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王朱载圳婚事诏于各府举行婚礼。严嵩不同意。这虽是先年亲王旧例“但臣等思得府第浅窄出府未免与外人易于相接在亲王则可。今日事体不同臣等再三计之实有未安”。他认为可以“俱留在内成婚亦于保护为便”。世宗不客气地问:“出府之不可是害及二王是害及朕卿等明说来。”严嵩回答:“储2名分未正而又出居于外虽应得者亦怀危疑。府第连接仅隔一墙。从人众多情各为主易生嫌隙。此在二王不可不虑者也。先朝4严嵩:《历官表奏》卷二《论边事》。
1《明世宗实录》卷二六五嘉靖二十一年八月辛巳。
2《明世宗实录》卷三四六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庚寅。
3《明世宗实录》卷四四六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己丑。
4《明世宗实录》卷四六三嘉靖三十七年八月壬戌。
5严嵩:《历官表奏》卷十二《计处倭件(二)》。
1严嵩:《直庐稿》卷一《敕谕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胡宗宪》。
有太后在上有中官、东宫体势增重主上尊安。今列后不在至亲惟有二王却俱出外此在圣躬不可不虑者也。”2一年以后严嵩又进言:“自古帝王莫不以豫建太子为务。臣叩奏密对屡以为请圣衷渊邃久未施行。中外臣民引颈颙望谓此大事置而不讲臣等何以辞其责!请及开岁之则告举行。”3这是严嵩最能直言也是世宗最不肯接受的一件事。世宗甚至说此论“恐非安上敬君之道”再有复请者必“重加以刑”。史家对此事的评价却颇为公允。对严嵩素无好感的官僚徐学谟说:“嵩此论既虑二王在外易生嫌隙又虑二王在外主势甚孤。此外臣所不敢言者嵩以恃上知遇故为是危言耳。不可以人废言也。”1世宗崇信道教严讷、郭朴、李春芳、袁炜等人都因为善写青词而入阁被称为“青词宰相”。严嵩也善于撰写青词但他经历了多次官场上的权力斗争对朝政自有一番见解他是“政治宰相”而不是“青词宰相”。
盛极而衰严嵩的权势过了他以前的任何一个阁臣。他在位时“江右士大夫往往号之为父。其后外省亦稍稍有效之者”2。有一件事很能说明其他官僚对严嵩的敬畏:“嘉靖三十二年倭奴入寇江南残破。分宜当国妄奏寇平。时徐文贞(阶)为次相。其子仰斋入都将谒分宜。文贞恐其应答差讹商议两日夜始参谒。分宜无他所问惟讯江南倭寇若何。仰斋答云:‘势甚猖獗。’分宜不怿。文贞知之率仰斋请罪始释然。”3严嵩对严世蕃的宠爱和放纵几乎是有文必录。他以东楼(严世蕃别号)称呼儿子这在明代恐怕没有第二例了。至于对家人严嵩也并非一味放纵。有一个叫林一新的官僚任江西佥事严嵩家仆有不法者加以笞责。后林一新入贺京师严嵩对他“甚加敬礼”1。但由于严嵩的权势过大严府的仆隶亦成为士大夫结识的对象。管家严年号萼山先生公卿“得与萼山先生一游者自谓荣幸”2。因此对于严世蕃和严府家人的作为严嵩当然是负有责任的。
严重的是严嵩的傲慢态度在世宗面前渐有显露。嘉靖四十年(1561)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3。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安石)不足道也”4。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
2《明世宗实录》卷三九三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壬辰。
1徐学谟:《世庙识余录》卷十七。
2于慎行:《穀山笔麈》卷四。
3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一。
1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三o《严嵩传》。
2于慎行:《穀山笔麈》卷四。
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五《大臣恣横》。
4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八《惑溺》。
