视。其实有很多遗址能够补充史料记载不清楚和说明历史问题如反对沙皇俄国入侵我国的上坚乌黑战役战场遗址;反对准噶尔反动贵族进行分裂叛乱的乌兰布通战场遗址;反映满族建立后金政权的辽宁新京老城遗址;苏州盛泽镇机房遗址;盛泽镇收购丝及丝织品的“庄面”遗址等。三为古墓葬。清代的墓葬很多较有历史价值和保存文物较多的仍为帝王及贵族墓葬如河北遵化县清东陵、易县清西陵、沈阳盛京三陵等。四是古建筑及园林。清代的古建筑仍以北京的故宫、天坛居位。此外还有王府、苑囿、寺庙、佛塔、桥梁、街署如承德外八庙、苏州的西园、留园等。五系石刻及其他。包括不可移动的石碑、石柱、石华表、大佛、以及大型铜、铁铸造物等。

    清代的历史文物浩如烟海各类文物按其不同的时间、性质、历史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说明和反映某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可以利用历史绘画的形象及文字题记也可以利用碑匾之记载还可以利用农民起义遗物以及各民族的历史绘画等等来研究清代的历史问题。

    《北征督运图》清代的准噶尔问题是西北的边疆问题也是民族关系问题有不少史籍记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绘画及文物如《北征督运图》等。对军粮的供应在中西两路清皇朝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责成都察院左都御史于成龙总理其事并兼管中路“命通政司左通政喀拜协理中路运务”“命光禄寺卿辛宝(即辛保)、内阁侍读学士范承烈督运西路军粮”1。

    至于督运军粮的详细情况如何?史籍记载过于简略。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北征督运图》正好从形象和文字记载方面补充了它。《北征督运图》是多幅画面缀成的图册原为二十四开现存十九开绢本每半开工笔设色绘图半开范承烈自题画面内容梗概说明负责督运的始末所经地点和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督运军粮的情形。每半开纵38。4、横41。1厘米。末1《清圣祖实录》卷169。

    开有“广陵禹之鼎绘”数字和印记。

    《北征督运图》的第一幅画页所描绘的就是范承烈带领随员由北京广安门外出前往山西的情况。

    范承烈出往山西后图册中有几开散失。再往下画页所描绘的是西路运粮队出杀虎口过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附近)经由艾济喀村、毕七七、迈达里再经昆都仑(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到十四台的情景。台相当于现在的兵站至今当地仍有某某台的地名。自杀虎口到前线每百里各设一台。当时中西两路运粮队每路各分为若干“运”每“运”又分若干“营”。以中路督运官宋大业所分管的“二运二营”为例“所领运官八员赎罪人二员笔帖式二员游击一员车夫二百名兵一百七十名车二百辆地方骡马七百匹捐纳骡马二百匹”每二十五辆粮车有运粮官一员负责一车装载二千斤全营二百辆负责运军粮四十万斤1。每辆车上插飞熊小旗一面。每一营“车徒绵亘二十里”。当时仅中路准备出的运粮车就有五千辆可以运粮一千万斤。这样大的运输量又要走遥远的路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

    范承烈所管的这一营运粮队刚过了乌兰急里密到达查汉托罗海。这时图册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一辆辆独轮车满载着军米由许多壮健的民工推挽在满目黄沙中行进为支援平叛清军而紧张地战斗。有些车辆正停在路旁督运官员也在路旁席地而坐一些士兵或行或立在车前车后他们准备在稍事休息后继续向前挺进。这一页图册的题记说:“夏六月七日次乌兰急里密甫闻上亲抵厄鲁特贼巢逆酋噶尔旦挟妻孥窜往王师追摄大将军(费扬古)邀击于召木多大破之至查汉托罗海与辛光禄会知大将军前锋已旋后骑将乃疾驱粮车运至那拉他饷之”。清军在昭莫多(召木多)给了叛军以决定性的打击运输军粮的后勤人员对胜利作出了贡献。图册下半部描绘的就是范承烈于康熙三十六年再次督运军粮的情景。据范承烈在图册中的题记说明这时“载惟骡马驴不复用车”。由于瀚海缺水草画面中有运粮大队“刈草结瓣载马上解鞍以食之马食得不乏”的图景。反映了参加平叛斗争的各族人民在同艰难的自然条件作斗争的智慧。

