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八日大顺军在彰义门外回族民众的帮助支持下填平壕沟攻入外城。十九日凌晨攻打内城各门人声鼎沸杀声震天火炮的闪光晃动1《罪惟录·崇祯帝纪》十七年春正月。

    1冯梦龙:《甲申纪事·北事补遗》。

    2《明季北略》卷二三;《甲申传信录》卷六;《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七等。3《明季北略》卷二o;冯梦龙:《甲申纪事·北事补遗》。

    4《罪惟录·朱之冯传》。

    5《明史》卷二六三《朱之冯传》。

    1《平寇志》卷九。

    的火把照亮了北京城的夜空。2眼见破城在即绝望的崇祯帝残暴地强迫皇后自杀又亲手拿刀砍死心爱的妃子和女儿。半夜时他企图逃出城去但北京已被大顺军围得铁桶一般只得回到宫中命敲钟“召集百官”可是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他走投无路最后到万岁山(今景山公园)吊死在皇寿亭前的一棵海棠树上。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皇朝在经历了二百七十六年之后随着这个末代皇帝的自杀而结束了。

    天将黎明宣武、正阳两门被李自成的骁将刘宗敏和李过两军先攻破。接着其他各门也被攻开义军像潮水决堤般地涌进北京城。十九日清晨市民们张灯结彩设案焚香欢迎大顺军的到来。李自成命令大军整队入城不得杀掠。刘宗敏先率领义军从宣武门进入内城队伍整齐军纪肃然。中午时分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箭衣骑着杂色黑马在数百骑精兵簇拥下进入北京城。农民起义军在李自成的领导下经过十五年百折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取得了胜利。

    当时大顺农民政权的区域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五省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进北京后先是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立即释放明锦衣卫狱中的犯人。严厉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达官贵人。史称农民军“满街捉士大夫拘系枷锁相望于道”一时“向来厂卫知名者咸从束缚;要津猾胥先倾其家而杀之”。在大顺军的打击下地主官宦“混稠人中低头下气惟人觉”“赤体狂奔四散逃命”。那些投顺的明朝官吏也是丑态百出。每天在午门外他们身着青衣小帽“匍伏听点。平日老成、儇巧者负文名、才名者晓晓利口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俯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虐不敢出声。亦有削成僧帕作病”者真是“种种丑态笔不尽绘”他们过去的那些淫威在大顺军面前一扫无余。大顺军逮捕并处决了五百余名罪大恶极者。同时宣布免除贫民赋税成立“比饷镇抚司”勒令明朝大官僚交出赃银叫做“输银助饷”由刘宗敏、李过等主持追赃助饷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得银七千万两。从而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然而夺取北京的胜利使义军的部分将领犯了骄傲自大的错误产生了麻痹思想失去了应有的警惕。面对吴三桂和江南的五十余万明朝军队以及关外的清军队大顺政权没有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四月初明将吴三桂勾结清军队联合向大顺军进攻农民军伤亡二万余人。李自成得报亲自率二十万大军东征。二十二日在山海关一片石遭到吴三桂部与清军的联合夹击大顺军惨遭失败被迫退到永平一带。吴三桂的投清和大顺军在山海关的失败使形势生了急剧的变化李自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返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帝位决心抗清到底。三十日李自成放弃北京准备撤回关中继续在陕西、河南一带抗击清军。

    五月初清军在吴三桂的引导下开进了北京城。接着就对大顺军展开军事进攻。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重创清军打得清军主帅多铎2《明季北略》卷二三。

    不敢出阵。但在定州的激战中义军大将谷可成牺牲李自成也身负箭伤大军越固关退入山西。在平阳李自成听信牛金星的谗言误杀大将李岩激起刘宗敏、宋献策等将领的不满使军心涣散战斗力减弱失败不可避免了。

    大顺永昌元年秋(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回到陕西后准备进行反攻。南京的福王建号弘光准备恢复明朝的统治。张献忠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控制了西南地区。李自成曾在七月布大举反攻清军的文告声称要打到辽东“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至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1说明李自成反清的决心是很大的只是力不从心。这年八月在山西的大顺军东出固关攻克井陉;陕北的大顺军在李过指挥下攻克府谷直逼大同。十月河南的大顺军渡河进攻怀庆。李自成在韩城居中策应。

    清朝定都北京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福王一路由阿济格率领专门攻打李自成大顺军。这年冬天清军动钳形攻势。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兵经大同向榆林、延安进攻;多铎和孔有德、耿仲明率兵从河南怀庆向潼关进攻。李自成亲自赶到潼关指挥作战依山列阵挖壕树栅预防清兵的冲击。

    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正月初四日刘芳亮领兵攻击清营。又在五、六两日连夜劫营。十一日清军用炮轰击潼关大顺军骑兵横冲敌军又包抄敌后路取得很大战绩。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大顺军的北部防线打败李过所部经绥德、延安进逼西安。这时大顺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十三日清军攻进潼关十八日到西安李自成已在五天前撤走。

