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9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启三年(1623)陈洪绶妻来氏染病亡故。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加1黄涌泉:《陈洪绶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196o年版。

    2孟远:《陈洪绶传》据陈洪绶:《宝纶堂集》卷康熙木活字本。3毛奇龄:《西河文集·传》七《陈老莲别传》。

    1陈洪绶:《枯枝黄鸟图》自题。按:此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家庭的纠葛给他增添了新的痛苦和烦恼;赘婿丧妻处境自然十分尴尬。于是他决计北上捐资参加国子监考试图谋一展抱负。冬天他抵北京但京城正是太监魏忠贤柄权的时候贿赂公行党祸不测群小喧嚣一派乌烟瘴气。他不仅壮志难酬而且还卧病不起穷困潦倒处境十分狼狈。四年(1624)陈洪绶病体稍愈就扫兴南归养病诸暨。在家乡他结识县主簿周文炜之子周亮工两人同游五泄山观瀑布谈诗文趣味相投许为笔墨之友。

    不久陈洪绶到杭州与张岱读书灵隐岣嵝山房并娶韩氏女为续弦。

    这时陈洪绶新得佳丽风流倜傥更加疏放自娱;他醉心绘事借以寄趣排忧而且不为时尚所囿大胆地为那些士大夫不屑一顾的作图所绘《水浒人物》出人意表梁山豪杰奇形怪状而神态毕具“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芊芊积于笔墨间”1陈继儒、赵宦光、邵弥等画家见后无不为之骇目惊心。钱江两岸秀色可餐他载酒泛舟陶醉在绿水青山中性格也渐渐变得豁达、开朗。他在一诗中写道:“不可常傲物我亦爱傲人。三旬不成事诗酒江南春。”2乐观、潇洒颇为旷达。他还和曾鲸、祁彪佳等人诗酒高会切磋画艺创作日丰有《娇红记人物图》、《古木秋天图》、《凤尾墨竹图》、《松石罗汉图》、《来鲁道夫人行乐图》、《宣文君授经图》等著名的作品问世。

    崇祯十三年(164o)陈洪绶再次赴北京参加国子监考试。他喜结交善绘事好声伎性放诞和方以智、王崇简等复社名士文酒往还畅怀娱乐后来又以国子监生召为舍人临历代帝王像因得纵观内府书画技艺猛进。他不像“吴门派”末流那样抱残守缺而是学“松江派”博取广采倾心揣摩古人技法融会诸长自成一家;所绘山水亭榭布墨有法苍老润洁颇具士气;人物深得古意奇思巧构变幻合宜怪伟磊落形神毕具;设色学吴道子与世俗所尚浓艳之趣大相径庭。陈洪绶的绘画与顺天(今北京市)崔子忠齐名执画坛牛耳时人有“南陈北崔”的美誉。不久他被任命为内廷供奉。但陈洪绶目睹朝中权臣柄政人事蜩螗因而无意逗留北京托辞不赴。在为周亮工绘的《彭泽令像》中他流露出归隐之意。崇祯十六年(1643)陈洪绶终于离京回乡尔后僦居绍兴城中徐渭故居“青藤书屋”。此处“不闻铁骑夕阳嘶”1可以安心创作为此他非常欣慰。然而政局的动荡已到了使人无法宁静的地步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皇帝自尽煤山的消息传到江南陈洪绶深感震惊为明室的倾覆而无比悲痛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时而与游侠少年椎牛埋狗一失常态人以“狂士”相称弘光政权成立后友人劝他去应科举以效忠明室但他以“腐儒不可报君仇药草簪中醉暮秋。此已生而不若死尚思帝里看花落”的诗句2谢却友人的好意表示不思进取。次年弘光政权灭亡。清军南进占据杭州浙东骚然。陈洪绶的师友刘宗周、祝渊、王毓蓍、祁彪佳痛江山不保恨奸臣误事或绝食或投水纷纷含愤自尽。这些可歌可泣的事件给他很深的刺激当鲁王监国绍兴时他便投奔南明1张岱:《陶庵梦忆·水浒牌》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本第51页。

    2陈洪绶:《宝纶堂集》卷四《久留》。

    1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九《扫除青藤书屋有感》。

    2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九《友人劝予南京科举时甲申九月》。

    政权。可是官军却借抗清之名行虐民之实残酷的现实仿佛似一帖清醒剂使陈洪绶对南明政权失去了信心。监国鲁王任命他为翰林隆武遥授他为御史均被心灰意冷的陈洪绶拒绝。满腔悲愤和磊落之慨唯有从诗画中得到宣泄他挥毫泼墨绘《葛洪移家图》、《雷峰西照小景》、《钟馗像》等笔墨之间处处表现出忧国伤时之感。马士英慕名卑礼求识一面陈洪绶对这个祸国殃民的权贵非常厌恶闭门坚拒。倘若有老兵出酒索诗画他反而会欣然应允。

