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满文老档》已有残缺现存之档基本上按年月日记事起于16o7年止于1636年。《满文老档》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载述翔实是研究入关前清朝开国史的主要文献。为何曾系明帝臣仆之建州支部女真头人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后能在三十多年里统一女真各部进据辽沈屡败明军成为强大的金国英明汗?后金生产力水平如何?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什么?有无变化?阶级结构怎样?军政制度的具体内容生过多少重大事件有哪些杰出人物阶级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等等只有依据《满文老档》结合有关文献才能阐述清楚。

    例如天命四年(1619)十二月、五年(162o)四月努尔哈赤先后两次致书喀尔喀部蒙古贝勒时讲述了后金生产力状况:“尔蒙古国以饲养牲畜食肉著皮维生我国乃耕田食谷而生也。”1“皇天赋与我地盛产财物1本节参考了冯尔康:《清史史料学初稿》。第十一节文物部分是刘如仲编写。1《满文老档·太祖》卷13。

    有三种貂皮、黑白赤三种狐皮、猞猁狲皮、豹皮、海獭皮、虎皮、水獭皮、银鼠皮、黄鼠狼皮、貂皮、鹿皮、狍皮等等皮裘。又有棉、丝棉、布、葛布、盐。复有金、银、铁皆产于地。凡此皆有衣食之资皆可得之。”1又如关于入辽沈前的阶级结构与生产关系状况《满文老档·太祖》卷十八载天命六年闰二月二十八日汗谕:贝勒当爱诸申诸申须爱贝勒。阿哈应爱主主宜怜阿哈。阿哈之耕田之谷须与主共食主之征战得获财帛须与阿哈同着打猎所获之肉应与阿哈同食。申年(天命五年)曾下令曰:勤种棉花织布以衣包衣阿哈见其着劣衣时则取之而给与善养之人。兹已过矣。今兹酉年(天命六年)播种棉谷收获之前勿论若收新棉新谷后复以衣食为劣而上诉则从虐养之主取之转而给与善养之主。贝勒与诸申阿哈与主若皆互相慈爱则天嘉之人皆喜好矣。汗之如斯互相爱恤度日之言无论是谁皆不得违!

    这是记述进入辽沈以前后金国阶级结构生产关系尤其是阿哈与主子经济关系阿哈是否衣食于主、产品如何分配等等重大问题的唯一的一条珍贵史料是判断此时满族社会性质的关键性材料。《老档》还有不少类似的珍贵记载不阅读《满文老档》就无法对清朝开国时期的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作出科学的论述。

    起居注起居注也是很有价值的史料。清代正式设馆置官撰修起居注始于康熙九年(167o)但在此之前摄政王多尔衮已用史官为其作记注即《多尔衮摄政日记》。清代的起居注历朝相沿极少间断因此数量很大保存也较完整。清历朝起居注现分藏两处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三千八百六十三册最早的是康熙十年十月最晚的为宣统三年十二月《康熙起居注》已于1984年出版。另一部分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起居注记载皇帝一天的言行主要包括上谕、君主处理在京各衙门与地方大吏的题本及八旗奏折然后记引见臣僚。起居注是非常丰富的原始资料十分珍贵是清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之一。所记载的都是重要朝政如大学士明珠等人称:“起居注皆记载机密事宜垂诸史册所关重大。”1其中容纳了一些其他史书没有记载或叙述不详的重要史实。例如《康熙起居注》五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条记玄烨与大学士马齐评论去世不久的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的为人“上曰:翰林院学士甚属紧要自揆叙没后朕再四思维并不得称此职之人揆叙学问甚好为人甚是谨慎敦厚殊属可惜大学士马齐奏曰:揆叙年少老成不但学问好九卿及1《满文老档·太祖》卷15。

    1《清圣祖实录》卷1o7页1o。

    议政之事亦甚好。伊记性远胜臣等不惟皇上深惜举朝满汉大臣官员俱为惜之一闻其殁俱往吊唁”。后来胤禛因揆叙曾推举贝勒允禩为储君对其十分嫉恨责其为“不忠不孝阴险柔佞”之奸臣故其时撰修的《清圣祖实录》不载上述君臣评议。