这一年严嵩八十二岁对许多问题不能正常进行思考和判断或许和年龄有关。如十月永寿宫火灾他请世宗暂徙南城离宫而南城是英宗在景泰年间被软禁的地方这当然使世宗很不高兴。应付世宗本来就不容易何况是垂老之人。严世蕃曾是他的得力助手但自从严嵩的夫人去世他就不能再参政。严嵩接到世宗的诏书往往不知所云。世宗日益亲信徐阶严嵩在世宗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降。
一次道教活动决定了严嵩的命运。世宗召徐阶推荐的方士蓝道行入禁中常使预卜祸福。一日严嵩有密札言事。徐阶事先通报蓝道行蓝道行降神仙语称:“今日有奸臣奏事。”看到严嵩的密札一生信奉道教、礼拜神仙的世宗对他究竟是忠是奸生了疑问1。正在一内侍处避雨的御史邹应龙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个好时机上疏论严嵩父子不法状。结果严嵩被勒致仕严世蕃先是戍后以通倭罪被杀。籍没严嵩家上报金三万二千余两银二百余万两另有珠玉宝玩数千件2。但抄收上来的家产不及十分之三3。抄家牵涉面很广“江右小民疮痍数十年犹未复”4严嵩回到江西尽管他曾为家乡父老做过一些好事却晚景凄凉“死时寄食墓舍不能具棺椁亦无吊者”。这是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终年八十六岁。5严嵩的诗文主要收在《钤山堂集》中此外奏疏被编为《历官表奏》草敕被编为《直庐稿》诗被编为《振秀集》等。唐顺之说他“于诗文各极其工”6。杨慎称赞他“字字皆诗句句有味”7。这些评语或许太过但严嵩的著作对于研究他本人对于研究正德、嘉靖朝特别是嘉靖朝的政事和人物无疑有重要的价值。
1于慎行:《穀山笔麈》卷四。
2徐学谟:《世庙识余录》卷二五。
3《明世宗实录》卷五四九嘉靖四十四年八月丁丑。
4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籍没二相之害》。
5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十六《大学士严公嵩传》。
6唐顺之:《钤山堂集·序》。
7《振秀集》卷下杨慎评点。
第二节徐阶谪官与“早达”
徐阶(15o3—1583)字子升早年号少湖后号存斋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祖上一直受耕不仕到他父亲徐黼才补了个邑的掾史(衙役)后升为宣平(今属浙江)、宁都(今属江西)县丞。徐阶五岁随父任上亲眼目睹父亲处理公务的谨慎和辛劳这对他一生都有很大影响。十六岁时华亭知县聂豹见他聪敏早慧读书用功十分器重“引为同志”并向其讲授王阳明的良知之学。当时王阳明心学风靡天下鼓动海内。徐阶深受其影响他还常与王阳明弟子欧阳德一起切磋学问。徐阶的才学受到当地“诸贤长者交口称誉”1在缙绅中小有名气。嘉靖元年(1522)徐阶中式应天次年又以第三名中进士时年才二十一岁。
徐阶“为人短小白皙秀眉目善容止”2。入谒时内阁辅杨廷和见他翩翩年少气度不凡十分喜爱。授翰林编修参与经筵讲授、预修《大明会典》及祀仪等机务。嘉靖三年丁父忧后仍复原官。
嘉靖九年(153o)世宗更定大礼余兴未衰又准备黜孔子王号易像为木主。揆张孚敬迎合上意佯交臣下讨论。大臣们“相顾慑讋亡异同者”唯徐阶独持异议提出黜孔子王号三不必、五不可据理反对。张孚敬很不高兴诘问你这不是叛我吗?徐阶回答说:“叛者生于附者阶故未尝附明公何得言叛。”长揖出1。世宗以不奉诏罪徐阶将他谪为福建延平推官。
由京官贬为边远地方一个小小的七品刑狱官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当时的徐阶并不以为然。他对人说:“宦大小非王臣耶?且盘根错节所以砺我不浅。”于是单车驰往福建。到任后他平反冤狱释放久系牢狱的囚徒三百余人;又力纠猾吏侵吞钱粮打击盗贼;更定输银法;针对当地风气不淳的弊端他主张拆毁淫祠创办乡社学并亲自为诸生讲授圣贤之学“因病设方随问而答”2很受欢迎。但延平山多田少产薄民生极为艰苦。自邓茂七起义以后几经兵燹饥疫相继生齿日耗而官府赋役却有增无减。徐阶再勉力而为作为一小小推官也无力改变那里的贫困面貌。至此徐阶才深为自己“以狂愚见斥于朝”结果流落到穷山僻壤失去了更大作为的机会而后悔懊丧3。