    在艰苦的长途跋涉中运载军粮的马驼有很大的损耗运粮队“乃购蒙古马车复经湖滩河所运粮”。图册中有满载军粮翻山越岭的蒙古车及赶车的蒙古族人民的画面这也是蒙古族人民参加平定噶尔丹的生动记录。《北征督运图》的前半部还有一幅在运粮队所过的路边有一堆堆白骨的画面题记说:“途中见髑髅暴砂砾间者累累询之向导为厄鲁特败喀尔喀处。”即噶尔丹汗残杀的喀尔喀蒙古族人民。图册有一幅运粮大队正通过翁金河边的画面题记说:这里“土沃草茂本为北人(指喀尔喀蒙古人)牧放地至和尔海图已入厄鲁特境矣”。

    1宋大业:《北征日记》见《边疆丛书续编》之一。

    《花盆行历例工价列》乾隆六年的《花盆行历例工价列》是记的广东佛山石湾陶瓷行业的内部分工这个“花盆(盘)行”是一个专门从事生产花盆、金鱼缸、花垌、陶瓷建筑装饰部件等陶瓷制品的行业故其名称叫“花盆行”。《花盆行历例工价列》的记载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反映出到了乾隆初年石湾陶瓷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了。

    《花盆行历例工价列》中先写明:“大清(辛亥革命后该行业将原雕版的“大”字改做“满”字故后的工价列上多“满清”)。乾隆六年八月吉日联行东西家会同面议各款工价实银不折不扣永垂不朽胪列于左。”以下便分上、中、下三等列出了三百四十多项不同的产品名称每项名称的后面根据各项产品的简单、复杂、规格大小、技术要求的难易总之花费劳动时间的多少逐项列出了不同的工价例如:上等价列大花塔每只银2钱壹分五厘2二号花塔每只银壹钱四分七厘三号花塔每只银九分四厘五珠象古每对银壹两零2分九厘光象古每对银九钱四分五厘对于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到窑内进行高温操作还特别规定“大师傅入灶肚作双计”即工价加倍。

    这个《花盆行历例工价列》的主要内容清楚地告诉我们这就是一张根据以往惯例规定下来的计件工资表。

    文告台湾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义军攻下彰化后建立了政权以林爽文为这个政权的“大盟主”定年号为“顺天”出了“安民告示”颁了“军令”任命了许多官员颁了印信和“委札”如颁给沈得将军的“委札”为:顺天大盟主林札委子龙庙沈得即便任理(镇海节度使兼理驿政)将军之职。督率该旗兄弟奋勇立功著有劳绩另行升赏。

    须至札者。

    右札委沈得顺天丁未年月日。

    在林爽文布的《告示》里明确提出:“台湾皆贪官污吏扰害生灵本帅不忍不诛”“因贪官污吏剥民脂骨共举义旗剿除贪污拯救万民”并号召大家起来“剿除贪官”。起义军镇压贪官污吏没收地主土地和浮财将官僚地主分子“俱缚坐堂下”1。顺天政权没收的田地“多在嘉、彭两县”。这些田地分给参加起义的农民耕种每户向顺天政权交纳田租二石2。起义失败后凡是起义军和农民群众所得到的土地都被统治阶级夺了回去“乃籍其田亩入官”3“其数多至数万石”。

    许多《文告》明确规定“本帅(大盟主)严谕军队不许丝毫妄取”“查封粟石以应军需不许众兄弟滥搬星散”。违法则“按法究治决不姑宽”。杨轩说起义军布《告示》“安谕民人那示内写的是不扰民的话”4。在《安民告示》里还提出了“保农业”的政策。林爽文还设有“巡城将军”维护社会秩序和纪律。由此可知这个政权对待贫苦人民的态度。

    白莲教领之一张汉潮七十三岁湖北枣阳县庄子山人嘉庆元年三月率领所部人马在湖北襄阳黄龙垱起义。嘉庆三年五月张汉潮率军进入陕西初三日在陕西兴安布了一道《告示》:钦命东土兴汉灭满张汉朝(潮)子为招讨扫北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