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产能力2。8万包。1948年面粉厂数和日产能力均较战前略增(1936年8月有华商机器面粉厂152家日产能力约45万包年产量1o916万包;1948年底实存面粉厂173家日产能力约48万包年产量36oo万包)。但从产量上看1946年只有战前的7o%强之后逐年下降到1948年只有战前的1/3。原因是抗战胜利之初各大面粉厂代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小麦获利丰厚。以后洋粉进口剧增小麦进口剧减国内小麦又连年减产麦源日缺加以运输阻滞面粉厂开工率仅3o%—4o%。国民党政府对面粉的限价和配售政策也限制了面粉厂的生产。

    3。缫丝业。

    缫丝业战前已不景气战后更全面衰退。战时主要产丝区都沦于敌手丝业元气大伤。战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日本中华蚕丝会社设中国蚕丝公司垄断丝价。层层管制使蚕丝业无法迅恢复。出口和内销均大大缩小。1947年生丝产量仅及战前的4o%而厂丝只有战前的21%。

    4。火柴业。

    抗战胜利后火柴市场一时繁荣。1946—1949年新设民营火柴厂6o家。新厂大多设备简陋各厂多以栈单投机交易实际产量并不比战前增加多少。1947年后因氯酸钾等原料进口困难以及通货膨胀等原因1948—1949年上半年各地火柴厂纷纷倒闭余下的也陷入停工半停工状态。

    5。造纸业。

    战时民营机器造纸业的生产能力损失52%。战后机器造纸业有所展产量倍增。按产量计民营仍占9o%以上。这主要是文化教育需求增加。1947年后造纸业困难丛生一是纸浆依赖进口但又难于取得外汇配额另一是美国纸张大量进口对民营造纸业造成压力。手工造纸战后则兴衰互见。6。橡胶工业。

    中国橡胶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橡胶厂的设备占全国半数产品则占全国8o%。战后上海橡胶工业曾一度繁荣其他地方则处于勉强维持状态。抗战胜利前夕上海有华商橡胶厂35个战后又增设了71个到1949年共有1o6个厂碾胶机497台。著名的大厂有大中华、正泰、义生等。上海1947年产胶鞋6ooo万双汽车轮胎6万条都过战前。但1948年起因生胶来源缺乏等原因产量下降又受八一九币改的打击元气大伤。广州、天津等地也都开工不足产量有限。

    7。酸碱工业。

    范旭东办的水利和吴蕴初办的天原、天利为中国基本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硫酸产量8o%—9o%仍靠民营内以永利的南京硫酸铔厂为主但因抗战时期损坏严重复产后产量不及原设计一半。1946年民营厂产硫酸6986吨1947年产1。3万吨1948年产1。5万吨。战后硝酸恢复生产者仅上海天利和几家小厂1946年产硝酸2294吨1947年2272吨。盐酸1946年产2233吨1947年产4453吨。三酸合计年产尚不足2万吨。制碱战后民营虽仍占9o%但产量大不如战前永利塘沽厂虽复工但未能恢复战前的产量。1947年民营厂共产碱56735吨只及战前的8o%。8。水泥工业。

    战后水泥工业全面衰落主要原因是美国水泥价低大量倾销中国。全国民营最大的启新洋灰公司年产能力3o万吨1947年仅恢复到16万吨1948年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上海华商水泥公司年产能力1o万吨1947年仅产2。4万吨并陷于财政困难一度闭厂。据统计1947年民营厂产量仅占全部产量的43。1%而民营厂产量仅为其设备生产能力的43。6%。

    9。煤矿业。

    战后煤矿业全面衰退。1947年产量仅及战前1936年的一半只有1942年最高产量的1/3是年各地均感煤荒。1947年民营矿产煤142o万吨是战前1936年民营煤矿产量的115。6%1948年后无统计资料。

    对战后的商业我们可以用“虚假繁荣”一词来概括。据《中国资本主义展史》一书估计1936年国内市场的商品值约为168。o7亿元其中农产品占44。8%手工业品占26。1%近代工业和矿冶业产品占19。8%进口商品占9。3%。战后情况因资料残缺难作详细比较但总的估计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是减少的近代工业有增有减矿冶业减产最甚大约只有战前的一半战后唯一增加的是进口商品。总的说1947年国内市场的商品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战前是减少了。1948年以后解放区迅扩大国统区市场更加缩小。但是战后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却出现市场活跃、商户骤增、交易频繁的现象这是一种虚假繁荣是由于通货膨胀和投机活跃所引起的虚假购买力造成的。大体上南方城市商业相对达北方城市尚未恢复到战前商贸水平而城乡间贸易较之战前大都是衰落了。

