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一次外差使严嵩得到世宗的欣赏。
后来的几年里严嵩先后改任户部、吏部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1《钤山堂集》卷二七《西使志》。
2《钤山堂集》卷七《奉近慈圣歌》。
3严嵩:《历官表奏》卷九《奏乞休致》。
4严嵩:《振秀集》卷一“予少孤多病诗”。
5徐学谟:《世庙识余录》卷五。
1严嵩:《历官表奏》卷一《使过河南见所在灾荒奏》。
2《明世宗实录》卷九六嘉靖七年十二月丙申。
3《使过河南见所在灾荒奏》。
4《明世宗实录》卷九六嘉靖七年十二月丙申。
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阶梯。严嵩和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据他自己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嘉靖十七年(1538)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欲加阻止。世宗怒著《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严嵩尽改前说并且“条划礼仪甚备”1。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是大礼议的尾声。严嵩在这件事上碰到了小小挫折也学会了如何应付性情乖僻多变的世宗。
勤勉加上温顺严嵩博得了世宗的好感。当时在西苑值宿并不时得到召见的官僚有:武定侯郭勋、成国公朱希忠、驸马都尉崔元、阁臣夏言和顾鼎臣以及礼部尚书严嵩严嵩作为世宗亲信的地位被确定下来。
角逐庙堂嘉靖二十一年(1542)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这是他经历第一场重大斗争所取得的结果。
夏言是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严嵩曾为该科会试的同考官两人有师生之谊。夏言以议礼贵比严嵩早达。他建议立南、北二郊实行天地分祀得到世宗的赏识一年中由正七品的都给事中升至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入阁以后他推举严嵩任礼部尚书。因有引荐之恩夏言对严嵩傲慢无礼以门客视之两人关系迅恶化。而此时夏言又因拒服道冠法服等事招致世宗不满。严嵩适时地利用世宗的不满攻击夏言更使世宗下决心除去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1544)辅翟銮因事削籍严嵩成为辅先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师、少师获得了文臣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地位。但这并不是说他的地位就完全巩固了。
威胁仍然来自夏言。世宗曾在案几上写下“公谨”(夏言字)二字表现出对夏言的眷恋之情。严嵩闻知此事主动提出“故辅臣夏言可诏用”1。或称世宗复思夏言是因为“微觉嵩贪恣”。
夏言再次成为辅仍一如既往不以同列待严嵩。凡有批答他独自拟稿。凡是他憎恶的官僚或与严嵩亲近的官僚一概逐斥。严嵩知世宗眷宠所在噤不敢言。
与夏言相反严嵩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世宗一直保持谦恭的态度并注意不让世宗感到他在独执朝政。他曾声言:“臣每次独蒙宣召人情未免嫉议窃不自安今臣希忠臣元臣赞臣璧凡有宣召乞与臣同。”2在生活细节上他也颇为留意。他后来对徐阶讲过一个故事:“贵溪再相每阁中令馔不食大官供。家所携酒肴甚丰饫器用皆黄金与某日共案而1《明史》卷三o八《严嵩传》。
1于慎行:《穀山笔穀》卷四。
2《明世宗实录》卷二九五嘉靖二十四年闰正月戊辰。
食。某自食大官供寥寥簟具相对乘二载未尝以一匕见及。”3这种情况反映给世宗他自会有一番想法。谦恭不但是严嵩打败夏言的主要手段也是他长期维持世宗恩宠的主要手段。
直接导致夏言失败的因素是“复套”事件。嘉靖二十五年(1546)陕西三边总督曾铣议复河套夏言极力支持。世宗本来也赞同此议对持反对意见的官僚严加训饬。但在朝廷一片“复套”的呼声和积极筹办之中他又改变立场提出一系列疑问:“不知出师果有名否?及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预见成功可必否?”世宗思想的变化未必由严嵩引起而严嵩的机会却由此而得。他立刻声称“复套”之议不当且借机攻击夏言的专擅:“臣与夏言同典机务事无巨细理须商榷而言骄横自恣凡事一切机务忌臣干预每于夜分票本间以一二送臣看而已。”1嘉靖二十七年(1548)世宗命夏言致仕。严嵩又利用掌管锦衣卫的都督6炳与夏言的矛盾总兵官仇鸾与曾铣的矛盾联合6、仇二人确立夏言与曾铣交结为奸的罪名置他们于死地。