    《清实录》《清实录》为又一研究清史的基本资料。清代历朝实录均由皇帝设立实录馆指派军国重臣一般是大学士领衔主持编写上一代或上几代皇帝实录。例如《清世宗实录》是其子弘历谕派大学士鄂尔泰等臣主持编修的监修总裁为大学士、三等伯鄂尔泰四位总裁是大学士、三等伯张廷玉、大学士福敏、徐本、协办大学士三泰五位副总裁是尚书任兰枝、班第、纳延泰、左都御史杭奕禄、侍郎张廷琢纂修有刘纶、嵇璜、蔡新等四十余人另有满文蒙古翻译、收掌、誊录一百七十余人。

    《清实录》数量很大从太祖至德宗的十二朝实录共计四千三百六十三卷比《明实录》多一千四百余卷其中以《清高宗实录》最多达一千五百卷。

    《清实录》虽然由于政治原因在一些问题上作了一些修改其史料价值受到一些影响但总的来说仍是清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具有其他任何种类资料未有的价值这就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通贯始终全貌清晰。清代各朝实录记事项目虽然多寡不一但其主要内容和类别却是大体相同。《清高宗实录》的“修纂凡例”载其应录的事情项目共有两百多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自然现象等等各方面的内容无所不包。比如:登极、传位等典礼;天、地、社、稷、堂子、山陵等祭祀;帝后诞辰忌辰;册立皇后、太子;封妃、皇子、王妃、公主;巡视河之海塘;谒陵、行围、巡幸;有关文教、武功、民生之诏敕、谕、旨;宗室、异姓王公侯伯子男爵位的袭替封授升降;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封授袭替;九卿布按总兵及其以上文武官员除授;地方军政要员陛见;军政大计;大臣病卒、老疾乞休;文武官制及其修改;开拓疆土、设立边镇;每岁人丁户口、田地税粮数量;开垦军屯、丈量地亩、圈拨土地、编审人丁;蠲除赋税;漕运、盐法、关榷;乡试、会议、御试;命将出征、调兵筹饷、指示方略、奏捷献俘纳降;出征官将赏罚;文武大臣犯罪及处置;官民犯法惩治;河工、水利、建筑城垣宫殿;等等。

    虽然军国要务多有专门记录如《平定朔漠方略》等专记某一大的战争之事但其主要史料皆可从实录中找到而且放在当时全国总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之中更有利于读者对这一战争的全面了解。

    例如乾隆十二年至十四年的一征金川实录详细载录了川陕总督张广泗、经略讷亲、经略傅恒历次奏报军情及皇帝弘历的系列指示提供了此役的全面情况。张广泗连连失利致“士无斗志”“一遇贼徒辄鸟兽散将领皆所不顾”。有一次金川兵数十人呐喊迎战进攻之清兵“三千余众拥挤奔回多有伤损”“自相蹂躏”。皇帝本来要捣穴擒渠彻底踏平金川绝不许允降了结但他经过一年多的用兵逐渐知道金川“坚碉林立”“险峻逾常”“人心坚固至死不移”“万无可望成功之理”且耗银巨量“势将难继今各省拨协钱粮已动及留备而部库所存通计仅二千七百余万”万难继续下去故从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二至二月初十这四十天里连续下了近二十道命令停征和撤军回师的上谕。《实录》还载录了好些兵马钱粮数字材料尤其是此战所用军费总数其他文献皆未提到实录却摘录了“钦差户部尚书舒赫德”的一份奏折:“川省旧管新收共军需银七十七万二千九百余两部拨及外省协济银八百七十九万一千一百余两现存一百五十万三千余两军兴以来用司库及府厅州县酌留存贮银五十七万一千余两。”1又如乾隆四十三年现甘肃“捐监冒赈”大案通省官员伙同贪污“捐监粮银”陕甘总督勒尔谨、甘肃布政使升任浙江巡抚王亶望等官诛戮戍。此案的全过程只有《实录》记载最为详细、系统、全面如:开捐之情;贪污之法王亶望等官不收本色粮米只收折色银两然后捏称干旱赈济“开销监粮六百余万石”及常平仓粮一百三十余万石;共约侵吞帑银一千万两;全省大小官员通同作弊被查处治罪的总督、布政使、知府、知州、同知、通判、知县、署知县、县丞有一百余员斩五十六人遣四十六人;各官贪婪侵吞之银两数目及个别官员家产王亶望资财多达三百余万两侵吞二万两以上的官员有经方等二十一人哈密通判经方一人赃款便多达十五万余两;乾隆帝先现此案并6续指授方略得以彻查此案。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他下达长谕讲述全案经过训示内外大小官员应以此为鉴、廉洁守法:“甘省收捐监生本欲藉积贮监粮为备荒赈恤之用至乾隆三十九年该省奏请开例彼时大学士于敏中管理户部即行议准又以若准开捐将来可省部拨之烦巧词饰奏朕误听其言遂尔允行至今引以为过。其时王亶望为藩司恃有于敏中为之庇护公然私收折色将通省各属灾赈历年捏开分数以为侵冒监粮之地盖自此次开捐监粮以后甘省上下勾通一气竟以朕惠养黎元之政为若辈肥身利己之图侵帑殃民毫无忌惮此案6续正法者前后共五十六犯免死遣者共四十六犯。似此通省捏灾冒赈藐法营私案情重大经此番惩创之后(内外大小臣工)务须各凛冰渊共矢小廉之诚。”1若无此实录的记载这一清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通省官员伙同贪污大案的详细情形以及乾隆帝之善破疑案严惩墨员便难以知晓了。