嘉靖十二年(1533)迁黄州同知未到任又擢浙江佥事管理和监督省以下的地方学校。十五年(1536)升江西按察副使仍督学政。在此期间他勤于职守“岁周行郡邑必遍大要以正文体、端士习为先”4。江西是王阳明的祥之地他去后“大推明其学”先后培养了许多进士其后1王世贞:《大学士徐公阶传》《国朝献征录》卷十六。
2王世贞:《大学士徐公阶传》《国朝献征录》卷十六。
1王世贞:《大学士徐公阶传》。
2徐阶:《少湖先生文集》张真序。
3参见《少湖先生文集》卷三四《祭叔父谷易府君文》。
4王世贞:《大学士徐公阶传》。
成为朝廷名宦者也为数不少。
嘉靖十八年(1539)皇太子出阁挑选宫寮徐阶被选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不久他又升为国家最高学府的主管官——国子监祭酒。当时吏风士习颓坏吏士中“奔竞成俗赇赂公行遇灾变而不忧非祥瑞而称贺谗谄面谀流为欺罔”1。徐阶尽力摆脱这种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影响。他将学生分为“淑”、“慝”两类循循善诱扬优秀惩劝不良勉励他们不断向上。所以诸生“人人感激相戒勉”。嘉靖二十二年(1543)徐阶擢为礼部右侍郎两年后改吏部右侍郎时年四十三岁。以这种年龄佐铨时人视为“早达”2。徐阶踌躇满志也更谨慎用事尝“榜戒语于堂自警”。过去吏部大臣身居要职多骄矜傲慢者接见庶官都不与深谈“以示严冷”。徐阶以为这样做是不能真正考察和识别人才的。他常亲自找庶官、下属交谈向他们“咨访边腹要害吏治民瘼错及寒暄可怜语冀以窥见其人”3以掌握各级官员的优劣。这种折节下士、平等和蔼的做法博得一致好感庶官都愿与他倾心交往。徐府一时宾客甚盛车马盈门。吏部先后几任尚书如熊浃、唐龙、周用等也都雅重徐阶凡事与之商量托以肺腑。徐阶在缙绅中声名日著。他曾多次代掌吏部推荐任用了宋景、欧阳德等有政绩、有才干的优秀长者。二十六年(1547)他受命兼翰林院学士教习庶吉士。翰林庶吉士官阶不高然而翰林院却是国家优秀人才的荟集之处朝廷遴选阁臣的重要场所。徐阶担负的实际是培养国家栋梁和一代储相的重要职责。在教育中他吸收和展了王学中“知行并进”的合理主张以为知之就要行。因此他“虽名不废课习而脱去所谓骈丽帖括之旧推所真得于身心者訾娓说之又间勗以国典民事”1以有关国计民生的策问为施教的重要内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经世之材以致出现如张居正这样卓然称名臣者。他本人身体力行在施教中“以躬行为实际以经济为真铨”“故直于事业光明俊伟非俗儒所可仿佛。”2这正是他不同于一般学者之处。
与严嵩的斗争嘉靖二十八年(1549)二月徐阶进礼部尚书。世宗自二十一年遇宫婢之变后移居西苑一心玄修求长生之术不仅到处建坛斋醮、滥兴土木尽民脂膏而不知恤而且疏于朝政长期不上朝视事以致部院大臣也多年不得见面。为逢迎世宗崇信道教朝臣竞相争上符瑞祥物、供奉青词冀求邀宠。世宗极为看重斋醮青词“工者立擢卒至入阁”好些人因此迹成为“青词宰相”3。徐阶侍帝左右也厕身其列所献青词很得世宗赏识不久即被召入无逸殿直庐并得到飞鱼服、尚方珍馔等赏赐。一次吏部尚书员缺廷议推徐阶世宗因不愿阶离开左右竟不允。徐阶虽受宠于1夏燮:《明通鉴》卷五七。
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一卷五《早达》。
3焦竑:《玉堂丛语》卷二《铨选》。
1《玉堂丛语》卷六。
2李贽:《续藏书》“内阁辅臣”《太师徐文贞公》。
3《明史》卷一九三《袁炜传》。
帝但对其一味修炼、不理朝政的做法也感担忧。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世宗进行规劝。庄敬皇太子死后照例应重新立储徐阶奏请册立太子。世宗对此却有:当时两子裕王、景王他内心偏爱景王而序次当立裕王究竟立谁颇犯虑。又自己正求长生之术不欲言继嗣故而不听。徐阶深知其隐仍接连五次上疏奏请并在裕王、景王的当冠、婚礼及开讲等问题上坚持先裕王后景王的次序“帝不怿”。不久世宗想把在宫变中对己有恩的方皇后袝入太庙自为一世下礼部议。徐阶以“女后无先入庙者”为由婉言相抗礼科给事中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