夏言死严嵩与仇鸾的矛盾开始激化。仇鸾曾被曾铣弹劾逮捕下狱。
他在狱中与严嵩约为父子请严嵩子严世蕃为他起草弹劾曾铣的奏疏。曾铣被杀仇鸾有宠不甘心为严嵩掣肘。他上密疏揭严嵩与严世蕃所行事引起世宗的重视。嘉靖三十一年(1552)严嵩受到冷淡大臣入值他有四次不曾被宣召当随同其他阁臣入西苑时也被卫士拦阻。他回到宅中与严世蕃相对而泣。所幸仇鸾不久病重6炳乘机把刺探到的仇鸾的不轨行为向世宗汇报。世宗立即收回仇鸾的印信使他忧惧而死。皇帝和辅间的芥蒂自然消除。
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与匹敌但他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为了保住他的权位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沈鍊、杨继盛之死就是突出的例子。
沈鍊(15o7—1557)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明史·沈鍊传》说他“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名士徐渭也赞“以奇惊一也”始补府学生以文奇;始知溧阳以政奇;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最后谪斥为民以憨奇。1他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主要指责严嵩“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这些都反映了一定的事实。严嵩由此大恨反击说沈鍊在知县任上犯有过失想借建言得罪受些小处分一来避考察二来取清名。世宗被打动谪沈鍊至口外保安。沈鍊在塞外以詈骂严嵩父子为常嵩闻之大恨。嘉靖三十六年(1557)严世蕃嘱咐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合计除沈许以厚报“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恰逢白莲教徒阎浩等被捕招供人名甚多。杨、路列上沈鍊的名字经兵部题覆沈鍊被杀。2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北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任兵部武选司郎中。他上疏论严嵩十罪、五奸。把世宗最头疼的北边安危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又说去春雷久不主大臣专政3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七《简傲》。
1《明世宗实录》卷三三二嘉靖二十六年正月癸未。
1徐渭:《徐文长三集》卷二五《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2《明史》卷二o九《沈鍊传》。
去冬日下色赤主下有叛臣把世宗最相信的天象说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奏疏十罪五奸的内容主要仍是贪贿纳奸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这些都摸准了世宗的心理很有力量。但他在结尾处写道:“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这就犯了大忌。一来世宗听信道家者言根本不愿见二王;二来藩王不当过问政事询问二王是何用意?史载:“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遂将杨继盛送镇抚司拷讯。1为杀杨继盛严嵩故意将其名字附在坐大辟的都御史张经和李天宠之后一并奏上。世宗报可严嵩就轻而易举地杀了杨继盛。
严嵩被论主要在贪贿和揽权方面而特别是揽权。虽然一时未起作用但潜在的影响是存在的。一旦世宗因某些小事对严嵩产生恶感曾经提出的这些重大问题会促使他早下决心。因此言官对大臣的弹劾也是一种形式的较量。在与夏言的较量中严嵩主要依靠他的谦恭而在与言路的斗争中他更多是依靠对世宗心理的揣度。
