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魇⊥ㄖ径嘁愿绷ブ菸ノ环质龈飨钪贫群腿宋锎且灿幸灾敬傧旅娣中鸶鞲菹刂椤8髦址街敬蠖佳赜谜诽謇捎弥尽⒋⑼肌⒈淼谋泶锓绞酱蠖加薪颉⒔ㄖ醚馗铩⑿问啤⒎缢住⒊浅亍⒀!⒒Э凇⑻锔场⑺翱巍⒅肮佟⑸酱ā⒐偶!⑶帕骸㈥澭摺⒘昴埂㈧裘怼⑺鹿邸⒚隆⑷宋铩⒘髟ⅰ⒘遗⑾墒汀⑼敛⒐稹⑺⒀畏ā⒁瘴摹⑽锊鹊确掷唷

    清代方志的繁富清代方志甚多内容非常丰富记载的范围极广有自然现象、地面概貌、地下矿藏有政权机构、社会组织有军政要员、文人学士、释道隐逸有赋税徭役人丁田地有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风土人情可以说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因而为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史、科技史、文学艺术史、地方史提供了多门类的详细的广泛的资料。比如大事记、武功、寇乱、堡塞、祥异、人物等门保存了大量反封建、反侵略史料光绪《广州府志》及其所属包括《佛山忠义乡志》在内的州县、镇志记述了广东人民在鸦片战争中奋起反抗英国殖民军的事迹。方志中有大量经济史料如山西等省方志中有煤《新疆图志》、《玉门县志》有石油四川方志有天然气史料十分丰富。田赋、徭役、盐法、户口等门类是极好的经济史料。乾隆《威远县志》卷四记录田契房契至三十二页之多。水利门是很有价值的水利史料。物产、人物门有大量关于中草药及医理、医案、医方和名医高尚品德的记载。方志中的地图史料甚多乾隆《浙江通志》有地图一百五十一页光绪《繁峙县志》有历代疆图边关图。风俗门记述了各地时令节气和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交往来、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风俗习惯是其他文献较少记载的珍贵史料。

    第五节清人边疆史地书籍边疆史地特别是西北、东北和西南史地是清代兴起的学科成就很大。所有著述既与一般地方志有很多类似之处也有不少差异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方志。

    由于清政府长期开疆拓地版图扩大边疆地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不断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同内地民族的联系空前频繁漠西蒙古一度势力十分强大对清朝西北、北方地区带来严重影响俄国沙皇政府又猛烈向中国扩张不断蚕食我国北方、西北领土故清政府非常重视边疆史地的研究主持撰修了一批边疆史地著作。在此影响下一些学者从事元史的研究撰写了《元史氏族表》等书也促进了西北史地学的形成。

    清人边疆史地著述清人记述清代历史的边疆史地著述大致有下列书籍:刘统勋等撰《西域图志》五十二卷;祁韵士撰《皇朝藩部要略》十八卷《西陲要略》四卷《万里行程记》四卷《西域行程记》一卷;张穆《蒙古游牧记》十六卷;松筠《西陲总统事略》十二卷;七十一《西域闻见录》八卷;王文锦《西域南八城纪要》一卷;关凤楼《新疆大记》六卷;盛绳祖《卫藏图志》五十卷;佚名《卫藏通志》十六卷;黄沛彪《西藏通考》八卷;佚名《西藏考》一卷;佚名《西藏志》不分卷;王我师《藏炉述异记》一卷《藏炉总记》一卷;何秋涛《朔方备乘》八十卷;严如煜《洋防辑要》二十四卷;林谦光《台湾纪略》一卷;卢坤等《广东海防汇览》四十二卷;图理琛《异域记》二卷;还有胡建伟《澎湖纪略》十二卷等书。

    《皇朝藩部要略》这些书中以《皇朝藩部要略》等书影响更大。其作者祁韵士任翰林院编修参加了乾隆帝敕令纂修十二卷《蒙古王公功绩表传》的工作。他翻阅档案、实录及蒙古书籍积累了大量资料历时八年始完成《要略》。此书十八卷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喀尔喀部、漠西蒙古厄鲁特部、回部、西藏五个要略另有藩部世系表四卷对各部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如归附、叛服、封爵等以及该部的历史作了较好的说明被学者李兆洛赞为:“如读邃皇之书睹鸿蒙开辟之规模焉乌可不令承学之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然于天人之故哉。”11《养一斋文集》卷5《外藩蒙古要略序》。

