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8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几次进攻都落得一败涂地的结局。万历七年戚继光还援师辽东击败图们汗四万军队的进攻。当时明皇朝以八事评判边将即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每三年派大臣阅边。戚继光“在蓟也足竭穷荒心竭智虑无一楼垣非亲自措筹而步算无一戈橹非亲自检点而试验者也”3因而成绩常常是最好的但职秩仅由叙平吴平功后的右都督进加到左都督。

    明朝自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后对蓟州防守越来越重视。但在戚继光担任此职以前“十七年间易大将十人率以罪去”4边防并不巩固。戚继光镇守蓟州后一方面由于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阁臣的决策有方封贡俺答另一方面由于戚继光本人的卓越才能所以“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5。

    《练兵实纪》戚继光镇守蓟州期间还在隆庆五年(1571)写出了另一部军事名著——《练兵实纪》。正文是根据练兵次序而编成的训练方法计有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等八卷。另有杂集六卷。这书是戚继光训练士兵、守卫蓟镇的经验总结无论是对付北虏的战术、武器的制造和运用、行阵的布置与变化还是对士兵具体的训练方法都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四库全书总目》作者说:“今以此书考相守边事迹无不相符非泛摭韬略常谈者比。”1这部著作与《纪效新书》被“兵家奉为金科玉条可以垂之1《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2《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

    3《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二。

    4《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5《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oo《练兵实纪》。

    百世者也”2。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戚少保继光”。

    第四节功大赏薄晚景凄凉与同时期其他将领(如俞大猷)相比戚继光是十分幸运的一个。他能够“更历南北并著声”3跟他与上司及同事间的良好关系是分不开的。他驰骋在抗倭战场时得到胡宗宪、谭纶、阮鹗的赏识北守蓟镇时又得到阁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的倚重和督抚大臣谭纶、刘应节、梁梦龙等的支持他与监军汪道昆合作多年关系也非同一般。尤其是张居正每有事即与戚继光商量“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4更为有识之士所乐道。但这种特殊关系在张居正身后也给戚继光带来不利影响。万历十年“及江陵弃人间人言波及少保”1。有一个原戚继光的部将竟忘恩负义“阴布蜚语京师倾少保而自代”2。给事中张鼎思则上劾戚继光在蓟镇无功不如调往南方。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张居正曾交代过戚继光镇守的战略:“今日之事但当以拒守为主贼不得入即为上功。”3事实上戚继光很想来一次大决战以为“必以堂堂平野短刃相接虏于是不支而后心服胆裂”4。但为贯彻张居正意图始终未能如愿。神宗却相信了这种荒谬的言论于万历十一年二月改戚继光镇守广东。戚继光离镇之日“阖镇父老诣阙请留当国不允遂罢市遮道拥泣攀辕追送出境者不绝”5。不久一股蒙古军突入黑峪口有人请留戚继光镇守也没有得到允许。

    这年夏天戚继光正式赴任广东。此时广东相安无事戚继光心情郁闷又因好友谭纶、俞大猷以及部下王如龙、陈大成相继离世更是感到孤单再加上年老有病就产生了归隐林下的想法。于是一再上疏告退万历十三年神宗同意了戚继光的请求。这年十月戚继光回到了蓬莱故居。

    戚继光晚年的生活十分凄凉仅靠修立家庙、延师教子以及整理昔日公文打日子。妻子王氏不育对他瞒着她娶妾生了戚祚国等六子十分不满竟在戚继光病重之时弃他不顾卷资逃到娘家以致戚继光“延医且无资”6。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八日(1588年1月5日)年过花甲的戚继光在大病之后溘然长逝。在好友汪道昆及戚祚国的请求下神宗给予戚继光一般的恤典。但荫子千户却没有兑现他的儿子只承袭了祖先七代相传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当时有人对此感到不平认为“自来功大赏薄未有如是之甚者”1。直到三十多年后朝廷才给了他“武毅”的谥号。崇祯三年由于戚祚国的请求崇祯帝在登州建立了纪念戚继光的祠庙并亲自命名为“表忠寺”。戚继光不仅身经百战是个有谋略、多奇计的良将而且能文会诗留34《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4《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1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o六《都督府一》;汪道昆:《左都督孟诸戚公继光墓志铭》。2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o六《都督府一》;汪道昆:《左都督孟诸戚公继光墓志铭》。3张居正:《张太岳文集》卷三二《答总兵戚南塘援击土蛮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4《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二。