    战后的金融业和商业一样一度出现虚假繁荣。战后私营银行、钱庄数比战后增加了近1o倍但它的资力却大大削弱了。私营银钱业的资力主要靠存款。1946年私营银钱业的存款折战前币值还不到战前1936年的5%到1948年八一九币改前夕只有战前的o。5%了。而投机资本十分活跃。投机买卖的对象主要是黄金、外币、棉纱布、粮食面粉、百货以及房地产等。1935年国民政府完成金融垄断后1936年民族资本只占全国金融业资本总额的21。5%(不包括东北)。抗战胜利后在1947—1948年更只占5。2%。国家金融垄断资本扼杀了民营金融业。

    民族资本代表中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它是个有机体系而我们只能主要考察民族工业资本没有论及资本主义手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非民族资本的全貌。中国民族资本展的历程是坎坷的它产生后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力和官僚资本的排挤未能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主流;但它在历史上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比较广泛地引进和推广了新的生产力展了新的生产关系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七章新民主主义经济第一节新民主主义经济——崭新的经济形式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形式。它既不是纯粹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纯粹社会主义经济而是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还有各种形式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展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它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内部自然孕育出的新经济形式而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在新的工农政权领导之下建立起来的崭新经济形式。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展、社会经济演变、革命进程考察束缚着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生产关系势必被打破而清政府“自救”、“自强”式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变法改良运动及革命运动都未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时势的演进中国共产党被推上历史舞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但是在经济极其落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到来又必然要有一个过程。经济落后的国情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民族资产阶级等几个阶级共同参加革命的客观现实决定了革命进程中和革命胜利后的一个时期内都不可能完全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展到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有一个过渡形式的经济形态这便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从这一点上考察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又是中国社会经济展演变的必然产物。

    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革命根据地。它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对立物尽管诞生之初比较弱小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展的方向。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之后共产党人努力认识和把握它的运行规律不断完善经济政策健全运行机制使之不断地展壮大随着革命的胜利终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在中国大地殖民地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在不同地区内同时并存但唯有新民主主义经济才能彻底打破束缚中国展进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关系;也唯有新民主主义经济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土地问题大大解放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展。同时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展过程为共产党锻炼培养了大批管理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人才使共产党人在经济建设实践中摸索、认识到一些切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展规律这对后来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纲领和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既不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规定或设想的经济形态也不是中国共产党事先设计好模式、然后在根据地照“本本”执行的经济形式而是中共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面对革命根据地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社会土壤为了生存和展所建立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随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展共产党人对它的认识、分析也日益深入并从而规定了正确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政策。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结构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1933年4月共产党领导人张闻天在《论苏维埃经济展的前途》一文中指出:“苏区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农民的小生产的商品经济占绝对的优势。同样的在工业方面小手工业的生产者占着主要的地位私人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则比较不重要。小生产者私人的集体的合作经济正在向前展中间获得更为重要的意义。苏维埃的国营企业则还限制于苏维埃政府必要的军事工业、造币厂与印刷厂方面。国家资本主义的企业可以说还没有。”1张闻天在这里已初步讲明根据地经济将由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经济、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成分所构成。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也讲到根据地的经济构成问题。他说:“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私人经济不待说现时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合作社事业是在极迅的展中”1。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抗日战争的需要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保留了封建主义经济成分但封建经济实际上是在不断被削弱。毛泽东194o年9月所作的《时局与边区问题》的报告指出边区有四种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半自足经济。这里所说的“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是指“国营经济”因为毛泽东在报告中曾提出:新的国营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要消灭党内资本主义思想展新式的1《张闻天文集》第1卷第34o页。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页。

    国家资本主义。2他所说的“半自给经济”当然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也包括农村中的其他经济成分。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共产党主张抗战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其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1。这里对新中国经济结构的构想同1934年二次全苏大会上的提法相同但有展。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了广泛的土地改革。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和解放区经济的恢复与展新的比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在解放区呈现出来这为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提供了条件。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于陕北杨家沟召开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其中指出:“新中国的经济构成是:(1)国营经济这是领导的成分;(2)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展的农业经济;(3)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这些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全部国民经济。”21948年9月13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是:国家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私营经济。又说:“整个国民经济包含着自然经济、小生产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国民经济的总体就叫做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着上述各种成分并以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其领导成分。”3同月15日张闻天起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