    《卫藏通志》《卫藏通志》作者不详有人认为是乾隆末年赴藏督运粮草台站乌拉之钦差大臣工部尚书和琳。卷为御制诗文下分考证、疆域、山川、路程、喇嘛、寺庙、番目、兵制、镇抚、钱法、贸易、条例、纪略、抚恤、部落、经典十六卷引用了大量西藏藏文档案、西藏各种旧志、乾隆时西征廓尔喀及安藏之各种公文、历代碑文资料叙述了汉唐以来西藏和中央政府的关系着重记载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西藏社会的各种制度生产、经济、风俗如驻藏大臣职权、驻藏官兵分布、藏中各部落名称、山川形势、金奔巴掣签制度蒙古人赴藏熬茶制度、班禅遣使入朝制度藏民信仰及生活状况入藏道路藏兵等等是一部关于西藏史地的重要书籍。《朔方备乘》《朔方备乘》作者何秋涛原系刑部主事正六品“以俄罗斯与中国壤地连接宜有专书资考镜始著《北徼汇编》六卷”继而扩充到八十卷1。其中卷十二卷录上谕及钦定书籍有关文字自撰六十八卷为《圣武述略》、《北徼界碑考》、《北徼条约考》、《俄罗斯馆考》、《雅克萨城考》、《汉魏北徼诸国传》、《国朝北徼用兵将帅传》、《俄罗斯互市始末》、《土尔扈特归附始末》、《图说》等等详细记述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清朝对东北、北方、西方边疆的经营和治理当地少数民族的情形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沙俄之情及中俄关系。咸丰帝奕裕扪锖吻锾巍巴ù锸蔽裣┤只逼涫椤坝谥贫妊馗铩⑸酱ㄐ问瓶季菹昝鳌苯游迤返脑蓖饫伞

    《新疆识略》《新疆识略》作者松筠久任伊犁将军政绩卓著。此书卷为清帝所写平定准噶、大小和卓木之乱的诗文十二卷卷目是新疆总图、北路舆图、南路舆图、伊犁舆图、官制兵额、屯务、营务、库储、财赋、厂务、边卫、外裔。道光帝旻宁对此书叙述“山河之襟带城郭之控制兵食财富之储备田野畜牧之繁滋”表示满意此书确实提供了详细的清代新疆地理和社会经济资料。这些著作为研究清代民族史、民族关系史、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关系史、边疆地方史汇集了丰富材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1《清史稿》卷485《何秋涛传》。

    第六节文集清人文集大体上可分为别集和总集两类但具体名目不一或称集、文集或称别集、全集或称稿、文稿、剩稿、类稿、未定稿或叫文存、文钞或名遗书、遗集有的更采用其他书名如包世臣的《安吴四种》形式上看不出它的性质实即文集。清人文集的题名或用作者的别号、官名、谥号或以其故里命名或因特点题写。别集系个人著述汇编总集系汇辑多人的文章。

    清人文集数量极大仅《清史稿》的《艺文志》和《清史稿艺文补编》就著录了总集书目八百五十七部别集书目五千四百三十二部;因总集中包括了清人编辑的前人文集扣除之后清人文集也在五千部以上。但此数很不准确不少文集未收录入《清史稿》。据近人柯愈春研究获悉清人文集目前存放于各大图书馆的约有一万三千种。

    文集之多即意味着作者众多而且成员也很广泛上自天子以及八旗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下及举人秀才一般文人多有著述。康熙帝玄烨有《御制文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避暑山庄诗》二卷。雍正帝胤禛有《御制文集》三十卷、《悦心集》二卷。以后仁宗、宣宗、文宗、穆宗皆有文集而以高宗弘历最多。乾隆帝弘历有《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三集十六卷、《御制诗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一十二卷、四集一百一十二卷、五集一百卷、《御制乐善堂文集》三十卷、《余集》二十卷、《全史诗》二册、《全韵诗》二册、《拟白居易乐府》四册、《圆明园诗》不分卷。

    八旗王公大臣多有著述。勤郡王蕴端著有《玉池生稿》安郡王玛尔浑撰《宸萼集》、《敦和堂集》果亲王允礼有《春和堂集》、《静远斋集》果郡王弘瞻著《鸣盛集》和亲王弘昼有《稽古斋全集》怡亲王允祥撰《明善堂诗集》。大学士、三等伯鄂尔泰有《文蔚堂诗集》八卷、《西林遗稿》六卷大学士尹继善著《尹文端公诗集》十卷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著《通志堂集》十八卷协办大学士、尚书阿克敦有《德荫堂集》。