    1《清高宗实录》卷335页2o、21。

    1《清高宗实录》卷1167页18、19、2o、21。

    《清实录》的最大缺陷是受政局影响被皇帝干预因而在一些涉及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和满明关系等问题上常常删改失实或过分简略有意含混使读者难知其实。《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便曾三次撰修《清世祖实录》修了两次其他小修小改次数更多致使一些事件失实。例如《清太宗实录》始修于顺治康熙时再修雍正帝又命鄂尔泰等主持改定乾隆四年完成。这个乾隆初改定的《太宗实录》比顺治帝钦定修成的《清太宗实录》在皇太极继位等问题上便作了一些修改姑举一例。

    乾隆初修之《清太宗实录》卷一载:皇太极自幼即受努尔哈赤钟爱“甫三龄颖悟过人七龄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细悉当及长益加器重。太祖以上为大贝勒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理机务多所赞画统军征讨辄侍太祖偕行运筹帷幄奋武戎行诛携及叛所向奏功诸贝勒皆不能及又善抚亿众体恤将卒无论疏戚一皆开诚布公以待之自国中暨藩服莫不钦仰。上凡遇劲敌辄亲冒矢石而太祖深加爱护每谕勿前往。时帝业肇兴大勋将集圣心默注人望攸归。”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岳托、萨哈廉贝勒告其父代善:“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四大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继大位。代善曰:此吾夙心也汝等之言天人允协其谁不从”遂与诸贝勒议定立皇太极为君。而顺治《清太宗实录》对此却记为:“三岁时辄能记忆至七岁太祖托以内事不烦太祖规画自能料理。”太祖卒后姚托、查哈量“告其父大贝勒曰:国不可一日无君此大事宜早定今皇太极贝勒才德冠世深得人心众皆悦服即可继立大位。大贝勒云:吾亦思及于此汝等之意正合我意。”遂议立皇太极。两相比较乾隆之《清太宗实录》确有不少失实之处。另外由于《清实录》分量太大在编写缮录过程中难免有误书读时亦需注意。

    《东华录》和《清史稿》蒋良骐编的《东华录》叙事自天命起至雍正止三十二卷。王先谦编的《东华录》和《东华续录》起于天命止于同治俗称《九朝东华录》共六百二十四卷亦是必读史料。民国初年由汉军旗人原进士、东三省总督、遗老赵尔巽原进士、编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柯绍忞相继任馆长主持编写的《清史稿》于1928年出齐共五百二十九卷。《清史稿》汇集了大量资料对一些史事作了初步整理叙述了一些事件的始末、制度的源起和演变、人物的梗概一些传记也写得比较好。但是作者中不少人还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故政治观和史观较为反动竟将太平天国等群众的反抗斗争一律书为“盗贼”、“土匪”不承认辛亥民主革命对武昌义记为“革命党谋乱于武昌”又对清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且其书繁简失当一人两传不少史实错误还有重要疏漏。因此《清史稿》不是一部好的史料书籍但因其是第一部大部头清代通史著作也有一些参考价值。

    第二节政书政书是政府各部门规章制度本身的记录是关于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政策及其实行情形的著作较为集中地提供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资料。清代的政书比过去任何朝代更多更展史料相当丰富。政书的体裁基本上是纪传体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