    李自成率大顺军撤离西安后经蓝关出武关向南进入湖广驻扎于襄阳。吴三桂率领清军追击大顺军在邓州、德安、承天等地迎战失利李自成撤出襄阳。时牛金星降清。四月初原明军左良玉部自武昌东下九江。李自成率大军乘虚进驻武昌城大顺军各将领在武昌聚集仍有三十万的兵力。接着大顺军弃武昌南下在富池口与清军一战失败大将刘宗敏被俘牺牲宋献策被俘后降清。大顺军余部转移到湖南后与南明何腾蛟部联合共同抗击清兵。至此大顺政权已不复存在。

    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个疑案。官稗史乘众说纷纭。如成书于顺治十五年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李自成南奔辰州将合张献忠。献忠已入蜀遂留屯黔阳。部贼亡大半然尚拥众十余万。乏食遣贼将四出抄掠黔阳四境鸡犬皆尽。川湖何腾蛟进攻之。自成营于罗公山倚险筑堑为久屯计。势弥蹙食尽逃者益众。自成自将轻骑抄掠何腾蛟伏兵邀之大败杀伤几尽。自成以数十骑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筑堡自守合围伐鼓共击之。自成麾左右格斗皆陷于淖。众击之人马俱毙村民不知为自成也。截其献腾蛟验之左胪伤镞始知为自成。李过闻自成死勒兵随赴仅夺其尸灭一村而还结草为以衮冕葬之罗公山下。”1而后来纂修乾隆四年刊行的《明史》中则说李自成窜死于湖北通山九宫山。1《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

    1《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八《李自成之乱》。

    乾隆十一年任澧州知州的何璘根据实地考察所得针对《明史》撰写有《书李自成传后》一文。关于李自成之死由于野史所载不一他特记备考。“余以澧志不备周咨遗事有孙教授为余言: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奔澧。其下多叛亡至清化驿随十余骑走牯牛坝在今安福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之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余讶之后至夹山见寺旁有石塔覆以瓦屋塔面大书奉天玉和尚。前立一碑乃其徒野拂所撰文载和尚不知何氏子。夫奉天岂和尚所称?曰玉、曰何氏子盖寓言之亦讳言之也。遍问寺僧对不甚详。内有一老僧年七十余尚能记夹山旧事云和尚顺治初年入寺是律门不言来自何处其声似西人。后数年复有一僧来云是其徒乃宗门自号野拂系江南人事和尚甚谨。和尚卒于康熙甲寅岁三月约年七十。和尚临终有遗言于野拂彼时幼不与闻。奉天和尚为其自号野拂即以名其塔。寺尚藏有遗像命取视之则高颧深■鸱目曷鼻状貌狰狞与《明史》所载相同其为自成无疑。自成之构乱也初僭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复僭号新顺王。其曰奉天玉和尚盖以奉天王自寓加点以讳之而玉又玺质天子之所宝殆讫死不去僭号。与泰山贼王同一行径可叹也。而野拂以宗门为律弟子事之甚谨又题称不知何氏子寓尊奉于讳言岂其旧日谋臣相与为左右者欤?”1民国初年章太炎也赞同这李自成禅隐说。并亲自到湖南石门夹山考察访得李自成《梅花百韵》诗五撰写了《李自成遗诗存录》及《再书李自成事》等文。认为李自成窜死九宫山说“无诚证”“不可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郭沫若为通城县李自成墓题写了墓碑。接着由李文治等几位学者进行了考证认为李自成于1645年5月死于通山县九宫山。为此通山县在九宫山麓修建了“闯王陵”。

    八十年代初湖南石门县在夹山寺西坡掘了奉天和尚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进一步印证了何璘之说不是虚传而是确实可信的。从此李自成禅隐夹山和九宫山被击毙的两种说法并存。

    1清乾隆《澧州志林》卷二三。

    第二节张献忠张献忠(16o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肤施(今陕西定边东)

    人。与李自成同岁。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他因被人陷害犯了“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奇其状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释之”1最后以“鞭一百免”2。革役后他逃回到老家。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陕北又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陕北地区先爆了农民起义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起义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掛、安寨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纷起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义军。

    崇祯三年(163o)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起义。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3。这一队伍初属王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义军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崇祯六年(1633)冬义军大部分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崇祯八年(1635)各路义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义军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商讨结果决定分兵定向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作为东路军先锋的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工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然后放火烧了皇帝的祖坟。

    这件事对朝廷震动很大崇祯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跪在祖宗的牌位下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一向推诿责任的崇祯帝这次又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撤了兵部尚书的职杀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尽管如此严厉官军的将士仍然挡不住张献忠部队的纵横驰骋和进攻。1《明史》卷三o九《张献忠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2《绥寇纪略》卷六。

    3张邦伸:《锦里新编》卷十《张献忠》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

    张献忠攻下凤阳后又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庐州(今安徽合肥)、安庆、和州、滁州一直沿长江打到江苏的仪征一路所向披靡。后来又回师向西经英山、霍山同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