    5《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二。

    6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o六《都督府一》;汪道昆:《左都督孟诸戚公继光墓志铭》1叶向高:《请戚继光荫谥疏》《皇明经世文编》卷四六二。

    有诗文集《止止堂集》五卷他的诗“多感激用壮、抑塞偾张之词”2在明代方正、沉闷的诗坛上别具一格。所以“明季语将帅具文武资多推南塘”清初史学家傅维麟更称戚继光为“儒将”3。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戚少保继光”。

    3傅维鳞:《明书》卷一四一《戚继光传》。

    第二十九章俺答三娘子第一节俺答俺答(15o7—1582)蒙名阿勒坦汉文史籍中作俺答或谙达。因小王子曾授他“索多汗”之号故称阿勒坦汗。父亲是巴尔苏博罗特1。俺答是与明朝关系密切的鞑靼领封为顺义王终年七十六岁2。他原来的封地在开原、上都一带因土质贫瘠后迁居丰州城统领十二个土默特部落活动中心地区在今呼和浩特。俺答“雄黠善兵”“骁勇方略空群”3。其祖父达延汗健在时父亲为右翼三万户之济农。父死后其兄衮必里克墨尔根(明人称吉囊)嗣济农位。兄弟两人势力渐强。吉囊死后俺答联合青台吉、呪剌哈、哈剌汉及出塞的汉人高怀智、李天章等势力拥众数十万。“其精兵戴铁浮图马具铠刀矢铦利望之若冰雪”。1遂称雄诸部。并迫使徒有虚名的小王子蒙古大汗东迁辽东。达延汗时期蒙古各部落同明皇朝在北边关系尤紧张贡市早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给边区蒙汉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俺答崛起后生齿日多“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他也曾“欲罢兵休民”“无岁不求贡市”一念耿耿不止。而明朝廷“不以时应也故边患甚焉”。2嘉靖八年(1529)十月俺答等率部扰榆林、宁夏边塞。明总督王琼疏请修筑从兰州、洮州至榆林三千里沿边城墉。尔后蒙古骑兵攻宁夏入宣府克大同进陕西掠西川杀略吏民剽掠人畜。从此“无岁不入寇”少则几日多则数月。京师戒严。

    二十年(1541)俺答派使者至大同阳和寨请求与明朝通贡互市保证以后“令边民垦田寨中夷众牧马寨外永不相犯”3。明朝廷疑惑俺答此举“其请贡不可信”。既回绝了他们的请求又诛戮使者传九边。俺答颇为恼怒次年六月率部数万骑入大同经朔州破雁门纵掠太原而南下。尽管如此俺答仍“勃勃有通贡意”。而明朝廷却悬赏格“擒斩俺答赏银千两升不次;他酋百两升三级”4。俺答仍拥众越太原列营汾水东西掠潞安、平阳诸州县。明边军皆观望不战。一月余蒙古骑兵掠十卫、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获牛马羊豕二百万焚毁公私庐舍八万区蹂1俺答之父《明史纪事本末》卷六o《俺答封贡》:小王子(达延汗)有三子次阿著。阿著有子二曰吉囊曰俺答。《万历武功录》卷七《俺答列传》载:俺答阿著子也或言諰阿郎子。《两朝平攘录》卷一《顺义王》载:俺答即小王子赛那郎子。《名山藏》称:吉囊、俺答为赛那剌之子歹额哈之孙。《蒙古源流》卷六记其父赛音·阿拉克即巴尔斯·博罗特。新译校注本附录(二)萨囊彻辰家系表记述俺答父为小王子第三子名曰巴尔苏·博罗特。本文依《蒙古源流》(新译校注本)。2关于俺答卒年有两种说法:万历九年说;万历十年说。本文据《万历武功录》卷八《俺答列传下》记录。为万历九年十二月十九日(1582年1月12日)。