    顺治三年(1646)浙东抗清武装节节失利陈洪绶避乱绍兴郊外鹫峰一度被清兵俘获因拒绝作画而险遭杀害。六月他潜至城南云门山迫于生计改号披缁开始过着借僧活命的生活。数年来动荡的环境加深了他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在《官军行》、《搜牢行》的长诗中他抒了对饱受战乱的家乡百姓的深切同情。

    鉴于山寺卖画的不便顺治四年(1647)陈洪绶回到城内青藤书屋。

    是时清兵磨刀霍霍大肆镇压四乡百姓的反抗城中人人自危。白天他不敢外出伏处书屋写《思荡坞》、《鸡鸣》等诗寄托对和平生活的憧憬。他认为虽则“乱世无德人无可邀天福”但“剃落亦无颜偷生事未了”深感自悔觉得“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见哭”1每当想到自己的“不忠不孝”未免“面赤耳热”2惶惧不安。

    激于明亡愧于贪生陈洪绶内心充满着痛苦与矛盾因而愈加恣情山水纵酒浇愁。顺治六年(1649)他移居杭州吴山旧地重游见到苏堤垂柳皆被剪伐顿时感到无限的伤感作《西湖垂柳图》表现昔日湖畔杨柳依依、绿叶婆娑的湖光美景借以一泄离乱之恨。他自称感慨多在山水间愿与云影、山声、水光、花色共生共灭青壮年时期的功名之欲在人生的磨难之中已化为死灰。陈洪绶此时不轻易创作只是迫于生计才染笔涂抹但笔力练达、老成所绘《斗草仕女图》、《折梅仕女图》笔墨倩冶工而入逸仕女穿宽袖唐装与清人满服异趣;仕女有的含愁欲诉有的凝神多思风神衣袂飘飘若仙。山水如《秋林晚泊图》、《溪山清夏图》墨色简淡意境深邃枯树残柳写出自己对山河破碎的焦虑。

    陈洪绶主张绘画既要汲取古人长处又要师法自然并强调独抒性灵不求形似。他喜欢清晨出门漫步长桥、苏堤吟咏篱落间观赏西湖群峰静谧幽深的翠色耽玩难舍直至红日高升才返回吴山僧舍。他又好用篆籀法画人物力量宏深渊雅静穆古拙似魏晋手笔所写题材大多为民间版画如《博古叶子》和《鸳鸯冢》、《西厢记》、《水浒》人物深为百姓喜闻乐见。尤其是图中人物的衣着式展现汉唐传统衣冠寄托着深挚的民族情感意在画外。

    尽管生活清贫一些旧友对穷困潦倒的陈洪绶冷若冰霜但饱经世态炎凉的他却执意不为清廷服务孤傲不屈过着温饱不济的生活每得佳酿辄烂醉方休。故交周亮工降清官至户部右侍郎路过杭州向他索画洪绶不应;后经屡请才作《归去来图》用心良苦地劝周亮工不要为清廷服务。图中《解绶》一幅绘陶渊明傲然官禄两眼充满着愤懑的神色形像高大;而接印的书生个子矮小弯背荷腰一副拘谨贪禄的猥琐模样。此图既表1陈洪绶:《宝纶堂集》卷四《青藤书屋示诸子》。

    2《宝纶堂集》卷二《太子湾识》。

    现了陈洪绶的爱憎与民族节气又浑然有古朴之风由神入化技艺高。顺治九年(1652)陈洪绶忽然离开杭州回到诸暨与旧时交游流连不忍相舍不久病逝。或说他“才多不自谋”“有黄祖之祸”1意即为粗蠢武人所害。根据他晚年曾在浙抚“田雄坐尝使酒大骂”2可以推测陈洪绶可能被嗜杀成性的田雄所暗杀。享年五十四岁葬于绍兴谢墅官山。