议处政事严世蕃号东楼是嵩之独子自视为天下才。史称严嵩柄政“朝事一委世蕃。”实际上对许多重大问题严嵩还是在不断表自己的见解有时甚至是与世宗相左的见解。
对灾情和赈济灾区的事务严嵩仍然关注。如吴鹏奉旨赈济南直隶受灾地区他起草的敕书写道:“命尔前去会同彼处抚按官及营田都御史督同该府州县官将被灾人户查审以完计口给赈如前项银米不敷即查各府州县预备仓粮及在库无碍银两相兼支用分投给散务使贫民各沾实惠毋致里书人等侵留作弊。”1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与世宗讨论赈济问题又谈到:“请以太仓米数万石平价粜或可稍纾日前之急。其山东、河南等处当多临、德二仓米给赈。”“米出粜虽米价稍平但四处饥民有身无一钱者未免仍坐毙道路。请于十万石内以八万石出粜济在京军民二万石敕户部委官运赴城门外各厂每早召集饥民人给一升庶得并沾实惠。”2嘉靖二十四年(1545)分宜等县旱荒民众乏食严嵩还将世宗所赐银二千余两买稻谷五千余石6续赈济饥民。严嵩说这样做是为了“以广圣泽”3或者说是为了维护明朝的稳定。
北边的民族关系是嘉靖朝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从借收复河套的争议杀夏言、曾铣到“庚戌之变”不过两年时间而严嵩又一再告诫主持战事的兵部尚书丁汝夔不要轻战。值得注意的是不可轻战是严嵩的一贯思想而非出自权宜。他对北边形势的认识从来是不乐观的。嘉靖二十一年(1542)八月也就是刚刚入阁不久严嵩与世宗谈论边事:“臣以为虏寇不足患惟中国久安武备久弛将领非人兵力单弱粮饷缺乏边围空虚而民不1《明史》卷二o九《杨继盛传》。
1严嵩:《直庐稿》卷一《敕刑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吴鹏》。
2《明世宗实录》卷四o三嘉靖三十二年十月戊戌。
3严嵩:《历官表奏》卷十三《请立桥建名额》。
见征法令不严而将帅不肯用命功过不明而上下相为欺蔽使虏得以窥我虚实此深可患者也。”4疏论中对“择大将”、“募壮勇”、“足粮饷”、“严法令”、“信赏罚”等问题均有精采的论述最后归结为:“此数者人皆知之皆能言之而未见诸实行者无乃未得其人欤?诚得人以视国如家为心以之择将必无私举以之募兵必得实用以之处粮必无空乏以之定赏罚必无轻纵。”世宗读后连连称叹说它是“探本穷源”之论1。尽管言之壮烈严嵩的基本主张仍是守险。嘉靖二十八年(1549)再次与世宗讨论北边形势他的守险主张更加明确。世宗问:“北虏累年入犯我皇高祖考岁一驱逐今如遵举一行可欤?”严嵩无关痛痒地颂扬了世宗“圣谟弘远”一番然后说:“今时非前比只严督将臣守御自可无事。巡驱之典似不必尽同于昔也。”2出于守险的需要严嵩对边墙十分重视。嘉靖三十六年(1557)鞑靼一部逼近永平、迁安等处。他提出:“须将各口原修未竟边墙作修补坚固”“须严敕督抚官遍阅已修者增坚未修者作修完务在实行。”3对于各边粮饷严嵩也很关心。嘉靖三十七年(1558)大同地区丰收。严嵩说:“近闻大同颇熟银一两可得米九斗。臣等伏念此时银该镇令趁时籴买备半年饷。用一倍可得三、四倍之利。”“若延至来春二、三月时米价腾贵银二两才可得米一石耳。”4对于倭寇问题严嵩也表过不少见解。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对倭寇成份的看法他说:“倭寇之起因闽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众盛遂起狂谋。去岁只在沿海侵犯今则各地深入。据报真倭数不满千皆系漳温近海贼徒结伙导引一如北虏我逆之导也。”5这也是当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看法。二是扩大统帅的权限。他认为数年来东南战事不利“皆本之铨曹及督抚诸司怀欺不忠号令不一寡谋失律之所致”。他起草的给总督胡宗宪的敕谕中宣布:“其在军门及行军之际不用命者武职自参(将)、游(击)、都指挥以下许以军法从事;副总兵先取死罪招由令其戴罪杀贼;文官四品以上指实参究五品以下径自拿问。”1胡宗宪对平定倭寇海盗起了不小的作用严嵩的信赖和扶植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嵩在建储问题上的表现最得官僚们的称赞。嘉靖三十二年(1553)在没有确立太子的情况下安排裕王朱载垕(即后来的穆宗)、景王朱载圳婚事诏于各府举行婚礼。严嵩不同意。这虽是先年亲王旧例“但臣等思得府第浅窄出府未免与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