    文集体例各有不同。孙奇逢之十六卷《夏峰集》卷一、卷二为语录卷三是记、论、说、辨、议卷四、五系序、跋卷六、七为书卷八、九、十是传、志、行述卷十一杂著卷十二赞、铭、杂文卷十三、十四诗卷十五、十六为补遗。傅山的四十卷《霜红龛集》一至十四卷为赋、诗十五至二十六卷是传、叙、题跋、墓铭、碑、记、书札、家训、杂文卷二十七至三十系杂著卷三十一至三十五为读经史子卷三十六为杂记。魏象枢之十卷《寒松堂集》前四卷为奏疏卷五是书序、传记卷六、七为书简卷八系碑志、表状、祭文卷九杂著卷十庸言。

    数逾万种的文集各有偏重体裁不尽相同有的奏议为主有的偏于传记也有的重在学术研究但大体上包括了以下十种文体:奏疏、颂赋、论说、序跋、记、书启、传记、诗词、家训、家传、杂著。另外还有表谢恩表、朝贺表、策问、策论、拟诏、文告、赞、铭、箴、详谘、批详、示檄等等。

    文集因其作者众多成员广泛题材多样数量庞大包罗万象故而史料价值甚大。归纳起来文集之作用大概有三个大方面一是文集提供了清代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各方面的大量的、详细的、珍贵资料二系今人可以利用文集作者关于前代前人的研究成果三为便利今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

    以乾隆皇帝弘历的御制诗文集为例虽然不少诗文是逢场作戏或敷衍成篇但也有许多文章诗词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政治含义或论述某事某制或言己之政见或臧否人物评论史事或嘉奖贤臣名士促进臣僚效忠朝廷争取汉族名流学者为了解当时社会及乾隆帝本人提供了大量珍贵史料。其乾隆五十八年所写《御制喇嘛说》简述了佛教传入西藏之沿革论证了活佛转世纯系迷信阐明了清为安蒙古而承认其转世之旧俗并非谄敬番僧讲清了兴黄教以安蒙古之基本政策姑引一段如下:“喇嘛又称黄教盖自西番高僧怕克巴始盛于元沿及于明封帝师、国师者皆有之。我朝惟康熙年间始封一章嘉国师相袭至今其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之号不过沿元、明之旧换其袭敕耳。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再看其乾隆五十七年《重华宫茶宴联句诗》之自注:“户部总册奏上年各省实征岁入银四千三百五十九万余内俸薪、兵饷、驿站等费出银三千一百七十七万余两余银一千八十一万余两。”这为研究清朝财政提供了极好的具体数字材料十分有用。

    蓝鼎元之《鹿州初集》载其于雍正二年所写的《论边省苗蛮事宜书》揭露了土司制度的野蛮要求将西南土司改土归流。其文说:“愚闻黔省土司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土民岁输土徭较汉民丁粮多加十倍。土司一日为子娶妇则土民三载不敢婚姻。土民一人犯罪土司缚而杀之其被杀者之族尚当敛银以奉土司六十两、四十两不等最下亦二十四两名曰玷刀银。种种朘削无可告诉。”土民对土司“无官民之礼而有万世奴仆之势子女财帛总非本人所自有”。这为了解雍正帝之决心大规模地在云贵五省改土归流提供了很好的资料。雍正帝于雍正二年五月十九日谕四川、陕西、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省督抚提镇:“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所属土民每年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1此谕与蓝鼎元之书显然可以互为印证。蓝之《鹿州全集》收有其任普宁县令、兼摄潮阳县令时判案的文书名为《鹿州公案》是了解地1《上谕内阁》雍正二年五月十九日谕。

    方刑政的典型资料。他还在《鹿州初集》卷三《论江南应分州县书》谈到江南应多分州县之事。他说:苏、松、常、太三府一州每年赋税正额三百五十五万两其中一个县的正税额比边疆一个省还多赋多事繁州县官忙不过来民便逋赋官员因而收不足税致遭处罚应把县化小使官员易办好事。不久两江总督查弼纳奏请在江南分置州县因“额征赋税款项繁多狱讼刑名案牍纷织为牧令者即有肆应之才亦难治理”2。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