    子陈字字无名号小莲;学生严湛字水子两人皆善画人物。

    洪绶一生品行旷达才气横溢。书画颇有传世有的流传海外日本、朝鲜等国争相购藏视若珍品。诗文大多收入《宝纶堂集》。此外还著有哲学著作《筮仪象解》。

    1丁耀亢:《丁野鹤集》《6舫诗草》卷四《壬辰(计一百六十四篇)·哀浙士陈章侯(时有黄祖之祸)》。参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83—684页。2邵廷采:《思复堂集》卷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页。第四十三章唐寅文徵明祝允明沈周仇英第一节唐寅唐寅字伯虎、子畏晚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自署印有“南京解元”、“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等1。苏州吴县(今属江苏)皋桥吴趋里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147o年3月5日)殁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日(1523年1月7日)2。祖籍晋昌(今山西晋城)出身于商贾家庭。他父亲却追慕功名希望子弟能以科名成家。唐寅从小聪慧过人少年即有才名然而他秉性疏旷放荡不羁。父亲去世后更是无拘无束纵酒不事生产不肯埋穷经。又经儿子早夭爱妻徐氏病故一连串的打击使唐寅不知所措终日长歌当哭嬉游无度甚至与同邑“狂生”张灵裸立学宫泮池中激水相斗亦不在意。3好友祝允明见他自暴自弃十分惋惜乃规劝他用心读书。唐寅慨然地说:“闭户经年取解如反掌耳。”1非常自信以后听从规劝闭户苦读一年志在必得功名果然于弘治十一年(1498)考中江南乡试第一名举人摘取“解元”桂冠。

    唐寅参加乡试时主考官梁储看到他的试卷曾惊叹他为“奇才”。还朝后又携卷给詹事程敏政看两人相与叹息道:“一解不足重唐生也!”2于是程敏政也将唐寅收纳门下。后来梁储奉使南行唐寅曾请求程敏政代写一文以送行。

    次年会试唐寅与江阴考生徐经同舟而行入京后又居住在一起。不料徐经竟贿赂主考官程敏政的书僮偷得考题。案唐寅受牵累下狱饱受拷掠“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3。尽管当局找不到唐寅与程敏政勾通的证据但终因唐寅是程的门生而被取消科考资格并往浙江为吏。

    唐寅遭此莫名横祸痛感社会的黑暗大呼“士可杀而不可辱”4断然拒绝为吏返回吴县老家从此无意功名。此时他的继室见丈夫功名断送富贵荣华顿成泡影便时时口出怨言夫妻终于感情破裂分道扬镳。

    为了排遣胸中的烦闷唐寅离家远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凡洞庭湖、祝融峰、武夷山、灵隐寺山水清幽之处他都驻足流连领略湖山之胜。祖国秀丽奇伟的大好江山自然界宁静无争的天地使唐寅襟怀为之舒畅。回到家乡后他振作精神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桃花1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544—549页。2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七《志传》祝允明:《唐伯虎墓志铭》第8页。嘉庆六年重刊本。3据《六如居士集》卷七《志传》黄鲁曾:《吴中故实记》第11页。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唐解元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一版第297页。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唐解元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一版第297页。3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五《与文徵明书》第3、4页。

    4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五《与文徵明书》第3、4页。

    庵”寄趣诗画创作并以卖画为生。

    唐寅的绘画初学“院派”画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放游归来后他把才情奇思与积郁之气悉数倾注丹铅笔墨之中所绘除师法自然外还师法宋元以来诸名家以诗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气并与师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研讨技法切磋画艺广采博取清秀细纤之中更添豪迈粗放的新意。

    唐寅的山水画立意高雅大多表现高人雅士隐遁林泉、飘然尘俗的境况借以吐露自己对社会黑暗的痛恨与反抗与一些纯粹陶情山水的作品有所不同更富有思想性和迈旷逸之趣。由于唐寅既有院派的功底又有文人画家的涵养所以他的山水作品纤细而秀润沈郁而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不穷”1给人以真实而具体的美感令人遐思万端。如《太湖平远图》、《江南农事图》、《春山幽趣图》等工笔、写意俱佳雅俗共赏。

    唐寅尤其擅长绘仕女、人物。他笔下的宫妓、歌女、丫鬟等承唐人张萱、周昉之风线条工细衣裳劲简彩色柔丽但并非丰腴高髻而是小眉、小眼、瓜子脸表现出江南女子娇小纤丽、弱不禁风的情态让人同情生怜。如《贵妃出浴图》、《簪花仕女图》、《秋风纨扇图》等形象大多清秀端庄、婀娜娟丽眼中流露出羞涩的脉脉温情十分含蓄、动人。他所绘花鸟既不像院体过于刻板却能得其纤细之妙而且墨韵明净真趣跃然;落墨疏密有致恰到好处。像《梅花图》、《雨竹图》、《春莺图》等翩翩文雅洒脱高洁。

    在桃花庵唐寅与江南文友诗酒往还专意创作自诩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