    3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一《顺义王》。

    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o《俺答贡封》。

    2《明世宗实录》卷三六四、三七六。

    3《明世宗实录》卷二五一。

    4黄光升:《昭代典则》卷二八《世宗肃皇帝》;郑晓:《皇明北虏考》第4o页。踏田禾数十万顷。七月方出塞而归。

    二十六年(1547)四月总督宣大侍郎翁万达奏言:“俺答请求入贡乞参酌其可否?”1巡按御史黄汝桂疏称不可:北边诸部怀叵测之谋“岂可轻信堕其计中”。世宗朱厚熜降旨不予理睬:“诡言求贡勿得听从。”2来年正月俺答进入河套地区“复投译书求贡”。又遭拒绝。九月蒙古骑兵入宣府扰乱居庸关诸处。二十八年二月俺答大举入边略大同直抵怀来。总兵周尚文帅兵万人与俺答部属大战于曹家庄。总督翁万达亲率锐卒助战蒙古骑兵败走塞外。明边军有功将士升赏有差。时人感慨地说:“数十年间无此战功。”

    二十九年(155o)八月俺答率部又卷土重来精锐的铁骑穿过宣府走蓟州塞入古北口围顺义长驱直入逼通州掠密云、三河、昌平等地转而进攻京师。腐朽的明军不堪一击蒙古骑兵径至安定门以北教场口。3俺答又“求入贡”。后骚扰昌平诸陵寝转掠西山、良乡以西遂东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戌之变”。4翌年三月明朝廷勉强答应与俺答通马市。俺答不满足又投译书宣大总督苏佑求贡市。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力言不可下锦衣卫狱拷讯持论不改未予采纳。四月明朝廷开大同镇羌堡、宣府新开口和延宁马市。俺答喜悦亲至马市向明朝廷献“九白之贡”以示诚意。互市时并嘱咐诸部领“毋饮酒失事”挑选“身腰长大”、“毛齿相应”的好马入市5。咸宁侯仇鸾请敕厚赉俺答赐衣币甚渥。俺答遂执献叛明归附蒙古的汉人萧芹等人。俺答部属往来大同城外以互市为名边军将士不敢拒阻加上边垣及诸营堡俱废坏戍卒多撤蒙古游骑可长驱城下。总督史道疏言:“俺答无马者许以牛羊入市酬粟豆。”科道官交章力阻。俺答又请开辽东。巡抚辽东许宗鲁移书兵部数陈不可事遂停止。时大将军仇鸾偃蹇畏懦只恃通市不严饬将士防御俺答部下出入关隘无所顾忌。而后俺答条陈请准互市时“富者能以马易缎贫者唯有牛羊请易菽粟”。明朝廷“朝议则复难之”指责他们“乞请无厌”1。三十一年三月罢沿边马市。世宗明谕“复言开马市者论死”2。四月仇鸾率军出塞袭击俺答于威宁海战败而归。自此俺答以朵颜三卫为向导撤去辽东前屯卫边垣七十余里掠夺宁远。时俺答数扰辽、蓟烽火绵延为患益剧。三十六年(1557)八月俺答领兵二十万入雁门边塞(今山西代县西北)攻克应州(今应县)四十余堡。

    隆庆元年(1567)九月俺答所部攻陷山西石州诛杀知州王亮大掠交、汾等处山西骚动。蒙古骑兵大肆抢掠二十余日因连日大雨所获未能尽载而还。从嘉靖二十一年始大同镇弃墙不守“三关边隘皆俺答必犯之地”3。隆庆四年十月俺答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率妻比吉及仆从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o《俺答贡封》。

    2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o《俺答贡封》。

    3《明世宗实录》卷三六四。

    4《明史纪事本末》卷五九《庚戌之变》。

    5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七《俺答列传中》。

    1《明世宗实录》卷三七六。

    2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o《俺答贡封》。

    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o《俺答贡封》。

    阿力哥等十人南走叩关请降。总督王崇古收留了他们“丰馆釳餙舆马厚遇款纳”4。阁臣高拱、张居正等支持王崇古的建策明朝廷下令授予把汉那吉为指挥阿力哥为正千户各赏大红纻丝衣一袭。把汉那吉出走归明俺答汗颇悔恨担心其孙遭不测曾拥兵十万压境欲讨还其孙。叛明投入其帐下的白莲教领赵全等人继续鼓动俺答出兵骚乱明地。“俺答众惮寇指全等怨詈甚”1。后得知把汉那吉安好无恙在妻三娘子的规劝下俺答愿“啮臂盟世服属无2”。十二月俺答执赵全、丘富等九人献于边官。明朝荣归其孙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